中班主題逃家小兔教案(精選4篇)
中班主題逃家小兔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一直以來,在經典的故事《小兔乖乖》里,我們給孩子的似乎就只有“壞人來了別開門”這樣一個安全教育的點。而安全意識、安全教育對孩子來說卻不是那么簡單的。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學會分辨好壞以及如何保護自己。
所以,我嘗試將經典童話《小兔乖乖》進行改編,故事中不僅有狡猾的大灰狼、兇惡的大老虎,還有朋友小貓等,并結合日常生活的角色及情節。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采用“小鬼當家”的形式。使孩子們在類似于真實的生活環境中得到鍛煉和考驗。因此,這仿佛是一個未彩排過的童話劇。老師無法預知孩子們的表現,需要靈活地、有針對性地、及時地對孩子進行引導。活動不僅僅培養了孩子們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能力,還有對待朋友、親人的方法,熱愛家園的情感等。
活動目標
1、在童話劇中積極參與、大膽表達。
2、學會分辨好壞,知道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3、通過親身體驗培養分辨力、隨機應變能力和勇敢、愛護家人的品質。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聽過《小兔乖乖》的故事。
2、用桌椅、沙發、毯子、圍墻和樹等搭建小兔子的家,家里散亂放著一些物品。
3、小貓、大灰狼、大老虎頭飾各一(請一位老師分別扮演這三個角色),糖果若干。
4、兔媽媽頭飾一個、小兔頭飾每人一個,玩具蘑菇、蘿卜若干,塑料棍子一根。
5、相關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建設新家
(1)兔媽媽帶著孩子們搬進森林里的新家,大家一同布置、整理新家。
(2)兔媽媽要出門去拔蘿卜。臨行前叮囑孩子們“要好好看家。不要隨便開門;如果是朋友來了,要熱情招待”等等。
(這一環節是個伏筆,但兔媽媽提供了兩種可能。使孩子們不至于認為來的一定是壞人,而需要孩子們自己去分辨。)
2、招待朋友
(1)小兔的朋友小貓來訪,看小兔子們如何對待它,兔媽媽回來后了解招待客人的情況并作隨機的指導,表揚會招待客人的小兔。
(如何對待朋友,怎樣招待客人,對中班孩子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教育內容。)
(2)兔媽媽又要出門采蘑菇,臨行前叮囑孩子們“要好好看家,不要隨便開門;如果有壞人來了,應該怎么對待”。
3、對付壞人
(1)假扮兔媽媽的大灰狼(同時播放“沉重的腳步聲”背景音樂)來了,它用糖果誘騙小兔子把門打開。兔媽媽根據情況進行引導:如果小兔不上當,兔媽媽要表揚它們并獎勵蘑菇:如果上當了。兔媽媽要及時出現并趕走大灰狼,再對孩子們進行教育。接著兔媽媽又走了。
(2)大老虎(同時播放“沉重的腳步聲”背景音樂)來了,它威脅小兔子開門,否則就闖進來,或者抓住一只小兔、推倒圍墻等。兔媽媽根據情況進行引導:如果小兔們成功逃走或勇敢地把大老虎趕走,兔媽媽要表揚他們,一起煮好吃的蘑菇湯分享;如果小兔沒法逃走,兔媽媽要拿著棍子并招呼大家一起將大老虎趕走,教育孩子們要齊心協力、保護家園。
(大灰狼代表了有欺騙性的壞人,大老虎則代表了兇狠的壞人,孩子們應該學會的是如何對付它們,保護自己。對于前者要保持清醒、不受誘惑。對于后者則要不畏強勢、齊心協力。)
4、感受成功
兔子一家高興地慶祝勝利,分享糖果,邊唱邊跳(播放歡快的背景音樂)。
5、重建家園
小兔子和媽媽一起把大老虎推倒的房子重新建好。
(體驗成功的快樂,孩子們會更有自信;而和媽媽一起重建家園,培養的則是孩子們熱愛家庭的責任感。)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中班主題逃家小兔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看、聽、說,初步了解小兔從害羞到大膽與人交往的過程。
2.體驗朋友間大膽交往、互相幫助的快樂。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二、準備:
白板課件、廢舊吸管、幼兒自制動物頭飾等
三、過程:
1.開始部分師:今天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我們跟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吧!
