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精選12篇)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發布時間:2023-07-22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精選12篇)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1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二、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并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么?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5、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6、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7、老師小結。

  8、分享月餅。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并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二、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三、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么?

  四、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1、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2、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3、老師小結。

  教育目標:

  1、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培養想象力、創造力。

  2、了解做月餅的過程練習“團、壓、捏、刻、印”等技能。

  3、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分。

  活動準備:

  實物月餅、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做月餅的面團、各種形狀的月餅卡片、電飯鍋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坐好聽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教師進行提問:你們吃過什么形狀的月餅?它們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是什么餡的?

  3、出示各種形狀的月餅卡片讓幼兒進行觀察,然后提問:“小朋友你們愿意做月餅嗎?現在老師教你們做月餅。”

  4、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月餅的做法:

  (1)、先將面揉好,用手團、壓、然后包餡,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邊緣包上、捏緊。

  (2)、幼兒制作將包好的面團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來。

  教師巡回指導,教幼兒團、壓、捏、刻、印的技能,并引導幼兒做出不同形狀的月餅。

  5、將月餅放入電飯鍋的蒸籠蒸熟。

  6、做游戲,等待月餅蒸熟,利用圖片進行二次分類:請幼兒先把大小不同的月餅找出來放在一個籃子里,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并放到另一個籃子里,再請幼兒把大小不同的圓形月餅分給兩個小朋友,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餅分給另外兩名小朋友。

  7、大家一起品嘗自己制作的月餅,(體驗自己的勞動成果)。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3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傾聽故事及觀看月相變化圖,初步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2. 嘗試運用語言、動作及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月亮變化的理解

  3. 對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感興趣,能關注月亮的變化

  二:活動準備

  1.學習DVD

  2.動態教具

  3.課件 幼兒用書、鉛筆人手一份

  4. 教學掛圖

  三:活動過程:

  1. 導入,教師根據幼兒已學的美術活動中《月亮姐姐》,進行經驗的遷移

  師:上星期的美術課中,我們學習畫了一個美麗的小姐姐,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想起來,她是誰?老師給你們一個提示:她長了一對美麗的翅膀。

  師:對,是月亮姐姐,那哪位小朋友還記得月亮姐姐的臉是什么形狀的?有的小朋友畫了圓圓的月亮姐姐,有的小朋友畫了細細彎彎的月亮姐姐,咦?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月亮姐姐的臉可以變化?

  2. 傾聽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激發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愿望

  (1) 師:為什么月亮姑娘做的衣裳總是不合身呢?(激發幼兒發現月亮在不停的變化)

  (2) 教師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生活經驗,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狀。

  師:你見過的什么樣的月亮?像什么?(鼓勵幼兒用語言和行動進行表達,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幼兒所講月相)

  (3) 播放《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動畫,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月亮的變化規律。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動畫,請你看一看,月亮姑娘的變化和你看見過的和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樣?

  三:簡要解釋月亮姑娘變化的原因,使幼兒產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1) 師:小朋友們現在都知道,月亮姐姐每天都在變化,那小朋友們知道“月亮姐姐”為什么變化?

  請你們大膽地猜一猜,然后告訴老師。

  (2) 播放圖片,使幼兒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變化是因為地球影子的投射

  師:小朋友來看一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請你看一看,月亮姐姐在哪兒?地球在哪?那太陽光照射進來的時候,月亮姐姐被誰擋住了啊?原來是月亮姐姐和我們居住的地球想曬太陽,可是月亮姐姐的太

  陽光被地球擋住了,這個怎么辦?

  師:月亮姐姐很聰明,她想到一個好辦法,請你們猜猜這是什么辦法?(用故事性的語言,引導幼兒了解月亮在圍繞地球旋轉)噢,原來月亮姐姐想到了,只要圍繞地球旋轉,當它轉到地球和月亮中間的時候,是不是就能完全曬到太陽啦?

  四: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1) 師:月亮姐姐聰明不聰明啊?那老師現在就來考一考我們班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比不比月

  亮姐姐聰明。

  (2) 觀看教學掛圖,幼兒理解圖片所表達的意思。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每幅圖上的數字表示什么?(初一、十五、二四等),那在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 教師出示動態教具,請幼兒總結月亮變化規律

  引導幼兒說出隨著時間的變化,月亮每個月開始的時候變成細細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變成了大圓盤,到了月底的時候又慢慢變回了月牙的形狀。

  五:幼兒根據月亮變化規律進行填圖游戲

  師:你們看,圖中的初九和二十四號得月亮被劉老師不小心擦掉了,現在忘掉了她們的樣子,請你們當我的好幫手,幫我把她們的樣子畫出來好不好?

