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過河教案合集(精選5篇)
小馬過河教案合集 篇1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遇事不能光聽他人說,要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干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懂得“光聽他人說,自身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句話的意思。
難點:為什么說“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課前準備課文插圖的放大掛圖、動物頭飾,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一、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同學們一定會覺得很有趣。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重點解決生字的讀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內容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一、二遍,要求目視雙行,讀準生字的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分段指名讀課文,學生聽、議;檢查生字的讀音,教師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讀音。
3、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去讀,直到讀熟。
4、教師范讀(或聽朗讀錄音)課文。學生考慮: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講小馬過河時發生的事)
三、課堂作業
1、在課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詞,讀一讀。
2、用“麥、步、然、意、連”口頭組詞,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3、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訂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
一、用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二、指名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導學生讀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馬已經長大了,愿意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坊去。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說說老馬和小馬住的地方。理解“馬棚”(養馬的地方)、“一匹”等詞。
2、先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讀
考慮:從老馬和小馬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馬長大了,很愿意協助媽媽做事。從“您”看出小馬不但愛勞動,而且有禮貌)
3、選擇幾個重點詞語加以指導,并結合指導朗讀。如“連蹦帶跳地說”,寫出小馬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表示小馬愿意做事。還可以換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詞語。
四、自由讀第三至六自然段
考慮:小馬馱著麥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難?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閱讀中找出有關詞句,做上記號。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小馬來到河邊,為什么為難了?它想到了什么?讀有關的句子。
“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過不了河,為難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擋住了去路”,就是沒法再往前走。小馬是怎么想的?讀有關的句子,指導讀出語氣。小馬想的話,輕讀。
2、小聲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邊讀邊想:小馬過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說河水淺,松鼠說河水深,它們說的對不對?為什么?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考慮:小馬問老牛,老牛怎么說?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讀第五自然段,從“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注意“立刻”)說明小馬沒動腦筋想,準備過河
小松鼠說河水很深。和老牛說的比較,為什么它們的說法不同?
邊讀書,教師邊出示掛圖(小河、老牛、松鼠的圖片或幻燈片)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小馬要過河,老牛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它們之所以說法不同,是因為它們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沒過它的小腿;松鼠個子小,河水可能會淹死它。這里可要求學生按“因為老牛......所以說......;因為松鼠......所以說......”的句式回答。
(3)指名讀第六自然段,聯系上下文理解“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這句話的意思。
老牛說河水淺,小馬“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河;松鼠說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步。“立刻”、“連忙”兩詞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說明小馬沒動腦筋想。
小馬聽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話,不敢過河了。小馬既不動腦筋想一想,又不敢試一試,所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五、指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1、小馬問老牛的話,后面是問號,要用疑問的語氣讀。老牛的回答,說得平靜,因為它認為河水很淺,要讀得平緩。可以讓女同學讀小馬的話,男同學讀老牛的話,分角色練習朗讀。
2、松鼠的話同老牛的話就不同了,“攔住他大叫”,后面的話用的是感嘆號,表示語氣加重。“小馬!”一聲大叫,要讀得急促些,聲音要高中一年級點,兩個“別過河”,速度要快一些,連著讀,第二個“別過河”語氣要加重些。
3、“小馬驚訝地問”,不是一般地問,“驚訝”,嚇了一跳,表示小馬害怕,緊張。教師可示范,讀出語氣來,再讓學生練讀。
4、第六自然段中小馬“嘆了口氣”說的話,是拿不定主意,無可奈何,只好回去問媽媽,要讀得輕緩。
5、四人一組練習分角色朗讀。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學習生字
一、朗讀第七自然段
考慮:小馬的媽媽是怎么說的?媽媽的話是什么意思?你從它的話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讀,找出小馬媽媽說的話,用小黑板出示:“光聽他人說,自身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2、聯系上下文稿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小馬來到河邊,老牛說河水淺,它“立刻”準備過河;松鼠說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不敢過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說,不要只是聽他人一說就信以為真,一定要自身動腦筋想一想,在考慮的基礎上,再親自試一試。因為他人說的,往往只適合他人。他人說的對不對,要想一想,并實踐一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指名讀第八自然段
考慮:小馬是怎么過河的?過了河它有怎樣的感受?
