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6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19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6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讓學生對所學的整數乘法的知識進行全面的回顧并,使學生對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及計算應注意的問題系統化,加強知識間的地聯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本單元,我們除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及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還學過哪些知識?回想一下。

  生可能會說:

  生1:我們學了積的變化規律。

  師:兩個因數相乘,因數變化會引起積怎樣的變化規律?試舉例說明。

  生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律。在乘法里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的變化規律。

  生做課本P50綜合練習5。

  訂正時,生說明自己的想法及規律。

  生2:我們學習了三步混合運算。

  師:老師補充幾道混合運算題,你能說明它們的運算順序嗎?

  出示題目:

  50-(820+108)÷29623÷89×(407-168)

  872+(25+135)×2636×72+36×128

  生說說每題運算順序。(要求學生能準確地說出計算順序)

  師:大家能正確計算嗎?試試看。

  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訂正。

  師:同學們能按正確順序計算混合運算,能用這部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嗎?

  生做課本綜合練習10、11。

  注意:讓生說說自己計算步驟及每步算的是什么,以進一步理清思路。

  二、拓展延伸,升華提高

  三、課堂

  談話:通過學習,你覺得你有什么要注意問題想與同學交流、分享?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2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教學內容:

  1、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課時安排:5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東西南北

  教學內容:教材第2至3頁例1及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學生背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觀察例1圖:

  問: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德陽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5、背兒歌:

  早晨起床向太陽,前是東,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早上太陽在東方

  面東,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認識平面圖上的東西南北和路線圖

  教學內容:例2、例3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匯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匯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么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太亂了。)

  5、為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現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并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制“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教學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么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宮怎么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么走?去醫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電影院怎么走?

  三、鞏固練習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課件)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四、綜合練習

  1、觀察第2頁天安門廣場圖,請根據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天安門廣場圖中哪個建筑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岳”。現在告訴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據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么“岳”嗎?比一比,誰說得對!講評。

  4、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五、總結。 六、布置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找到位置

  學看路線圖說出路線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內容:例4以及練習。教學目標:

  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指南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畫一畫方向示意圖:

  2、我們知道了這四個方向,那么,每兩個方向之間又稱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們

  一起來認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 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后記: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運用小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合作探索的學習活動中,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學生回答)

  你愿意用學到本領解決問題嗎?

  二、聯系實際,鞏固深化

  談話:現在,老師要帶領大家去參觀知識殿堂,但必須闖關成功才能拿到入場券,你們有信心嗎?

  為成功地鞏固知識做好了準備。

  1、小試身手

  (1)算一算

  0.3+0.5=1.3-0.6=3.5+2.3=1-0.6=1.7+0.3=

  0.9-0.8=2.7-1.5=2.6+0.5=1.1+0.9=1.3-0.6=

  2.6-1.2=1.8-1.6=2.5+0.8=2-0.8=1.9+0.2=

  (2)連一連(自主練習第4題)

  12.50元0.01米0.7元0.05米

  7/10元5厘米1厘米12元5角

  2、我會計算(自主練習第3題)

  (1)每千克香蕉的價錢比葡萄多多少元?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先讓學生明白數量、單價和總價的含義,理解了數量關系之后再解決問題。

  3、智力比拼(自主練習第5題)

  第一小組身高統計表

  談話:(1)王亮和李小龍比,誰高?

  (2)你能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列這組同學的身高嗎?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擴展練習

  談話:同學們真了不起,解決了這么多問題,別驕傲,勝利就在眼前啦!

  1、比一比,誰的故事最精彩(自主練習第6題)

  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并表述情境圖中的故事情節,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問題。

  2、綜合趣味練習

  談話:想一想,這些動物一次運過河,至少要用幾只船?

