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長好長的名字大班教案(精選2篇)
好長好長的名字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好長好長的名字》是大班早期閱讀繪本中的一個內容,主要角色是藍狐貍,里面還有波波蛙、紅葉鼠、綠草蛇、桂花獾等故事角色,畫面清晰、情節簡單易懂,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能夠關注到繪本的主要內容,比如說:人物、主要事件、原因、結果;但如何讓幼兒能夠將繪本內容表達得完整、生動,特別是在云朵樣的符號中出現的信息,如何引導才能讓幼兒準確地掌握它所要傳達的信息,自主地閱讀,如何在繪本閱讀中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是設計本次活動的主要意圖。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有序閱讀繪本,關注并借助“云朵般符號”里提供的畫面信息,了解故事角色人物所想所說,理解藍狐貍好長好長名字的由來,知道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能大膽地閱讀想象、清楚地表達藍狐貍和動物間的對話與心理活動,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清楚表達藍狐貍和動物間的對話與心理活動,將繪本內容表達得完整、生動。
難點:引導幼兒關注、準確掌握“云朵般符號”里提供的畫面信息,自主地閱讀。
活動準備
繪本
活動過程
活動一:討論名字,引題激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的書里就發生了關于名字的有趣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題目)你看到了什么?好長好長的名字,聽到這個故事名字有什么想法?你想知道些什么?(簡略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名字)
師:這個好長好長的名字到底會有多長?會是誰的呢?它怎么會有這個好長好長的名字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師:如果你們有不明白地方等一會兒請你提出來。(提出閱讀要求:正確的閱讀姿勢;有序地翻閱,教師巡回觀察。)
活動二:師幼共讀,問題引領
師:你看懂了哪幾頁?請你說給大家聽一聽。教師根據幼兒意愿,引導幼兒仔細閱讀畫面細節,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個別講述,其他幼兒作補充。)
師: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明白?我們大家一起來說一說。(對于不能完全理解的圖片,教師問題引領,引導幼兒觀察細節,必要時請其他幼兒協助講述。)
(1)圖1:藍狐貍聽到波波蛙的名字會怎么想?為什么它叫波波蛙?
圖2:藍狐貍會怎么對波波蛙說呢?從哪里看出來的?藍狐貍得到名字后,心里可能怎么想的?
畫面中猶如云朵般的符號表示什么?(代表角色人物說的、想的事或物。)
請幼兒完整地說一說前面兩張圖。
(2)圖3、4:誰來說說你看到的?想象一下它們的想法和對話。
(3)圖5、6、7:請你和旁邊小朋友一起說說這幾張圖,要把畫面看仔細,把意思說清楚。
(4)圖8:現在的藍狐貍叫什么?它的名字怎么樣?為什么會有那么長的名字?藍狐貍得到這么多的名字,它的心情怎么樣?你喜歡它的名字嗎?
如果你是它的朋友,請你來邀請它來玩,你會怎么叫它呢?感覺怎么樣?
(5)略讀圖9:藍狐貍的朋友也覺得好奇怪。
(6)圖10、11:再來看看那些送掉名字的動物吧,它們怎么了?發生了什么事情?后果怎么樣?還可能會發生哪些嚴重的事呢?
(7)圖12、13藍狐貍明白這個道理嗎?(是不是所有美好的東西放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呢?)從哪兒看出來的?最后怎么樣了?為什么決定把名字還給大家了?
請幼兒明白只有適合自己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活動三:再次閱讀,正確表述
《綱要》指出,要充分挖掘作品元素,引導幼兒欣賞優秀文學作品,感受文學作品的豐富與優美,并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使幼兒能體驗閱讀活動的樂趣。優秀的繪本往往蘊含豐富的信息,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僅只停留在對情節的大致了解,要做深層次地挖掘和準確地引導,那么這樣的閱讀帶給孩子的發展是無限的。繪本教學中對幼兒的提問要精心設計突出邏輯思維的引導和創造思維的激發。教師的提問有效,能形成及時適當的應答,合作探究地互動,能促進師生有效互動。繪本中出現了一些幼兒以前沒有接觸過的閱讀符號(猶如云朵般的符號:代表角色人物說的、想的事或物)用何種方式引起幼兒關注興趣并習得相關信息。(從自由閱讀中實現“發現式學習”、從師幼共讀中實現“提升式學習”、從幼兒再次閱讀中實現“感受性學習”。)閱讀對于幼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在閱讀活動中我讓幼兒去看看講講、再看看再講講,從看圖講述到幼兒繪制故事情節將語言游戲化,從而提高幼兒的參與性,目的不僅在于讓幼兒知道這個故事很奇特,很幽默,還讓幼兒在脫離成人能夠自主獨立閱讀。大班的語言要求是能合理的組織并完整的表達一件事情。幼兒語言的發展在個體間的差異是巨大的,通過同伴分享、互相影響和學習的方式是幼兒所喜歡的,這樣有助于帶動語言發展相對比較弱的幼兒。從尊重幼兒的情感需要出發,鼓勵并支持幼兒自主閱讀,充分讓幼兒與圖書、與教師、與同伴對話和互動,創新活動形式,以此來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好長好長的名字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猜猜中了解藍狐貍長長名字的由來,感受故事的有趣。
2、借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義,并對名字的由來有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PPT課件、動物的名字符號卡片。
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由來。
【活動過程】
一、由藍狐貍引出故事
1)師:瞧!這是誰?這只狐貍長得很特別哦!
