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通用15篇)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在經過一年的小班生活后,他們已有了基本的幼兒園生活經驗,所以,對于新環境他們能夠很快適應。他們知道自己長大了,萌發了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幼兒不再認為自己還小。為了激發幼兒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心情,發展他們在集體面前自然大膽的進行口語表達,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對比、展覽、講述,增強幼兒“我長大了”的意識,知道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心情。
(2)幼兒能用通順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以前和現在。
(3)通過對比、展覽、講述,增強幼兒的“我長大了”的意識,知道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準備:請家長配合,給幼兒講述小時候的故事,幫助幼兒準備小時候的照片、玩具、用品等。
2、活動前,布置主題為“我小時候”的展覽,展覽的內容:
① 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物品。
②身高、體重圖表。
③小班的美術作品等。
3、兒歌《別說我小》的錄音帶;優美、抒情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參觀照片和物品,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
1、請小朋友參觀“我小時候”的展覽,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照片和物品。
2、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的觀察:這是你幾歲的照片?是在哪兒照的?你小時候在做什么?哪些是你小時候的物品?你為什么喜歡它們?教師請幼兒拿著自己的照片及物品觀察回憶。
3、幼兒拿著自己的照片講述:如照片上小時候長的樣子、在干什么及有興趣的事情。
(評析:此環節田老師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談話的形式為幼兒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活動氛圍,圍繞生活化的焦點話題,鼓勵幼兒講講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孩子們在爭先恐后、興致勃勃的講述中,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并且,在相互分享中體驗了快樂。)
(二)觀察比較自己小時候與現在的不同。
1、結合小時候物品,引導幼兒發現自己長大了,并且有了許多變化,如:試一試小時候的衣服和鞋還能不能穿,量一量身高、稱一稱體重有什么不同等。
2、教師請幼兒互相交流:現在小朋友學會了什么本領,取得了哪些進步等內容。(評析:幼兒通過觀察、比較,親自穿衣、量身高、稱體重等發現自己長高了、進步了。接著又引導幼兒談談自己有了哪些進步,從而為下一個環節的感恩父母老師做好了思想準備。)
(三)通過教師與幼兒交流,激發幼兒熱愛老師及家長情感。
1、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現在會唱歌、跳舞、畫畫,這些成長離不開誰的照顧和培養?
2、請幼兒說說升入中班后,應在哪些方面表現的更好呢?(如:學習、游戲、吃飯、睡覺及關心他人方面)
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別說我小》,讓幼兒懂得在家里和幼兒園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評析:這是一個由生活體驗上升到情感教育的活動,幼兒在相互交流中激活了思維,升華了情感。學習兒歌《別說我小》是本次活動的一個經驗提煉,從而樹立了幼兒的'責任感,從小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父母家人。)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的引導語言至關重要。活動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要靈活掌握。幼兒將自己以前照片、物品帶來了,大部分幼兒剛開始只是好奇,想給同伴講述自己的照片,卻沒有講述的主題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己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這樣便培養了幼兒在集體面前自然、大膽的口語表達能力。照片引起幼兒的回憶,幼兒知道小時與長大的不同,不同的衣物、玩具更使幼兒發現了自己的進步,教師在幼兒體驗了長大后的喜悅后,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說出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父母、老師的幫助,知道了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最后在延伸活動再讓幼兒學習兒歌《別說我小》,激發幼兒在家和幼兒園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欲望。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2
一、活動課題:
別說我小(語言)
二、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長大了,要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幼兒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配適當的動作。
三、活動準備:
1、知道自己會做哪些事情。
2、準備一些勞動工具。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會做的事。
1、小朋友都長大了,變能干了,會做很多事情了,你都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我會穿衣服,會自己穿鞋子,會擦桌子、椅子,會澆花,會拖地等)
2、鼓勵幼兒分組講述。
(讓幼兒學會交流,把自己會做的事情講給好朋友聽聽,通過交流知道自己很了不起,會做很多事情。)
3、請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在別人講述的時候,要求幼兒能安靜地傾聽。
二、學習兒歌:別說我小
1、今天我們學習的兒歌是《別說我小》。
2、老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3、讓幼兒說說,你聽到兒歌里是怎么說的?鼓勵孩子用兒歌里的句式講述。
4、幼兒跟著老師朗誦兒歌2遍。
三、幼兒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出示勞動工具,讓幼兒認一認。
2、你會使用這些勞動工具嗎?