1、把寫小馬感受的話找出來,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2、小馬的這種感受是怎么得來的?讀有關句子。
這是小馬自身試著過了河才知道的。因為小馬既不像老牛那樣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樣矮小。
三、指導朗讀第七、八自然段
小馬媽媽的話,要用誘導、親切的語氣讀。小馬的話中“過.....過不去”,“沒......沒想過”,這兩處的省略號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內容,而表示說話時心里很為難,所以是斷斷續續的。要指導學生用難為情的語氣讀
四、總結全文
抓住老馬的話,讓學生聯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見;讓學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動腦筋,要去試一試才行。
五、指導書寫生字,分析記憶字形
1、重點指導以下幾個生字的字形和書寫。
2、練習寫字。
(1)每個字寫三遍。
(2)自身對照范字,評一評,自身哪個字寫得好,還有什么缺乏。
(3)組內相互評議,在寫得好的字下面加點。
(4)在評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再練寫生字。
六、重新組合學習小組,選擇合作完成下列一項任務
1、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評一評,讀得怎么樣。
2、講《小馬過河》的故事。其他同學評一評,講得怎么樣。
3、編課本劇扮演《小馬過河》。其他同學評一評,扮演得怎么樣。
4、想象,小馬過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見到媽媽,它會說些什么?其他同學評一評想象得怎么樣。
小馬過河教案合集 篇2
教學目標:
一.圖文對照學習課文,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二.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動腦筋獨立思考,從實踐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三.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表現出人物說話的語氣。
重難點:
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馬對小馬說的話。
教具:
多媒體課件。老馬。小馬。老牛。松鼠的頭飾。
一、故事導入,板書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現在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小馬過河》。”(出示課題)
(2)教師講述:“馬棚里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飛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呢?請同學們來看錄像,邊看邊思考:小馬幾次來到河邊?每次的結果怎樣呢?”(放錄像)
(4)學生回答。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字字讀準,句句讀通,標出自然段。
2.開火車檢查朗讀,師生評議。
3.在括號里填出適當的量詞。
一(座)馬棚一(間)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馬一(條)小河一(棵)大樹
一(匹)小馬半(袋)麥子一(頭)老牛
過渡:這幾種事物之間有什么聯系呢?請同學們先自讀課文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間進行討論。
三、精讀訓練,讀中感悟。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回答事物之間聯系。(教師連線)
一(座)馬棚一(間)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馬一(條)小河一(棵)大樹
一(匹)小馬半(袋)麥子一(頭)老牛
2。(出示老牛、小馬圖):找出老牛和小馬的對話,指導感情朗讀。
3.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讀第一次對話。
4(出示松鼠、小馬圖)松鼠為什么認為小馬會淹死呢?
5.指導感情朗讀,練習分角色朗讀第二次對話。
過渡:聽了松鼠的話,小馬又連忙收住腳步,不知怎么辦好。于是它跑回家里去找媽媽。學到這里,你認為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馬呢?并說出你的理由。
6思維拓展:假如你是這匹小馬你會怎么做呢?
(二)學習第二部分
1、看板書質疑問難。
2、看圖討論:同是一條河,老牛為什么說河水很淺?松鼠為什么說河水很深?它們誰說的對?
回答:因為老牛,所以它說。
因為松鼠,所以它說。
3.思維拓展:假如有一頭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過河,來問你,你該怎樣回答?
4.媽媽是怎樣教育小馬的呢?
(三)自讀課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詞語。
難為情——課文寫誰難為情?它為什么難為情?難為情的話怎樣讀?親切——怎樣讀出親切的語氣?
(2)、找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多讀幾遍,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3)、聽了媽媽的話,小馬是怎樣做的?
