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6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
課時目標:
復習鞏固生字新詞,指導寫好部分生字。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認讀字詞卡片。
2、朗讀課文。
3、指名背誦。
二、拓展延伸,發展語言
匯報交流自己從課外收集到的有關動物的圖片、文字資料。
三、指導寫字。
1、學生自己描紅。
2、你覺得哪個字在書寫時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虎:第五筆是橫,不是撇。
雀:偏旁是“隹”。
鹿:第四筆是橫折,第五筆是豎。
斑:左中右三個部分要寫得緊湊。
3、學生再一次進行描紅聯系。
4、教師范寫,學生臨寫。
5、反饋。
展示學生的作業,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
四、作業設計。
一、比一比,再組詞。
師( ) 星( ) 代( ) 機( )
獅( ) 猩( ) 袋( ) 虎( )
二、查字典。
生字音序音節部首再查幾畫頁碼
袋
虎
猩
斑
三、擴詞。
斑( ) ( ) ( )
袋( ) ( ) (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我國青海湖西部有一個島,初步認識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愛鳥護鳥。
【教學重難點、關鍵】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你們很喜歡了鳥兒吧!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一個到處是鳥的小島。
2.板書課題。復習“島”,生齊書空。
3.齊讀課題。
4.二、初讀。
1.看圖聽課文錄音,初步感受鳥島的景象。
2.自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并畫出生字詞和小節號。
Pijiezhuchaoyu
4.(出示)海西皮解凍筑巢安家養育
miyushenshilei
密密麻麻玉白色伸手拾到人類
(1)自瀆詞語。
(2)正音。
“筑、巢、伸、拾”:都是翹舌音。
“育、玉”:都是整體認讀音節,韻母是U。
“類”是邊音。
(3)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5.生字帶入課文中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6.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2.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齊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
1.分析字形。
“密”與“蜜”:自學課后筆順表,自己描紅。
2.指導寫字。
“育”:上寬下窄。
“類”:上窄下寬。
“挨、伸、玩、拾”:左窄右寬。
3.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
Shenshouluxurenleiyangyu
niaodaojiedongzhuchaoanjia
二.選字填空。
密蜜
蜂林碼甜秘麻麻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用“最”造句。
3.積累詞匯,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
4.圖文對照,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愛鳥、護鳥。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聽寫:密密麻麻、建筑、人類、伸手、養育。
二.新授。
1.教學第1自然段。
(1)指讀第1自然段。
(2)你讀動了什么?
(3)“聞名中外”可以換什么詞?(中外聞名、世界有名——)
(4)用贊嘆的語氣讀第1自然段。
2.教學第2自然段。
(1)自己輕讀第2自然段。
(2)這個自然,《18、鳥島》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錄音機。
3、教學掛圖。
4、學生準備:圖畫紙,彩色筆。
教學時間:
1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由“風”字引入課題。
1、唱有關“風”的歌曲。
2、說跟“風”有關的詩句。
3、聽聽風的聲音,說說這是怎樣的風?你還感受過什么樣的風?
4談話:風能聽得見,也能感受得到,那么它能畫出來嗎?板書“畫”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15課《畫風》。
二、識記生字,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出示:“陳丹、趙小藝、宋濤”三個人名,指名認讀。
①帶拼音讀。
②去掉拼音讀。
③認讀單字(開火車認讀,并給“濤”和“藝”擴詞)
師: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和這三個小朋友有關。
2、自由讀課文,遇到一認識的字畫出來,多讀幾遍。
3、出示:“旗桿、顯得更美了、風車呼呼地轉”三個詞指名領讀。
4、出示其它生字,指名領讀。
5、自由讀課文。
6、指名分段讀課文,評議。
7、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說。
師:它們到底是怎樣畫風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拿出筆畫出相關的語句。
8、默讀課文,指名回答。
三、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空。
1、出示陳丹、趙小藝、宋濤的畫,請說說畫的內容,再讀讀相應的自然段。指導讀好。
咱們讀了課文,欣賞了畫,還給畫配上了句子,想不想換個方式讀課文。
2、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展示朗讀。
4、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誰愿意當哪個角色就當哪個角色)
5、喜歡課文中的.三個孩子嗎?為什么?
四、自由畫風,拓展思維。
1、談話:咱們想畫風嗎?你想怎樣畫風?