3、請部分幼兒使用這些工具,根據幼兒操作的情況,老師給予正確的評價,鼓勵幼兒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4、鼓勵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四、仿編兒歌
1、幼兒分組朗誦兒歌。
2、鼓勵孩子把自己會做的事情編成新的兒歌。
3、幼兒分組學編兒歌,老師進行及時的指導。
4、讓幼兒把在小組里編的兒歌到集體面前講述。
5、根據幼兒仿編的情況,給予鼓勵。
五、活動延伸:
1、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養孩子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阿姨,你別說我小,我會刷牙和洗臉。
爺爺,你別說我小,我會洗碗和揀菜。
媽 媽,你別說我小,我會穿衣和洗腳
孩子的話:
我以前都不會穿衣服,現在我會了,我還會自己穿褲子、穿鞋子,會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具,還會澆花,每天早上和老師一起打掃衛生。
孩子能在老師的幫助下,認識并使用勞動工具。
老師的話:
通過談話,進一步了解幼兒都會做寫什么事,同時激勵那些還不愿意自己動手做事的孩子趕快動手,做能干的'孩子。
幼兒學習兒歌速度很快,都很積極。
讓幼兒在集體中學習使用一些勞動工具,有利于培養孩子的意識。
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感性生活經驗,大膽的仿編。
教后感:
1、幼兒對自己長大了、變能干了感覺特別高興,所以在一開始的談話部分幼兒都很愿意說自己的優點,講自己會做的事情,在學習兒歌時用的時間很短,朗誦兩遍就會了。
2、在仿編部分如果能讓幼兒自己組織語言,更能體現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在經過一年的小班生活后,他們已有了基本的幼兒園生活經驗,所以,對于新環境他們能夠很快適應。他們知道自己長大了,萌發了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幼兒不再認為自己還小。為了激發幼兒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心情,發展他們在集體面前自然大膽的進行口語表達,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對比、展覽、講述,增強幼兒“我長大了”的意識,知道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心情。
(2)幼兒能用通順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以前和現在。
(3)通過對比、展覽、講述,增強幼兒的“我長大了”的意識,知道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準備:請家長配合,給幼兒講述小時候的故事,幫助幼兒準備小時候的照片、玩具、用品等。
2、活動前,布置主題為“我小時候”的展覽,展覽的內容:
① 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物品。
②身高、體重圖表。
③小班的美術作品等。
3、兒歌《別說我小》的錄音帶;優美、抒情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參觀照片和物品,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
1、請小朋友參觀“我小時候”的展覽,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照片和物品。
2、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的觀察:這是你幾歲的照片?是在哪兒照的?你小時候在做什么?哪些是你小時候的物品?你為什么喜歡它們?教師請幼兒拿著自己的照片及物品觀察回憶。
3、幼兒拿著自己的照片講述:如照片上小時候長的樣子、在干什么及有興趣的事情。
(評析:此環節田老師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談話的形式為幼兒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活動氛圍,圍繞生活化的焦點話題,鼓勵幼兒講講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孩子們在爭先恐后、興致勃勃的講述中,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并且,在相互分享中體驗了快樂。)
(二)觀察比較自己小時候與現在的不同。
1、結合小時候物品,引導幼兒發現自己長大了,并且有了許多變化,如:試一試小時候的衣服和鞋還能不能穿,量一量身高、稱一稱體重有什么不同等。
2、教師請幼兒互相交流:現在小朋友學會了什么本領,取得了哪些進步等內容。(評析:幼兒通過觀察、比較,親自穿衣、量身高、稱體重等發現自己長高了、進步了。接著又引導幼兒談談自己有了哪些進步,從而為下一個環節的感恩父母老師做好了思想準備。)
(三)通過教師與幼兒交流,激發幼兒熱愛老師及家長情感。
1、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現在會唱歌、跳舞、畫畫,這些成長離不開誰的照顧和培養?
2、請幼兒說說升入中班后,應在哪些方面表現的更好呢?(如:學習、游戲、吃飯、睡覺及關心他人方面)
(評析:在幼兒相互交談中,幼兒感悟出,自己的進步、成長離不開父母、老師的辛勤培養。從而萌發了幼兒熱愛身邊的人和事,懂得回報父母,整個活動教師始終以引導幼兒交流討論為主,給幼兒創造了自由講述的空間,教師適當地參入進來把幼兒的語言加以整理、補充,起到了支持者的作用。
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別說我小》,讓幼兒懂得在家里和幼兒園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評析:這是一個由生活體驗上升到情感教育的活動,幼兒在相互交流中激活了思維,升華了情感。學習兒歌《別說我小》是本次活動的一個經驗提煉,從而樹立了幼兒的責任感,從小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父母家人。)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的引導語言至關重要。活動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要靈活掌握。幼兒將自己以前照片、物品帶來了,大部分幼兒剛開始只是好奇,想給同伴講述自己的'照片,卻沒有講述的主題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己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這樣便培養了幼兒在集體面前自然、大膽的口語表達能力。照片引起幼兒的回憶,幼兒知道小時與長大的不同,不同的衣物、玩具更使幼兒發現了自己的進步,教師在幼兒體驗了長大后的喜悅后,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說出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父母、老師的幫助,知道了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最后在延伸活動再讓幼兒學習兒歌《別說我小》,激發幼兒在家和幼兒園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欲望。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普通話較清楚、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并發準“穿、說、桌、少”等翹舌音。
2、學習通過圖標記憶詩歌內容,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大膽講述。
3、知道自己長大了不僅表現在身高、體重的變化,還應變得更能干更懂事,會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1、詩歌ppt一幅。
2、常見的勞動工具:掃帚、拖把、抹布、黑板擦等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會做的事。
1、現在小朋友升中班了,你今年幾歲了?長大了一歲了,變能干了,會做很多事情了,你都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我會穿衣服,會自己穿鞋子,會擦桌子、椅子,會澆花,會拖地等)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師:誰來說一說呢?
