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干小手教案(通用7篇)
能干小手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認讀漢字:掃、拉、搖、扔、拍、推,并發準字音。
2、初步了解漢字構成的一般規律,知道以“手”為偏旁的漢字均與手的動作有關。
3、通過游戲及歌曲,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附有相應漢字的幼兒用手的動作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手,認識“手”字
師:“這是什么?”
出示手的字卡:猜猜這是什么字?
幼兒回答。
2、幼兒看圖片認讀。
教師出示圖片和漢字,啟發幼兒根據圖片的內容,認讀下面的漢字。
師:“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圖上的漢字表示這個小朋友的動作,請你們想一想,認一認旁邊的漢字。”
3、教師和幼兒一起認讀。
請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帶領大家一起認讀漢字。
4、引導幼兒觀察這些漢字有什么共同之處。
師:“這些字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請小朋友找一找。”
幼兒回答
師:“為什么這些漢字都有一個‘手’字旁?”
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的小手很能干,可以做好多事情,所以這些表示動作的字都有一個‘手’字旁。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這些字,還有哪些漢字可能會有‘手’旁呢?”
5、教師用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鞏固認讀內容。
教師指漢字,幼兒邊拍手邊用“我用小手”的句型和節奏表演相應的動作.
6、仿編歌曲《我有小手》。
幼兒演唱歌曲。
師:“我們除了用小手拍拍拍,還可以用小手做什么呢?下面,我們一起想一想,唱一唱。”
結束活動。
能干小手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1、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生探索興趣。然而,幼兒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愛護身體、保護自己的經驗又比較缺乏,此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處,對自己的小手感興趣并萌發保護小手的意識。
2、現在的獨生子女是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長大的,家長包辦替代和過度寵愛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務的機會,通過此活動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
(2)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3)幫助幼兒初步掌握保護手的方法。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幼兒通過活動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的事情。
活動的難點為:
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手能做許多事情。
活動準備:
根據小班幼兒喜歡玩玩具這一特征,為幼兒準備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玩具,有積木、橡皮泥、串珠等。
二、說教法
1、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多處采用模仿游戲,如:組織幼兒一起用手變魔術、做手指游戲等,在游戲中使幼兒自然習得對手的認識,知道了手能做許多事情。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于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在引導幼兒認識小手時,就通過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圍繞我的手上有什么,我的小手本領大,怎樣保護手等問題,師幼進行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三、說學法經驗感知法:
由于小班幼兒的經驗缺乏又喜歡模仿,容易在經驗分享中產生人云亦云的現象,如在討論小手會干什么時,一個幼兒說我的小手會刷牙,其他的幼兒也會跟著說會刷牙,幼兒的思路打不開,就不能較好地完成教育目標。所以我為幼兒準備了不同的玩具,通過幼兒的實踐操作,拓展幼兒的經驗,再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幼兒的思路就會打開,經驗就能較好的分享,知道手會玩很多的玩具,會做許多的事情,并能嘗試著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能夠有效的化解難點,突破重點。
除經驗感知法外,游戲法也貫穿于活動始終,有趣的小手變變變,引發了幼兒的興趣;討論法、談話法引領幼兒認識手指的名稱和作用;經驗感知法的運用使幼兒在游戲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通過傾聽教師講解、回答問題,孩子認識到手能做許多的事情,了解了保護小手的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健康領域、科學領域的內容,我采用猜謎語引入——師生討論——探索感知——談話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活動活動開始,教師出示手型玩具導入活動。
2、在中間環節,通過觀察、比較、游戲等形式,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
教育不能通過灌輸來進行,必須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通過觀察、比較、游戲等形式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人都有一雙手,有手心手背手指頭。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通過玩游戲操作,使孩子在探索中自己發現手能做許多的事情。
3、通過讓幼兒討論。從而懂得了怎樣保護自己的小手。
4、最后以歌表演:小手爬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能干小手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小手有很多本領,能做很多事情,可以生活自理還可以幫助別人。
2、體驗自己動手做事帶來的快樂感和滿足感。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物質準備:PPT課件,橘子,垃圾筐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共同做律動"小手拍拍",引入活動。
師:我們的小手這能干,會拍一拍、捏一捏、指一指,還戶和我們的爸爸媽媽打招呼呢!
