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春曉》教案(精選14篇)
古詩《春曉》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民、眠”等9個字,會寫“民、眠”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詞,了解詩意,理解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生字小卡片。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同學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春天是一個如詩如畫的季節,看春水潺潺,百花盛開,春天里,有一位詩人寫了一首春天的詩,(放課件)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
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學習古詩:
(一)初讀古詩,正確流利。
1.出示古詩(課件或小黑板)。
2.詢問班級內有沒有會背誦的。如有,就請會背誦的小朋友領著大家讀。
3.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眠:讀mián不讀mín。聞:前鼻音wén。
4、教師教讀
5、學生有感情誦讀
(二)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醒來后聽見到處是鳥叫的聲音。回想起昨夜曾聽到風聲和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三)感悟韻律。
(1)圈畫生字,學習生字,送字寶寶回家,讀全詩。
(2)引導學生發現“曉、鳥、少”三個字的韻母都是ao,適當滲透一點押韻的知識。
(3)自由練習朗讀,邊讀邊體會“曉、鳥、少”三個字在詩歌中很順口(押韻)。
(4)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三、古詩拓展:
1、有關春天的佳句賞析
2、孟浩然的詩句
四、小結:
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我們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時光,愛惜時間。
古詩《春曉》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用手之舞感知四個樂句。
2、模唱唱名旋律,肢體感應唱名旋律,以游戲的方式感知四個樂句。
教學重點、難點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用手之舞感知四個樂句。
2、模唱唱名旋律,肢體感應唱名旋律,以游戲的方式感知四個樂句。
活動準備
1、 音樂
2、彩色紗巾
3、游戲
4、唱名泡泡
活動過程
一、歌曲記憶
師:小朋友們上節課學了一首好聽的詩,你們還記得這首詩的名字嗎?
(幫助幼兒回憶已學過的《春曉》的題目)
師: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首好聽的詩!好嗎?
(教師引導幼兒依詩詞意思用手舞出動作。)
提問:
1、這首詩一共有幾句話?
2、上節課我們用紗巾當作毛筆,水袖模仿過古人寫詩,這節課我們用紗巾做什么呢?
二、感應樂句
師:紗巾會跳舞,還會聽歌歌曲來開花,瞧!
1、教師示范,每個樂句開始時就搓紗巾,句尾開花。
2、幼兒模仿。
3、播放音樂,幼兒與教師一起玩游戲。
(第一遍幼兒單獨開花,第二遍幼兒找朋友開花)
三、模唱唱名
1、我們認識了很多唱名泡泡,他們都是誰呢?(出示已經畫好的唱名泡泡),讓幼兒有順序的念出唱名。
從低到高(聲音越來越高是什么行?上行)從高到低(聲音越來越低是什么行?下行)
3、肢體感應唱名
師:現在唱名泡泡要和我們的身體玩游戲,看看泡泡是怎么和我們的身體玩游戲的。
教師范唱①lsmrd我唱的什么?來,一起唱。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唱②ldrmr③mrsmr④lsmrd
(教師肢體示范唱名高低:la—揚手、sol—摸頭、mi—拍肩、re—腰、do—拍膝、la—拍小腿)
教師帶領幼兒用肢體逐個感應每個唱名,再邊唱樂句邊做肢體感應。
四、聽音樂排隊放回紗巾,結束。
古詩《春曉》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圖片,理解并感受古詩的意境,初步學習古詩。
2.在音樂的'伴奏下,按古詩的節律進行朗誦。
3.激發幼兒對春色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大掛圖、四張表示每句詩的小圖、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古詩
1.春天來了,它還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古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你聽到這首古詩里有幾句詩?每一句詩里都有一幅漂亮的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理解詩句,圖片與詩句配對。
1.仔細觀察一下,你覺得哪一幅圖畫出了第一句詩“春眠不覺曉”?