2.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師:有個小動物它也很害羞,平時都不敢與窗外的人打招呼,它是誰呢?
師:這是小兔。小朋友,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讓小兔不再害羞?(幼兒討論)師:這真是只害羞的小兔,小豬給小兔準備了什么?小豬在畫報上剪了個小洞洞,小兔從小洞洞往外看,它見了什么?
出示三個鏡頭:
出示鏡頭一: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小結:這真是幸福的一家子啊,小兔繼續看。
出示鏡頭二:他們玩得真開心,小兔也開心地笑了。真好玩真好玩,我還想繼續看呢。
出示鏡頭三:他們的游戲真有趣,小兔也覺得從小洞洞里看到的這些都很有趣,它有點不害羞了。但是還是不肯出來。
師:天黑了,星星出來了。(喔喔喔)天亮了,第二天,洞洞怎么樣啦?(小豬把畫報上的洞洞剪得更大了)路上的人們會對小兔說些什么呢?
3.人機互動。
(1)互動一:(小豬想:小兔還是有點害羞,我想了個辦法。我為小朋友準備了指環、動物頭飾,請你們把動物頭飾粘在指環上,做個動物指偶。)我們看著圖示也來做做看。
(2)互動二:小指偶做好了,它們也想來玩一玩呢,我們以表演給小兔看吧。
(3)互動三:我們玩得真開心,讓我一起把小兔喊出來吧!
師幼一起玩音樂游戲《找一個朋友碰一碰》
4.小結:只要我們勇敢、大方,不害羞,我們就能交到好朋友。
5.與客人老師交朋友。
中班主題逃家小兔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體會母子間的親情。
2、初步理解事物的簡單配對關系,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表現力。
3、初步學習運用句式“如果……就……”。
4、樂意觀看表演,感受游戲的樂趣。
5、能簡單復述故事。
教學準備:
1、歡快的樂曲;《兔子舞》曲;
2、兔子胸貼人手一個;
3、鯉魚、捕魚人、大石頭、爬山的人、小花、園丁、小鳥、大樹、小帆船、風、小男孩貼絨圖片組成的圖譜。
教學過程:
(一)幼兒貼好小兔胸貼與師隨音樂做兔跳動作進場。
1、師:“今天老師請你們來當小兔和兔媽媽,愿意當小兔的小朋友到這邊位置坐好,愿意當兔媽媽的小朋友到這邊位置坐好。”(幼兒根據自己選的角色分兩組入座)。
2、教師講述故事一次后,告訴幼兒故事題目。
提問:“故事中的小兔想干什么?”(想逃跑)
“兔媽媽會怎么做?為什么?”(把它追回來,因為是她的心肝寶貝)
“你是小兔、兔媽媽的話,你會變什么東西來?為什么?”(個別回答,理解配對關系)
(二)兩組幼兒進行角色表演,說配對物,師根據內容出示圖譜底紙并逐步完成圖譜。
1、根據故事中的配對關系(如小鯉魚和捕魚人),兩組自由討論后,引導幼兒用“如果……就……”的句式講述。
師:你們都來當小兔、兔媽媽,我也來當兔媽媽吧!”(師加入兔媽媽組)
師:“孩子們,媽媽可要追你們了,你們快商量商量,用好聽的話說說你們變什么,趕快動腦筋,快快快哦!”(如小兔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變成小鯉魚,游得遠遠的。可請個別說,師出示小鯉魚圖)
師:“兔媽媽們,孩子們變了小鯉魚,我們變什么呢?”(媽媽商量說:如果你變成小鯉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師出示捕魚人圖)
2、以同樣的形式,說出故事中的配對關系中的內容,師將對應圖片貼到圖譜上。借助圖譜完整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3、啟發幼兒想象
師:“孩子們,你們還能變出故事中不一樣的嗎?也能用好聽的話來說。”(以同樣形式,講出生活中的配對物,增貼圖譜)
(三)角色扮演游戲:用動作表現配對物
師:“讓我們把剛才講的用動作表現出來。聽到音樂時,小兔先商量變什么(如小鯉魚),音樂停,小兔們做出剛才商量好變的東西的動作(如小鯉魚游);音樂再響起,兔媽媽商量變什么,音樂再停,也做出剛才商量好變的東西的動作(如捕魚人捕魚)。大家的動作可以不一樣,看看孩子棒還是媽媽棒!”