  引導學生先在小組內商量,尋找解決辦法,然后集體交流。鼓勵學生動腦筋,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回顧、拓展延伸

  談話: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已經順利地拿到了知識殿堂的入場券。讓我們盡情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吧!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里,還有許多需要用小數解決的問題,希望同學們認真發現,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4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第一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教學內容:

  萬以內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重點:

  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難)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進位加法。

  (二)新課展開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游,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么不行?說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學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5、列豎式計算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7、列豎式計算(重點講解)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做一做1、2

  2、請生回答,集體講解訂正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位數的運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五)作業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2、復習年月日相關的知識,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會計算經過的時間。

  3、明確時間的重要性,增強時間觀念。

  導學案

  自主預習整理年、月、日的相關知識。

  1、我們認識了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學了24時計時法,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歸納:

  年12個月 平年365天 閏年366天

  月大月:( )( )( )( )( )( )( )31天

  小月:( )( )( )( ) 30天

  二月:平年( )天 閏年( )天

  日1日=( )時

  時1時=( )分

  分1分=( )秒

  3、做一做P114頁第6題,說說怎樣想的?

  (1)、3年=( )個月 24個月=( )年

  (2)、 7月有( )天 15時是下午( )時

  (3)、 展覽館每天的開放時間是從8:30到16:30,一天共開放( )小時。

  交流合作

  1、說一說時間單位的知識。

  2、議一議有關時間知識的要點。

  3、你知道什么是24時計時法嗎?介紹一下你的學習經驗。

  4、你會計算起止時間和經過的時間嗎?怎么算?

  展示提升小組搶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會用什么方法記憶?

  2、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閏年?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3、什么是普通計時法?什么是24時計時法?各有什么特點?舉例說說。

  反饋測評1、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五第6 題:

  小華每天早上7時30分到校,11時50分放學回家。下午2時到校,16時放學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長時間?

  (1)先求上午在校時間:

  (2)再求下午在校時間:

  (3)最后算出全天在校時間:

  2、出示鐘面:

  (1)現在是幾時幾分?

  (2)17:00開往長沙的火車現在開始檢票了,還有多少分鐘開車?

  (3)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4)如果你耽誤了時間,會怎樣?由此,你體會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把握時間,時時處處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合理利用時間安排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課本第88、89頁例1

  教學目標

  1、會認、讀、寫小數,初步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2、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的現實意義,懂得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3、培養主動探索的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會讀、寫小數,懂得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1、猜價格游戲。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學校準備表彰新三好星和古詩閱讀之星,為他們準備了一些獎品,你能猜一猜這些獎品的價格嗎?

  2、出示文具標價牌

  書包45元文具盒18元圓珠筆3。50元

  鉛筆0。8元橡皮1。52元日記本5元

  (1)、區別整數與小數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文具的標價,你能不能把這些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怎樣分?(2)、反饋交流,引出小數

  A左邊的這組數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整數,右邊這組數有一個什么特點?

  B像右邊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小數。其中這個小圓點我們把它叫做小數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小數王國去認識小數。小數是怎么來的呢?

  二、認識小數

  1、設疑:對于小數,你了解多少?

  2、根據學生的回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試讀小數

  A根據已有經驗試讀

  B方法小結。讀小數的時候,整數部分按照整數部分讀法來讀,(整數部分是0的讀作“零”),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通常順次讀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2)試寫小數。

  A請寫一個你最喜歡的小數

  B方法小結,強調小數點的位置。別看小數點小小的,圓圓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邊是整數部分,它的右邊是小數部分,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中間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數點的家了。C再寫出上面的其它小數。

  (3)找找生活中的小數

  A: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小數?(生自由說)

  B:小結: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看來大家平時真是善于觀察,其實生活中小數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老師也找到了一些小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C: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數,指名讀,齊讀。

  3、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意義

  (1)引入:同學們可真了不起!自己學會了讀、寫小數!那,這些商品又表示幾元幾角呢?