幼兒把數字卡片匹配相應的畫面并說一說理由。
師:對了,春天的夜晚詩人在房間里睡覺,睡的真香,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我們一起來朗誦一下這句詩。
2.你覺得哪一幅圖畫出了第二句詩“處處聞啼鳥”?
幼兒把數字匹配相應的圖片并說一說理由。
師:說的真好,第二天,詩人醒來的時候,聽到到處都是小鳥歡快的鳴叫聲。
我們一起來朗誦一下這句詩。
3.你覺得哪一幅圖畫出了第三句詩“夜來風雨聲”?
幼兒把數字匹配相應的圖片并說一說理由。
師:對呀,昨天晚上詩人在睡覺的時候,好像聽到外面沙沙的風雨聲。我們一起來朗誦一下這句詩。
4.最后剩下的這幅圖畫的是哪一句詩?
是第四句詩“花落知多少”。
師:詩人有點擔心,經過昨晚的風雨,不知道院子里的花落了多少?我們一起來朗誦一下這句詩。
三、朗誦古詩
1.誰想當小詩人來完整地來朗誦一遍這首詩?
2.跟著小詩人一起來朗誦一遍。
3.配上手指游戲朗誦古詩。
4.都學會了嗎?我們一起來表演一遍。
四、古詩表演
古詩除了可以朗誦,還可以配上音樂唱起來,跟著音樂一起來表演一遍。
古詩《春曉》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古、詩”等生字,會寫“古、聲”等生字。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積累背誦一些描寫春天的古詩。
3、情感目標:
通過對課文中兩首古詩的學習,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識記并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感悟春天的美好,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新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思路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師:你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或聽到的春天嗎?(學生結合實際自由說)
2、課件出示:雨后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
(師適時解說)師:草青了,樹綠了,花兒開了,鳥兒唱起了歡快的歌……多么誘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
(播放停止)師:古時候,詩人們為此寫下了許多精彩的詩篇,《春曉》就是其中的一首。
3、理解題意
4、簡要介紹作者孟浩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圈出生字。
3、交流識字方法,反復認讀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三、深入理解,體會意境。
1、(出示第一句古詩)指名讀一讀?
2、你有哪些字或詞語不理解?(學生發言,全班探討)
3、理解整句詩的意思:春天的晚上,人們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4、春天的早晨,睡得這么舒服,一醒來聽到這么美妙的叫聲,心情真舒暢呀,來試試看,第一句如何讀呢?
(生自由讀、指名讀、全班讀)
5、出示后三句古詩。
6、小組討論,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交流,教師適當引導。
7、自由讀古詩,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8、配樂朗讀,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人情感。
9、全班背誦古詩。
四、拓展思維,積累運用。
1、春天這樣美好,很多人曾經贊美過它!
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2、春天是美好的,但是春天也是短暫的,孟浩然用詩句把美好的春天留在人間,你有辦法留住春天嗎?請同學們把詩人描繪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以《春曉》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寫下來或畫下來吧!
古詩《春曉》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
2、通過創編動作、音樂表演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圖片的景象一幅、國學音樂春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話題
1、提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
2、春天來了,我們的周圍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幼兒自由回答)
二、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春天的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2、邊欣賞圖片,邊傾聽老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討論:聽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感覺?
請幼兒自述(提示語;這首古詩說了什么?)
