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安全過馬路(精選3篇)
小班教案:安全過馬路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上學的幾條路線,知道安全過馬路的方法。
2、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過馬路》。
活動過程:
1、圖片情境導入:
。1)、看圖片:
——“這樣過馬路安全嗎?”
。2)、幼兒議論,鼓勵幼兒每人發表自己的想法。
2、討論安全過馬路的方法:
——“怎樣過馬路才安全呢?”
。1)、幼兒例舉幾種安全過馬路的方法:
看清馬路兩邊的車輛、要走斑馬線、不在馬路上追逐游戲、看懂警察的手勢等。
。2)、教師對幼兒的例舉進行小結歸納。
3、認識標志:
。1)、各種標志的解讀:
——“這標志是什么意思?”
(2)、師生一起解讀交通標志。
。3)、小結過馬路要注意的事項。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快樂的活動中學會了安全過馬路的基本方法,讓幼兒接觸了更多的實際課外知識,切身體會到了學知識帶來的樂趣,從單一的傳統知識學習到動學結合的知識學習中反映了在活動中傳授知識更能讓幼兒快速的理解及掌握的重要性,并且能夠讓幼兒學會如何更好的合作及更好的交往。
此次活動總體上來說是令人滿意的,只是由于前期的準備不足及場地、教學工具的局限性,此次教學活動仍有些許的遺憾。但是此次的教學經驗讓我懂得了如何更好的與幼兒交流及教學,在以后的活動中盡量地做好前期的一些準備工作,讓活動更好的進行。此次活動也讓我感受到了教學的樂趣,我會把這份樂趣分享給每一位我所教的幼兒,讓他們在歡樂中學習和成長!
小百科:馬路,是指供人或車馬出行的寬闊平整的道路、公路。多是由人修建,供人使用,主要目的是方便人類從事諸多的生產活動。
小班教案:安全過馬路 篇2
一、說活動內容
幼兒園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而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探索對象。紅綠燈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得,這次活動是我根據幼兒園小班上學期教材《幫我早讀書》中第四單元的一首兒歌《紅綠燈》而延伸創編的。通過兒歌的學習,幼兒已初步掌握看紅綠燈來過馬路的知識,所以,我選擇過馬路為主要內容是對小班幼兒已掌握紅綠燈知識的綜合與提升,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的印象。正如《綱要》中對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原則"既符合幼兒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實際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二、說活動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根據《綱要》中"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的原則,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確定為:
1.能力目標:理解并能夠遵守過馬路要看紅綠燈的交通規則
2.情感目標:幼兒愿意、主動參與活動,并體驗到遵守交通規則的意義根據活動目標
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
1.活動重點:理解并能夠遵守過馬路要看紅綠燈的交通規則
2.活動難點:幼兒主動參與情境表演活動重點的解決有賴于活動難點的克服,只有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才能完成活動重點。所以,為了提升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又結合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和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特點,我準備了以下教具:
1.多媒體視頻兩個;
2.自制方向盤若干,各種人物裝飾(如:墨鏡,拐杖等)若干,紅燈和綠燈個一個;
3.馬路場景(自制一個)
三、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新《綱要》指出"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又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小班幼兒處于前運算階段,所以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有情境體驗法和多媒體演示法。
(二)說學法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其中,有助于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另外,幼兒社會性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互動的過程中,通過觀察、體驗,不斷內化逐漸形成的。所以,幼兒將通過觀看視頻,感知交通規則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參與情境體會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和交通規則的意義。
四、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設計突出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學習形象化、情景化和生活化的特點,所以,我將突出重點,做到條理清晰,緊湊結合,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