  (2)獨立完成課本88頁的表格。

  (3)反饋匯報,理解意義。

  A課件出示表格,指名回答。

  B理解意義:你知道小數點左邊的數表示什么意思嗎?(幾元)小數點右邊第一個數表示什么意思呢?(幾角)小數點右邊第二個數表示(幾分)。

  (4)舉例加深理解。

  4、自主探究例1

  (1)課件出示例1插圖:說說他們在干什么?

  (2)自學例1要求:

  A、自由閱讀,讀懂例題1的一、二部分。

  B、獨立思考:130厘米=米。

  C、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3)反饋交流演示評價

  (4)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測量自己的身高,現在你能用剛才學的知識,把它換為用米作單位嗎?

  三、實踐應用、拓展練習

  第一關:猜謎語,我能行。

  師說動物名稱,學生猜測后閱讀相關資料。

  第二關:我會填。

  1、做一做中的練習。

  2、6厘米=分米

  7元2分=元

  0。6元=角

  7。6米=米分米

  第三關:配鑰匙

  第四關:我創意,我做主

  用0、1、2這三個數字和小數點組成小數,看誰寫得多!

  四、總結延伸

  1、時間過得可真快,不知不覺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呢?

  2、如果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滿分是10分,你能用小數為自己組的表現評分嗎?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并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動畫“做一做怎么走”。

  1.小紅從家向東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館?

  2.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上學的路線?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師:認識路線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生活中我們最常用的“公交路線圖”

  二、教學公交路線圖

  這里是一張1路公交路線圖。我們的目的地是動物園

  提問:

  1.1路公交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里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

  2.王老師要從火車站到醫院,有幾站地?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現在你知道我們改乘哪路車了吧!

  3.學生討論,回答相應問題。

  小結:除了公交線路圖,有時我們到某個地方旅游的時候,總是要先看看游覽的路線圖,要游玩什么景點,怎樣走才能不走重復的路線,路線圖都會告訴我們,因此認識路線圖十分重要!

  三、認識方位圖

  師:老師這里有一張中國地圖,出示動畫“中國一些地區方位圖”

  你知道成都在我們的哪個方向嗎?教師將方位標放在北京的位置,讓大家看成都的方位。

  學生自己試著標注一些地區的方向。

  四、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習了什么,你掌握了嗎?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8

  一、總體說明

  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單元解決問題,就是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和運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運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需要兩、三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通過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貼近度很高的生動例子,讓學生先從直觀的圖畫中了解信息,再運用了解的信息來解決問題,既培養了學生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運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培養學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生動的實例,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4)結合適當的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學設想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能運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畫,了解和收集圖畫中的信息,再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信息在小組中討論、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然后讓學生解決問題后總結和歸納生活中一般性的規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建議用5課時安排教學。數學廣角(單元教案)

  一、總體說明

  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是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主要內容包括:統計中的重復問題和等式中實物代換問題兩種類型。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和等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復現象和等式中通過實物進行代換問題。通過運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復現象,運用集合圖推算事物的數量。

  (2)通過實物代換,初步理解代換思想,推算事物的數量。

  (3)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

  三、教學設想

  根據奉單元知識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的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實物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能通過實物理解重復現象和代換思想,再通過適當的練習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本單元建議用2課時安排教學。

  集合的思想

  教學內容

  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8頁例1,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能借助具體內容,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

  難點:用集合直觀圖來表示事物。

  教學準備

  CAI

  教學過程

  一、借助熟悉題材,滲透集合思想

  1、巧妙設疑,直觀感悟

  (1)談話:老師知道同學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美術,有的兩樣都喜歡,老師想進一步了解你們,請允許我對其中的一個小組進行調查,好嗎?

  (2)(指定小組)分別在“音樂”和“美術”下面簽上名字,兩者都喜歡,兩邊都簽。

  (3)全班一起統計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人數。

  (4)(故作驚訝):咦,這個小組沒有這么多人呀?問題出在哪兒呢?

