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四個人和一只箱子》教案(通用5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四個人和一只箱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正確書寫課后生字。
2、 理解“瘦骨嶙峋、筋疲力盡、噩夢、逆境、鞭策、溘然長逝”等詞。
3、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倒敘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和必勝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難的無價之寶。
【過程與方法】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義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課文,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3、閱讀課文,體會格拉夫的良苦用心。
4、理解探險隊員走出叢林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和必勝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難的無價之寶。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和必勝的信念有助于一個人獲得成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四個人在體力不支、生存條件異常艱難的情況下為什么能活著走出叢林。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材分析】
這個故事講四個在叢林中探險時生命隨時受到威脅的人,為了實現(xiàn)一個承諾而歷盡艱辛、團結一致,最終走出叢林獲得生存的故事。文章思路明晰,情節(jié)引人入勝。在故事中,箱子是靈魂,使線索,它貫穿始終。文章一開始便設置懸念,格拉夫與四個人永別時留下一只神秘的木箱,要求他們做出承諾——把箱子安全送達目的地,這樣他們會得到豐厚的回報。神秘木箱里到底裝的是什么,沒有人知道,但他們認定只有齊心協(xié)力把這只箱子抬出去才能獲得比黃金更寶貴的東西。為了實現(xiàn)對格拉夫的承諾,這支神秘的木箱成為四個人的精神支柱和紐帶。正是在這種信念支配下,他們團結協(xié)作,歷盡艱辛,才使探險隊最終戰(zhàn)勝困難,走出困境,獲得了比黃金更寶貴的東西——生命。而箱子里裝的是一文不值的石頭。
文中的格拉夫可以說是愛心和智慧的化身,當自己生命垂危時想到的是四位伴侶的生命,他又一次及其巧妙的用一個可以實現(xiàn)的希望鼓勵他們前進,使他們沖出逆境,走出噩夢,獲得新生。箱子是智慧的具體物象,如果沒有箱子,就沒有四個人共同的諾言,就沒有四個人堅定不移的信念,就沒有四個人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就沒有四個人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更沒有四個人重獲新生的希望。“它牽制著他們的身體,鞭策他們的精神”,牽制:本課指箱子拖住他們使他們不能隨心所欲的自由活動,因為他們答應過格拉夫一定要互相換班每次兩人,把箱子安全送到目的地。鞭策:鞭打,用策趕馬,比喻嚴格督促使進步。本課指箱子督促他們努力前行,以實現(xiàn)諾言。“策”,古代趕馬用的棍子。
本文在布局謀篇上采用了倒敘的手法。猶如電影的特寫鏡頭,首先進入讀者眼簾的是叢林中艱難行進的四個人,“蹣跚的走著、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體鱗傷”等詞刻畫出了他們歷盡艱辛后狼狽不堪的形象,反映了他們探險旅途的艱辛。“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無形的鞭子,攆著他們拼命前行,直到精疲力竭為止。”這里把箱子比做“一根無形的鞭子”,連同一個“攆”字,寫出了箱子在他們旅途中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和無比密切的關系。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帶著深深的疑問繼續(xù)閱讀,便會看到故事的來龍去脈。隨著對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逐步了解,讀者的內心便會升騰起對四個人的敬重之情,他們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使他們得到了最豐厚的回報,那就是比黃金更寶貴的東西——生命。
【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在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讀懂課文。
一、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課前可讓學生搜集閱讀一些有關探險的資料或小故事,對探險有個初步了解。
二、通過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和寫法有個大致的了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交箱子——做承諾——艱難跋涉——走出叢林”的行文線索。
三、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故事條理之后,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讀自悟。學生默讀課文,出示中心話題:四個人在體力不支、生存條件異常艱難的情況下為什么能活著走出叢林?帶著問題邊思考邊閱讀,并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或心靈為之一震的句子,提倡在書的空白處旁注自己的感受,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收獲。
重點引導學生感悟以下幾點:
1、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
格拉夫在臨終時留下一只神秘的箱子,這箱子里裝的是什么?學生在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之后便會明白,當四個人身處極度危險的境地,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他們需要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需要走出密林的力量,需要團結協(xié)作,于是格拉夫靠自己的智慧,把四個人聚在一起,正是這支充滿智慧的箱子,牽制著他們的身體,鞭策著他們的精神,是他們戰(zhàn)勝重重困難,得以生還。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寫了格拉夫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第四自然段是對格拉夫的語言描寫,引導學生理解格拉夫的內心世界,感受其高尚品質,要讀出堅定、期待、命令的語氣。
2、感悟四個人的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