  (請幼兒在幼兒用書中添畫出來)

  《月亮的'味道》 活動目標

  (一)感受故事內容的有趣,體驗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樂心情。

  (二)喜歡欣賞文學作品,能對故事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與表達。

  活動準備

  PPT\圖畫書《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發想象

  [師]每年中秋節晚上的月亮是怎樣的呢?是的,月亮很圓,也很亮。

  (出示圖書)我這里有一本書,讓我們一起來念念這本書的名字好嗎?(《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幼兒A:月亮的味道可能像香蕉一樣甜甜的。

  幼兒B:也可能就是大餅的味道,成成的。

  幼兒C:也可能是沒有味道的。

  [師]讓我們來看看故事里的動物們是怎么想的,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二、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師]《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插問)

  1.請大家數一數畫面上有幾雙眼睛?(九雙眼睛)能說說有幾只小動物嗎?(九只小動物)

  2.小動物們都很著急,請你們幫幫它們,怎樣才能夠夠到月亮?

  幼兒A:再找一只小動物,找一只小一點的就可以了。

  幼兒B:去借把梯子爬上去。

  幼兒C:叫小猴子用力往上跳。

  3.小動物們擠在一起睡著了,讓你感覺怎么樣?

  幼兒A:這幅畫面讓我感覺很溫馨。

  幼兒B:我感覺像躺在媽媽的懷抱里,很溫暖。

  幼兒C:這讓我想起了宿泊活動,大家睡在一張大床上,心情很愉快。

  4.小魚在想什么?你們認為它說得對嗎?為什么?

  幼兒A:小魚也想嘗嘗月亮的味道。

  幼兒B:小魚說,水里的月亮是假的,是影子。

  5.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哪個部分最有趣?

  幼兒A:小老鼠摘到月亮很有趣。

  幼兒B:小動物們“疊羅漢”很有意思。

  幼兒C:月亮被吃掉了一半最有趣。

  6.小動物們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呢?他們是怎樣“疊羅漢”的?

  7.小動物們想摘月亮,但月亮為什么要輕輕地往上一跳呢?(月亮和動物們在做游戲)我們也來玩一玩。 (教師可請幼兒邊復述邊體驗故事主要情節。)

  三、完整欣賞,想象遷移

  [師]讓我們一起再來完整地聽一遍這個故事。

  (播放配樂故事,引導幼兒學講故事中的對話。)

  [師]如果,讓你們也來摘月亮,你們會想什么辦法?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

  (教師示范句式: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幼兒A:我希望我能乘直升飛機去摘月亮。

  幼兒B:我希望月亮有薯片的味道。

  幼兒C:我要做一架很長很長的梯子。

  幼兒D:我希望月亮是冰淇淋的味道,最好是香蕉味的。

  幼兒E:我希望乘熱氣球去月亮。

  幼兒F:我希望月亮是月餅的味道,我要摘下一片回來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

  活動延伸

  教師可啟發幼兒在區域活動時把自己的想象畫出來。

  活動評析

  瑞士畫家麥克?格雷涅茨筆下的繪本故事《月亮的味道》充滿童趣。

  夜晚,高高掛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里已經是遙不可及的,更不要說會想到去品嘗一下月亮的味道了。但是,在這則故事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不是嗎?在孩子們的眼里,它像極了一片香噴噴的薯片,還像極了一個誘人的冰淇淋球。而故事中的小動物們,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謂不惜一切代價。在“夠”月亮的過程中,小動物們“疊羅漢”的執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動,故事中小動物們那可愛的“堅忍不拔”“堅持到底”對孩子們來說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們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動物們確確實實吃到了月亮,這就是童話故事的奇思妙想帶給孩子的無限樂趣。尤其是故事的結尾,當小動物們嘗到了月亮的味道,一個擠著一個心滿意足地睡著時,一條小魚看著剛才發生的這一切,提出問題了:“為什么它們要那么費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這不是還有一個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邊呀。”這一情節無疑又激發孩子們更深地去思考和想象這真是一本既好看,又好玩,還可以讓人動腦筋的故事書。應該講,教師在執教中,很好地把握了故事的主旨,并力求讓孩子體驗故事的情趣。尤其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上,從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導入,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月亮是什么味道的”,由此激發幼兒聽賞故事的興趣。

  在欣賞過程中,教師采用了“聽賞一想象一討論一體驗”的方式,預設了一些插問,如“小動物們都很著急,請你們幫幫它們,怎樣才能夠夠到月亮”“小動物們擠在一起睡著了,讓你感覺怎么樣”,這些插問在啟發幼兒想象的同時,更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并進而體會小動物們堅持不懈的精神。

  當然,在以下方面,還可以作進一步的探討和實踐:

  1.需進一步正確把握主次線,采用恰當方式演繹作品

  這個故事的重復情節較多,講述中教師采用了邊講邊插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內容,但插問要注意詳略得當。我認為重點插問可以放在小動物們“疊羅漢”的情節上,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展開討論,使幼兒了解動物們“疊羅漢”的順序,感受動物們玩耍時的調皮可愛。次重點插問可以落在小動物們睡著了的情節