指名說。
2、小組合作畫風。(要求先討論好畫什么)
3、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組的作品,并說說畫的內容?
五、指導寫字。
談話:讀了課文,畫了風,想不想練習一下寫字呢?
1、范寫:藝、絲
2、認讀,組
詞,再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3、寫這兩個上下結構的字要注意些什么呢?
4、看看還有哪些上下結構的字,應注意什么?
5、練習寫字。
六、總結全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了解古詩中項羽這個人物,體會其性格特點
3、通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解讀,使學生體會詩人所肯定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1、了解宋代的詞派(婉約與豪放),把握此詩的婉約風格。
2、能夠理解全詩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且背誦
3、對項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難點:
結合時代背景,把握詩人復雜情感,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李清照、項羽和南宋的歷史資料。
2、準備《月光》這首歌
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1、音像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有聽過《月光》這首歌嗎?(課堂假設,沒有聽過嗎,那讓我們來細細傾聽,聽過了是嗎?那讓我們再回味一下)播放歌曲師:正如這首歌詞中所唱得‘這紅塵的戰場,千軍萬馬,有誰能稱王’,秦末漢初這是一個諸侯爭霸,戰火彌漫的年代,這是一個爾虞我詐,兒女情長被無情割裂的年代。
同學們,喜不喜歡看《秦時明月》?《月光》正是《秦時明月》的片頭曲,這個動漫正是以秦末漢初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為背景的,那么可以說說你們最喜歡的人物嗎?為什么喜歡他呢?
學生回答
2、人物介紹,深入感悟
師:老師喜歡的是其中的項羽,就是歷有名的“西楚霸王”項羽。他是一位具有創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學了解項羽的傳奇故事。
學:回答
師:項羽是一位悲劇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復雜矛盾性,他具備亂世梟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剛愎自用,不聽人言,同時又帶著末世后主的優柔寡斷,婦人之仁。既有著武林俠客的豪氣干云的偉男子性格,同時也有著細膩溫柔,為情所困的情種性格,正是多種的復雜性,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的項羽形象,為后人所詩頌。
項羽在年少時便能力能扛鼎,擁有超人般的壯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儀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我可以取代他!“確實,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語拓展,導入深入
師:同學們知道“破釜沉舟”這個成語嗎?有哪位同學可以可以講一下學生回答
師:就是項羽率領所有的軍隊度過黃河,去營救趙國以解救巨鹿之圍,楚軍渡過漳河以后,項羽讓所有士兵飽飽地吃一頓飯,每個人吃一頓飯,咳嗽俅三天干糧,然后傳令,破釜沉舟,就是說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底,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以此來表明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取得勝利的決心,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展示以一當十,最終打敗了秦國的軍隊?/
從這里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項羽作為一名亂世梟雄的殺伐決斷的英勇。然而從鴻門宴,我們又能看到他的剛愎自用,婦人之仁。正是因為他沒有聽謀士范增的話,從而錯失了借鴻門宴殺劉邦的機會,最終導致了項羽的悲劇命運。
項羽與虞姬的愛情故事(備用,俠骨柔情)總的一句話,項羽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傳奇性英雄,就連他的死都是那樣的悲劇,在被敵軍追趕到烏江邊時,其實他本可以渡過烏江來逃生的,可是他不茍且偷生,無臉見江東父老,最終選擇烏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慘烈。
我想每個人的心中有對英雄不同的解讀方法,有不一樣的看法。幾百年前,有一位女詩人,寫了一首詩,對項羽的評價也很高。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女詩人是怎樣評價項羽的,是否與我們的觀點一致呢?