  (5)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統計過程中有學生既喜歡音樂又喜歡美術,是重復的,在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再把兩個圈進行合并。

  (2)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3)讓學生列式求出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

  3、運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

  (1)情境出示課本P110第1 題。

  (2)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3)同桌交流,重點說說想法。

  (4)反饋。(昨天和今天進貨的重復部份用重點號顯示)

  二、靈活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1、談話: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在水里生活。這里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展學生知識面。)

  2、練習二十四第2題

  要求:(1)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2)班內交流方法。

  三、全課總結。

  1、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2、小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等量代換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練習二十四第3、4、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利用天平或蹺蹺板的原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為以后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

  難點: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卡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看,今天水果園里正在進行“體重”大比拼呢?(播放)我們先來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說明: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邊的物體一樣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師:接下來進場的是蘋果妹妹,我們假設每個蘋果同樣重。(繼續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這又說明什么?(引導學生說出:4個蘋果重1千克。)

  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二、教學新知。

  (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方案。

  師:這個問題提得真棒,幾個蘋果與1個西瓜同樣重呢?(10個、12個、15個、16個……)

  師:小朋友不要急著猜,好好動動腦筋。或者在小組內擺擺學具,通過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及操作學具的時間,老師巡視,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與指導。)

  小組匯報:這時大部分的學生喊出:16個。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為:一個西瓜4千克(等于4個砝碼), 1千克(1個砝碼)等于4個蘋果,我們用替換的方法,把一個1千克(1個砝碼)換成4個蘋果。西瓜重4千克(4個砝碼),總共要換4次,因此是16個。

  (師依學生的回答,一邊擺學具,利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生2:我們組認為:如果第二個圖中天平的右邊變成原來的4倍,左邊也要變成原來的4倍,就是16個蘋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個西瓜和4千克砝碼同樣重,而4個蘋果和1千克砝碼同樣重,所以4千克砝碼就有4個4, 4×4=16(個)。

  生4:……

  (二)進一步體會等量代換方法。

  師:小朋友說得都對,(展示:1個西瓜等于16個蘋果。)這時又來了波蘿哥哥,1個波蘿的“體重”等于2個蘋果。一個西瓜與幾個波蘿一樣重呢?為什么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匯報結果。

  生1:32個。

  (可能有些學生會出現這樣的錯誤,老師要及時給予分析引導,再通過生生評析,幫助其改正。)

  生2:8個。因為,2個蘋果可以換1個波蘿,1個西瓜等于16個蘋果,就可以換8個的波蘿。

  生3: 2個蘋果換一個波蘿,16個蘋果里面有8個2,16÷2=8(個),所以1個西瓜和8個波蘿一樣重。

  生4:把2個蘋果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16個,等于1個西瓜的重量。把1個波蘿也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8個,這樣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個。

  師:(略小結。)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完成p109“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個別輔導。講評時,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師生共同梳理解題思路:要求2頭牛和多少頭羊同樣重,首先要知道2頭牛和多少頭豬同樣重,再利用豬和羊的關系進行替換(計算),最后求出結果。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3題。

  引導學生讀題、分析關系,并嘗試抽象地推導(計算)一下。如果學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難,可以讓學生先用學具擺一擺。

  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4題。

  提示:直接比較1只雞和1只鴨誰重一些比較困難,可以轉化為2只雞和2只鴨,或4只雞和4只鴨的比較。

  3、完成練習二十四第5題。

  第1小題,把第一個等式中的△用□+□+□替代,就變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題,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討論,尋找方法。

  建議:直接用等量代換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困難,可以先把三個等式的左邊相加,右邊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換,依次求出○、△、□的值。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什么是等量代換嗎?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9

  教學要求:使學生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各位都不進位)以及整十數乘整十數。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

  31×3=12×9=24×5=

  30×4=27×3=15×5=

  二、新授

  1.出示例題:三年級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夠不夠?

  要知道10箱牛奶夠不夠,只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牛奶,與三年級人數進行比較,就可以了。

  那位同學能夠說說計算10箱牛奶的算式呢?(12×10=)

  誰能來口算一下結果(120)

  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呢?

