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電路》教案集合(通用2篇)
《簡單的電路》教案集合 篇1
教學目標:
1、 能夠連接基本電路,并畫出電路圖。
2、能夠根據電路圖連接簡單電路。
3、能夠制作簡單的紅綠燈模型。
科學知識:
1、知道一個基本電路的組成要素。
2、認識一些常見的電路符號并能畫出簡單的電路圖。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愿意與同學一起去探討有關電路的問題。
2、體會制作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認識電路的基本特征,能夠根據自己的組裝圖畫出較規范的電路圖,在畫圖中逐漸認識電路的組成條件。
教學準備:
導線、電池、開關、小燈泡、透明膠帶、各種電工工具。
教學方法
目標教學法
教學時間: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出示電池,談話: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師:電池能夠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種電源。
二、新授:
1 、認識簡單電路元件:
( 1 ) 除了同學們自備的電池,老師還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盒子,里面有:
電池盒——上面有 + 、 - 符號,表示“正極、負極”
導線——用來傳輸電能
小燈泡——也稱為小電珠,出示簡圖
燈座——用于插放小燈泡
2 、連接電路:
( 1 )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電池,使燈泡亮起來,你會怎樣做?
( 2 ) 在白紙上,畫出你的連接實物圖。
( 3 ) 指名展示學生的想法。
3 、分析連接后的情況:
( 1 )根據學生的擺放,說明連接后的結果。
( 2 )說一說,電池是怎樣使燈泡會亮起來的?
( 3 )電流是按照怎樣的方向傳輸的?
( 4 )說明電流從正極出發最后回到負極。
( 5 )用手指沿著電流的方向“走幾趟”體會一下,這是一條怎樣的路? (板書:回路 )
( 6 )改變電池的位置、樣子(盒式、條形等),請學生標出電流方向。
4、開關的認識:
( 1 ) 燈泡亮了,能讓它一直亮著嗎?我們怎樣控制家里的燈。
( 2 )給這個燈加一個開關,使它能夠控制你的燈泡。
( 3 )領取開關,進行試驗。
( 4 )為什么開關能夠控制燈泡的?
( 5 )電流被斷開了,是一條斷路。要使燈泡亮起來,必須是一條通路。(板書:通路。 )
( 6 )我們把這樣一條流通的回路,稱為閉合電路。只有形成了一條閉合電路,電流才能通過。
5 、指導畫電路圖:
( 1 )當我們要把電路情況表示出來的時候,通常采用畫“電路圖”的方法。
( 2 )認識電路元件符號, 重點指導:電池的正、負極。
( 3 )把剛才設計時的實物圖變成用元件符號表示的電路圖。
6 、設計“可控制的紅綠燈”的活動:
( 1 )現在老師給你們一些電路元件,你能當一個小小設計師來設計電路嗎?
( 2 )紅綠燈的研究:
材料:回形針,紅、綠燈,導線,圖釘,小木板,電池。
( 3 )設計電路并畫出來。
( 4 )用材料試著組裝。
( 5 )匯報總結活動。
第二課時
三、拓展:
今天我們了解了簡單的電路元件,并且學習了簡單的電路,可別小看這條簡單的電路,我們的一個個用電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們還可以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1、如果將燈泡換成其他用電器會怎樣?
( 1 )學生說說個人的想法。
( 2 )放入發光器,試一試。
( 3 )匯報試驗的結果
2、我們能夠讓小電珠變得更亮嗎?用你們手中的材料試一試,匯報一下。
四、總結:
通過對簡單電路的了解,我們就能明白許多構造復雜的電路的基本原理和構造。
《簡單的電路》教案集合 篇2
教材分析
學生認識了燈泡為什么發光以后,此時會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教室和房間都能有電照明呢?本課就和學生一起來通過實驗驗證這個問題。
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兩課的基礎上已經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并能總結概括,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設計簡單易操作的實驗活動,有效地觀察簡單電路的構成,提升為復雜線路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領學生見識周圍常見的線路,知道線路的組成情況,了解線路的用途。
2、能力目標:實驗和觀察常見的簡單線路,并用圖進行記錄,培養學生的畫圖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了解和探索簡單線路的興趣,在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線路的理解。
教學重點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教學難點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教學準備
每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講解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游戲:老師這兒有只箱,里面裝的會是什么呢?請一個同學上來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說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獨有的特征。
3、教師演示并讓學生討論:我們這樣用手按著來點亮小燈泡,一松手小燈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點不太方便啊?
4、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醒學生觀察或回憶學校和家里的電燈是怎樣安裝的)
二、猜想探究。
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材料,你能用這些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來研究燈泡為什么發光嗎?需要什么重要條件?
1、各小組先討論一下想怎么做?
2、匯報你的實驗方案?
3、要想知道你們的方案是否可行,我們要做什么?(實驗)
4、使用燈泡發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認為在做這個實驗時還應該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仔細觀察并做好記錄開始實驗。
7、學生匯報得出結論
8、你觀察過現在的線路嗎?有什么特點?你能解釋為什么這樣做嗎?
三、實踐活動
1、再提供1個小燈泡、1個小燈座、3根導線,讓學生嘗試怎樣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
2、各小組同學先討論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3、為了能讓大家看清楚實驗現象,老師給大家做了這樣的教具先觀察,通電后你估計會有什么現象?
4、真的和你們說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
5、匯報同過實驗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6、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進行各種嘗試,當嘗試成功后,再去嘗試其他的連接方法。
7、教師提醒學生將各種方法的電路圖畫出來,以便交流。
8、根據各小組電路的連接情況,再發給每個小組一節電池和一個電池盒,探究兩節電池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并畫出電路圖。
9、實驗結束,小組匯報,互動交流。
四、活動延伸
1、挑戰:我們能連接更多的小燈泡和電池,讓它們同時亮起來嗎?
2、討論他們的想法,使學生對電路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發展。
3、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相關的現象
4、老師也找到了幾張生活中有關的線路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這樣做嗎?
5、課后請同學們繼續觀察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線路?
6、通過本課學習,你什么收獲嗎?
五、課后作業
設計一個簡單的線路,并按照線路圖做一個實驗
板書設計:
簡單電路
電池導線用電器(電池盒和小燈座)
連接方法
點亮小燈泡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
學生的個性等到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是有主見、有思維的個體,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學習探究,通過學生之間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探究活動深入有效;學生能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學生沒有把上下課的鈴聲作為學習的起點和終點,課后的后續探究是對本課研究內容的一個鞏固和延伸。因為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皆課堂。學生在帶著問題離開課堂之后,其實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接下來的制作活動勢必會涉及由“猜想結果”到最后的“表達交流”,學生又進行了一次科學探究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