(讓幼兒學會交流,通過交流知道自己很了不起,會做很多事情,在別人講述的時候,要求幼兒能安靜地傾聽。)
二、學習兒歌:別說我小
1、引出《別說我小》。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別說我小》。
2、老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3、幼兒講述聽到兒歌內容。根據幼兒所說內容出示ppt圖片。
師:你聽到兒歌里是怎么說的?(鼓勵孩子用兒歌里的句式講述。)
4、跟老師朗誦兒歌2遍(引導幼兒能讀準“穿、說、桌、少”等翹舌音)
師:那我們一起來說說我們會干的事情吧。
三、幼兒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出示勞動工具,讓幼兒認一認。(掃帚、拖把、抹布、水桶、鋼絲球)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東西,你知道這是什么嗎?你會使用這些勞動工具嗎?
2、請部分幼兒使用這些工具,根據幼兒操作的情況,老師給予正確的.評價,鼓勵幼兒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師:誰想來試一試這是怎么使用的。
3、鼓勵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師:真棒,現在我們都會使用這些勞動工具了,那以后我們要經常幫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做事,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四、仿編兒歌
1、幼兒自己朗誦兒歌。
師:我們把這首好聽的兒歌說給自己的好朋友聽。
2、鼓勵孩子把自己會做的事情編成新的兒歌。
師:你想把自己會做的事情編進兒歌里嗎?請你和好朋友商量下。
3、讓幼兒把在小組里編的兒歌到集體面前講述。
師:誰來把你編好兒歌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4、根據幼兒仿編的情況,給予鼓勵。
活動延伸:
1、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養孩子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普通話較清楚地朗誦詩歌,正確發出“穿、種、說、桌”等翹舌音。
2.會按節奏、有表情的朗誦。
3.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心情。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收集幼兒小時候的用品、照片等。
2.在發現區布置“我小時候”的展覽,展覽的內容為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物品、身高體重增長的圖表及小班的美術作品等。
3.掛圖《別說我小》一幅。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組織幼兒音樂律動《我的好媽媽》,集中幼兒注意力,引入主題。
2、談話
師:“小朋友們,我們的媽媽這么辛苦,我們在家中應該怎么做呢?”
幼:幫媽媽掃地、搬凳子。
幼:給媽媽錘錘背...
師:你們說的真好!真是媽媽的好寶寶。
(引導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
二、說說自己的變化
(1)幼兒討論在家的情況
師:告訴你們個小秘密,小動物幼兒園里的小烏龜也升中班了,他覺得自己一下子就長大了很多,所以它決定,不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呢!可是呢,爸爸媽媽還是什么也不讓它做,還是說,小烏龜,你還太小,太小!我想知道你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會說你小嗎?為什么?他們說你小,你承認嗎?
幼:媽媽總說我小,其實我已經長大了。
幼:上學時我想自己走,可奶奶總說我還小,老背著我...
師:小朋友現在長大了,會做很多事情了,那你現在和過去有什么不同?
幼:小的時候我不會穿衣服,現在我會自己穿衣服了。
幼:我過去很矮,現在我長高了...
(2)觀看并講述圖片
師:圖片上的小朋友也長大了,看一看他們在干什么?(逐一出示圖片,幼兒講述)
幼:小朋友在穿衣服。
幼:小朋友在洗腳...
師:你能夠做到嗎?
幼:能。
(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小了)
三、我長大了
1、請幼兒互相交流:現在學會了什么本領,取得了那些進步等。
2、肯定幼兒的進步,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誰的關心、照顧和培養?
幼:我的成長離不開媽媽的關心。
幼:我的成長離不開奶奶、媽媽、老師...的培養。
(引導幼兒進一步體驗自己長大了)
四、學習兒歌《別說我小》
1、老師將圖片和兒歌結合在一起,把兒歌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2、講一講詩歌里說了些什么?鼓勵幼兒用詩歌里的語言回答。
幼:我會穿衣和洗腳。
幼:我會擦桌把地掃...
3.采用集體、分組等形式,用普通話有節奏、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老師注意幫助幼兒發準“穿、種、說、桌”等翹舌音)
五、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回家把兒歌讀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告訴他們自己已經長大了,會幫他們做事情了,在家做他們的小助手好嗎?
