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謎語》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
《猜謎語》公開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認識本課8個生字并會寫4個生字。
2、能掌握猜謎的方法,并能靈活運用。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謎語并猜出謎語。
教學重點:
目標2、3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準備:
與課文有關的課件,多則謎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
1、孩子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猜猜這是什么。(課件出示謎語,師讀)
孩子們真聰明,這么快就猜出來了,不過,這節課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兩則謎語,這可是要大家自讀自猜了,有信心嗎?
二、初讀課文
1、請大家在大聲朗讀謎語的過程中圈出生字,并對不認識的字多讀一讀。
2、通過孩子們的努力,一棵蘋果樹結出了好大好紅的蘋果,我們請小鳥幫我們摘下它好嗎?
(課件出示生字樹)師點擊,這個字誰認識呀?你在什么地方認識的?(小老師帶音節教讀)我們去掉音節拐棍后,你還能認識嗎?(齊讀)這些字中,你最想給誰找個朋友?(擴詞)
3、孩子們,讓我們捧著豐收的蘋果,讀讀課文吧!(課件出示兩則謎語)
(1)齊讀,正音。
(2)有感情地讀。
(3)分角色朗讀,分別猜出謎底。(課件分別出示圖樣)
(4)說說你是怎樣猜出來的。
(5)小結猜謎要領:A、讀懂每句話;B、抓特點;C、聯系生活,猜出謎語。
猜謎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動,前邊我們猜了三條謎語,想必大家還沒過足癮吧!那課前老師請大家收集謎語,現在就讓我們帶著方法,過足猜謎的癮吧!
指名說謎語,由說謎語的同學請人猜。
三、指導書寫
1、孩子們,我們還有四個生字娃娃要求我們會寫,說說這四個生字中,你認為誰最難寫,要老師在黑板上范寫。
(1)師范寫,生說筆畫名稱。
(2)生書空。
(3)生在書上描紅。
2、選擇你最想寫的字在師發的田字格中書寫。
3、展示,評議。
四、總結
孩子們,你們今天活躍的思維,大膽的發言,不得不讓老師佩服,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遇事多動腦,做個聰明的孩子!
《猜謎語》公開課教案 篇2
活動名稱:《猜謎語》
活動對象:小班
活動目標:
1、通過謎面,了解蟲子的特征(知識)
2、讓小朋友在大家面前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能力)
3、增加小朋友對蟲子的興趣(情感)
活動準備:
七星瓢蟲、蜜蜂、蝴蝶、蜻蜓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手指游戲
一、鵝媽媽來了,鵝爸爸來,點點頭,握握手,鵝媽媽走了,鵝爸爸走,小手背背后
2、開始部分:
一、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四件神奇的寶物,你們想不想看看他們是誰呀?
二、可是呢,寶物想要和大家捉迷藏,小朋友們捂住眼睛,他們就會出來了。
三、寶物出來了
3、過程部分:
一、(出示圖片一)你們看,這是什么寶物呀?(瓢蟲)
二、對,這是七星瓢蟲,那你們來看看她的身上有什么特點呀?
三、小朋友們說的很棒,它的身上有七顆黑色的星星
四、(出示圖片三)你們看老師的手,第二件寶物要出來了哦!(蜻蜓)
五、這是什么寶物呀?
六、那你們知不知道蜻蜓又有哪些特點呢?
七、蜻蜓有一對紗翅膀,下雨的時候它會在比較低的地方飛,而當天氣很晴朗的時候呢,他就又會飛得很高了
八、那接下來,還有兩個動物也想和大家見見面了,他們都是會飛行的小動物
九、(出示圖片二、四)你們認識這兩個小動物嗎?他們的名字叫什么呀?(蜜蜂,螢火蟲)
十、 下面老師就來和小朋友們一起來討論討論謎語所表達的意思,耳朵要豎起來哦!
十一、小姑娘,穿紅襖,莊稼地里來回跑,七個黑點像星星,專吃害蟲本領高
十二、“小姑娘,穿紅襖”什么意思呀?說明他的身體是紅色的,“莊稼地里來回跑”它呀!經常在莊稼地里跑來跑去的,,“七個黑點像星星”它的身上有七個黑星星
十三、小朋友們,你們才出來是什么動物沒有呢?
十四、對呀,就是七星瓢蟲/它呀!就是七星瓢蟲
十五、那接下來呢,我們在來猜一猜:三姐有對紗翅膀,大大眼睛照前方,低飛下雨高飛晴,飛來飛去追蚊蟲
十六、你們想,“三姐有對紗翅膀”說明這個動物有一對很漂亮的紗翅膀,“大大眼睛照前方”這個動物的眼睛非常的大,“低飛下雨高飛晴”在下雨的時候呢,他就會在很低的地方飛行,每當天氣很晴朗的時候呢,他就會飛得很高
十七、你們猜出來了嗎?