三、再次欣賞古詩,逐句理解古詩含義
1、這首古詩的古詩的名字是什么?(春曉)
2、教師講解詩的大意:春天的夜里不知不覺的睡到天亮,當詩人醒來后,聽到到處都是小鳥的叫聲,原來是昨天夜里又刮風又下
雨,不知道多少花瓣被吹打落地。
四、幼兒朗誦古詩,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1、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春曉
2、引導幼兒根據詩句大意創編動作
3、師幼跟隨音樂邊做動作邊朗誦
五、幼兒有感情的誦讀表演
1、師幼共同表演
2、分組表演
活動延伸;幼兒自由表演,也可以回家給爸爸媽媽表演。
活動反思:古詩(春曉)幼兒在小班的洪恩閱讀中已經學過,但當時只做為兒歌學并沒有讓幼兒理解它的含義,中班的孩子再次學
習對于古詩的內容很快掌握,對于它的含義通過老師的講述有了一定理解,但有一部分幼兒還是理解不夠透徹,所以我在最后環節讓
孩子自己創編動作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并通過音樂表演形式讓孩子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充分的帶動幼兒氣氛,孩子們的興趣很高。
古詩《春曉》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們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們覺得春天怎么樣?能用四個字的成語說說嗎?(如:百花齊放、萬物復蘇)
2、師:是啊,古人也很喜歡春天,寫了好多好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春曉》。大家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播放孟浩然的圖片,是啊,這首詩就是由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
3、板書課題:春曉,指名幼兒讀,并讓幼兒猜猜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候的?從而進行解題,“曉”是早晨的意思,因此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的早晨。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師:昨天老師已經布置大家預習這首古詩了,現在老師就來檢查同學們預習得怎么樣了?
①指名幼兒讀。
②全班齊讀。
2、師:現在老師把課文當中的生字寶寶請到黑板上了,我們一起去跟它們打招呼吧。課件出示“我會認”的字。
①指名幼兒讀生字。
②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③進行詞語認讀游戲:出示“睡眠、到處、新聞、聞見”等詞語讓全班同學進行認讀。
④全班再次齊讀古詩。
(三)指導朗讀,理解詩意
1、師:同學們春天百花齊放,鳥兒飛來飛去,詩人睡得可香啦,連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誰把他叫醒的呢?原來是小鳥,它們嘰嘰喳喳地叫著。他突然記起昨天晚上聽到的刮風下雨的聲音。花園里的花開得那么好,被風吹了一晚上了,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師邊讀邊指導幼兒看圖。
2、師:那么詩人是怎樣來寫這么一幅畫的呢,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首詩。
(1)學習一、二兩句詩。
①幼兒自由讀這兩句詩。
②師:春天的早晨,睡得多么舒服,一醒來就聽到美麗
的鳥叫聲,心情真舒暢啊!誰能帶著這種心情來讀讀這兩句詩。
③幼兒試著高興地讀這兩句,接著再指名讀,齊讀。
(2)學習三、四句。
①師范讀,幼兒再跟讀。
②師:我們的作者想起花瓣掉了不少,心里就覺得很可
可讀得輕一些,慢一些。
④幼兒試讀,再全班齊讀。
(3)幼兒試背全詩。
3、導背
①看圖試背,指名背。
②全班齊背。
4、配樂朗讀古詩。
(四)指導書寫“古、聲、多”
1、出示三個生字,幼兒認讀,并對生字進行組詞。
2、幼兒觀察生字,說說在書寫這些生字的時候分別要注意什么?
3、老師范寫,幼兒描紅并書寫兩個生字。
4、展示評議。
(五)布置作業
1、背誦《春曉》。
2、古、聲、多各寫兩行。
古詩《春曉》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春曉》并感知古詩的意境。
2、觀察春天的季節特征。
3、探索春天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有關春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幼兒用書《春曉》。
二、請幼兒欣賞圖畫,想象古詩的內容
——早上醒來的時候,常聽到什么聲音?
——春天的早上,我們會聽到什么聲音?