  上,進一步引導幼兒去體現齊心協力的成功所帶來的滿足與快樂的情緒。

  此外,在講述故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處理好語氣語調以及適度的情感渲染。教學中可以請孩子們學一學小動物的話,讓幼兒融入角色體驗“摘”月亮的快樂,獲得語言練習的機會。

  2.要注意滿足幼兒對問題討論的需求

  從活動現場看,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內容是“疊羅漢”,因此教師可以借此引導幼兒對這個情節和畫面進行重點討論,如“小動物是怎么疊羅漢的?”“海龜為什么被疊在最下面?”“海龜會不會被壓死?”結尾時,孩子們對“水中怎么會有一個月亮”尚存疑問,教師在此可以即興組織一次小小的“辯論賽”,讓孩子們各抒己見,借“辯論”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和思辨能力,進而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現象“水中倒影”產生繼續探究的熱情。

  3.應適當選用樂曲,營造溫馨的欣賞氛圍

  引導幼兒欣賞文學作品,音樂的烘托和渲染,教師富有情感的語言表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樂曲的選用上,還可再做努力。如當小老鼠“摘月亮”時,配上更加優美流暢的音樂;當小老鼠“吃月亮”時,配上活潑詼諧的音樂;當小動物們“同枕共夢”時,再配上舒緩的夢幻曲。這樣處理,會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增強幼兒對故事情趣的感受。

  附故事:《月亮的味道》

  作者:(瑞士)麥克?格雷涅茨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還是咸的?真想嘗一小口啊!”

  夜里,動物們望著月亮,總是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著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龜決心去摸一摸月亮。小海龜爬呀爬,總算爬到山頂,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龜還是夠不著。于是,海龜叫來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來,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這時,月亮想:“這是在和我玩游戲吧!”月亮輕輕地往上一跳。大象還是夠不著,它叫來了長頸鹿。然后長頸鹿叫來了斑馬,斑馬叫來了獅子,獅子叫來了狐貍,狐貍叫來了猴子每次都是眼看就要摸著了,可月亮總是會輕輕地往上一跳,月亮又漂遠一點,還是夠不著。

  最后猴子叫來了老鼠。

  月亮看著老鼠,心想:“這么個小不點兒,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經玩累了,這回它沒有動。

  瞧,老鼠先爬到海龜身上,然后爬到大象身上、長頸鹿身上、斑馬身上、獅子身上、狐貍身上、猴子身上,然后

  “咔嚓!”老鼠咬下一片月亮。“多么美味的月亮啊!”

  小老鼠給動物們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覺得,這是它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認識各種各樣的月餅。2、通過做月餅,送月餅,買月餅,嘗月餅發展幼兒協作游戲的能力,增強幼兒交往能力。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活動準備:閱讀區:幼兒用書《秋日旅行》,各種月餅圖片。手工區:橡皮泥、月餅盒,彩紙。商店:各式各樣的月餅、假鈔,牙簽,紙盤。活動過程:一、出示月餅,引起幼兒興趣看,這是什么?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就要到了,中秋節要吃月餅,這是我們中國的習俗。你們吃過月餅嗎?你吃的月餅是怎么樣的?它的形狀、味道是怎么樣的?(讓幼兒自由說一說)然后出示相關的圖片。二、介紹區角材料,提出活動要求手工區:在手工區里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月餅盒,請你們將他們包裝一下,看誰的漂亮?包好就可以拿到商店賣。如果賣完可以用橡皮泥制作月餅。商店:這是月餅商店,店里有誰?請幼兒扮演閱讀區:書里有很多的月餅,大家可以看一看有些什么樣的?三、幼兒自主選擇區域進行活動,教師巡回指導。四、幼兒聽音樂結束活動,收拾整理玩具五、評價幼兒活動教學反思:為了讓幼兒能夠在幼兒園也感受到節日氣氛,于是便設計了這個節后開展的中秋主題活動,請幼兒和自己的同學、老師一起品嘗月餅,共享節日的快樂。

  教學目標:

  1、知道月餅是中秋節的食品,通過觀察和品嘗,知道月餅有各種各樣的。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3、體驗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餅的快樂。

  教學準備:

  1、幼兒每人一塊月餅(自帶、品種不一)。

  2、教師準備蘇式和廣式月餅,水果刀一把。

  教學過程:

  1、自由觀察盤子里的月餅,并和同伴進行交流。

  2、觀察月餅的餡兒,知道月餅是有各種各樣的。

  (1)猜猜月餅的餡兒,激發進一步活動的興趣。

  (2)觀察切開來的月餅,知道月餅的餡兒是各種各樣的。

  3、拓展經驗,介紹自己見過或吃過的月餅。

  4、品嘗月餅,體驗和同伴分享的快樂。(引導幼兒知道月餅是中秋節人們喜愛吃的食品。)