(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家里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可建立一個記錄表,請幼兒在做到的內容上作記錄,與同伴一起分享。
附:兒歌
別說我小
媽媽你別說我小
我會穿衣和洗腳
爸爸你別說我小
我會擦桌把地掃
奶奶你別說我小
我會給花把水澆
現在我都長大了
會做的事情真不少
活動反思:
“別說我小”是為了讓幼兒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心情。活動通過師幼間的談話交流,使幼兒感知了自己的成長變化,體驗了自己已經長大了,增強了幼兒“我長大了”的意識,從而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老師。
在活動中,通過學誦詩歌幼兒知道了長大了要養成的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表示以后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依靠大人幫忙,這對于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附:中班語言教案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嘗試為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找關聯。
2.能遵守游戲規則,體驗競賽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美麗的花兒)、墊子(附有圖片),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兒歌導入。
二、給花兒找朋友。
1.兒歌里講到有一個動物會和花好,是誰呀?(蜜蜂)小蜜蜂會和花好,其實你們知道嗎?花還想找很多很多的朋友。
2.幼兒完整講述誰和花好并說出理由。(幼兒說對一個,花瓣就會變出一種顏色,直到八朵花瓣變出顏色為止)。
3.這次我們的本領真大,幫花找到了那么多的朋友,小朋友們找找看,到底找了多少個朋友(幼兒點數說出十片花瓣),一共有十片花瓣開了,我們給它找了十個朋友,這一次你們都贏了。
三、游戲:《誰和誰好》。
1.接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游戲好嗎?(好)這個游戲也叫誰和誰好。怎么來做呢?我們要把小朋友分成兩組(師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坐在兩邊)。
2.(1)請每組排頭報告人數。
(2)請排尾報告人數。
(3)請每組第三位幼兒報告人數。并取好兩隊名字。
3.接下來我們要用這些卡片來做游戲,看看老師都請來了誰和我們一起作游戲好嗎?(三棵柳樹、三個小女孩、三輛小汽車、三盒牛奶、三朵花、三個太陽、三只小鳥、三臺錄音機、三部電話機。
4.游戲《誰和誰好》。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
2、鼓勵幼兒用兒歌表達自己的`成長。
二、活動準備:
爸爸媽媽、穿衣、洗腳、擦桌、掃地、給花澆水的圖片、
三、重點難點:
結合圖片說兒歌,感受成長的快樂。
活動地點:活動室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四、活動過程:
1、與幼兒討論,你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會說你小嗎?為什么?他們說你小,你承認嗎?你能夠做什么?
2、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說說圖片上是什么?你能夠做到嗎?讓幼兒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小了。
3、老師將圖片和兒歌結合在一起,把兒歌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4、幼兒和老師一起說兒歌,體驗成長的快樂。
5、幼兒集體、分組個別相結合說兒歌。
5、鼓勵幼兒回家將兒歌說給家人聽,激發幼兒還要學習更多的本領,做更多的事情。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用普通話較清楚、有節奏、有表情的朗讀詩歌,正確發出“穿、少、桌、說”等翹舌音。
2.學習通過圖譜記憶詩歌內容。
3.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4.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圖譜一套。
2.場景設計。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會兒歌,發準字音。
活動難點:使小朋友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過程:
一、出示畫冊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幼兒在干什么?
提問:這個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在家會做事嗎?
2.出示小朋友的圖譜:
這個小朋友也會做許多事,但他的爸爸媽媽和奶奶總說他還小,什么事也不讓他做,這個小朋友就不高興了,他對他們說了一段話。
二、教師邊演示圖譜,邊有表情的朗誦兒歌。
1.教師邊演示圖譜,邊有表情的朗誦兒歌,小朋友欣賞。
2.教師:小朋友怎樣對媽媽說的?又怎樣對爸爸說的?又對奶奶說了什么?用詩歌中的語句進行總結,讓小朋友跟念。
三、幼兒邊看圖譜,邊集體學念兒歌。
1.幼兒看圖譜,學習兒歌。
2.發準字音:穿、少、說、桌。
3.講解句子“我會給花把水澆”。
4.小朋友進行自由組合練習。
四、結束活動。
你會做什么事呢?(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附詩歌:
別說我小
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穿衣和洗腳。
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
奶奶你別說我小,我會給花把水澆。
現在我呀長大了,會做的事兒真不少。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的引導語言至關重要。活動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要靈活掌握。幼兒將自己以前照片、物品帶來了,大部分幼兒剛開始只是好奇,想給同伴講述自己的照片,卻沒有講述的主題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己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這樣便培養了幼兒在集體面前自然、大膽的口語表達能力。照片引起幼兒的回憶,幼兒知道小時與長大的不同,不同的衣物、玩具更使幼兒發現了自己的進步,教師在幼兒體驗了長大后的喜悅后,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說出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父母、老師的幫助,知道了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最后在延伸活動再讓幼兒學習兒歌《別說我小》,激發幼兒在家和幼兒園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欲望。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普通話較清楚的朗誦兒歌。學習化簡單的圖畫表現自己會做的事情。
2、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活動重難點:
學會朗誦兒歌。
能用圖畫表現自己會做的事。
活動準備:
爸爸,媽媽,奶奶,老師以及兒歌內容相關的圖標。
畫紙,水彩筆以及《幼兒畫冊》,配套磁帶或光盤。
方法與手段:
啟發探索法,信息交流法。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
一:從談話中,引出問題。回答問題。拓寬幼兒思路,知道自己會做哪些事情并且。
1、老師:小朋友們,你們都長大了,變成了引出下節內容。
中班的哥哥姐姐們了,那老是想請問你們在家的時候會做那些事情呢?