(4)、小馬趟過河以后,有什么感受?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5)、看圖回答問題:為什么小馬的感受與老牛、松鼠說的都不一樣呢?(按“因為小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過渡:課文學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五、總結課文:
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獨立思考,從實踐中去尋找問題答案。
六、古詩欣賞:
宋朝大詩人陸游寫了一首詩,說明實踐的重要。
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移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八.興趣作業:
1.講一講:把《小馬過河》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寫一寫:假如有一只猴子要過河,會怎樣?請你以“小猴過河”為題,自編故事。
小馬過河教案合集 篇3
一、抓住聯系,訓練語言
本文出現的事物較多,相互間有聯系。如果學生了解事物的聯系,就便于理解文章的內容。為此,我們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后,出示一道填量詞的練習:
一( )馬棚一( )磨坊一( )松鼠
一( )老馬一( )小河一( )大樹
一( )小馬半( )麥子一( )老牛
學生完成練習后,讓學生結合課文說說這9種事物的聯系,教師用筆連接相關聯的事物:
接著鼓勵學生用幾句話把幾種事物的聯系說清楚,涉及的事物越多越好。結果學生越說越多,越說越清楚。例如:一個馬棚里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老馬叫小馬馱半袋麥子過一條小河到一座磨坊去磨面。小河旁邊有一棵大樹,大樹下老牛在吃草。小馬問老牛他能不能過去,老牛說河水很淺,能趟過去。小馬剛要過河,被松鼠攔住了,松鼠說河水很深,不能過去,小馬不知怎么辦……
這樣由讀到說,說了再讀,有力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同時學會了正確用詞,把握了這課文內容。
二、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說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指導朗讀時,這些都要向學生說清楚。另外可以根據事物出現的先后,用幻燈或彩色圖片展示事物,組成一幅圖畫,邊展示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教師要加強范讀,給學生提供范例。接著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美。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后,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并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說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后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閱讀的興趣。
三、引導思索,突破難點
老馬說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們設計了兩個問題:1。老牛和松鼠的話錯沒錯?小馬試驗的結果為什么和它們說的都不一樣,是河水在發生變化嗎?2。如果是一條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經過討論學生明確,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但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說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小馬過河教案合集 篇4
活動設計意圖:
因本班幼兒在平時生活和學習中,遇事不愛動腦筋,學習怕困難,我選擇了《小馬過河》這篇童話故事,讓幼兒通過觀看小馬過河的經歷,使幼兒懂得河水深淺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相比較而言的,從而知道遇事要動腦筋想一想,有時還要親自試一試的道理。
活動目標:
3、通過活動豐富幼兒字、詞:馱、蹚、深、淺,磨坊、理解為難、難為情。難為情:害羞, 臉面不好看; 情面上過不去。仔細∶當心; 細心。認真:不馬虎, 以嚴肅的態度或心情對待. 發展幼兒口頭表達能力。
4、結合幼兒生活實際,教育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于嘗試的道理.(情感)
活動重點:
懂得“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句話的意思。
活動難點:
理解媽媽說的話。 理解大與小、深與淺的相對性。突破重難點,在導入時先出示圖片,讓幼兒比較分析三種動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況下會出現的不同結果。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1套、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
2、先出示圖片,讓幼兒觀看小馬與老馬,小馬與老牛,小馬與松鼠體形上的比較三 種小動物的高矮比較,涉及過河問題。
(二) 基本部分:
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動物?
(3)故事里說了一件什么事情?
4、提問:討論
(1) 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了什么?
(2) 小馬是怎么回答的?
(3)小馬馱麥子去磨坊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提問:
1)、老牛是怎么說的? (老牛為什么這樣說?你說小馬會相信老牛的話嗎?)
2)、松鼠是怎么說的?(小松鼠為什么要這樣說?他為什么和老牛說的不一樣?你相信誰說的話,為什么?)
引導幼兒認識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淺不是固定不變的。
(圍繞故事中的情節與小朋友互動,提出問題,請幼兒互相討論)
4)、馬媽媽對小馬說的什么?
5)、小馬最后是怎么做的?為什么?
6)、故事講了一個什么道理?
6、請每個幼兒練習講述故事一遍。
(三)、結束部分:
活動反思:
一、將難點提到前面進行突破
二、將故事中各人物的語言提出來,讓幼兒進行理解
三、在活動過程中沒有對幼兒進行常規上的培養
有些孩子雖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講出故事所講的道理,
通過這堂課,我感覺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
小馬過河教案合集 篇5
設計意圖