  活動二: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教學準備:

  1、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的錄音磁帶、錄音機。

  2、情景表演:《爺爺和我一起過中秋》。

  教學過程: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2、再次欣賞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內容。

  3、邊看表演邊聽歌曲,進一步理解歌曲的內容。(引導幼兒感受表演中爺爺對寶寶的關愛情感。)

  4、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

  活動三:做月餅

  教學目標:

  1、嘗試用團圓、壓扁的方法制作“月餅”,并用輔助材料印出花紋。

  2、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油泥、泥工板、塑料娃娃各一個,小盤子六只。

  2、幼兒玩超市游戲用的貨架。

  3、幼兒認識過月餅。

  教學過程:

  1、由故事導入課題,引起制作“月餅”的興趣。

  2、遷移已有經驗,交流和討論。

  3、觀察教師制作“月餅”,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制作的過程。

  (1)認識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觀察老師示范,了解制作的過程。

  4、自由嘗試制作月餅。(教師巡回指導幼兒掌握團圓和壓扁的方法,提醒幼兒壓時不要過于用力,花紋要清楚。)

  5、欣賞自己做的“月餅”,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形狀好、花紋清晰的“月餅”,并請幼兒把“月餅”送到“超市”。)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情愿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愿意和同伴共享自己的想法。

  活動預備:

  課件預備:中秋夜圓月圖片、《中秋節的來歷》動畫視頻、中秋節相關習俗的圖片

  材料預備:月餅

  活動過程:

  出示中秋節夜景的圖片,引導幼兒發揮想象。

  你們猜猜,月亮上都有什么呢?

  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視頻,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有關傳奇。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后,西王母送給后羿什么東西作為嘉獎?

  嫦娥吃下仙丹后,飛到了什么地方?

  月亮上除了嫦娥,還有誰呀?

  出示各過中秋節習俗的照片,引導幼兒了解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人們一般會干什么呀?

  除了吃月餅、賞月,你還知道什么中秋節的習俗嗎?

  教師請幼兒吃月餅,感受中秋節的歡樂

  教師今日給大家預備了一些月餅,我們一起來共享品嘗吧。

  活動延長:

  區域活動

  在閱讀區,投放中秋節相關的繪本,幼兒可以自行閱讀,并與伙伴爭論故事內容。

  附【故事、傳奇】

  中秋節的來歷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同時消失了十個太陽。天氣變得很熱很熱,太陽曬干了河流,小花小草也都枯死了。

  有一個叫后羿的人,為了受苦的人們,英勇的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西王母非常觀賞后羿的士氣,送了后羿一顆仙丹作為嘉獎。后羿只要吃了這個仙丹,就可以飛到天上住。可是,后羿舍不得離開嫦娥,就讓嫦娥把仙丹收了起來。有一個壞人知道了這件事,想搶奪仙丹。他趁后羿不在家,沖進了后羿家里。為了不讓壞人得到仙丹,嫦娥沒有方法,只好自己吃下了仙丹。吃下仙丹后,嫦娥發覺自己飄了起來,還越飄越高,向天上飛去。嫦娥舍不得后羿,于是飛到了離地面最近的月亮上住下。月亮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一只不知道哪里來的小兔子陪著嫦娥。從今以后,后羿都只能在夜里,望著月亮思念嫦娥。

  人們聽說了這件事,都在自家的院子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喜愛吃的食物,在月亮下祭拜嫦娥,祈求后羿與嫦娥可以早日團聚。也祈求自己的家人平安喜樂。從今以后,中秋節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也漸漸流傳了下來。

  兔兒爺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消遣的一種泥塑玩具。

  兔兒爺是北京的吉利物,平安的守護神,深得北京人的喜愛與敬重。

  關于兔兒爺的來歷有一個奇妙的傳奇故事:

  古時候,老北京城里發生了一場驚奇的瘟疫,幾乎家家都有人染上了重病,一旦病了就無藥可醫,郎中們一個個束手無策。一時間京城的老百姓死難很多,處處是一片凄慘的景象。

  嫦娥在月宮里看到此情景,心里非常難受,就派月宮中搗藥的玉兔下界去為百姓們治病。得了嫦娥的令旗,玉兔變成了一個白衣郎中懷抱著玉杵和藥臼來到了民間。

  老百姓不知道玉兔的來歷,都忌諱玉兔的一身白衣,不情愿給他開門。機智的玉兔就來到廟里借了神像的一身盔甲衣裝穿上,這下老百姓感覺玉兔像下凡的神仙,紛紛翻開家門迎接他。