以同樣的形式表演數次。
(四)情感教育
1、師:“今天,我們玩得真高興呀。讓我們先來休息一下吧。”(幼兒坐好)
2、師:“孩子們,為什么媽媽要變這么多東西追小兔呢?”
“你是小兔你會怎么做呢?為什么?”
小結:“孩子們,你們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媽媽是非常愛你們、關心你們。希望你們也能聽媽媽的話,做一個聽話愛家的乖孩子。”
(五)跳《兔子舞》出活動室
師:“我相信你們都會成為媽媽的好孩子,為媽媽帶來歡樂。小兔們,來和媽媽一起跳個兔子舞吧!”
附故事:《逃家小兔》
從前,有一只小兔子,他不想在家呆了。于是,他對自己的媽媽說:“我要逃跑了。”
“如果你跑了,我一定會追上你,因為你永遠是我的小兔子。”他媽媽說道。
“如果你追上我,我就變成一條小魚,跳進冰涼涼的小溪,從你身邊游開。”小兔子說。
“如果你變成一條冰涼涼小溪中的魚兒,我就變成一個漁夫,我會拋下魚餌等著你。”媽媽說。
“如果你變成一個漁夫,我就變成一塊石頭,在高高的.山崖上,讓你夠不著。”小兔說。
“如果你變成一塊高高的山崖上的石頭,我就變成一個登山的人,我會爬上山頂,找到你。”媽媽說。
“如果你變成登山的人,我就變成一朵小紅花,藏在一個秘密的花園里。”小兔說。
"如果你變成一朵小紅花,我就變成一個園丁,我會在花叢中發現你。“他的媽媽說。
“如果你變成一個園丁,發現了我,我就變成一只鳥兒,從你身邊飛走。”小兔說。
“如果你變成一只鳥兒,從我身邊飛走,我就變成一棵樹,讓你來我枝頭做窩。”媽媽說。
“如果你變成一棵樹,我就變成一艘小船,揚著帆,離開你。”小兔說。
“如果你變成一艘小船,揚帆離開我,我就變成風吹著你,讓你開往回家的方向。”小兔說。
“如果你變成吹著我的風,我就去參加馬戲團,作個空中飛人,在你摸不著的地方蕩秋千。”他的媽媽說。
“如果你去做空中飛人,我就做一個走鋼絲的人,我會在空中遇見你。”媽媽說。
“如果你變成一個走鋼絲的人,向我走來,我就變成一個小男孩,跑進大屋子里躲起來。兔子說。
“如果你變成一個小男孩,跑進大屋子里,我就變成你的媽媽,用雙手捉住你,把你抱在懷里。”媽媽說。
“啊!”小兔子說:“也許我還是呆在這兒,做你的小兔子吧。”
他也真的這么做了。
“來,吃個胡蘿卜吧。”兔媽媽說道。
教學反思:
《逃家的小兔》講的是小白兔從家里逃跑,媽媽去把它找回來的故事。故事中小兔如果變成小鯉魚,媽媽就變成捕魚人;小兔如果變成小鳥,媽媽就變成藍天……這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其中“如果……就……”句型結構反復出現,符合幼兒期孩子學習、理解與記憶的學習模式。作為一個語言活動,我把目標定為“理解故事內容,體會母子間的親情,初步學習運用句式“如果……就……”說話,啟發幼兒以同樣形式,講出生活中的配對物。