1、朗誦全詩,把握古詩的節奏先由老師朗誦,再請同學來朗誦,隨后老師在黑板上劃分全詩朗誦的節奏。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全體同學有感情的朗誦。讀出豪放之氣。
2、疏通字詞,解釋全詩先有老師解釋重點詞語,再由學生自由討論詩的意思,最后抽學生來嘗試解釋每一句的意思,老師最后說出正確的意思。生當作人杰。句意:人活著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死亦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項羽,
句意:到現在仍然思念項羽
思:思念不肯過江東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江東:江南的東部(項羽的老家)
3、理解全詩的感情基調豪邁悲壯
4、詩人簡介: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詩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經歷了北宋末年的戰亂,對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頗有感觸,有《易安詞》留世。
5、知識點拓展了解“婉約”與“豪放”的區別
方案一、通過老師的表演來完成,用扇子作為輔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約姿態,與東北漢子的豪放
方案二、語言闡述。婉約就是話語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當你認為一個人的說法不對時,直接的說:“你的觀點是不對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說:“我認為你的觀點,我們可以再討論一下。”
方案三、現在我們再欣賞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詩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說說這首詩與本首詩在風格上的不同,本首詩(婉約),這首詩(豪放),李清照是婉約派的詩人,卻寫出了如此豪放的詩,這首詩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異類。選用哪種方案,視實際情況而定
6、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李清照為什么會寫這首詩呢,聯系李清照當時正處在北宋戰亂的年代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發生戰亂。正值國家危亡的時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身為知府,沒有奮勇抗敵,卻臨陣逃跑。李清照為丈夫的行為感到羞恥,同時腐敗無能的宋統治者也使李清照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烏江時,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7、理解全詩的主旨。從全詩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對項羽有怎樣的評價,結合時代背景全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既是對項羽的歌頌,又是對南宋統治者的諷刺,更表達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氣節和鏗鏘的表白。
8、總結:老師希望在座的同學們都懷有遠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項羽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樣做一位富有才氣、正直的才女。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5
《小鷹學飛》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會用“已經”說話。
3、會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像,進行自信、大方的表演。
4、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做到虛心好學,不斷進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你們做好上課的準備了嗎?那我們可以上課了嗎?
(學生回答)
2、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鷹學飛》,請和我一起書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隨師板書。)
3、師:齊讀課題,再讀。
4、師:昨天,我們學習了生字詞,(出示幻燈片1)看,你還認識它們嗎?誰先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齊讀)
5、師:小朋友們讀的真好。下面,請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想:小鷹跟著老鷹學飛行,分別飛到了什么地方?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聽)
6、師:課文讀完了,相信有的小朋友已經知道小鷹分別飛到了什么地方?誰來告訴大家?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答案板書在黑板上)
二、精讀課文
1、教師指導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小鷹飛到大樹上面時的情景)
師:課文的哪幾段描述了小鷹飛到大樹上面的情景?趕快找找吧!(學生找相關的段落)
師:找到了嗎?誰想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師:請拿出鉛筆用波浪線標出小鷹和老鷹說的話。
(學生動手標句子)
師:(出示幻燈片2)誰愿意讀讀小鷹說的話?(指名讀)
師:從沒飛過的小鷹第一次就飛到了大樹的上面,它的心里非常高興,所以,它高興地喊起來——(學生一起接讀)
師:如果能加上笑臉和飛行的動作那就更好了!再來,所以,它高興地喊起來——(學生再一次一起接讀)
過渡:小鷹說,我已經會飛啦!那么,你會用“已經”說一句話嗎?同位之間說一說。(同桌互說)
師:誰想站起來說?(指名說)誰還想站起來說?
(指名5—6個學生說)
師:小朋友們說得很好!小鷹以為能飛到大樹的上面就已經會飛了,覺得非常了不起,可是老鷹是怎樣認為的呢?
(點擊幻燈片2)誰愿意讀讀老鷹說的話?(指名讀)
師:是啊,鷹是鳥類中的飛行冠軍,飛的只比大樹高,根本不算會飛,因此,老鷹搖搖頭說——(學生接讀)
師:如果能加上搖頭和飛行的動作會更好的,讓我們再讀一遍,因此,老鷹搖搖頭說——(學生再接讀)
師:你們真會讀書呀!我們分角色讀一讀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好嗎?我覺得女孩的嗓音比較適合讀小鷹的話,男孩的嗓音呢,則適合讀老鷹的話,我來讀旁白,咱們一起試試吧!記得要加上動作呦!(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2、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小鷹飛到大山上空時的情景)
師:聽到老鷹說飛得只比大樹高,還不算會飛,小鷹只好繼續向上飛,這一次小鷹飛到了哪里?他是怎么說的?老鷹又是怎么說的?(出示幻燈片3)請你們按照學習要求自己學習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學生按照學習要求自學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師:(出示幻燈片4)誰來讀讀小鷹說的話?(指名讀)
師:這一次小鷹飛到了大山的上空,以為真的會飛了,它非常得意,所以,它又高興地喊起來——(學生接讀)
師:(點擊幻燈片4)可是老鷹卻再一次的搖頭說——
(學生接讀)
師:老鷹說的話是有道理的,對于見識過真正飛行的老鷹來說,小鷹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因此,老鷹又搖搖頭說——(學生接讀)
過渡:飛得比大樹高,不算會飛,飛得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小鷹只好鼓起勁,拼命向上飛,飛呀,飛呀,而這一次小鷹飛到了哪里?它還會向上兩次那樣高興地喊起來嗎?