  (指名回答)

  這10箱牛奶夠三年級的同學喝嗎?(指名回答,板書答句)

  2.如果搬下30箱,夠分給多少個同學喝?(第30頁)

  請大家在書上寫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

  匯報。

  誰能來說說口算的方法?

  3.想想做做1:集體練習

  4.20×40=30×40=

  小組討論,獨立計算

  小組匯報

  5.想想做做2

  三、鞏固訓練

  1.想想做做3、4、5、6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0

  統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能將表格進行完善,并能完成復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劇: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制表

  1.教師:要想制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2.學生動手畫一個2行6列的表。

  3.填寫相關內容。

  (1)寫上統計表的名稱。

  (2)填寫表中的內容和數據。

  4.檢查統計是否準確。

  可將各類別人數之和與合計數、合計數與調查總人數進行比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體重情況統計表

  1.觀察表,說說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師:如果將兩張表交給班主任老師,老師想知道某個體重范圍內的男女生人數,就要看兩張表,挺麻煩的。

  能不能想辦法將兩張表合成一張統計表,讓老師看起來更方便一些呢?

  3.學生自主討論,完成復式統計表。

  教師: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怎樣改進統計表?

  (老師出示復式統計表)

  介紹表頭:體重、人數、性別。

  教師:你能將表格填好嗎?(學生嘗試完成)

  反饋:展示學生做好的統計表。

  教師:像這樣的表格我們叫它復式統計表。(課題:復式統計表)

  教師: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與剛才的兩張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張統計表?為什么?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完成第95頁課堂活動。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 結合旅游團住宿問題,經歷小組合作,一起設計、交流、討論住宿方案的過程。

  2 能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并能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考過程。

  3 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情景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出去旅游過嗎,都去過哪里呢?

  (鼓勵學生把自己與家長旅游時的經歷說一說。)

  師:同學們,在旅游過程中,你注意過你們是怎樣住的房間嗎?(學生講述情況)

  師:“同學們,河北國際旅行社今天帶我們出去,讓我們看一看去哪兒玩,好嗎?”(出示圖片、學生猜)。

  (在交流談論的基礎上,引出書中的住宿問題。)

  “河北國際旅行社的導游叔叔在去北京旅游過程中,也遇到了住宿問題,咱們一起看看吧。”

  (出示情景圖)

  2. 觀察情景圖,說一說從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些什么?了解到了那些數學信息?

  3.提出問題,提出小組制定一個住宿方案的要求。

  師:你們能幫導游設計幾個住宿方案嗎?小組合作完成。

  二 交流與內化

  1 小組合作設計住宿方案

  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勇于表現自己的想法,并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

  2 全班交流

  鼓勵大家積極發言,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交流住宿的方案,給各組充分表達方案的時間,并注意把不同的方案記錄下來。

  住宿的方案多種多樣,只要孩子能說出理由,合理就可以了

  3在充分交流住宿方案的基礎上討論評價哪種方案最好。

  4 拓展思考:“實際生活中有家庭一起出門旅游時,是可以一起住在一起的。”(男、女可以同住)。

  利用課下時間,考慮以上問題,看還有哪幾種分配方案。

  三、課堂練習

  第一題,師生共同觀察情景圖,了解圖中小朋友所遇到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提出解決方案。(出示情景圖)

  第二題,首先要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方案。第(2)小題思路比較開放,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個性化算法的空間。(出示情景圖)

  四、課外作業

  1、某校三、一班舉辦聯歡會準備買30千克蘋果,請大家設計一個購買方案。

  購買方案

  每千克 5元

  3千克 7元

  5千克 10元

  2、一個80人的旅游團去保定白洋淀游玩,請你設計一個租船方案。

  租船方案

  8人快艇 240元

  4人漁船 100元

  30人觀賞船 450元

  學生很喜歡旅游,而且父母經常帶孩子出去玩,有過親身經歷,以其作為教材素材有利于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發現的信息,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身邊事物的意識和能力。