三、播放磁帶,請幼兒猜一猜聽到了什么聲音。
四、請幼兒想象一下聽到的各種聲音,用語言簡單敘述聲音表達的情境。
區域活動
1、語言活動區
提供配有圖畫的故事圖書,鼓勵幼兒閱讀。
2、美工活動區
投放多種美工材料,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獨特感受。如提供彩筆和紙,幼兒可以繪畫;提供彩色皺紋紙和樹枝,幼兒可以撕貼、制作春天的花樹;提供油泥,幼兒可以制作小蝌蚪等。
活動評價
能說出家居生活中各種聲音的來源。
活動反思:
在上節課的兒歌學習中,孩子們對《春曉》的內容已經掌握,并且在教授兒歌時,我們也做了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所以在手之舞那一環節,進行的非常順暢,旋律模唱對我們小班孩子來說,一直都是個難題,唱名是記住了,而且唱得很好。但是畫出唱名泡泡,讓孩子們自己唱,很多孩子就不會。他們還是沒有掌握每個不同音的唱名,所以很難邊指邊讓孩子們自己唱,還是得有老師帶領。
在感應樂句的環節,我們用紗巾開花游戲來完成的,清唱時孩子們都能依樂句表演,一旦播放音樂,能力強的孩子在游戲中,都能依樂句開花。還有個別孩子們就開始亂了,還是不能獨自完成,還需要鍛煉與培養。
古詩《春曉》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歌曲《春曉》的學習,感受音樂與古詩的完美結合,對以我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現代音樂作品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2、通過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春曉》,體會不同的速度對音樂情緒和音樂形象所產生的作用。
3、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
教學重點、難點:
1、八分休止符的運用
2、附點節奏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導入
師:同學們聽過《春天在哪里》這首歌嗎?讓我們隨著音樂跳起來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學們,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季節,春天是那樣的美,到處是萬紫千紅,到處是花紅柳綠,哪位同學能夠用你的歌聲來表現春天呢?
——讓學生自由演唱。
3、剛才大家演唱了贊美春天的歌曲,還有哪些同學能夠吟誦贊
美春天的古詩呢?
三、古詩文化
1、剛才有位同學吟誦了《春曉》這首詩,你們看,唐朝詩人孟浩然多了不起,僅僅用了20個字就描繪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感受這美妙的詩句吧!
——師生共同誦讀古詩。
2、提問:讀了這首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生自由回答。
3、師:大家說的太好了,面對這么美麗的春光,我們的詩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覺曉,”
——師配樂朗誦。
四、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知道嗎,這首詩還能唱一唱,這種唱法叫古詩新唱,想聽聽嗎?
1、欣賞童聲合唱《春曉》,感受歌曲情緒。
2、出示歌單,老師做示范演唱。
3、老師逐句教唱。
4、老師唱詞,學生唱la音。
5、輕聲演唱歌詞。
6、解決難點:
1)歌曲的四個休止符處加上四個動作:聽、聽、看、搖頭。
2)最后一句附點節奏
7、再次輕聲、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領唱,男聲伴唱。
9、男生領唱,女生伴唱。
10、分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
11、教師指揮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處理
1、師分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請學生仔細聆聽后說一說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緒有什么不同。
2、排練合唱《春曉》,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節目——大合唱《春曉》。
六、小結
感謝全體同學,你們的歌聲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讓我們在美妙的歌聲中結束這節音樂課吧! (齊唱歌曲)
古詩《春曉》教案 篇9
《春曉》
活動目標:
1、通過圖片,理解并感受古詩的意境,初步學習古詩。
2、在音樂的伴奏下,按古詩的節律進行朗誦。
3、激發幼兒對春色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60—14,磁帶。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春曉畫面。
1、教師:這幅畫上有什么?鳥兒喜歡什么時候在樹上鳴叫?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這是春天的什么時候嗎?(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小結:古時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詩人,看到了這些景象,這位詩人寫了一首古詩,古詩的名字就叫《春曉》。
二、教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
1、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古詩里說了什么?(幫助幼兒理解“曉”、“眠”、“聞”等)
2、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后,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
3、播放錄音幼兒再次欣賞古詩。
三、學習朗誦古詩,感受古詩韻律。
1、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朗誦古詩2——3遍。
2、再次欣賞錄音,感受古詩的韻律:請小朋友仔細聽聽錄音里是怎么朗讀古詩的。
3、教師和幼兒再次按節律朗誦古詩。
4、幼兒集體朗誦古詩,進一步感受古詩的意境。
四、復習詩歌《迎春花》。
古詩《春曉》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眠、啼、覺、少、曉”5個生字,會寫“春、處、多、少”4個生字。
2.背誦《春曉》這首古詩;
3.了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4.培養學生熱愛春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學習過程的愉悅。
教學重點:
了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背誦《春曉》這首古詩。
教學過程:
通 用 教 案
個性化教案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課下搜集背誦了好多的古詩,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一個展示的機會,來,勇敢地站起來給我們背一首吧!