二:學習兒歌《別說我小》聽教師朗讀了解兒歌的內容,知道長大了,可以做許多。
1、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兒歌事了,學會念著首兒歌。
《別說我小》請聽老師來朗讀一遍。
2、老師:老師念完兒歌了,那我要問問你們回答問題,看看你們有沒有認真在聽。兒歌中說,媽媽你別說我笑,那我會做什么,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做什么,奶奶你別說我小,我會做什么?那現在,我怎么樣了呢?
3、老師:大家都聽的很仔細,現在我請小朋和教師一起念,友邊看圖標邊和老師一起念兒歌,好嗎?
三:和大家一起談談自己還會做的事。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讓幼兒講述自己會做的事可以鍛煉幼兒
1、老師:剛剛我們都念過兒歌了,兒歌中小的口頭表達能力。
朋友會做的事可真多,那現在老師想問問看小朋友們,你們還會做其他的事嗎?我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遇到過那些困難?我們又是怎么解決的呢?
四:看《幼兒畫冊》,學習簡單的圖畫,創編兒歌通過兒歌創編,可以拓寬幼兒的思路,并且畫出創編的兒歌內容。能增加他們的想象力,通過畫畫來表現他們
1、老師:小朋友們都很棒,你們會做的事情會做的事情。
真的越來越多了,所以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用自己會做的事情來代替這首兒歌中的事情。比如說: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這樣子,開動你們的小腦筋,我們一起來創編。
2、老師:最后我想請你們把自己會做的事,畫將自己會做的事畫出來在紙上,讓大家一起欣賞,好嗎?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
1.學會7個生字:說、會、洗、把、奶、種、地;認識筆畫橫折折折鉤,偏旁三點水。提土旁“土”;學會用“會”說話;理解“奶奶”、“種花”等詞語。
2.能說自己會做什么樣的事。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初步培養學生的自我服務意識,知道要愛勞動,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不依賴別人。能自己穿衣。洗腳。擦桌子、掃地等。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個生字、1個新筆畫和2個偏旁,進行朗讀訓練,說說自己會做哪些事。
教學難點 :對2、3兩節“把”字句的理解。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詩歌形式的課文的分節方法。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習第1節,知道丁丁會穿衣、洗腳,并向丁丁學習。
3.認識三點水,學習寫“說、會、洗”。
教學過程 :
一、揭題
出示:
bié shuō
13、別 說我小
讀題。
“別”是什么意思?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問題?
二、聽課文錄音。
三、自學課文。
四、檢查自學情況。
1、用“誰會干什么”的句式分別說說圖意。
2、抽讀生字卡片。
3、抽讀帶讀字、詞。
4、分節指名讀課文,再評議。
A.詩歌形式的課文分節時要看是否空一行。
B.分節。
C.分節指名讀課文。
D.評議。
五、學習課文第1節
1、自由讀。
2、說說你學懂了什么?
A.丁丁會穿衣,會洗腳。
板書:穿衣洗腳
B.丁丁請媽媽別說他小。
用“因為……所以……”說話訓練。
C.穿衣、洗腳是每個人天天都要做的事,我們要向丁丁學習,自己的事自己做。
3、指導朗讀。
要用自豪的語氣讀。“別”“會”讀重音。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加動作讀。)
4、說話訓練。
丁丁會。
我會。
六、指導寫“說、會、洗”。
1、讀一讀:說、會、洗
2、學習三點水。
3、自學字形:說、會、洗。
4、指名分析字形,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
說:左右結構,言字旁。右邊可分為“丷口兒”。
會:上下結構,上面一個“人”,下面一個“云”。
洗:左右結構,三點水。右邊可分為“丿土兒”。
5、學生每個生字寫兩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2、3兩節,知道要愛勞動,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2.認識筆畫“橫折折折鉤”、偏旁“土”,學會寫“把、地、奶、種”。
3.繼續用“會”說話。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去音節讀生字,并說說“說、會、洗”的結構和偏旁。
2、指名讀課文第1節。
二、學習課文第2節
1、自由讀。
2、說說你學懂了什么?
A、同桌互說。
B、集體討論。
a、冬冬會擦桌。板書:擦桌
b、冬冬會把地掃。板書:掃地
把地掃——掃地
C、冬冬請爸爸別說他小。
用“因為……所以……”說話。
D、擦桌子。掃地都是家務勞動。冬冬會做家務事,我們要向冬冬學習。
3、朗讀指導。
4、說話訓練。
冬冬會。
我會。
三、學習課文第3節
運用學習1、2節的方法學習第3節。
學習、討論。板書:種花澆花
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跟錄音讀。
2、教師引讀。
3、自由練讀。
4、齊讀。
5、表演朗讀。
五、學習寫“把、地、奶、種”。
1、讀一讀:把、地、奶、種。
2、學習橫折折折鉤、提土旁“土”。
3、指名分析字形,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
把:左右結構,提手旁。右邊“爸”去掉“父”。
奶:左右結構,女字旁。
地:左右結構,提土旁。右邊“他”去掉單人旁。
種:左右結構,禾字旁。右邊一個“中”。
4、學生每個生字寫兩遍。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復習鞏固生字新詞。
2.對學生進行行為指導。
3.完成課堂作業 。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1、同桌互讀生字新詞。
2、口頭擴詞。
說說話聽說說一說
會開會
洗洗衣洗手洗腳
地草地地上地下
奶奶奶奶牛牛奶
種種花種樹種田
3、看音節寫詞語。
huì shuō nǎi nɑi zhònɡ huā
( )( )( )
4、朗讀全文。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二、行為指導。
1、說說丁丁冬冬會做哪些事。
2、用“會”說說你會做什么事。
3、你準備學會做什么事?