  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已有知識水平上,經歷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小組學習中學會合作與交流。

  通過交流回顧,展示自己的自主學習成果,分享學習他人的學習成果,體驗想法的多樣化,獲取個性化的想法。

  住宿的方案很多,但在現實生活中一般都會選取最合理的方案實施,讓學生在理解這些方案的基礎上經歷、選取最好方案的過程,從而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真的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科學、合理的消費意識。

  拓展學生思維,進一步思考現實生活中的情況,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

  進一步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豐富學生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我們去過北京、天津、青島……)

  1、和家長一起出去,全家住在一起。

  2、全家隨團一起旅游,但分開住。

  3、參加學校組織的夏令營,男、女同學分開住。

  在學生只涉及到個人家庭旅游的情況下,引導學生想想隨旅游團時的住宿情況。

  孩子們不知道從何入手適當的進行講解。提示學生,在男女住宿方面應注意的問題。(男女分住)

  方案1:男:

  160×2+150+120

  =590(元)

  女:

  160×3+120+150

  =750(元)

  方案2:男:

  160×3+120=600

  (元)

  女:

  160×4+120=760

  (元)

  方案3:男:

  150×4+120=720

  (元)

  女:

  150×5+120=870

  (元)

  方案4:男:

  120×7=840(元)

  女:

  120×9=1080(元)

  一題:方案1:調換一篇短一點的文章。

  方案2:刪掉一些字

  620÷4=105(個)

  二題:第(2)小題:

  方案1:

  90×8=720(元)

  方案2:

  90×7=630(元)

  (兩種方案都符合題意,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方案)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用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進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

  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

  難點

  讓學生靈活選擇計算方法,體現計算策略的多樣性、靈活性。

  教具準備

  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說一說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2.說一說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筆算方法。

  3.火眼金睛辨對錯

  完成書上自主練習第7題,學生自主判斷計算對錯,不對的題改正過來。

  (二)綜合練習

  第三題是判斷商的位數的題目。練習時,應重點引導學生思考商是幾位數及上的最高位的位置,并說明理由。也可以讓學生交流后進行計算,并且把每組的兩道題進行對比,使學生對商不變的性質有初步的感知。

  1.亞洲幾個國家的陸地面積

  國家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菲律

  陸地面積(萬平方千米)

  (1)的陸地面積約是巴基斯坦的多少倍?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一級棗有90千克,二級棗有170千克,三級棗有230千克。

  (1)一級棗每裝一箱,能裝多少箱?

  (2)二級棗每裝一箱,需要多少個箱子?

  (3)三級棗每裝一箱,12個箱子能裝完嗎?

  先讓學生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再來計算。第3問,學生可以用乘法計算,也可以用除法計算,只要有道理都可以。

  3.面積為的小麥,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磷、鉀。平均每平方米小麥大約需要從土壤里吸收氮、磷、鉀各多少克?

  先讓學生弄懂題意,再獨立解答

  全班交流,你還了解哪些農業知識

  自主練習9:先自已完成。集體交流,說己的想法。這道題是提高學生試商能力的練習題。練習時,可以拿出其中的兩道題,讓學生進行比賽,然后交流自己的做法。通過交流使學生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提高試商能力的目的。

  4.一條路長,已經修了,剩下的每天修,大約還需要幾天修完?

  5.有橘子,平均每裝一箱,需要準備多少個箱子?