  玉兔挨家挨戶地走,很快治好了許多人。

  為了盡早完畢老百姓的'苦難,地上的老虎、大象、梅花鹿、天上的麒麟等各種動物們都來幫忙玉兔,日夜載著玉兔東奔西走,玉兔在大伙的齊心幫忙下很快消退了京城內外的瘟疫,回月宮去了。

  北京城的老百姓感謝玉兔的恩德,就請能工巧匠用泥塑彩繪做成玉兔的樣子供奉在堂前,尊稱為:“兔兒爺”,逢年過節或有喜事的日子會擺上新奇的果蔬五谷供奉祭拜,在老百姓心里兔兒爺會保佑全家平安吉利,是幸福平安的守護之神。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傳統,和習俗

  2、知道月餅是圓圓的,有不同的口味。

  2、能夠大膽地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

  3、體驗和同伴一起品嘗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PPT課件,中秋節來歷,習俗,傳統的若干張圖片,月餅若干張圖片,嫦娥奔月的故事視頻。

  經驗準備: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的習俗,且知道月餅有多種味道。

  重點:知道月餅是圓圓的,有不同的口味。

  難點:會用各種材料裝飾“月餅”,嘗試用撕、粘、團等方式制作月餅。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創設小貓準備開一家月餅店的情境,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認識她吧。

  (大家好,我是小貓咪咪,很高興到小2班來做客。)

  師:你們猜猜咪咪來我們班干什么的?我們聽一聽咪咪是怎么說的?

  (快到中秋節啦,小朋友們想知道中秋節是什么嗎,現在就由我來告訴你們吧,(播放中秋節的故事,習俗,傳說的視頻,或圖片,邊放,老師邊說)播完后,(小貓咪:我開了一家月餅店,最近新推出了幾種月餅,想請你們嘗一嘗,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我試吃月餅嗎?)

  師:你們愿意幫助咪咪吃他做的新月餅嗎?

  今天呀,咪咪把月餅帶到了我班,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實物月餅,師幼一同觀察月餅外觀,并請個別幼兒品嘗月餅。

  師:這些月餅是什么形狀的?看上去像什么?

  師總結:原來啊,月餅是圓圓的。

  三、嘗一嘗,說一說。

  師:嗯,好香啊,誰愿意來嘗一嘗,告訴我們它是什么味道的。

  師:寶貝,你吃的月餅是什么味道的啊?

  四、仔細觀察月餅,知道月餅有各種口味。

  師:哎呀,你的月餅里有什么呀,請你仔細觀察月餅,告訴我你在月餅里面發現了什么?

  師小結:中秋節大家都吃圓圓的月餅,月餅有五仁的、肉松的、水果味的,特別好吃。

  師:小朋友們,咪咪做的月餅怎么樣?我們一起謝謝咪咪請我們吃月餅。(謝謝你們,小2班的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學做這些好吃的月餅呢?

  師:寶貝們,你們想不想跟爸爸媽媽一起做月餅呢?

  現在,我們先來玩個游戲熱熱身,再做月餅吧(播放中秋節兒歌)

  五、播放游戲音樂

  家長與幼兒一起玩游戲

  六、游戲過后,做手工

  老師:好了,小朋友們。游戲玩完啦,現在我們正式來做月餅啦。接下來有請我們的爸爸媽媽媽來和寶貝們一起做月餅吧。

  活動延伸:

  幼兒與爸爸媽媽一起做月餅。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7

  一、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共同收集有關資料。開展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活動。

  2、物質準備:與幼兒共同制定慶祝中秋節親子活動的計劃、確定布置方案后,共同準備布置活動會場所需要的材料,月餅及分享食物等。活動前幼兒通過張貼海報、制作邀請函的形式,邀請父母來園參加慶祝活動。

  二、活動過程

  1、慶典活動(幼兒主持活動):

  (1)、幼兒交流觀察月亮邊哈的情況,進一步感知月亮變化的奧秘。

  (2)、請家長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3)、開展親子活動:師、幼、家長共同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

  2、團團圓圓過中秋,賞月、分享活動。

  結束:

  舉辦化裝舞會。(扮演自己喜歡的形象并跳邀請舞)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8

  活動目標:

  1、聽故事,了解中秋節的起源、日期及月餅的來歷。

  2、理解故事內容,可用自己的語言說明中秋節的起源等相關問題。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節日故事《中秋節的起源》、日歷。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中秋節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以種田為生。他們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時翻松泥土,有時灌溉農作物,有時要除蟲、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在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便是收獲的好日子,大家都高興極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園摘水果,小孩子也會幫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樹下收拾大人摘下來的果子。

  到了農歷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氣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家家戶戶會在一起慶祝豐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晚飯,飯后就在屋前擺放大桌子,上面放滿水果,聚在一起談天賞月,品嘗美食。后來,農歷八月十五日成為了中國人的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二、與幼兒討論:

  1、農作物到什么季節才會成熟呢?那時人們又忙碌些什么呢?(秋天。收割稻谷和摘水果)

