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上冊(通用2篇)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上冊 篇1
教學目標:
1、珍惜友誼,學會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2、與小伙伴相處時,能多為別人著想,盡量避免矛盾的發生。
3、懂得原諒別人是一種美德,在與人交往時,做到寬以待人、嚴以律已。
4、在產生矛盾后,能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寬宏大量待人。
重點難點:
重點:在與人交往時,學會理解、善待他人。
難點:產生矛盾后,能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寬宏大量待人。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狼孩的故事"。2、制作學生產生沖突、最后握手言歡的情境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和友誼有關的故事、名人名言等。
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入
1、教師講述"狼孩的故事"。教師:聽了"狼孩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啟示?學生交流、討論。
2、教師: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要健康成長,就離不開與別人的交往。在交往中,各種各樣的事都會發生,有開心、歡樂,也有委屈和難過……有時,難免會產生沖突。
二、分析沖突的前因后果
1、教師播放學生產生沖突、最后握手言歡的情境課件。
2、學生交流、討論"辨析角"中沖突發生后的四種情境的處理方法。
3、教師:在我們身邊,你看到過類似的沖突嗎?結果會是怎樣呢?學生交流、討論:沖突的事件是什么,沖突的起因在哪兒,沖突的雙方是誰,雙方當時可能的想法有哪些,解決的'辦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4、教師引導學和領悟:
(1)解決沖突的第一步在于使沖突雙方保持情緒冷靜。
(2)互惠是有效解決沖突的原則。大家可以平心靜氣尋找一個對雙方的傷害降到最低、對雙方的利益有保障的方法。
(3)解決沖突的關鍵往往在于溝通。學會寬容、學會理解也是有效解決沖突的一個重要原則。許多沖突都因誤解而生,溝通有助于澄清事實,而沖突的最終解決還有賴于雙方的寬容和理解。
三、尋找"人緣好"的人
1、教師:通過前一課的調查研究,我們知道良好的同學關系有利于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朋友之間發生矛盾、鬧別扭都是難免的,但是有的同學為了一點小事情就和朋友發生沖突,這樣做很不值得。因為朋友是最難得的,友誼是最珍貴的。
2、教師:在我們身邊,哪些同學的人緣特別好?學生交流、討論。
3、教師他們與人交往時的優點是什么?(心胸寬廣、樂于助人、能體諒別人、不斤斤計較、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
4、教師:與這些同學相比,你認為自己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你能做得比他們更好嗎?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上冊 篇2
教學目標:
1、懂得在生活中要遵紀守法,用道德法規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自尊自愛的人。
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3、理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學會對不該做的事說"不"。
重點難點:
重點:遵紀守法,學會對不該做的事說"不",做一個自尊自愛的人。
難點: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不做不該做的事。 教學準備:
1、"孟母三遷"的故事。
2、制作小丁在一伙小青年的慫恿下去網吧的課件。
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入
1、教師講述"孟母三遷"的故事。
2、教師:孟母為什么要三次搬家?你認為是否有這個必要?教師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對于學生的不同回答不輕易予以否定。
二、不能拒絕的原因
1、教師:前幾天,小丁交了幾個新朋友。他們經常到學校附近來等小丁,今天帶他到這里玩,明天帶他去那里玩。你瞧,他們又來了。教師播放課件。
2、教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孟母三遷"的道理。對青少年來說,選擇怎樣的.人做朋友非常重要,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對一些不該做的事,我們要堅決說"不",盡管有時拒絕的話很難說出口。
三、拒絕與不拒絕之間的心里沖突
1、教師出示教科書中小強的好友在小強做作業的時候邀請小強一起看卡通片的情境圖片。教師:如果你是小強,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學生分別講述理由,全班討論,并評價哪一種做法。
2、教師小結:有時候,我們會遇到類似這樣的多種選擇,我們可根據事情的重要性選擇我們當時應該做的事,不能因一些_而松懈。當然,我們還需注意做事、說話的方式方法,以免辜負別人的好意,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四、拒絕的方式
1、教師: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我們的日子過得豐富多彩。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活動不適合我們參加,也有一些事情是我們不能做的。這時候,我們該如何拒絕呢?
2、學生學習教科書中的四種拒絕方式,并思考除教科書中出示的情況外,四種拒絕方式分別還會在哪些情況下使用。
3、小組討論,用具體的事例說明什么時候,什么事情,該如何拒絕。
4、全班交流,評議。
5、教師出示"辨析角"內容。教師:當遇到這些情況時,你會怎么做?學生討論,并交流用何種拒絕方式最恰當。
6、學生拓展討論: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也是我們不該做的?面對這樣的事,我們該怎么做?
五、小演講
1、教師: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讓你覺得不該做的事?碰到這種情況,你是怎么解決的?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演講。
3、全班對小品演講進行綜合評議,尤其要注重拒絕方式是否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