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精選2篇)
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 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第34—35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教學難點:
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出示掛圖,在果園里,小刺猬摘了5籃子蘋果,每個籃子6個蘋果。他一共摘了幾個蘋果呀?回到家它又來找小兔子、小猴子、小熊貓、小鹿和它一起分享蘋果,每個小動物都把自己籃子里的6個蘋果吃光了,還剩幾個蘋果?結果是多少?
二、玩中學
1、探索有關0的乘法規律。
(1)出示情境圖,引導觀察。
引導學生看圖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用6530(個)每個小動物籃子里的6個蘋果都吃光了剩幾個呢?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再匯報。
(2)獨立計算,提出問題。
0×3 7×0 0×26
引導學社列舉出類似的口算題,如:8×0=? 19×0=? 0×14=?......
(3)總結規律
學生觀察教師板書上的算式,說一說你從中發現的什么?
2、探索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計算
(1)獨立探索計算方法
讓學生獨立計算130×5,列出豎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應該怎么乘?
(2)組內交流
小組之間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結合13×5=65,使學生明確13個十乘5德65個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來。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數中有0的計算方法
出示題目402×3,獨立計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較,找出最正確的再讓學生舉幾道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題,思考:看一看結果你發現了什么?最后總結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商的中間不一定有0。
三、學中做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并進行比較,發現上、下兩題之間的不同的變化規律。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引導學生獨立解答,結合具體的情景,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用加法,也可能用乘法。如果用乘法可以進一步解釋第(1)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解答時為什么要乘3.
3、完成“練一練”第3、4題。
第三題學生填空后,可以讓那個學生說一說判斷大小的方法。觀察和估算的方法都要給予鼓勵。
4、下面計算對嗎?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5、總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誰表現的好?
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 篇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并準確解答。
2、借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征與解答方法。(情感)
二、活動重點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三、活動難點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越性。
四、活動過程
(一)課前游戲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大數與小數)
寫數猜數: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的和與差。填入統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全班猜數,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教師填寫后兩列的和與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質疑:當和與差比較大時,還能猜嗎?有必要去尋找方法。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征: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和小數。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為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二)創境新授
(意圖:借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是蘋果,小數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匯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
啟發: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將總數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用7-2算出桔子個數。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范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差=小數的2倍,再除以2=小數
小數+差=大數的2倍,再除以2=大數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2)理解列式:假設爸爸少25歲就和小強年齡一樣,小強和爸爸的年齡和45歲就變成了是45-20=20歲。20歲表示是兩個小強的年齡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強的年齡。知道了小強的年齡,爸爸的年齡又怎樣算呢?完整口述假設過程,上臺板演,學生欣賞
(3)再次強調求和差問題的方法:解答和差問題你最感欣賞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和-差)÷2=小數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
回到猜數游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與小數: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數據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的方法,對后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的方法。
(三)探究變化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學分數。理解平均分數的意義。
a、數學:(96+8)÷2=104÷2=52(分)語文:96-52=44(分)
語文:(98-8)÷2=88÷2=44(分)數學:96-44=52(分)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b.數學: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語文:192-100=92(分)
語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數學:192-92=100(分)
c、數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2、認真選擇(機動題):大強和小強共有300元去買書,大強給小強50元兩人的.錢就一樣多了,你知道大強和小強各有多少錢?
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么?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轉化成小數,(和-差)÷2=小數;或者將小數轉化成大數,(和+差)÷2=大數;巧用平均數移多補少等。
(五)欣賞變化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五、課堂延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著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