4、平時以行動學丁丁、冬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5、讀拼音寫字。
wǒ huì chuān yī. wǒ huì xǐ jiǎo.
( )。( )。
nǐ huì sǎo dì. tā huì zhònɡ huā.
( )。( )。
三、課堂練習。
1、讀拼音,選筆畫填空。
乙 了
hénɡ zhé wān ɡōu
hénɡ piě wān ɡōu
hénɡ zhé zhé zhé ɡōu
hénɡ zhé ɡōu
2、按要求寫一寫。
洗:偏旁結構
地:偏旁結構
奶:第5畫是,筆順
3、比比、讀讀、寫寫。
上女禾
地奶種
4、擴詞。
洗
地
種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10
目標:
1、學習詩歌,并有表情地朗誦詩歌,練習發準翹舌音“穿、種、說、桌”
2、在對比、講述中增強幼兒“我長大了的”意識,知道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
3、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之情。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引導幼兒在詩歌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準備:
1、長配合給幼兒講述小時候的故事幫助幼兒準備小時候的照片,玩具,用品等。
2、主題墻“我小時候,我長大了:幼兒通過展覽,比較,講講說說我的長大過程。
3、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洗腳、擦桌、掃地、澆花的圖片與相應得小圖標各一個
過程:
一、談話導入
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動物幼兒園的小烏龜也升中班了,小烏龜學會了很多本領,可是它每次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事時大人們總說你還小、你還小,小朋友們現在也上中班了老師想知道你們在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也這樣說你嗎?(此環節通過談話的形式為幼兒創設一種輕松的氛圍,圍繞話題引發幼兒參與活動,在相互交流中體驗快樂)。
二、看圖說兒歌、
(1)師——“蘭蘭在座寺廟?爺爺奶奶怎么說?爸爸媽媽怎么說?蘭蘭又是怎么說的?
(2)聽錄音,結合圖片理解故事
(具體形象的圖片和兒歌錄音能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教師適當的語言加以梳理補充起到支持者的作用符合了《綱要》中一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3)結合圖標說兒歌
(4)扮演角色表演兒歌
三、拓展活動
蘭蘭真棒,我們小朋友也很棒,小朋友會做些什么事?你還會幫助誰呢?
(這是一個上升情感的環節,幼兒在相互交流中激發了思維,從而樹立了責任感,從小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父母家人)。
反思:
這次活動成功之處是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特別是圖標幫助幼兒學習兒歌,幼兒在學習中更容易理解,更便于記憶,提高了幼兒的朗讀的興趣。本次活動活動準備時教師從幼兒小時候到幼兒長大的過程中幼兒了解到自己長大家人付出了很多,明白了現在自己長大了,該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動中以小動物的談話激趣,圍繞話題,步步展開給幼兒更多猜想討論的機會,圖片的出示不但調動了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教師在組織活動中適時幫助幼兒梳理、補充起到了支持者的作用突出了一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不足之處幼兒在活動中教師等待時間不夠,思考的時間不充分。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意境美。
2.大膽運用體態語言和故事中的語言表現"小花籽找快樂"3.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進一步理解"快樂"的含義。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活動前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快樂的事情。
(二)材料投放:背景音樂、數字資源《小花籽找快樂》。
(三)環境創設:利用太陽、小鳥、蜜蜂、青蛙圖片和簡單的花草道具,在活動室周圍布置故事前半部分的情境。
【活動過程】
一、播放數字資源《小花籽找快樂》第一幅圖,引出故事主題。
二、欣賞故事前半部分,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一)教師有感情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二)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花籽要出去干什么?小花籽在找快樂的路上遇到了誰?
三、再次欣賞故事前半部分,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一)結合數字資源《小花籽找快樂》,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二)提問:小花籽在找快樂的路上遇到了太陽、小鳥、蜜蜂、青蛙,它們快樂嗎?為什么?
(三)小結:因為太陽、小鳥、蜜蜂、青蛙都是用自己的本領為大家做好事,給大家帶來快樂,大家喜歡它們,所以它們很快樂。
四、情境游戲,體驗和嘗試表現小花籽找快樂的經歷(一)第一次游戲,教師與幼兒一起依次來到太陽、小鳥、蜜蜂、青蛙圖片前,表現故事中的對話和相關肢體動作。
(二)第二次游戲,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小花籽太陽、小鳥、蜜蜂、青蛙角色,進一步練習對話和體驗愉快的情感。
(三)引發猜想,推進故事情節發展;小花籽有什么本領?它能找到快樂嗎?
五、欣賞后半部分,感受小花籽的快樂。
(一)結合數字資源《小花籽找快樂》,講述故事后半部分。
(二)提問:小花籽做了什么事?給大家帶去了什么快樂?