孟浩然的《春曉》,你們會背誦嗎?現在誰來給大家背誦一下?(找生背誦)
看同學們背誦的多流利,可是你們能把詩里的字都認下來嗎?
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看誰最先能把生字認下來。
二、讀詩識字。
由于學生有基礎,所以,認讀生字是主要的。
出示生字,讓學生認讀。
古 詩 首 曉 眠 覺 啼 少 離 榮 燒 盡
三、觀察、誦讀,感悟詩境、詩情。
1.誦讀,感悟大意。
我們來讀讀吧!慢慢讀,邊讀邊想,看看你能知道些什么。
(學生讀、感悟、交流)
2.看圖編故事。
你們一說,又讓我想起了這幅圖畫(出示),再仔細看看這幅圖,你能不能看著這幅圖編個小故事?誰來試試。
3.啟發想象。
假如你就是圖中那個小熊早晨醒來,推開窗戶,住外一看,你的心情怎樣?你會說些什么?
4.美讀。
初春的早晨,空氣里飄著呢土的清香,眼前一片綠色,心情真的棒極了,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心情,閉上眼,美美地背背這首詩吧!
四、了解詩義:
這首詩大家這么熟悉,誰來給大家說說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可以先和同桌講一講。然后再給全班同學講。
(學生大體講出詩的意思就可以了,并能體會到每首詩所寫的主要意思。)
指導朗讀,體會五言律詩的讀法,體會其節奏。
五、質疑:
六、綜合訓練:
1.了解“春”的由來。
2.指導寫“春”。
3.認識其它新部首,背誦古詩。
4.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寫其它生字。
七、課堂小結:
古詩《春曉》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春曉》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詩。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古詩的特點,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再現古詩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通過朗讀領悟古詩的意境和韻味。為此我作如下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引入激趣
啟發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播放《春曉》教學電視片,讓學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聽配樂朗讀。教師簡要介紹作者孟浩然。
二、初讀感知
學生自己利用課文所注的漢語拼音朗讀這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注意讀準下列字音:“覺”是多音字,在詩中讀 jué;“啼”是第二聲。讀后可以說說詩中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三、精讀理解
1、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說說“曉”“眠”“覺”“啼”“知”等詞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然后說給全班的同學聽,同時屏幕上打出古詩意思的圖畫。
教師要告訴學生:
古詩語句由于字數的嚴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詞語,要聯系上下文和題目補充出來。如“夜來風雨聲”一句,聯系詩題,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風雨聲”的意思。
3、看著屏幕上打出的畫面,說說這首古詩的意思。
4、朗讀《春曉》:
指導讀出節奏和重音,讀出韻腳。
屏幕上打出這首詩,標明節奏和重音。
四、品讀領悟
1、屏幕上出現古詩意思的畫面,同時有配樂朗讀,聽了一遍后,學生跟讀,然后指名朗讀,大家評議。
2、學生自由練讀,同桌互讀互背,全班背誦。
3、屏幕再現圖畫,幾只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在空中飛翔,地面有落花:
⑴學生看著畫面,背誦《春曉》。然后閉上眼睛,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背誦。
⑵教師小結:
詩人把握住“春曉”這一季節的時間和特點,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聞依次寫出,構成一幅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景,表達了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⑶屏幕上依次顯現四句詩表現的畫面,學生看圖吟誦,體會意境。
古詩《春曉》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古詩,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3、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畫有古詩中的景象的圖片一幅,配樂。
2、經驗準備:幼兒有觀察過春天美景的經驗,主要回顧春鳥啼鳴、春風春雨吹打、春花謝落等聲音和景象。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有感情地朗誦。
2、活動難點:理解古詩詩意,并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指導要點:通過圖片觀察、分句解讀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結合生活經驗,自由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問:春天里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覺怎么樣?請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聽的話說一說。
(引導幼兒回顧:春天的花、樹、風雨,鳥的聲音,以及春天溫和的氣候讓人有好睡眠等。結合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經驗,豐富相關詞語,如小鳥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風下雨啦;有一棵棵開滿花的樹;許多花瓣落下來等。)