為突破本故事的重點與難點我特意制作了TPP,在展示TPP時我先出示圖片,讓小孩子比效與分析小馬、老牛、松鼠的身高與小河的水深,他們過河時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以欣賞TPP為切入點,引起小孩子們的興趣,再講故事。在課堂上提問:老牛對小馬是怎樣說的,小松鼠對小馬是怎樣說的,老馬對小馬又是怎樣說的。而小馬又是怎樣做。請小孩子們討論:為什么老牛對小馬說水沒到膝蓋,而小松鼠卻對小馬說他的小伙伴淹死呢?他們三種小動物身高有什么不同。引導小孩子們認識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淺。總結童話故事講了一個什么道理。讓小孩子們明白生活的事物各有各的不同,在不同的情況下也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所以教育小孩子平時要多動腦多想想身邊的事物事,凡事要勇于嘗試。大班的幼兒都是6歲左右,他們對故事和表演都有極深的興趣,對于童話故事中的不同角色總是會津津樂道。通過《小馬過河》這個童話dgk故事讓幼兒們觀察與討論表演等的方法去事物不是固定不變的,上幼兒們體驗表演的樂趣,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一、本課特點:
1)仔細觀察圖片,能用較完整的語言來講述故事內容,
2)讓幼兒懂得遇事要動腦筋,多思考,不能光聽別人說,自己一定要去試一試,找到解決的辦法。
二、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故事的簡介及特點,掌握故事的主體風格。
過程與方法:幼兒通過反復觀看TPP,通過討論及品味體會童話故事的藝術手
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閱讀與學習,培養幼兒的人生苦難,堅韌頑強的對待生活的品質。
三、本課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故事的思想感情和內涵;了解故事的語言特點。
難點:了解故事所創造的意象。
解決辦法:對故事的品讀與理解,應允幼兒們生見仁見智,老師參與者的身份和幼兒園起去閱讀去體會,允許幼兒發表獨到的見解,只要他們能言之成理。
讓幼兒園用完整的連貫的語言不表達小馬詢問了不同朋友的意見后的過程,開發幼兒們初步對故事的分析能力與口頭的表達能力。積極認識漢字,讓他們感受與小伙伴們合作的樂趣。
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幫助小孩子們清楚地認識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正確地引導他們事物是相對的,提高小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擴展幼兒們的經驗,促進幼兒們語言發的條件理念。
四、教學策略:課堂教學采用的方法
1、教法擬定:
營造情境法:將幼兒們引入文本所營造的情境中,喚起其學習興趣。
閱讀教學法:采用速讀、精讀、品讀多種讀法,品味語言。
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學活動中必要時通過啟發提問,引導幼兒們思考,開發幼兒們的思維。
2、學法擬定: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鼓勵幼兒們自主發問并合作研究來深入體會童話故事作的情感意象及創作手法。
3、設計意圖:
引導幼兒們品味語言,探究文本。通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欣賞童話故事作的獨特魅力。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作用,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各種小動物頭飾(人手一個)
3、故事DVD
活動過程
1、以談話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老師以提問的方式展開活動,提問:“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動畫故事,故事講了一回什么事兒呢?”
2、逐一播放《小馬過河》PPT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大膽發言,并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圖片內容,理解故事內容。
出示PPT1,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
提問: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它是怎樣過河的?最后過河了嗎?
出示PPT2,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
提問:小馬馱著麥子、唱著歌兒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來了?小馬遇到了什么困難?
欣賞故事,認幼兒觀看小馬與老馬,小馬與老牛,小馬與松鼠體形上的比較三種小動物的高矮。
3、請幾個小朋友講述觀察到的內容。
提問:(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
(3)老牛、松鼠對小馬說了些什么?
4、再聽一遍故事,老師大聲講你們跟著小聲講好嗎?在講的過程中著重引導幼兒描述老牛、松鼠的簡單對話。
5、學習使用“馱、蹚、深、淺、磨坊、難為情”等詞語。讓幼兒用每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6、請幼兒說說自己最贊成哪些小動物的做法?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教師小結:這課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河,老牛說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說水很深,他的伙伴剛被淹死。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說明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
7、提問:討論
1)老牛是怎樣說的?(老牛為什么這樣說?小馬會相信他的話嗎)
2)松鼠是怎樣說的?(松鼠為什么這樣說?他說的話為什么與老牛不同呢?你會相信誰的話呢?)
引導幼兒認識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淺。
8、分角色表演故事。
(1)再看一次PPT,讓幼兒分組分角色表演
(2)讓幼兒邊講故事邊表演。
9、結束教學。
活動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兒童童話故事。故事說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前面河水的有多深。小馬看到老牛就問老牛,老牛認為小馬能過得去。小馬看到松鼠就問松鼠,松鼠認為小馬過不去。最后小馬在老馬的'鼓勵下,大膽地去試,終于過了小河。這個故事就是說明了凡事都要“動動腦筋,要敢于嘗試”的道理。在學這篇童話故事時,我讓小孩子學習了馱、蹚、深、淺、磨坊、難為情等生字。在上課時我用了電腦的PTT上課,我出示了老牛、松鼠、小馬的圖片在電腦上,讓小孩子討論老牛、松鼠的話說的對不對。我沒想到他們都說對,這樣一來,我的上課計劃都打亂了。我也只好自己說出結果:他們的話對于自己來說是對的,但對于別人來說是不對的。課后,我靜下心來,發現我安排的教學有點不足。其實,如果小孩子課文后的答案是老牛和松鼠說的話是對的,我們可以再引導小孩再看一次PPT,小孩們就會想到老牛和松鼠的話對別人來說是不對的。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環節,可是這個小小的環節對于小孩子來說是一個思考、理解的過程。
通過這堂課,我感覺到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切合幼兒們的想像力在課堂上他們隨時有可能發生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