  2、豐收的時候,人們的心情怎樣呢?會怎樣慶祝呢?(高興。全家人一起吃飯)

  3、人們選定了哪個日子慶祝豐收呢?這個習俗成為了什么節日?(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4、你認為在月餅里藏字條的方法有什么好處和壞處呢?(自由回答)

  三、出示一個日歷,請幼兒說出中秋節的日期,并請一位幼兒在日歷上指出農歷八月十五。

  四、評價。

  1、能較長時間專心聽故事。

  2、能說出中秋節的起源。

  3、能說出中秋節的日期。

  4、能說出傳說中月餅的來歷。

  活動反思:

  《中秋節的來歷》是一個語言和社會領域的的故事活動。在課后我覺得我們學到的知識還是在社會領域的內容比較多,整體感覺幼兒對故事的內容并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算接近目標了吧。

  在上課時我借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幫助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其實對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識面來說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很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知識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但關于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幼兒卻還是沒怎么搞懂,我先請小朋友們欣賞一遍,來聽出里面的人物,接著我指著掛圖講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講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時間的`緊迫下我結束了這節課,總體來說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了解。

  小百科: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9

  【活動設計】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其賞月、吃月餅的活動凸顯著人們家人歡聚一堂的和樂畫面,憧憬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美好的祝福和愿望。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熟悉的生活入手,整合了聊中秋、賞中秋、品中秋、畫中秋的活動形式,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和了解,體驗節日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簡單了解中秋節的習俗。

  2、讓幼兒體驗過中秋節的愉快,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圖片袋:月亮、兒童畫圖片、已剪好的黃色月亮(圓形或月牙形)足量。

  2、視頻《月亮做衣裳》。

  3、每人一個月餅。

  【活動過程】

  一、“月亮做衣裳”

  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是月亮的節日)

  2、8月15就是中秋節,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月亮想要打扮打扮自己,它決定去做件漂亮的衣裳。

  3、故事:《月亮做衣裳》

  (1)月亮有沒有穿上好看的衣裳?為什么?

  (2)師幼互動交流,知道月亮會從月牙狀慢慢變成月圓狀,又變到月牙狀。

  二、“月亮的色彩”

  1、師:中秋節的時候,我們會做些什么呢?(賞月、吃月餅)

  2、教師出示月亮圖片,師幼一起賞月。(引導幼兒說一說月亮里都住著誰?)

  3、故事:《嫦娥奔月》

  三、“月亮的味道”

  1、師:剛才說到了中秋節的時候,我們還會吃月餅。(教師出示月餅念兒歌)

  中秋節里月兒圓,餅兒圓圓像月亮,香香的月餅嘗一嘗,哇!月亮的味道美味極啦!你是不是也想嘗一嘗這月亮的味道呀?(引出吃月餅)

  2、幼兒開始月餅分享會。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10

  【活動目標】

  1、聽故事,了解中秋節的起源、日期及月餅的來歷。

  2、理解故事內容,可用自己的語言說明中秋節的起源等相關問題。

  【活動準備】

  節日故事《中秋節的起源》;日歷。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中秋節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以種田為生。他們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時翻松泥土,有時灌溉農作物,有時要除蟲、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在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便是收獲的好日子,大家都高興極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園摘水果,小孩子也會幫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樹下收拾大人摘下來的果子。

  到了農歷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氣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家家戶戶會在一起慶祝豐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晚飯,飯后就在屋前擺放大桌子,上面放滿水果,聚在一起談天賞月,品嘗美食。后來,農歷八月十五日成為了中國人的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至于吃月餅的習俗,傳說和蒙古人當了中國皇帝有關。那時蒙古人非常野蠻和殘暴,常常欺負老百姓,有時會強搶人們在路邊擺攤要賣的東西,不肯付錢,又隨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于是,老百姓計劃在中秋節那天趕走蒙古人。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動,他們想出用餅來傳遞消息這個好方法。他們先在紙條上寫上“中秋節晚上趕走蒙古人”,然后把紙條放在餅里,送到家家戶戶去。結果,大家在吃餅時都發現了紙條,于是便在中秋節這天合力趕走了蒙古人。從此以后,人們互相贈送月餅,便成為中秋節的習俗。

  二、與幼兒討論:

  1、農作物到什么季節才會成熟呢?那時人們又忙碌些什么呢?(秋天。收割稻谷和摘水果)

  2、豐收的時候,人們的心情怎樣呢?會怎樣慶祝呢?(高興。全家人一起吃飯)

  3、人們選定了哪個日子慶祝豐收呢?這個習俗成為了什么節日?(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4、你認為在月餅里藏字條的方法有什么好處和壞處呢?(自由回答)