2)小結:長著一身藍藍的毛就是這只狐貍特別的地方,所以狐貍媽媽給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藍狐貍”。
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
1、教師講故事——藍狐貍遇見波波蛙和紅葉鼠。
1)教師邊講故事邊在操作板上出現符號“波波+藍狐貍”、“紅葉+波波+藍狐貍”。
2)師:現在藍狐貍的名字叫什么?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
2、教師繼續講故事——藍狐貍遇見綠草蛇。
1)師:瞧,這次藍狐貍來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誰?猜一猜,小蛇會有什么好聽的名字呢?(幼兒回答,并聽小蛇說話的錄音)
2)現在藍狐貍的名字長了嗎?
3、幼兒為藍狐貍添名字。
1)師:藍狐貍后來還碰到了許多動物,瞧!它先遇到了誰,再遇到誰,最后遇到誰?
2)師:這些動物也都有好聽的名字,我們來猜一猜。
3)幼兒商量,幫藍狐貍添名字。
4、教師繼續講故事——結尾。幼兒幫藍狐貍還名字。
三、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
評價:
1、教師注重教學環節中的情景性——始終在有趣而連貫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動一氣呵成,前后呼應。讓孩子們和聽課老師在自然的情景中學有所得。
2、教師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性——來自于生活的活動是幼兒所喜歡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運用到活動中去。
評價
1.活動能從幼兒喜歡的圖書著手,選擇的內容是每個幼兒都有經驗的,能充分引起幼兒的共鳴。
2.能利用各種途徑引導幼兒了解名字的由來,尤其是圖文夾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3.教學中有效的提問與良好的師生互動使得每個幼兒能大膽想象,敢于表現,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每個幼兒的關注。
【活動思考】
在“幼兒幫藍狐貍還名字”這一教學環節,教師提要求時“還”的順序沒有強調,因此幼兒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動前教師能否明確要求,二是在很長很長名字形成過程中將“+”改成箭頭的圖示,由下至上形成疊加,在“還”的時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幫助幼兒理解正向與逆向的名字還法。
一、有效性體現
1、充滿了情趣性,讓孩子在濃濃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藍狐貍名字不斷變長的過程與趣味性。
2、通過教具的有效使用讓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在語言活動中同樣都得到了展現。
3、在孩子學習、理解和思維的過程,讓教學的公平性也得到了體現。
二、再思考
1、教學目標中知道名字的含義,對自己名字由來進一步探索只在教學活動最后一個環節提及,整個教學的中心體現在加名字和還名字的過程,是否可以進行目標的修改,使其更為適切。
目標中讓幼兒“知道自己名字的含義,對自己名字由來有探索興趣”,但在活動中名字環節的導入有一些牽強。由于時間的限制,“名字”一環節的文章沒有做透,有意有未盡的遺憾。
2、教師注重活動環節的精致性。
3、教師注重幼兒學習的層次性——兩節活動教師注重教學的層層推進,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教學,達到活動預期目標。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要充分挖掘作品元素,引導幼兒欣賞優秀文學作品,感受文學作品的豐富與優美,并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使幼兒能體驗閱讀活動的樂趣。優秀的繪本往往蘊含豐富的信息,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僅只停留在對情節的大致了解,要做深層次地挖掘和準確地引導,那么這樣的閱讀帶給孩子的發展是無限的。繪本教學中對幼兒的提問要精心設計突出邏輯思維的引導和創造思維的激發。教師的提問有效,能形成及時適當的應答,合作探究地互動,能促進師生有效互動。繪本中出現了一些幼兒以前沒有接觸過的閱讀符號(猶如云朵般的符號:代表角色人物說的、想的事或物)用何種方式引起幼兒關注興趣并習得相關信息。(從自由閱讀中實現“發現式學習”、從師幼共讀中實現“提升式學習”、從幼兒再次閱讀中實現“感受性學習”。)閱讀對于幼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在閱讀活動中我讓幼兒去看看講講、再看看再講講,從看圖講述到幼兒繪制故事情節將語言游戲化,從而提高幼兒的參與性,目的不僅在于讓幼兒知道這個故事很奇特,很幽默,還讓幼兒在脫離成人能夠自主獨立閱讀。大班的語言要求是能合理的組織并完整的表達一件事情。幼兒語言的發展在個體間的差異是巨大的,通過同伴分享、互相影響和學習的方式是幼兒所喜歡的,這樣有助于帶動語言發展相對比較弱的幼兒。從尊重幼兒的情感需要出發,鼓勵并支持幼兒自主閱讀,充分讓幼兒與圖書、與教師、與同伴對話和互動,創新活動形式,以此來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