(三)小結:小花籽在雪山上開出一朵花,即讓別人聞到了芬香,又讓大家看到了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它,所以它很快樂。
六、完整欣賞故事,拓展經驗,提升主題。
(一)完整講述故事《小花籽找快樂》。
(二)討論:你做什么事情可以讓大家快樂,自己也快樂?
(三)小結,如果我們以后做更多幫助別人的事情,大家就會很喜歡我們,我們也會越來越快樂。
【活動延伸】
游戲活動:
1.在美工區投放制作小花籽和動物頭飾的材料,讓幼兒動手制作。
2.在表演區投放桌面表演材料或頭飾、背景道具等,引導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3.在語言區投放更多的動物和相關背景圖片,讓幼兒創編故事情節。
生活活動:結合一日生活引導幼兒樂于幫助別人,并通過談話,分享幫助別人和得到別人幫助的快樂。
領域滲透:結合美術活動,讓幼兒畫故事連環畫或情節畫,并交流展示。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能用普通話較清楚地朗誦詩歌,正確發出“穿、種、說、桌”等翹舌音。
2.會按節奏、有表情的朗誦。
3.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心情。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收集幼兒小時候的用品、照片等。
2.在發現區布置“我小時候”的展覽,展覽的內容為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物品、身高體重增長的圖表及小班的美術作品等。
3.掛圖《別說我小》一幅。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組織幼兒音樂律動《我的好媽媽》,集中幼兒注意力,引入主題。
2、談話
師:“小朋友們,我們的媽媽這么辛苦,我們在家中應該怎么做呢?”
幼:幫媽媽掃地、搬凳子。
幼:給媽媽錘錘背...
師:你們說的真好!真是媽媽的好寶寶。
(引導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
二、說說自己的變化
(1)幼兒討論在家的情況
師:告訴你們個小秘密,小動物幼兒園里的小烏龜也升中班了,他覺得自己一下子就長大了很多,所以它決定,不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呢!可是呢,爸爸媽媽還是什么也不讓它做,還是說,小烏龜,你還太小,太小!我想知道你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會說你小嗎?為什么?他們說你小,你承認嗎?
幼:媽媽總說我小,其實我已經長大了。
幼:上學時我想自己走,可奶奶總說我還小,老背著我...
師:小朋友現在長大了,會做很多事情了,那你現在和過去有什么不同?
幼:小的時候我不會穿衣服,現在我會自己穿衣服了。
幼:我過去很矮,現在我長高了...
(2)觀看并講述圖片
師:圖片上的小朋友也長大了,看一看他們在干什么?(逐一出示圖片,幼兒講述)
幼:小朋友在穿衣服。
幼:小朋友在洗腳...
師:你能夠做到嗎?
幼:能。
(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小了)
三、我長大了
1、請幼兒互相交流:現在學會了什么本領,取得了那些進步等。
2、肯定幼兒的進步,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誰的關心、照顧和培養?
幼:我的成長離不開媽媽的關心。
幼:我的成長離不開奶奶、媽媽、老師...的培養。
(引導幼兒進一步體驗自己長大了)
四、學習兒歌《別說我小》
1、老師將圖片和兒歌結合在一起,把兒歌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2、講一講詩歌里說了些什么?鼓勵幼兒用詩歌里的語言回答。
幼:我會穿衣和洗腳。
幼:我會擦桌把地掃...
3.采用集體、分組等形式,用普通話有節奏、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老師注意幫助幼兒發準“穿、種、說、桌”等翹舌音)
五、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回家把兒歌讀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告訴他們自己已經長大了,會幫他們做事情了,在家做他們的小助手好嗎?
(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家里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可建立一個記錄表,請幼兒在做到的內容上作記錄,與同伴一起分享。
附:兒歌
別說我小
媽媽你別說我小
我會穿衣和洗腳
爸爸你別說我小
我會擦桌把地掃
奶奶你別說我小
我會給花把水澆
現在我都長大了
會做的事情真不少
活動反思:
“別說我小”是為了讓幼兒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心情。活動通過師幼間的談話交流,使幼兒感知了自己的成長變化,體驗了自己已經長大了,增強了幼兒“我長大了”的意識,從而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老師。
在活動中,通過學誦詩歌幼兒知道了長大了要養成的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表示以后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依靠大人幫忙,這對于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13
活動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弓I導幼兒理解并學會說兒歌,體會兒歌朗朗』:口的韻味。
2.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升做中班小朋友的榮譽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圖1(中班●::卜)。
2.《幼兒用書》中班上1第5頁。
活動過程
1.談話導人。
師:小朋友們,我們現在—卜中班了,會自己做很多事情,你們都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掃地、擦桌子、洗襪子……)
2.欣賞兒歌。
(1)出示教學掛圖圖1,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幫助幼兒了解兒歌內容。
師:有一個叫悠悠的小朋友,他跟我們一樣也』:中班了,可媽媽、爸爸、奶奶總是說他小
你們猜猜他會怎么說?讓我們一掛圖。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引導幼兒用兒歌里的語句表達:
a.媽媽說你小的時候,你怎么說?
b.爸爸說你小的時候,你怎么說?
c.奶奶說你小的時候,你怎么說?