抓住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對“四個人”和“一只箱子”簡要而深刻的描述,通過“蹣跚、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體鱗傷”感受四個人處境危險,且近乎于絕境。讀“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無形的鞭子,攆著他們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為止。”體會箱子對于他們既是負擔又是鞭策,四個人的語言表明了他們信守諾言的堅定信念。
第七自然段描寫了他們?yōu)l臨崩潰時的心理,“在他們的腦子里,反反復復的出現(xiàn)了對家庭和親人的思念,對叢林和死亡的恐懼,甚至對同伴的懷疑。”這段話展示了四個人在極度疲勞、極度危險時的內心世界。教學時,可用課件和富有感染力的朗讀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情景。使學生感受到這四個人此時的種種復雜心情。“當他們不愿繼續(xù)向前邁步時,它牽制他們的身體,鞭策他們的精神;當他們想要各奔東西時,它把他們緊緊的拴在一起。”直到學生反復朗讀品味箱子的凝聚力,也就是信守諾言的信念。
文中對四個人在艱難的行進中所克服的困難描寫不多,可以啟發(fā)學生想想:他們在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學生在想象中能更深刻的體會他們信守諾言、團結合作的高尚品質和必勝的信念,體會到他們之所以能活著走出叢林,是因為“那股使他們四個人為了遵守諾言而努力奮斗的力量”和“共同承擔的一項義務”。這便是格拉夫贈送給他們的禮物。第十九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要引導學上反復朗讀,在讀中感受他們的可貴品質。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之后,可以提這樣的問題:“這只箱子里裝的僅僅是石頭嗎?還有什么?”讓學生明確,這只箱子里裝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裝著四個人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的高貴品質和必勝的信念。
四、本課生字不多,但讀寫都有難度。“漬”讀zì,不要讀成zé;“怔”讀zhèng,“嶙峋”是形聲字,要讀準字音,尤其是“嶙”字右半部分容易寫錯,要提醒學生注意寫對、寫好。“噩”字很有特點,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
課文中一些詞語不好理解,可以利用課前預習、讓學生查閱工具書理解,有的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嶙峋:形容人消瘦露骨,如瘦骨嶙峋。也形容山石突兀重疊,如怪石嶙峋。
噩夢:噩,兇惡驚人的;噩夢指可怕的夢。本課比喻四個人的處境危險。
溘然長逝:溘kè,忽然,突然。長逝,一去不回來,指死亡。溘然長逝意思是突然離世。
五、開展拓展性語文實踐活動,編演課本劇,由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自編自演;課外閱讀有關信守諾言、意志品質等方面的文章。
小學五年級語文《四個人和一只箱子》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瘦骨嶙峋、精疲力竭、噩夢、逆境、鞭策、溘然長逝”等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倒敘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和必勝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難的無價之寶。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和必勝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難的無價之寶。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四個人在體力不支、生存條件異常艱難的情況下為什么能活著走出叢林。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引入新課:
四個人在叢林里蹣跚地走著。他們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體鱗傷。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無形的鞭子,攆著他們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為止。這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四個人和一只箱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劃出生字新詞,并想辦法理解。
2、組內讀文,并交流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3、教師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4、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聽讀,評議。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個人在叢林中探險時生命隨時受到威脅的人,為了實現(xiàn)一個承諾而歷盡艱辛、團結一致,最終走出叢林獲得生存的故事。)
四、出示中心話題,全班交流。
是什么原因使這四個人走出了叢林,獲得了成功?從中能體會出格拉夫是個什么樣的人?帶著問題邊思考邊閱讀,并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在書的空白處批注自己的感受。
預設的感悟點有:
其一:這四個人遵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
1、從“我們一定要把格拉夫的箱子搬出去”,“他是個好人,我們答應過他。”這兩個句子中能感受到他們所以能走出叢林的原因是為了遵守諾言。
為了實現(xiàn)他們的承諾,他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四個人在叢林里蹣跚地走著。他們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體鱗傷。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無形的鞭子,攆著他們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為止。”
1、(理解“蹣跚地走著、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體鱗傷這幾個詞。
想象他們歷盡艱辛后狼狽不堪的形象,體會他們探險旅途的艱辛。然后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2、從“攆”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里把箱子比作“一根無形的鞭子“連同一個“攆”字,體會箱子對于他們既是
負擔又是鞭策。)
3、四個人的語言表明了他們信守諾言的堅定信念。
啟發(fā)學生想象:他們在途中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如果沒有箱子,結果會怎樣?