  三、出示一個日歷,請幼兒說出中秋節的日期,并請一位幼兒在日歷上指出農歷八月十五。

  四、評價。

  1、能較長時間專心聽故事。

  2、能說出中秋節的起源。

  3、能說出中秋節的日期。

  4、能說出傳說中月餅的來歷。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11

  活動名稱:

  大班-小小的船

  [活動背景]

  《小小的船》是著名作家葉圣陶老先生的作品,片言只語,描繪出的卻是空靈美麗的月亮世界的無窮魅力。我很喜歡這篇詩歌,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們喜歡這首詩歌。在進行這首詩歌之前,我先給孩子們講了《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故事,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上了向往月亮世界的種子。通過這次以語言為主的活動,能讓孩子們感受詩歌的韻律與節奏,激發他們對詩歌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的美,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激發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運用多種方式描繪月亮世界的能力。

  [活動準備]

  詩歌磁帶、歌曲磁帶、錄音機、課件等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對詩歌的興趣

  難點:感受詩歌

  [活動過程]

  一、放課件,《小白船》歌曲導入

  二、體會月亮世界的美麗,培養對月亮的情感

  師:孩子們,這首歌里邊唱的小白船指的是誰?

  師:你見過什么樣的月亮?[請幼兒到前面畫(圓圓的月亮、彎彎的月亮、半圓的月亮等)]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月亮嗎?

  師:老師也和小朋友一樣喜歡月亮,并且收集到了不少關于月亮的風景圖,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放課件,風景圖)

  師:看完這些圖,你有什么感覺?你認為月亮美在哪里呢?

  師總結:孩子們,看,無論是哪種月亮都有著彎彎的柔美的曲線,這些曲線和月亮那淡淡的顏色、淡淡的光亮,讓人們產生了許多美麗的想象,給我們的心靈帶來許多美妙的感覺。

  三、欣賞詩歌,感受韻律與節奏美。

  師:孩子們,我國的一位大作家葉圣陶老爺爺也像我們一樣喜歡月亮,他看到天空中彎彎的月亮,寫了一首美妙的詩歌,你們想聽嗎?(出示課件彎彎的月亮升起來)那我們安靜下來,仔細聽(放《小小的船》的朗讀錄音)

  師:還想再聽一遍嗎?師朗誦。(放音樂《小小的船》的伴奏)孩子們,這么美的詩歌和音樂,想不想和我一起朗誦?(放音樂《小小的船》的伴奏)

  師:朗誦完這首詩歌,你有什么感覺?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好的感覺再來朗誦一遍,喜歡加動作的小朋友可以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放音樂《小小的船》的伴奏)

  師:哪位小朋友愿意到這里來給大家分享你美妙的聲音?(放音樂《小小的船》的伴奏)

  師:孩子們,你們的聲音真是太好聽了,像從月亮里邊傳出來的,用你最好聽的聲音再朗誦一遍,讓天上的月亮也聽見,好嗎?(放音樂《小小的船》的伴奏)

  師:現在呀,我們的作曲家已經把這首詩歌譜成了曲子,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放《小小的船》歌曲)

  四、關于月亮的古老傳說

  師:我們古代的人們呀,也很喜歡月亮,他們很想知道月亮里面有什么,但是又沒辦法,就創造出了許多美麗的傳說,今天,老師在書上查到了一個想不想聽?(放音樂)教師邊講邊出示有關的故事課件。(可以是讀書)

  師:遠古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人們都倒在地上喘不過氣來。有一位英雄叫后羿,這一天,他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了一個讓它給咱們帶來光明和溫暖。王母娘娘因此給了后羿一包長生不老的仙藥,他就交給了妻子嫦娥保管。有一個叫鴻蒙的壞人一心想得到這包藥。有一天,他趁后羿不在,就逼著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她急中生智,一轉身將藥吞了下去,忽然,她的身子便輕輕地飄了起來,飛呀,飛呀,飛到空中。因為她舍不得離開后羿,便飛到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月亮上去了。至今,嫦娥奔月的故事還在民間廣為流傳。據老人們說,在晴朗的夜晚,如果我們仔細地看月亮,還能看到嫦娥抱著玉兔在月亮里玩耍呢!

  師:孩子們,這個故事好聽嗎?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故事?

  五、延伸:激發幼兒想象結束

  1、師:孩子們,我們的古人、我們的作家,為我們描繪了月亮世界的美麗,帶給了我們美的享受。你們都是想象力很豐富的孩子,在你們的心里,月亮上會有什么呢?月亮周圍又有什么呢?