  三、趣味練習

  6.估一估,連一連,商是幾位數。

  800÷40716÷70850÷5097÷40

  120÷60526÷40630÷60510÷90

  7.下面的括號里最大能填多少?(鞏固練習)

  30×<20660×<41750×<36890×<57580×<64170×<613

  板書設計

  國家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

  陸地面積(萬平方千米)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毫米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節課。學生已經認識了厘米、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本節課是繼續學習長度單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讓學生估計、測量、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意義,然后利用學生尺讓學生認識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并通過一分硬幣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做一做和實際測量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深化了這部分內容。學習好本課的內容是以后學習長度單位、估測和實際測量的重要基礎。

  二、學情分析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從而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本節課學生并不陌生,從知識角度方面來講有厘米、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角度來講在每個學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說對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學習程中盡可能多地經歷數學交流的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感受別人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厘米、毫米單位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會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4、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會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測量過自己的身高嗎?誰來說說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測量身高的時候,你們用到了什么單位?米和厘米是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1厘米有多長嗎?你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嗎?

  (2)課前老師請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現在請你仔細觀察校徽,你能估計一下它的長和寬嗎?(指名幾位)究竟估得準不準呢?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準確的長度呢?(測量)以前測量過嗎?想一想在測量時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對準0刻度)現在請你趕緊測量一下吧!

  (學生匯報)可能:有的說寬1厘米多一點,有的說2厘米不到。

  師:那也就是說寬不是整厘米數,如果老師想知道他的準確長度那怎么辦?

  (3)師小結: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體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數,為了比較準確的測量它,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嗎?試一試,找到后指給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來找毫米。(師放大尺子)

  3、小結: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許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這是1毫米長,這也是1毫米長。

  4、其實我們的校徽,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請你摸摸厚度,覺得1毫米怎樣?

  (很短)現在請你像老師一樣把校徽這樣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觀察兩個手指間的距離,象什么呢?(一條縫隙)

  6、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大約長1毫米呢?(介紹:5角硬幣、磁卡等)

  7、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樣的物體用毫米做單位比較合適呢?

  師: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時,要用毫米做單位。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也需要用毫米做單位。

  8、既然毫米的用處這么大,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把1毫米的長度深深地記在腦子里吧!

  (二)認識1厘米=10毫米。

  1、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一數。(為了數起來方便清楚,小朋鉛筆指著數)先自己數,然后指給同桌看。

  2、有發現了嗎?(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從數字幾數到幾的?大家數出來的結果怎樣?(再指一兩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俞老師也來選1厘米,咱們一起數好嗎?

  3、怎么樣?(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師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順倒各一遍)

  5、問: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三)測量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間的關系,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的測量問題。

  1、書本P3做一做

  (1)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你是怎么看出來的?2厘米7毫米就是幾毫米?

  (3)表揚填對者

  2、測量每條邊長度(以毫米為單位)

  (1)獨立測量

  (2)指名匯報

  三、鞏固新知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

  (2)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

  (3)教室的長約8

  (4)玲玲的身高為125

  (5)一枝粉筆長75

  (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為200

  (7)一把鑰匙的長45

  (8)練習本的厚約3

  2、我會算。

  50毫米=厘米

  76毫米=厘米毫米

  3厘米=毫米

  100毫米=厘米

  4厘米3毫米=毫米

  (四)課堂小結

  時間過得很快,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進一步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 能力目標: 讓學生在實踐中經歷觀察、發現、歸納等數學學習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 情感目標: 通過與日常社會與周圍環境的運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

  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讀一讀下面的速度

  80千米/時 45米/分 96千米/秒 140千米/時 2. 學生交流(做一做): 學校操場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繞一圈大約用( )分鐘,你的步行速度大約是( )。 說說你是怎樣算的?(速度=路程÷時間)

  3.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誰跑得快(二)”。

  (通過復習幫助學生鞏固對速度概念的理解,對速度單位的讀和寫這個難點也進一步進行復習鞏固)

  (二)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1. 出示媒體:

  (1)獵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鐘能跑多少路程?

  (2)綿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時間?

  A、學生獨立練習。

  B、反饋:口述數量關系及算式。

  C、小結: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2. 填表P11:

  (1)學生獨立練習

  (2)反饋:(注意單位)你是怎樣算的? (通過填表練習使學生鞏固“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三)實際運用

  1. 填表:

  2. 應用

  (1)甲船4小時行駛80千米,乙船6小時行駛96千米,哪條船行的快?