在學習的過程中,重點學習運用句式“如果……就……”說話,同時角色扮演游戲:用動作表現配對物,聽到音樂時,小兔先商量變什么(如小鯉魚),音樂停,小兔們做出剛才商量好變的東西的動作(如小鯉魚游);音樂再響起,兔媽媽商量變什么,音樂再停,也做出剛才商量好變的東西的動作(如捕魚人捕魚動作)。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大膽地發言,學習的興致較高。不足之處在于孩子們動起來時,擠在一塊兒,甚至有的孩子被擠倒了很危險。下次上課要把孩子們組織好,告訴他們不能擠在一塊兒,注意安全。總之,整個活動效果較好。
中班主題逃家小兔教案 篇4
一、親親熱熱——我是小明星指向:能主動上前作自我介紹,聲音響亮,并能友好地歡迎同伴。
準備:玩具小話筒1只。
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2、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過程:
1、教師出示小話筒,并示范用話筒做自我介紹。
教師:“寶寶,你們好,我是XX老師,很高興見到你們。”
2、鼓勵寶寶大膽地用小話筒告訴教師自己的名字,對于說得好的寶寶,為其貼一顆小五角星。其他家長和寶寶一起歡迎勇敢做自我介紹的寶寶,邊拍手邊說:“︱︱,你真棒!”(拍手兩下,最后一個動作翹翹大拇指)3、點名游戲繼續,直到每位寶寶都被介紹到。
二、做做玩玩——異型嵌板指向:練習二指捏,通過視覺和觸覺感知物體的顏色和形狀,并進行一一配對。
準備:人手1份:異型嵌板(三角形、房型、樹型)1塊;背景音樂。
過程:
1、教師以標準姿勢取工作毯、玩具托盤。
2、教師示范游戲玩法。
將嵌板沒有圖案的一面朝寶寶,讓寶寶猜一猜是什么;再將嵌板翻過來,和寶寶一起認識嵌板上的圖案,引導寶寶說說名稱。
教師動作迅速地從嵌板中取走一塊,提問:“什么不見了?”再從背后將拿走的一塊慢慢地放回嵌板中,邊做邊說:“回來了。”反復做幾次,訓練寶寶的觀察能力,并引導寶寶學習玩嵌板。
3、引導寶寶在家長的幫助下玩嵌板游戲。
提示家長:這個活動訓練寶寶二指捏的能力和手眼協作的準確性,通過圖形鑲嵌還可以培養寶寶的觀察力和一一配對的意識。觀察寶寶的操作情況,幫助寶寶感知每個圖形的特征;引導寶寶左右手都來捏一捏、試一試;根據寶寶的能力取出嵌板(可全部取出,也可每次只取1個),讓寶寶進行配對練習。
家長協助寶寶取工作毯和托盤,寶寶進行自主操作。教師逐一觀察家長和寶寶的操作情況,并與家長交流,對家長和寶寶給予適時的指導。
4、15~20分鐘后播放収玩具音樂,提醒家長和寶寶一起収歸活動材料。
三、說說唱唱——小兔買菜指向:通過指認、匹配等活動發展認知、記憶、對應能力,并認識幾種常見的蔬菜。
準備:
1、故事角色木偶及大卡片1套。
2、人手1個托盤,盤中放粘貼童話書《小兔買菜》1本,小碗1個(內放貼有背膠的相應粘貼卡片1套)。
過程:
1、請家長帶寶寶賣弄對教師圍成半圓坐下,教師出示小兔木偶,引起寶寶興趣。
教師:“小兔今天要道菜場去買菜,聽一聽,小兔都買了哪些好吃的?”