小結: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小鳥在樹上“啾啾”鳴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風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覺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來。
2、教師示范朗誦,引導幼兒初步欣賞、理解古詩內容。
師:古時候有個詩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別喜歡春天里的景色,還寫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詩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發現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老師示范朗誦古詩后,提問:詩歌里講了什么?說說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地方沒聽懂。
3、教師再次示范朗誦,以邊提問邊講解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有誰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覺:指不知覺;曉:指早晨。)
小結:“春眠不覺曉”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詩人聽到了什么聲音呢?(處處:指到處;聞:指聽到;啼:鳥叫聲。)
小結:到處聽到鳥兒“啾啾”啼叫聲。
第三、四句:早晨醒來,詩人看到滿地的落花,他會想到什么呢?“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結:詩人看到滿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傳來刮風下雨得的聲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師配樂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師模仿古人,以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誦詩歌,表達出對春天景色的喜悅之情。
提問:聽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覺?
5、幼兒學習朗誦古詩。
(1)在教師的帶領下跟讀古詩。
(2)配樂學習朗誦古詩。
6、延伸活動。
請幼兒把古詩《春曉》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分享,一起朗誦古詩。
評價要素
1、能否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并喜歡朗誦。
2、能否大膽表達對古詩的理解。
活動建議
請家長在春天的節假日里帶著幼兒去踏青,進一步感受、體驗春天。
活動反思
古詩對幼兒是一種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種文學活動,但作為一種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對孩子來說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詩的含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夾著現在的、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幼兒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記憶。
古詩《春曉》教案 篇13
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春曉》。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墨客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它形貌的重要是春天清晨的景致,鳥雀隨處鳴叫,顛末一夜的風雨,地上隨處是落花。可以說字里行間都流蕩著春晨的濃濃氣味,表露著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為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優美的春曉圖,尤其是鳥雀的啼叫,風雨的聲響,更為人們建立了光顯的聽覺形象。
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中5個生字,會寫生字“知”。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古詩。
(3)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4)培養學生想象力,感悟古詩意境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春天,和作者產生共鳴,一起分享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并背誦古詩,難點是在簡單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具:
課件
說教法:
1、讀書法: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識字、學詞、學句和朗讀背誦訓練為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為主,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的方法。
2、創設情境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美麗的春晨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美景之中,從而使情感得到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說學法:
1、合作法:
針對于字詞合作交流認讀,詩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教學目標的。
2、體驗法:
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曉圖”,并結合課件體驗和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出示春晨情景課件,讓學生說說從畫面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而后我再設問導入課題:唐代詩人孟浩然又是怎樣用詩句描寫春天早晨美麗的景色呢?