引導學生抓住第7和第19段自然段感悟。“當他們不愿繼續(xù)向前邁步時,它牽制他們的身體,鞭策他們的精神;當他們想要各奔東西時,它把他們緊緊地拴在一起。”“在那里,許多迷了路的孤身旅人現(xiàn)在只剩下一堆堆白骨”“那股使他們四個人為了遵守諾言而努力奮斗的力量,而四個人之所以能夠團結在一起,僅僅是因為他們共同承擔著一項義務”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品味箱子的凝聚力,也就是信守諾言的信念。
其二、他們是為了得到豐厚的報酬。
“格拉夫接著命令道,“我要你們都向我保證,在把箱子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以前決不離開它。地址在箱子上,如果你們把它交給我的朋友唐納教授,你們將會得到比黃金更寶貴的東西。我能保證你們得到豐厚的報酬。”
(神秘木箱里到底裝的是什么,沒有人知道,但他們認定只有齊心協(xié)力把這只箱子抬出去才能獲得比黃金更寶貴的東西。)
師:像這種通過回憶補充事件原因的寫作方法叫做插敘。
其三、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
師:當他們最終打開箱子時,他們發(fā)現(xiàn)箱子里裝的是什么?格拉夫為什么會這樣做呢?你能理解他的做法嗎?從中能體會到格拉夫是個怎樣的人?
(因為格拉夫知道當四個人身處極度危險的境地,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他們需要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需要走出密林的力量,需要團結協(xié)作,于是格拉夫用這只充滿希望的箱子,使他們團結協(xié)作,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重獲生命。)
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體會著反復讀19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之后,可以提這樣的問題:“這只箱子里裝的僅僅是石頭嗎?還有什么?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讓學生明確,這只箱子里裝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裝著四個人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的高貴品質和必勝的信念。懂得在困難面前,只有團結協(xié)作,才能戰(zhàn)勝困難。在生活中做一個信守諾言,講誠信的人。
板書設計:
四個人和一只箱子
五人森林探險 格拉夫死前留下一只箱子,并互相許下諾言 箱子鞭策他們團結一致,繼續(xù)前行 終于走出叢林 箱子解密(石頭) 猛然醒悟 比黃金還寶貴的是生命
小學五年級語文《四個人和一只箱子》教案 篇3
(一)教學本課前,首先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和搜集有關探險的小故事。課前預習做得好,為課堂的討論、交流、探究爭取到了更大的空間和時間。
(二)課文篇幅較長,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在教學時我鼓勵學生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讀懂課文.首先課題引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和寫法有個大致的了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交箱子——做承諾——艱難跋涉——走出叢林”的行文線索。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故事條理之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讀自悟。學生默讀課文,出示中心話題:四個人在體力不支、生存條件異常艱難的情況下為什么能活著走出叢林?帶著問題邊思考邊閱讀,并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或心靈為之一震的句子,在書的空白處旁注自己的感受,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收獲。
小學五年級語文《四個人和一只箱子》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瘦骨嶙峋、精疲力竭、噩夢、逆境、鞭策、溘然長逝”等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
2、學習插敘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和必勝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難的無價之寶。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和必勝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難的無價之寶。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四個人在體力不支、生存條件異常艱難的情況下為什么能活著走出叢林。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引入新課:
四個人在叢林里蹣跚地走著。他們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體鱗傷。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無形的鞭子,攆著他們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為止。這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四個人和一只箱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劃出生字新詞,并想辦法理解。
2、組內讀文,并交流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3、教師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4、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聽讀,評議。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個人在叢林中探險時生命隨時受到威脅的人,為了實現(xiàn)一個承諾而歷盡艱辛、團結一致,最終走出叢林獲得生存的故事。)
四、出示中心話題,全班交流。
是什么原因使這四個人走出了叢林,獲得了成功?從中能體會出格拉夫是個什么樣的人? 帶著問題邊思考邊閱讀,并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在書的空白處批注自己的感受。
預設的感悟點有:
其一:這四個人遵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
1、從“我們一定要把格拉夫的箱子搬出去”,“他是個好人,我們答應過他。”這兩個句子中能感受到他們所以能走出叢林的原因是為了遵守諾言。
為了實現(xiàn)他們的承諾,他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四個人在叢林里蹣跚地走著。他們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體鱗傷。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無形的鞭子,攆著他們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為止。”
1、(理解“蹣跚地走著、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體鱗傷這幾個詞。
想象他們歷盡艱辛后狼狽不堪的形象,體會他們探險旅途的艱辛。然后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2、從“攆”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里把箱子比作“一根無形的鞭子“連同一個“攆”字,體會箱子對于他們既是
負擔又是鞭策。)
3、四個人的語言表明了他們信守諾言的堅定信念。
啟發(fā)學生想象:他們在途中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如果沒有箱子,結果會怎樣?