(出示幻燈片5)請你們按照小提示分組學習課文的第五、六自然段。
3、學生合作學習課文第五、六自然段(小鷹飛到更高天空時的情景)
師: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學的最認真,馬上行動吧!(學生依據小提示分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備注:分成3人一組
師:哪個小組先來分角色讀讀第五、六自然段?其余小朋友要仔細聽。(指其中一小組讀)
師:讀得真好!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吧!(師生鼓掌)
哪個小組來說說你們讀懂了哪個詞或是哪個句子?
(指另外一小組匯報讀懂了什么)
師:那么,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指舉手的小朋友說)
假設一:如果學生有不明白的問題,教師先請會的同學幫助解決,同學們實在解決不了的,再請教師幫助解決。
假設二:如果學生沒有不明白的問題,教師提出問題請學生幫助解決。
(問題一:“盤旋”是什么意思?——“盤旋”就是環繞著飛。)
(問題二:(出示幻燈片6)小鷹急促的喘著氣對老鷹說的話中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表示小鷹飛得太累了,一邊說話,一邊喘氣呢。)
師:你們能學學小鷹一邊說話一邊喘氣時的樣子嗎?
(學生練讀,指名讀)
師:小鷹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飛到了更高的天空,這一次,小鷹謙虛的問老鷹算不算會飛了,老鷹對小鷹的問話沒有正面回答,(點擊幻燈片6)而是向頭頂上指了指說——(學生接讀)
師:老鷹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師小結):老鷹的意思是小鷹還可以飛得更高,飛行的高度是沒有盡頭的。
師:小鷹在老鷹的鼓勵下,越飛越高,(教師隨機板書——越飛越高)當它看到白云上面還有幾只鷹在盤旋呢!小鷹會想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教師小結):小鷹會想我要飛得比它們還要高,于是,小鷹又鼓起勁,拼命向上飛,飛呀,飛呀,小鷹終于飛到了更高更高的天空。
三、課堂總結
師:學習每一種本領,都是沒有止境的(教師隨機板書——學無止境)
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永遠進步,希望小朋友們像小鷹一樣,不斷進取,一往無前,學到更多的本領!
師:(出示幻燈片7)小朋友們,請記住:(學生接讀——天外有天等)小朋友們這節課的精彩表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讓我們在《飛得更高》這首歌中結束本節課吧!再見!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6
一、故事導入,情感鋪墊。
師:你們課前都聽了《神筆馬良》的故事,聽完故事后,你們覺得馬良的神筆神在哪兒?
生:馬良的神筆神在它畫什么,什么就能變成真的。
師:你認為馬良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是個善良的孩子。
師:你們想不想也有一枝馬良這樣的神筆呢?
生大聲答:想
師: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擁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來實現自己心中的愿望,她把自己的心愿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就叫作——《假如》。起來把課題讀一遍吧。
生(齊讀):23、假如
師:請大家帶著深情的祝愿再讀一遍。
生(深懷地):假如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孩子們較熟悉的神話故事導入,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讓學生明白學習的`內容。
二、讀文、識字、感悟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師: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在讀之前,我先問同學們一個小問題:如果遇到不認識
的字可怎么辦呢?
生1:拼拼音、問同學。
生2:查字典、問老師。
師:同學們的主意真好,那就趕快開始吧。
(學生讀課文,自學生字,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指名讀、帶讀。
(2)出示沒有拼音的生字卡片,學生以小組比賽的形式讀(小組開火車讀生字,讀得全對的小組能得到小蘋果)
(3)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馬良的神筆、縮著身子、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餓的哭泣、健康的身體、在操場上奔跑。
師:哪個同學能站起來讀句子?