這樣導入,不僅能切合低年級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二、初讀古詩,認識字詞
由于學生們對這首詩比較熟悉,所以我先讓學生們自己試讀這首詩,了解學生讀詩及認字水平,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然后,我適時出示配樂朗讀古詩的課件,入情入境的為學生們范讀。因為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朗讀古詩方面肯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所以我認為教師的引讀課文是必要的。
接著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知”,再指導學習四個要求認識的生字“曉”、“眠”、“聞”、“落”。先領讀,后齊讀,再指名讀。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生字,我又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幫生字寶寶找家。
提示:五個可愛的生字寶寶因為貪玩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要求學生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
然后讓學生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再讓小組代表匯報成果。如果出現問題,我再相機指導。
低年級生字教學是一個重點,如果只是中規中矩地進行指導,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為此,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換一種學習氛圍,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學習知識的樂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對于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說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如“春曉”、“眠”、“不覺”、“聞”、“啼”、“處處”、“夜來”等詞語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接著我采用齊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古詩,最后出示動畫課件,一邊讓學生觀察一邊合作交流,讓小組代表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教師再相機歸納詩意。
這樣入情入境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
四、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先引導學生在明白詩意的底子上背誦古詩。
然后引導門生體悟詩的意境,對此講授我接納兩種要領:
1、配樂朗讀古詩,讓學生們閉眼想象。
2、發起學生用本身機靈的小手畫一畫本身心中所想的“春曉圖”。
陪同著美好的音樂氣氛,讓孩子們在短短的幾分鐘里,將心中的所想所悟表達在畫紙上,用那壯麗的顏色,動情的語句刻畫著他們心中對春天的暢想,既加深了對古詩的感悟,又造就了學生的繪畫本領。
古詩《春曉》教案 篇1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曉、眠、覺、聞、啼”這5個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培養觀察、想象的能力。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體現創新和實踐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養,學會說和寫,課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寫下來。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會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對詩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決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古詩的韻味及語言美。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自學生字。
2.動筆描繪春天的美景。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第一課時使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理解圖意,明確字詞的意思。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第二課時學會生字,讓學生練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這篇講讀課文是一首古詩。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幾只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和鳥在空中飛翔,正是詩的意境。
這首唐詩有四行兩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第一句講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窗外傳來了一片婉轉悅耳的鳥叫聲,這是通過所聞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講朦朧中想起昨天夜里聽見刮風下雨的聲音,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這是通過所想來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的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揭題、解題:
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而春天的早晨則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板書3.春曉(齊讀)。
(二)看圖,了解圖意:
1.啟發想象:從圖上看這是什么季節,什么時間的美景?圖畫中都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只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有順序地敘述圖意。
過渡語:作者是怎樣描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介紹作者。
1.借助拼音,讀熟古詩
“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教師范讀古詩。
3.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學習古詩、理解內容。
1.解題:從圖上看作者描繪的是什么時間的景色?
春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本課指早晨。春曉,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樣的?(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小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1)仔細讀,小組討論你能讀懂哪些詞的意思?哪些沒讀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點體會:
眠:睡眠,睡覺。
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3)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覺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4)早晨醒來,作者聽見了什么?看見了誰?結合掛圖齊讀“處處聞啼鳥”。
體會:處處:到處。
聞:聽到。
啼鳥:鳥叫。
想一想,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
(5)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第二小句話的意思:“早晨醒來,聽到外面到處是悅耳動聽的鳥叫聲。”
過渡語:春天的景色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齊讀后兩句)
4.學習后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出示掛圖,觀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試著說說“夜來風雨聲”這句話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風,又下雨。
過渡語:經過了風吹雨打,花兒怎樣呢?結合圖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這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
5.自由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練習背誦和默寫:
注意節奏和重音: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六)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擴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們一定要珍惜春光,愛惜時間。
(七)布置作業 :背誦、默寫課文
(八)板書設計 :
3 春曉:春天的早晨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背誦,默寫古詩。
(二)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在了解字義的基礎上分析字形:
1.重點指導:
曉:從日不從目,日出而曉。與燒比較字形,右上沒有一點。
眠:目字旁,閉目則眠。
聞:與問比較字形,課文中是“聽到”,現在的意思是用鼻子嗅氣味。
2.請學生說說字義。
(三)練筆:
1.導入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春曉,看到作者把景色描繪得這么美麗生動,你們想不想寫一寫呢?那么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美景。
2.出示掛圖(畫面是春景),再聽聽音樂,想象春天是什么樣的,小組互相說一說,然后寫下來。
3.師生共同點評。
(四)布置作業 :抄寫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