2、觀看PPT,說說小手都做了什么。
(1)講解照片里的內容
(2)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看到了什么師:他們的.小手能干嗎?你們的小手能干嗎?
3、幼兒剝橘子,送給爸爸媽媽師:爸爸媽媽口渴了,你們愿意用你們能干的小手剝一些橘子給爸爸媽媽吃嗎?(幼兒動手剝橘子給爸爸媽媽吃)師:桌子被我們弄臟了,快用你們能干的小手幫老師收拾一下吧。我來看一下,哪雙小手最能干。(幼兒把桌子上的皮放進小筐里。)小結:我們的小手真能干,會和爸爸媽媽打招呼,還可以幫助他們剝橘子,還會打掃衛生。
4、引導幼兒說出,他們的小手還有哪些本領。
師:我們的小手還能做什么?
提示:爸爸媽媽累了,快來幫爸爸媽媽捶捶背吧。爸爸媽媽每天工作特別辛苦,我們回到家也要給他們捶捶背,好不好?
5、快樂動起來。
師:我有一雙能干的手,我很快樂,你們快樂嗎?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快樂嗎?現在,我們小手拉著小手,一起隨著音樂快樂的動起來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我的小手真能干”為切入點,在施教過程中,主要采用了謎語導入法、感知操作法、經驗交流法等等,充分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開始,孩子們在愉快的表演中,讓手指充分活動,迅速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感知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自發地投入,去探索、去體驗,獲得了許多關于手的感性認識。在經驗交流中,得到很好的表現,通過講述手能做什么,與孩子們共同搭建了認知的平臺。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這一愿望在今后將不斷實現。幼兒自己通過操作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自然而然的就懂得了要愛護自己的小手。并讓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能干小手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能干的小手》選自省編教材中班下主題一《了不起的我》次主題一《我有一雙小巧手》教學活動一《能干的小手》。中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認識,特別是對手的認知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對小手的能力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同時,現在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他們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長大,家長包辦替代和過度寵愛,使孩子們失去了自我服務的機會。通過此次活動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用手親自做事情,體驗做事的成功與自豪,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了解自己的手和爸爸媽媽以及其他成人手的不同本領,知道手很能干。
活動重難點
通過嘗試用手親自做事情,體驗做事的成功與自豪,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1、音樂:鋼琴曲圖片:交警、清潔工、廚師、皮影戲表演者、剪紙藝人。
2、操作材料:各類積木、繪畫工具、剪刀、彩紙、筷子、豆子、修補圖書工具、魔術箱及用品魔方、紙杯、光盤、沙包、乒乓球。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師幼共同做手指游戲,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玩手指游戲好嗎?
一個手指頭變變變,變成毛毛蟲爬爬爬;兩個手指頭變變變,變成小白兔跳跳跳;三個手指頭變變變,變成小花貓喵喵喵;四個手指頭變變變,變成小螃蟹走走走;五個手指頭變變變,變成大老虎,啊嗚啊嗚啊嗚。
2、師幼共同表演兒歌,鞏固手的特征。
我有一雙小小手,一只左來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個子高高是中指,個子矮矮大拇指,還有食指、無名指、和小指,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二、通過談話知道手可以做很多事情,通過游戲體驗手的不同本領。
1、談話:討論手可以做很多事情,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們的小手可以玩好玩的游戲,它還可以做什么事情?幼兒自由回答我的小手可以做什么。
教師:我們已經長大了,會做得事情可真不少,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們可真棒。
2、游戲:摸寶貝,了解手具有感知物品特性的能力。
看,老師這里有一個魔術箱,師演示,手伸入魔術箱內,用手感知物品,然后猜一猜是什么,最后拿出來驗證。
幼兒模仿教師,繼續游戲。
3、了解手可以傳情達意。
(1)我們的小手還會說話呢,師演示動作“噓”,它在說什么?(安靜)握手、豎起大拇指、拍手、再見等
(2)關愛聾啞人
還有一些小朋友他們不能用嘴巴說話,要用手語和我們交流,教師和幼兒一起做手語“我愛你”,萌發幼兒對聾啞人的關愛之情。
三、通過動手操作,體驗用小手做事的成功與自豪感。
1、我們的小手有這么大的本領,現在就來發揮一下小手的作用吧!