3.學習兒歌。
教師幫助幼兒正確發準“穿、種、說、桌”等翹舌音。
4.鼓勵幼兒仿編兒歌。
師:你們還會做哪些事情?能不能把你們會做的事情編人兒歌中?
5.教師,活動結束。
教師:小朋友長大了,會自己做這么多的事情,真棒!以后你們不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
皮,還要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老師幫忙,學習做大人的小幫手。
虧動建議
1.幼兒在區角活動時,可以打開《幼兒用書》,一邊復習兒歌,一邊欣賞圖畫。
2.教師在日常活動中,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可以學著做。
3.請幼兒翻開《幼兒用書》,看一看,講一講。
時:詩歌
別說我小
媽媽你別說我小,
我會穿衣和洗腳。
爸爸你別說我小,
我會擦桌把地掃。
奶奶你別說我小,
我會給花把水澆。
現在我呀長大了,
會做的事兒真不少。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 學念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
2. 愿意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感受長大的快樂。
3. 念準:穿、種、花、事等字音。
4. 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 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小魚紙偶、掛圖、白紙、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 你能做什么?
S:(出示小小魚)小朋友們好,我是小小魚:我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呢?(我也會)是嘛?我們比比誰能干。一起來聽聽我都會做什么?
二、欣賞、學念兒歌
1.兒欣賞兒歌,教師完整念兒歌。
S:《別說我小》 媽媽你別。
2.教師提問,幼兒再次欣賞兒歌。
S:媽媽,爸爸,奶奶,都說小小魚怎么了?
Y:說它小。
S:小小魚是怎么回答的.?(引導幼兒說出兒歌,并逐句出示掛圖,并依據掛圖逐句示范朗誦;落實幼兒對穿、種、花、事等字的發音。)
3.幼兒學念兒歌。
S:看來大家真的長大了,連聲音也越來越響亮了,我要再仔細聽聽,誰念的又準確,又響亮。
S:老師請一個能干的小朋友來和我一起念。(多念幾遍,一定要保證幼兒已經回看圖念,已掌握句式,然后再仿編,)
三、彷編兒歌
1.教師用簡筆畫記錄幼兒所說的事例。
S:請小朋友說說,自己還會干哪些事,我們一起來把它們編成兒歌好不好?誰來說說自己還會干什么?
2.鼓勵幼兒彷編兒歌:你別說我小,我會。
S:誰來說一說?(說一句式)
引導幼兒規范語句,保持你別說我小,我會句式。
3.帶領幼兒將仿編詩歌完整念一遍
4.結束:請每個小朋友自己編一個句子,和兒歌一起講給爸爸媽媽聽。
附詩歌:《別說我小》
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穿衣會洗腳。
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
奶奶你別說我小,我會給花把水澆,
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會做的事情真不少。
教學反思:
1. 彷編部分難度有點大,沒有很好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應在前期學說詩歌時準備充分,減小難度。
2. 彷編部分的簡筆畫圖示太小,應再稍大些;由于側身在小黑板上比較難畫,下次可以在腿上畫好后貼到黑板上。
3.整堂課教學環節清晰,關注幼兒已有經驗與課程內容的聯系。
小百科:長大成人,年滿18周歲的人,即可稱之為長大,超過20周歲為真正意義上的長大成人。
中班語言《別說我小》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
2、愿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感受長大的快樂。
3、念準:穿、擦、花、事等字音。
活動準備:
PPT課件、白紙、彩筆
活動過程:
中班語言兒歌教案及反思《別說我小》含PPT課件
幼:說它小。
師:小明是怎么回答的?(引導幼兒說出兒歌,并逐句出示PPT,并依據PPT逐句示范朗誦;落實幼兒對穿、擦、花、事等字的發音。)
3、幼兒學念兒歌。
師:看來大家真的長大了,連聲音也越來越響亮了,我要再仔細聽聽,誰念的又準確,又響亮。
師:老師請一個能干的小朋友來和我一起念。(多念幾遍,一定要保證幼兒已經會看圖念,已掌握句式,然后再仿編,)
三、仿編兒歌
1、教師用簡筆畫記錄幼兒所說的事例。
師:請小朋友說說,自己還會干哪些事,我們一起來把它們編成兒歌好不好?誰來說說自己還會干什么?
幼:……
2、鼓勵幼兒仿編兒歌:你別說我小,我會。
師:誰來說一說?(說一句式)
引導幼兒規范語句,保持你別說我小,我會句式。
3、帶領幼兒將仿編兒歌完整念一遍
4、結束:請每個小朋友自己編一個句子,和兒歌一起講給爸爸媽媽聽。
附兒歌:《別說我小》
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穿衣會洗腳。
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
奶奶你別說我小,我會給花把水澆,
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會做的事情真不少。
教學反思:
1、仿編部分難度有點大,沒有很好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應在前期學說兒歌時準備充分,減小難度。
2、仿編部分的簡筆畫圖示太小,應再稍大些;由于側身在小黑板上比較難畫,下次可以在畫好后貼到黑板上。
3、整堂課教學環節清晰,關注幼兒已有經驗與課程內容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