十八、對,小朋友們真聰明,就是美麗的蜻蜓/老師可猜出來了哦,他就是美麗的蜻蜓姐姐
十九、我們在來猜猜看:小妹提著大燈籠,黑色閃閃亮晶晶,古人有人曾借用,刻苦讀書當明燈
二十、這個寶物呢,在大晚上的時候呢,就會發出幽幽的綠光,在古時候,有些刻苦讀書的人還會把它當作是一盞燈來用,你們猜到了嗎?
二十一、對呀,螢火蟲是非常神秘的,到了晚上才會發光
二十二、二姐最愛嗡嗡叫,白花園里忙又忙,后腿帶著花粉筐,裝滿食品喂兒郎
二十三、這個動物呀,平時最喜歡猜謎語了,一有時間呢,他就會到花園里去采蜜,但是呢,他也是小朋友們不能夠靠近的小動物,因為呀,這個小動物是會傷害到小朋友的,你們現在猜出來了嗎?(蜜蜂)
二十四、對呀,就是蜜蜂,小朋友們千萬不能去碰蜜蜂,不然是會被蜜蜂蟄到的,到時候還會腫起來一個大包
活動延伸:
那小朋友們,你們回家以后呢,就可以叫上爸爸媽媽一起去觀察觀察這些小動物,看看他們還有哪些特點,看看那些蟲子是益蟲,哪些是害蟲,要學會保護益蟲。
《猜謎語》公開課教案 篇3
通過開展謎語游戲的教學活動,使我深深懂得了,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特別是在情景模仿中,幼兒大膽地做出許多豐富多樣的動作,主動的參與活動。體現了自我價值,幼兒已從一個被動的承受者轉化為主動的執行者。
本次活動還體現在家園共育方面,懂得本土方語謎語的爺爺奶奶們無私把經念分享給孫子孫女們。再次體會到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讓本土文化、習俗得以發展及傳承。
活動目標:
1、教幼兒根據物體形狀、味道、顏色、實用性用途等概括事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猜謎語的方法。
2、 啟發幼兒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大膽地進行想象。
3、 培養幼兒愛動腦筋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求幼兒用簡短、較押韻的語言猜謎語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活動準備:
1、 甘蔗、蓮藕、小雨點、滑梯的圖片,準備實物甘蔗若干。
2、 動植物的磁性教具若干。
3、 抽獎箱一個放入謎語卡片和磁性教具若干。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猜謎語,并一起分析謎語。
(1) 教師用圖片的形式出示謎面,并放較慢的速度念謎語:“桿兒高高不是樹,一節 一節不是竹,雖然不能結果子,甜甜蜜蜜滋味足。”請小朋友猜是什么?
(2) 教師啟發幼兒分析謎語。
① 為什么說“桿兒高高不是樹,一節 一節不是竹”?而不是說高高的桿兒不是竹?
② 為什么猜成雖然不能結果子,甜甜蜜蜜滋味足?
③ 教師結合小朋友的講述,教幼兒猜謎語的方法。先告訴幼兒因為甘蔗是一根根高高的莖。象是一片竹林,所以是說桿兒高高不是樹,一節一節不是竹,因為甘蔗只吃它的莖味道很甜,所以說雖然不能結果子甜甜蜜蜜滋味足。因此,這個謎語是從甘蔗的形狀味道來猜的。最后告訴幼兒,猜謎語的方法很多,有的是從物體形狀、顏色來猜,有的是從物體的用途方面來猜。但是都不能直接說出這種東西的名稱。語句要簡短,要讓人聽得懂,念起來順口。
④ 出示竹林、甘蔗的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比較,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使幼兒更直觀、更形象,一眼猜出謎底是什么?這樣激發幼兒的想象、思考、創作熱情和興趣。
⑤ 拿出準備好的甘蔗方塊讓每個小朋友品嘗感知一下味道。
2、指導幼兒自猜謎語
(1)出示多幅圖片讓小朋友自主選出,讓老師指導的圖片。
(2) 絕大多數幼兒選出小雨點圖片讓老師指導,
(3) 通過讓幼兒認真觀察圖片中的小雨點,啟發幼兒通過小雨點的形狀、特點、自然現象、用途猜謎語,使幼兒初步掌握猜謎語的方法。
(4) 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的語句,做必要的,修改,予以概括。當幼兒意見不一致時,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到底哪一句好。然后,集中幼兒的意見猜成一則謎語:千條線,萬條線,丟到地上都不見。(打一自然現象)。
3、組織幼兒分組猜謎語