(一)導入:多媒體演示,感知交通規則對我們生活的意義通過復習兒歌《紅綠燈》讓幼兒注意到紅綠燈在過馬路中的重要性,再結合小班幼兒直觀具體形象性思維的特點,我運用多媒體演示,將抽象的情節具體化,播放一個井然有序的交通場景,一個毫無秩序的混亂的交通場景,給幼兒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從而使幼兒感知交通規則的內在意義。
(二)基本部分:幼兒主動參與情境表演,理解并能遵守過馬路看紅綠燈的交通規則通過上一環節的視頻觀看,幼兒已經體會到交通規則對我們常生活的意義。緊接著,幼兒在模擬的馬路場景中,選擇扮演自己喜歡的人物形象,根據老師手中燈的顏色變化,判讀是否可以繼續前行。
幼兒在選擇材料、扮演角色都有很大的空間,易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馬路場景的創設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心理和感官上給幼兒以新鮮感,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以達到難點的解決,進而解決重點。此外,這里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調動積極性來練習、感悟交通規則也符合《綱要》中社會領域的要求。
(三)小結:進行活動評價評價和反思是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次活動,我請幼兒先表達自己通過參與情境表演對交通規則的感受,教師再總結評價,從而更好的完成活動重難點,繼而完成活動目標。這樣既有利于發展幼兒口語、思維和語詞的能力,也有助于幼兒更好的理解紅綠燈在交通規則中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小班教案:安全過馬路 篇3
活動背景:
隨著城市交通的不斷發展,遵守交通規則已成為我們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我選擇了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幾個場景,借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并體驗怎樣過馬路最安全,幫助幼兒樹立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借助多種場景,知道安全過馬路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操作活動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3.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游戲的快樂。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皮皮過馬路和各個馬路交叉口場景的多媒體課件
2.正確和錯誤過馬路場景圖片各一套
3.自制交通棋、信號燈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談話,引發猜想
師:皮皮獨自上街玩耍,看到馬路對面有個玩具商店。他想過馬路,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
二、觀看課件
(1),了解事情的經過
提問:
1.發生了什么事?
2.皮皮為什么差點被車撞?
3.他這樣過馬路安全嗎?
三、分場景討論:怎樣過馬路最安全
場景一:走斑馬線
請個別幼兒回答,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達。
場景二:在十字路口
1.啟發思考:如果是在十字路口,除了走斑馬線還要注意什么?(看信號燈,一看、二慢、三通過)
2.兒歌小結:
大馬路,真熱鬧,過馬路,不亂跑。
行人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
一看、二慢、三通過。
交通規則要記牢,安全第一最重要。
3.觀看課件
(2),呈現皮皮正確過馬路的方法。
場景三:沒有交通信號燈和斑馬線
觀看課件
(3),啟發幼兒思考,這時又該如何過馬路?
2.觀察畫面,集體模仿交警指揮。
四、拓展經驗,了解更多過馬路的方法
1.討論:在大城市里,你還知道哪些過馬路的方法?(過天橋、走地道)
2.通過畫面再現,鞏固幼兒認識。
五、經驗遷移,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1.游戲活動:看誰做得對
出示過馬路圖片場景,請幼兒看圖迅速做出判斷,對的站在笑臉這一邊,錯的站在哭臉那一邊,進一步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2.延伸活動:走交通規則棋
講解游戲玩法:兩人一組輪流擲骰子玩,走到遵守交通規則的格子里可以前進一格,走到違反交通規則的格子里就后退一格,走到空格處停止不動,誰最先到達終點即為勝利。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思路清晰,能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幼兒對交通規則的認識;顒釉O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采取了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總結出簡單有序、操作性強的過馬路的方法:“一看、二慢、三通過”。
活動設計的兩大亮點:
1.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之中。
借助多媒體課件,從設置懸念,再現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畫面生動活潑、直觀形象,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過程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動靜交替的原則。
2.讓規則在“交通棋”中體現。
棋類游戲深受孩子的喜愛,教師巧妙地運用“交通棋”來鞏固幼兒對交通規則的認識,展示了教者的教育機智。從自由結伴到商定誰先“走棋”,相互提醒、監督,同伴間的合作性、協調性充分體現了對規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