播放音樂,幼兒自由選擇區域活動材料進行操作:涂色,夾豆子,給積木分類、修補圖書、剪窗花。
2、師巡回指導,并提醒幼兒自己的事情做完后可以幫助別人,提高速度。
3、:展示勞動成果,教師給予肯定表揚,使幼兒體會到自己完成事情后的自豪感。
四、出示圖片,了解爸爸媽媽以及其他大人的手的不同本領。
1、小朋友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爸爸媽媽的手可以做什么?
2、出示圖片交警、清潔工人、廚師、民間剪紙藝人、皮影戲表演者。他們呢?
感受成人手的不同本領,激發幼兒愿意向成人學習,讓自己的手變得更靈巧、更能干的愿望。
五、活動延伸
和爸爸媽媽一起用廢舊光盤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進一步感受手的本領大。
設計反思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設計本次活動我首先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知識以及生活經驗,樹立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學習方式的觀點,運用多種方法達成教學目標。
本節教育活動設計的第一個環節,采用游戲導入,引發幼兒興趣,結合朗朗上口的兒歌鞏固手的主要特征,從幼兒生活經驗入手,經談話討論知道小手可以做很多事情,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過游戲活動摸寶貝和形象的肢體語言,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了解到小手的其他本領。接下來結合幼兒實際生活經驗,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小手有多能干,并體會到自己動手的快樂和自豪感。最后,通過認識不同成人的手,可以做更多事情,激發幼兒愿意向成人學習,讓自己的手變得更靈巧、更能干的愿望。
本次活動設計的整個環節層層遞進,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幼兒參與的熱情會很高,但內容較多,擔心幼兒活動時間過長。
能干小手教案 篇5
區域目標:
1、愿意和同伴友好合作、不爭搶玩具。
2、練習夾子和勺子的使用方法。
3、能使用工具進行豆子的分類。
區域材料:
豆子、夾子、勺子、杯子、盤子、易拉罐、酸奶瓶、膠帶
區域規則:
1、活動時要安靜,不大聲喧嘩。
2、愛護玩具,不爭搶玩具。
3、保持正確的坐姿。
4、請將物品整理好放回原位。
區域玩法:
1、教師引導孩子說一說自己大了一歲了,都有哪些新的本領?你們認識這些豆子嗎?你喜歡哪種豆子?但是小豆子太貪玩都混到一起了,你們愿意幫助它們找到同伴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分揀工具進行活動,提醒孩子們,嘗試用夾子、勺子等進行。
3、在活動中愛惜材料,告訴孩子不要將豆子放入耳朵、鼻子、口腔內,掉落地上的豆子要及時撿起。
4、引導孩子還可以根據大小進行分類并進行嘗試。
5、活動結束后,能有秩序地將材料收好,放回原位置。
能干小手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銷售各組成部分的名稱,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引導幼兒知道小手能做很多事情,初步掌握保護小手的方法。
3、讓幼兒喜歡活動小手,體驗操作銷小手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手指律動《五根手指頭》
2、指偶若干
3、愛護小手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做手指律動《五根手指頭》,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出今日的主題。
2、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小手的組成部分以及各手指的名稱。
(1)請你伸出你的小手來,數數你有幾根手指頭。
(2)五根手指是一樣長的嗎?哪根最短?哪根最長?
(3)五根手指頭的粗細是一樣的嗎?哪根最粗?哪根最細?
(4)我們來認識一下手指一家吧!
3、兒歌
拇指一家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喜歡夸獎我。
食指是媽媽,媽媽喜歡親親我。
中指是哥哥,哥哥喜歡牽著我。
無名指是姐姐,姐姐喜歡抱抱我。
小小指頭就是我,我喜歡你們都愛我。
4、教師帶有而做手指戴帽,鞏固幼兒對手指名稱的認識。
游戲規則:教師說任一手指的名字,幼兒取指偶戴在相應手指上,教師將指偶分別戴在五個手指上,請幼兒輪流說出:老師把戴在指上。
5、教師出示圖片,進入生活百事通緩解,啟發幼兒討論小手的作用。
(1)畫面中的小手在做什么?