(1)每四個幼兒一張圖片或一些磁性教具,請幼兒互相討論,給圖片或教具的物體猜謎語。
(2) 各組請一名幼兒講述自猜的謎語。大家評議補充。
(3) 由幼兒愿意上來分享從爺爺、奶奶那學來的本地方語謎語,讓老師和小朋友猜:遠望似坡竹,近望似只能雞二叔。鐵木根,鐵木樹,成只桔子歐挪挪。
4、看情景猜謎語。請幼兒模仿某動物行走的動作,啟發幼兒猜謎語。
5、組織幼兒玩猜謎游戲。教師拿出抽獎箱,讓幼兒從中摸出寫有謎面的卡片,教師念謎面讓幼兒猜。
延伸活動:
1、教師可經常引導幼兒給一些常見的物品猜謎語,以培養幼兒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2、多點挖掘本土方語謎語,繼承和保護本土方語文化遺產,讓它繼續代代傳承下去并得到發展。
《猜謎語》公開課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猜謎語是一種有趣的語言交流活動,并能促進發展幼兒的思維力,想象力及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本節課將根據這一特點設計的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掌握謎語的特點,引起對猜謎語的興趣。
2、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習按物體的主要特征來猜謎語。
3、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及大膽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懂得謎語的特點,并喜歡猜謎語。
難點:讓幼兒知道猜謎語要仔細聽清楚每個字和每句話,并把幾句話連起來想,因為謎面的每句話都
是與謎底有關聯的。
【活動準備】
兩只盒子,里面分別裝有小青蛙玩具和肥皂。
【活動過程】
一、集中幼兒注意力,引起對猜謎的興趣。
1、出示兩只盒子,提問:每只盒子里都裝著一樣東西,不能看,怎么猜出里面的東西呢?
2、告訴幼兒,老師要給大家念一首兒歌,這首兒歌是講一樣東西,但兒歌中不講出這樣東西的名稱,
只講出它的樣子,用處或者是它的顏色,聲音和其他特點,這樣的兒歌叫謎語。
3、提醒幼兒仔細地聽,聽完后把幾句話連起來想一想,猜猜是什么東西。
二.幼兒學習猜謎語。
1、先猜第一只盒子里的東西。
(1)教師朗讀謎語: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蟲保莊稼。
(2)先請幼兒想一想,猜一猜,猜出的幼兒到老師耳邊來講。
(3)再次朗讀謎語,并解釋謎語。(幫助能力較差的幼兒理解)
(4)再請幼兒猜。(有意請能力中等及稍差的幼兒)
(5)教師出示小青蛙玩具,分析謎語內容,幫助幼兒掌握猜謎的方法:第一句是講小青蛙的愛好,
第二句是講小青蛙的叫聲,第三句是講小青蛙的住處,第四句是講小青蛙的本領。
(6)小結(鞏固掌握謎語的特點):兒歌中的四句話都和小青蛙有關系,說出了小青蛙的愛好,聲音特點和本領。但兒歌中并沒有“青蛙”兩個字,而是讓小朋友猜,這就是謎語。
2、猜一猜第二只盒子里的東西。
(1)教師朗讀謎語:看看像塊糕,不能用嘴咬,沾水搓一搓,都是白泡泡。
(2)教師解釋“沾水”的含義。
(3)請幼兒自己猜,猜出后到老師耳邊說出來。
(4)教師在桌上準備一盆水,再準備一塊肥皂,一塊方積木,一只小紙盒,請一名幼兒到前面來取出自己所猜的物品,請大家評評他猜得對不對。
(5)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幼兒理解謎語,并請幼兒一起告訴老師謎語講的是什么東西
(6)提問:你們怎么會猜出是肥皂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想法)
(7)小結:這四句話中雖然沒有肥皂這兩個字,但把肥皂的樣子和特點講出來了,所以小朋友一下就能猜出是“肥皂”了。
3、老師再請幼兒猜一則謎語,要求幼兒猜出來后不要用嘴講出來,而是到教室里去找出來。
(1)教師念謎語:一個寶寶,圓頭圓腦;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輕,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
(2)猜到的幼兒就去找。(教室內放若干只皮球)
(3)找到的幼兒可以拍一拍,講一講,這個謎語說出了皮球的什么特點?
(4)提問:你們為什么找皮球?除了皮球還能猜別的嗎?