  2、師:你們的想象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我們到活動區,把我們神奇的想法用我們手中七彩的筆或七彩的積木表現出來吧!走嘍。(放《小小的船》歌曲)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 篇12

  主題活動:中秋節

  社會性:中秋節

  目的要求:了解中秋節的有關習俗,激發幼兒愛長輩的情感。

  準備:有關中秋節的圖片、VCD等資料。

  活動過程:

  1、了解中秋節習俗及有關中秋節的民間故事。

  2、播放電視節目《海峽同樂》中有關中秋節的錄相帶,讓幼兒懂得中國臺灣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我們和中國臺灣小朋友都在歡度中秋節。

  3、引導幼兒做月亮圓缺的記錄卡。

  4、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5、活動延伸: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觀察月亮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大班社會活動《中秋節》教案范文(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大班社會活動垃圾分類教案(精選7篇)

    活動目標:1、通過創設垃圾桶的分類標志,增強幼兒將垃圾分類的意識。2、給生活中的垃圾分類,讓幼兒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并運用到一日生活中。3、在設計垃圾桶標志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 大班社會活動《十二生肖》教案(精選12篇)

    課時:一課時教學目標:1.欣賞與十二生肖相關的藝術作品,了解我國特有的民間文化——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識。 認識十二生肖的基本特征。2.大膽運用繪畫、剪紙等表現方式,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表現十二生肖中的一個動物。...

  •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愛心活動(通用2篇)

    設計意圖:“二期課改”基本理念:以幼兒發展為本。教育應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樂于關心幫助殘疾人和有困難的人是幼兒共同生活中的教育目標之一,也是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組成部分。...

  • 我長大了大班社會活動教案(精選5篇)

    活動目標1、結合幼兒的經歷,通過觀看PPT講述,使幼兒了解自己在不斷地成長,引發幼兒對自 身發展變化的興趣。2、鼓勵幼兒找出自己的優點,并且愿意在集體面前展示出來。3、幫助幼兒初步認識自己的不足,增強自我意識。...

  •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媽媽我愛你》(通用2篇)

    活動目標:1.感知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了解環境與人類的依存關系。2.知道地球環境受污染的狀況及危害,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3.激發自覺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情感。...

  •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合作真快樂(精選5篇)

    活動目標:1、讓幼兒通過日常生活的親身體驗,懂得團結和的重要性。2、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合作的樂趣,培養幼兒創造性的合作技能和合作精神。...

  • 大班社會活動珍惜糧食教案范文(精選4篇)

    一、活動目標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讓同學們在活動當中樹立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并貫徹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大班社會活動《有用的椅子》反思(精選2篇)

    在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中,語言的表達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次開展的社會活動《有用的椅子》其中一條目標就是“欣賞不同造型、不同用處的椅子,說說自己的想法。”那在這節教學活動中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根據圖片大膽的進行講述。...

  •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范文(精選14篇)

    活動目標:1.通過生活中的情景,讓幼兒了解“需要”和“想要”的含義。2.通過生活情境培養幼兒初步建立理性、合理消費的能力。3.讓幼兒在實踐中體驗交流、選擇、分享的快樂。活動準備:1.白板課件《羊羊快樂旅行記》。...

  • 2023年大班社會活動教案范文(精選15篇)

    活動目標:1、初步認識和了解倒影的特征,及其倒映規律,對倒影感到好奇。2、能針對活動中的問題提出自己建議和想法。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準備去旅游》(精選2篇)

    一、活動目標:1、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合作制定合理的旅游計劃表,并按計劃準備合適的旅游物品。2、在合作探索中體驗活動的樂趣。二、活動準備:1、空白計劃表3張、范例1張,“團長”牌3張。2、開飛機VCD,新疆、西藏、北京風光圖片。...

  •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通用17篇)

    目標:1、 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2、 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準備:1、 毛巾、海綿、布、吸水紙、紗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 大班社會活動超市開張了教案(通用4篇)

    活動名稱:超市開張了活動目的:1、發揮創造性。2、發揮合作精神。3、通過角色扮演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主動參與活動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4、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 大班社會活動:人類的好朋友教案(精選4篇)

    設計思路:在孩子們的眼中,鳥有著漂亮的羽毛,有著令人羨慕的翅膀,鳥能在藍藍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然而,鳥有許許多多的事對孩子們來說是陌生的、新奇的。...

  • 大班社會活動有趣的門票教案(精選2篇)

    活動目標:1、初步理解寶貝是一個特別的,讓人快樂的東西。2、在欣賞和學習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寶貝。3、體驗尋找到寶貝的快樂,懂得珍惜。活動準備:1、PPT《我的寶貝》。2、勾線筆、開心娃娃和愛心卡。...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封丘县| 广汉市| 遂平县| 白朗县| 三江| 广丰县| 松原市| 马尔康县| 富裕县| 庐江县| 潼南县| 奉新县| 桂东县| 微博| 来安县| 九江市| 石首市| 垦利县| 乌拉特中旗| 时尚| 怀柔区| 运城市| 大石桥市| 旌德县| 德格县| 翁源县| 金寨县| 托克逊县| 麟游县| 遂溪县| 杭锦旗| 新龙县| 阳高县| 连南| 林周县| 谷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 北流市| 高唐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