(2)你能試著做出相同的手勢嗎?你會做其他手勢嗎?
(3)想一想,你的小手還能做哪些事情呢?
(4)我的小手還可以穿衣服,洗臉、拿勺子、拿畫筆、彈鋼琴。
6、教師引導幼兒明白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處理。
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一雙小手,小手能做的事情那么多,以后你們也要自己穿衣服、自己拿勺子吃飯…你們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
7、教師引導幼兒了解保護小手的方法。
(1)我們應該怎么樣保護小手,使小手不受到傷害呢?
(2)飯前便后要把小手洗干凈,勤剪指甲,不咬手指,冬天戴上小手套等。
四、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做手影游戲,體驗小手更多有趣的用處。
五、資料庫
五根手指頭
一根手指變變變,變成一條毛毛蟲,扭扭扭。
兩根手指變變變,變成一只小白兔,跳跳跳。
三根手指變變變,變成一只小花貓,喵喵喵。
四根手指變變變,變成一只小烏龜,爬爬爬。
五根手指變變變,變成一只花蝴蝶,飛飛飛。
六、活動總結
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一雙小手,小手能做的事情那么多,我的小手還可以穿衣服,洗臉、拿勺子、拿畫筆、彈鋼琴。以后你們也要自己穿衣服、自己拿勺子吃飯…你們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
認識手指名稱緩解可以添加游戲手指一家睡醒了,即五指握拳,聽命令,教師說到手指睡醒的時候,幼兒將這一手指伸出來,進一步鞏固幼兒對五指名稱的認識。
能干小手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中班幼兒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不愿依賴別人,生活中喜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動開展過程中,通過課件呈現“能干的小手”,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手的本領,充分感受、體驗手的本領大;通過課件呈現“邋遢大王的家”的游戲情境,激發幼兒學習收拾、整理物品的簡單方法的興趣,增強做事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目標:
1.能說出手的不同本領,學習整理物品的簡單方法。
2.積極與同伴交流整理衣物、圖書等物品的小竅門。
3.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體驗做事成功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課件(《能干的小手》:幼兒為家人和幼兒園老師、小朋友服務的照片;《邋遇大王的家》:圖書、玩具、鞋襪、衣服亂扔乩放,衣櫥、小床上的物品一片混亂。
2.收集幼兒修補的圖書、制作的工藝品以及以幫助別人做亊情或自己的事自己做為內容的表征作品,布置“能干的小手”展覽。
3.“幼兒學習材料”——《能干的我》。
活動建議:
一、幼兒閱讀《能干的我》第 1 頁,觀察圖片,初步感受手的不同本領。提問:你看到大人們用手在做什么?你還見過叔叔、阿姨做什么?
二、組織幼兒參觀“能干的小手”展覽,交流自己的手能做的事情。提問:你的小手能干什么?
引導幼兒感受小朋友的手能做不同的事情,體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感。
三、播放課件《邋遢大王的家》,引導幼兒幫助“邋遢大王”整理房間,學習整理物品的簡單方法,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提問:“邋遢大王”的房間怎么樣?哪里很亂?你有什么整理的好辦法?
引導幼兒分組整理圖書、擺放玩具、收拾小床、疊衣服、卷襪子、擺放鞋子等。提問:你是怎樣幫助“邋遢大王”整理房間的?
請幼兒閱讀《能干的我》第 2 頁,學習兒歌《能干的小手》,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四、播放課件《能干的小手》,鼓勵幼兒為大家做事情,用自己的雙手為大家帶來快樂, 體驗做事成功的自豪感。
提問:視頻中小朋友們為別人做了哪些事情?
小結:能干的小手不僅可以為自己服務,還可以為大家帶來快樂。
附:能干的小手
我有一雙能干的手, 樣樣事情都會做。 洗手帕呀洗襪子, 栽鮮花呀補圖書。 自己的事情學著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