引導學生抓住第7和第19段自然段感悟。“當他們不愿繼續(xù)向前邁步時,它牽制他們的身體,鞭策他們的精神;當他們想要各奔東西時,它把他們緊緊地拴在一起。”“在那里,許多迷了路的孤身旅人現(xiàn)在只剩下一堆堆白骨”“那股使他們四個人為了遵守諾言而努力奮斗的力量,而四個人之所以能夠團結在一起,僅僅是因為他們共同承擔著一項義務”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品味箱子的凝聚力,也就是信守諾言的信念。
其二、他們是為了得到豐厚的報酬。
“格拉夫接著命令道,“我要你們都向我保證,在把箱子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以前決不離開它。地址在箱子上,如果你們把它交給我的朋友唐納教授,你們將會得到比黃金更寶貴的東西。我能保證你們得到豐厚的報酬。”
(神秘木箱里到底裝的是什么,沒有人知道,但他們認定只有齊心協(xié)力把這只箱子抬出去才能獲得比黃金更寶貴的東西。)
師:像這種通過回憶補充事件原因的寫作方法叫做插敘。
其三、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
師:當他們最終打開箱子時,他們發(fā)現(xiàn)箱子里裝的是什么?格拉夫為什么會這樣做呢?你能理解他的做法嗎?從中能體會到格拉夫是個怎樣的人?
(因為格拉夫知道當四個人身處極度危險的境地,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他們需要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需要走出密林的力量,需要團結協(xié)作,于是格拉夫用這只充滿希望的箱子,使他們團結協(xié)作,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重獲生命。)
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體會著反復讀19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之后,可以提這樣的問題:“這只箱子里裝的僅僅是石頭嗎?還有什么?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讓學生明確,這只箱子里裝著格拉夫的愛心和智慧,裝著四個人信守諾言、團結協(xié)作的高貴品質和必勝的信念。懂得在困難面前,只有團結協(xié)作,才能戰(zhàn)勝困難。在生活中做一個信守諾言,講誠信的人。
六、拓展訓練:
課外閱讀有關信守諾言、意志品質的文章。并把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在小本本上
小學五年級語文《四個人和一只箱子》教案 篇5
今天我講的是一節(jié)語文課《四個人和一只箱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我真的是感慨頗深,我感覺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同時也堅定了自己的信心。這讓我想到的不僅僅是這一節(jié)課之中的不足,更讓我感覺到了,要真正的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還需要我們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們真的是任重而道遠。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正因為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我安排了時間讓學生自己解決生字詞,還安排了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聽讀、評議。可是在學生解決生次這一環(huán)節(jié),浪費的時間太長,而且對這些詞的理解還不到位,時間全浪費在自由朗讀上了,指名學生朗讀也就臨時刪掉了,很是影響了后面的教學。也因為自己的心理素質,這節(jié)課時比較緊張,而漏掉了一些知識點,總的來說,一節(jié)課下來,自己覺得太失敗了。不過應該說我的收獲還是很大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說我只重視了課時目標,而忽略了階段目標。作為五年級的'學生,應該培養(yǎng)學生概括全文的能力。這一點我雖然做到了,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在讓學生自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時,我沒有做到及時地評價,對于學生的回答缺乏有層次的引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課文的主要內容由復雜到簡單的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應高隨時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在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忽略了“要面向全體”,我和學生們只是在聽一個同學的回答,而忘了留任務給其他孩子。比如:學生回答對詞語的理解時,應該在一個學生回答的同時,也讓其他孩子思考“認真聽,你覺得他回答得正確嗎?你和他有不同的意見嗎?”這一點,我一直沒有留意到,“語文教學不能缺少激情,小學語文是愛好的教育。在語文課堂中要隨時向學生滲透語文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漢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這樣你就會成為一名讓學生尊敬、佩服的老師了。”聽了這些話,我恍然大悟,原來語文能帶給孩子們這么多東西,會影響一個人的很多方面。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假如能讓學生做到這些,一定會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一名令孩子們敬佩的教師,這也正是我一直所困惑所要尋找的答案。
很珍惜也很難忘這節(jié)課,謝謝黃局長和張老師的指點,這給我以后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會繼續(xù)去探索,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