  (2)甲、乙兩地相距240千米,一輛汽車上午7:00從甲地開往乙地,速度為60千米/時,這輛汽車是在什么時刻到達乙地的?

  (3)一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輛公共汽車速度的4倍,公共汽車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A. 學生獨立練習

  B. 反饋 (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32頁例7的第二題及做一做

  教學要求:

  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5分鐘口算練習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克隆鼠展覽。平均每批有多少人?還剩幾人?

  (1)全班讀題,題目里告訴我們什么數學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undefinedundefined

  (2) 562÷4,請你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再在四人小組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學生板演

  (3)匯報: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商0,不寫行嗎?為什么?

  (4)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1)同桌任選兩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2)請學生板演,說算法。

  (3)集體訂正

  3、鞏固:奧林匹克火炬在某地傳遞了816米,平均每天傳遞了多少米?

  (1)獨立完成后同桌說算法

  (2)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三、作業

  1、33頁第一題第二排

  2、33頁第四題和五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指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方都有什么?(練習一的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 識 東、南、西、北 方 向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三年級數學下冊《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教案(通用2篇)

    教學內容:19頁例1 教學目標: 1.經歷分小棒地過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地計算順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學會一位數除法(被除數每一位商地數都能被除數整除)地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 三年級數學下冊《除法的驗算》教案(精選12篇)

    除法的驗算 教學內容:25頁例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確運用乘法對整除與帶余數的除法進行驗算。 3.培養良好的驗算習慣。...

  • 三年級數學下冊《復式統計表》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教案(通用8篇)

    教學內容:教材第63~64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五第1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2.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生活情景,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技能目標:能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探索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的規律,能正確地進行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的相...

  •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精選10篇)

    第三單元統計教材分析: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包括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多個單位)來表示統計的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加以解決。...

  • 三年級數學下冊《統計》教案模板(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數據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的方法。2、使學生知道繪制簡單統計表的方法,并學會看簡單的統計表。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團隊。...

  • 三年級數學下冊《統計》備課資料(精選15篇)

    西南舁小學 高瑞珍平均數教學內容:平均數 第42頁例1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精選4篇)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位置與方向 教學目標: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 三年級數學下冊《分一分》導學案北師大版(精選12篇)

    課 題分一分(一)研究主題有效創設教學情境的研究解決主題問題的對策巧設懸念創設情境“蘋果的一半該用什么方式來表示呢?”學生通過說一說的情境,聯系生活實際感受二分之一。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分數的意義。...

  • 三年級數學下冊《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及課后記(通用5篇)

    教學內容:教材p28、29例5、例6,做一做,練習七第1~4題。 教學要求 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2.探索并掌握被除數中間、末尾有0,商中間或末尾也商0的計算方法,掌握豎式的簡便寫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 三年級數學下冊《統計》教案(精選12篇)

    教學內容 1、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2、例1: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 三年級數學下冊《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教案(通用5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表達估算的思路。...

  • 三年級數學下冊《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精選8篇)

    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是0”。 2.能熟練掌握一位數筆算除法法則的基礎上,學會正確、熟練計算“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 三年級數學下冊《角的初步認識》公開課教案蘇教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聯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夠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十堰市| 乌拉特前旗| 依兰县| 兴山县| 大化| 资溪县| 集安市| 阳新县| 黄梅县| 贵港市| 天全县| 砀山县| 都江堰市| 台州市| 白玉县| 沙田区| 吴忠市| 佳木斯市| 柳州市| 剑阁县| 垫江县| 莱州市| 光山县| 汝阳县| 阜阳市| 阳原县| 海林市| 威信县| 长海县| 沅江市| 宾阳县| 格尔木市| 浪卡子县| 浏阳市| 和静县| 光山县| 景泰县| 马龙县| 宣化县|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