教師用木偶和圖片教具邊演示邊講故事,并和寶寶一起說出卡片上的蔬菜的名稱。
2、出示圖書,演示看書的方法及與圖片一一對應的方法。
3、請寶寶每人取一個托盤,和家長一起看圖書。
提示家長:第一遍講故事時,可一邊指著畫一邊講給寶寶聽,并讓寶寶指認書中的角色和蔬菜;第二遍時,貼在書的相應位置;讀書的過程中引導寶寶捏住書角一頁一頁地翻書,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4、閱讀結束,請家長和寶寶一起収歸活動材料。
四、開開心心——小兔去買菜指向:促進大肌肉的發展和身體的協調能力。
準備:人手1個小菜籃,若干蔬菜模型(放在架子上),各種障礙物(如爬。鉆、跨的器械),大籮筐1個,小兔木偶1個。
過程:
1、請家長帶著寶寶面對教師圍成一個半圓站立。
2、教師創設游戲情境,導入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要幫小兔去買菜。”一邊帶寶寶參觀,一邊做適當的示范和講解:“我們要爬過小山坡,鉆過小山洞,走過獨木橋,跨過小土溝,才能到菜場。寶寶每次只能從架子上拿一棵菜,然后跑回家放進大籮筐。”
提示家長:這個游戲可以讓寶寶練習鉆、爬、跨等動作,促進寶寶大肌肉的發展和身體的協調能力。
3、為寶寶每人分發一個小菜籃,請寶寶從起點出發,到終點購買蔬菜后拿回,放入大籮筐中,再去買菜。游戲重復多次。
提示家長:注意觀察寶寶的活動情況,鼓勵寶寶完成全部活動,同時注意寶寶的安全;待寶寶買到蔬菜后和寶寶做交流,詢問寶寶買的是什么。
4、活動結束,教師操作小兔木偶扮成小兔,和每個寶寶抱一抱以表示感謝。
附故事:小兔買菜星期天,小兔提著菜籃去菜場買菜,因為今天她要請朋友來家吃飯。
來到菜場,小兔看到了紅紅的西紅柿,她對賣菜的小山羊說:“多新鮮的西紅柿,給我來一個吧!”小兔挎著籃子繼續往前走,又看見大辣椒,小兔指著最大的一個紅辣椒說:“貓阿姨,我要買這個紅辣椒!”小兔再往前走啊走,把茄子、大白菜、黃瓜、南瓜都裝進了菜籃里。賣菜的狗伯伯問小兔:“你最愛吃什么菜?”“那你先猜一猜。”小兔賣起了關子。狗伯伯笑著說:“多簡單,不就是胡蘿卜嗎?來幾根吧。”小兔高興地說:“好的,謝謝!”最后,小兔還沒忘了給鄰居雞大嬸帶點洋蔥和芹菜!
瞧,小兔在菜市場買了滿滿的一籃菜。
家庭延伸:上菜場或在廚房干活時可帶上寶寶,讓寶寶認識各種各樣的蔬菜,豐富寶寶的生活經驗。
活動反思:
1、以往在歌曲教學中,往往碰到孩子對旋律較難掌握的問題,而孩子主要是靠反復聽來掌握旋律,所以本課例我嘗試用“一曲式”的方法。在異班試教時,我從進場的節奏訓練到發聲練習都采用歌曲的旋律始終貫穿,這讓幼兒在沒學歌曲之前已經對旋律有了完整的印象,到了基本環節學唱時,輕而易舉,掌握得很快,所以我覺得“一曲式”的方法很好,嘗試是成功的。
2、學唱歌曲部分,我借助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圓溜溜、綠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點歌詞,由于形象、生動,貼切,孩子們學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較好。
3、將音樂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給幼兒創設充滿生活情趣的音樂環境,孩子們興致很高,在音樂中感悟勞動的樂趣,都能愉快地參與其中。
4、由于是異班教學,對該班的幼兒不熟悉,不能進行很好的師幼互動,對歌曲的感情處理、歌曲演唱的節奏強弱等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在最后的創編部分,未能激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肢體語言盡情表現自己的理解,未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結束部分顯得倉促。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盡量地彌補不足,特別要給予孩子充足的機會去展示他們的個性,更好激發幼兒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