三、分組活動:猜謎語
1、幼兒自由組合,四人一組圍坐成一個小圓圈。要求幼兒在老師講的時候認真聽,聽完后動腦猜。猜出來后,小組內幼兒相互講講為什這樣猜。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幫助理解力差的幼兒理解謎語。
3、教師每次朗讀一則謎語,幼兒猜出后,就出示掛圖,指導幼兒看看,講講。
教師共提供三則謎語:
丁零零,一頭說話一頭聽,兩人不見面,說話聽得清。
紅眼睛,白皮襖,長耳朵,真靈巧,愛吃蘿卜愛吃草,走起路來蹦蹦跳。
身上穿著花花衣,兩只翅膀真美麗,不會唱歌愛跳舞,花叢里面采花蜜。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編一則謎語,并請爸爸媽媽寫在紙上交給老師,讓大家一起來猜。
【教學反思】
1.在這次猜謎活動中,活動氣氛熱烈,幼兒猜謎的興趣濃厚,情緒高漲。
2、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能根據謎面的特征,通過聯想,推測,判斷,很快找出謎底,師幼配合默契,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通過這次猜謎語的教學活動,使我對猜謎語這一語言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各種手段將幼兒原有的經驗進行提升,讓幼兒愉快地學,大膽地表達,達到語言交流的最佳效果。同時在技巧方面還需不斷學習和提高。
《猜謎語》公開課教案 篇5
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成長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猜謎語》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猜謎語》教學反思
口語交際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習慣,在我執教的一年級口語交際課《猜謎語》中,作了一些嘗試與探索。
1.創設情境──讓孩子人人想說。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出來的,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有雙向互動的實踐過程。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能喚起學生的交際需要,激發學生的交際動機,調動學生參與交際的積極性,達到“人人想說”。
在《猜謎語》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進入到“猜謎語”的角色中來。
比如,一上課,由孩子們最喜愛的動畫人物“小公主”帶領大家進入“謎語王國”,介紹古代的謎語,猜燈謎的風俗,又去看謎語王國里的小朋友猜謎的情景,孩子們一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我又創設了“我說你猜”的競賽情境,“小公主”帶來滿樹的紅蘋果,為猜謎獲勝的小組獎勵紅蘋果。靈活的思維,互動的交流,合作的精神開始形成,時時會迸發出思維的火花,令人驚嘆。最后一個環節是游覽“謎語王國”的全班互動情境,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小“謎語王國”,孩子們可以走下座位,到別的“謎語王國”去參觀,去猜謎,去交流。每個孩子包括平時不大說話的孩子在內都積極地參與了這項活動,把口語交際實踐落到了實處。
正是通過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情境,吸引每個孩子積極參與到口語交際中來,才能做到“人人想說”。
2.典型引路──讓孩子人人會說。
“人人想說”只是口語交際的前提和基礎,小學生閱歷淺,語言表達還處于生長發育期,模仿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內在動機。要想把口語交際訓練落到實處,讓孩子“人人會說”,還要發揮典型個例的指導示范作用,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禮儀。
在指導學生小組合作猜謎時,讓學生觀看了一段小朋友合作猜謎的錄像,要求學生認真看,想想在小組里猜謎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說一說小組合作猜謎的要求。有了典型示范的引路,又有了學生的觀察思考作基礎,在這之后的小組合作猜謎甚至整節課里,孩子們都在注意著如何去表達,如何去傾聽,如何去和別人交流,這對口語交際習慣的養成有很大促進,讓學生在原有口語交際水平上有所提高,真正把口語交際訓練落到實處。
3.平等對話──讓孩子人人樂說。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其前提是課堂上的平等對話,有了平等對話,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民主、寬松,思維變得活躍,交際時時互動,學生身在其中,躍躍欲試,“人人樂說”。
在《猜謎語》“我說你猜”環節中,有位學生出了這樣一則謎語:“嘴像一把鏟,腳像一把扇,走路愛搖晃,水上能劃船。”另一位同學答出了是鴨子,并且非常充分地講了理由,我和同學們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正要往下進行時,另一位學生高高地舉起手來,“老師,還可以是鵝,因為鵝……”顯然,這是一位喜歡思考的孩子。我并沒有直接去肯定他,而是問其他同學,可以通過他這種不同的答案嗎?為什么呢?我們應該怎樣鼓勵這位全班最勇敢、最愛思考的同學呢?最后,同學們一致選擇,用最熱烈的掌聲來鼓勵他。顯然,這種平等的對話,不僅對于這一個孩子,對于全班同學都是莫大的信任和激勵,孩子們的思維更加活躍了,參與更主動了。
有些孩子自信心不足,害怕說不好而不敢說。我更注意關注這些孩子,給他們一個寬松的環境,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別著急,慢慢說。”“你說得很好,聲音再響亮些,讓大家都聽到。”“說錯了沒關系,同學們會幫助你。”“你的進步真快!”學生聽了這些話,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參與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創設情境,讓孩子人人想說;典型引路,讓孩子人人會說;平等對話,讓孩子人人樂說,讓學生在精心創設的交際情境中切實有效地進行語言實踐,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