(指名幾位學生讀)
3、再讀課文。
師:現在請同學們把句子放到課文中,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想:小作者想用馬良的神筆來實現自己心中的愿望,那么她都給畫了什么?拿出手中的筆畫出來。
(學生自學,教師指導。)
師:誰來說說小作者都給誰畫了什么?
生:畫了太陽。
師:把句子說完整。
生:給小樹畫了太陽。
師:還給誰畫了什么呢?
生:給小鳥畫了谷粒。
生:給西西畫了一雙好腿。
(師根據學生說的相機板書:太陽谷粒好腿)
設計意圖:在認讀生字中鼓勵學生以主人翁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比賽也是學生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助于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對詩歌有了整體感知,接著讓學生說清了詩的大意,把感知的課文與課文與聽說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讀悟結合,體驗情感。
師:我們天天生活在快樂與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處處都美好,還有許多不幸需要我們去關愛,去幫助。出示句子:“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
“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一)第一小節
(1)我給小樹畫了一個什么樣的太陽?我為什么要給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呢?
反饋交流:冬天,小樹不會覺得冷了,可以快活地成長。(答案多元化)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中了解課文內容,體會集體的力量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談感受。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認識到團結的力量大。
重難點、關鍵
(1)認識12個生字,書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遇事發揮集體力量。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導入:
一、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讀文識字,分組學習。
(1)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讀準字音。
(2)組內交流識字情況。
(3)把文中難度的句子多讀一讀。
2、開火車讀生字,要求學生讀準字音
3、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認讀
麻雀、唧唧喳喳、俯沖、叫喚、驚慌失措、
草垛、石頭縫、暈頭轉向、查一查
4、出示帶生字的句子測讀
5、指名朗讀課文,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
6、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出示要寫的8個生字,學生讀準字音。
2、給這些生字組詞。
3、學生記字。
4、教師重點指導一下字的書寫。
5、教師范寫,學生書寫。
6、評價書寫
四、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生字復習
2、學習新課
1)、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出示詞語。“蹦蹦跳跳、嘰嘰喳喳”學生練習說類似詞語。
(2)齊讀第一自然段,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
3、學習課文“雀鷹在天上打旋……齊下手跟它干”這部分。
(1)自由朗讀這一部分,雀鷹打旋的時候看到了什么?
(2)雀鷹看到又圓又壯的麻雀它想干什么?
(3)麻雀看到雀鷹它們是怎么說的?
(4)齊讀這一部分。
4、學習“可是等到雀鷹真的飛來了……各顧各”。這一部分
(1)看圖圖上畫的什么?
(2)自由讀
(3)指導朗讀
(4)造句“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說話
(5)朗讀這一部分
5、學習“剛才雀鷹往下飛時……查查少誰”這一部分。
(1)麻雀從開始的其下屬到后來的驚慌失措,亂了陣腳,而它們敵人雀鷹又是怎樣表現的呢?朗讀這部分。
(2)當雀鷹看到麻雀們擺開架勢的時候,它是怎樣表現的呢?它心里想些什么呢?
(3)當他看到麻雀呼啦一下散了伙,它心里有會想些什么?
(4)最終的結果怎樣呢?
(5)指導朗讀
(6)齊讀這一部分。
三、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試著給大家說一說。
3、你想對這群麻雀說些什么呢?它們要吸取這樣的教訓呢?請你告訴它們。
四、作業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8
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到許都,心里郁郁不樂。偏在這個時候,他最鐘愛的小兒子倉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處請醫抓藥,都不見效。眼看孩子沒有救了,曹操傷心地說:“要是華佗在,孩子不會死得那么早。”
曹操所說的華佗,是我國歷史上一位著名醫學家,和曹操是同鄉。華佗自小熟讀經書,尤其精通醫學。不管什么疑難雜癥,到他手里,大都藥到病除。當地官員和朝廷太尉聽到華佗名聲,征召他做官。華佗都推辭不去。
華佗診病極其準確。一次,有兩個官員鬧頭疼發熱,先后找華佗看病。經華佗問明病情,給一個開了瀉藥,另一個開了發汗藥。有人在旁邊看華佗開藥方,問他為什么病情相同,用藥卻不一樣。華佗說:“這種病表面看來一樣,其實不同。前一個病在內部,該服瀉藥;后一個只是受點外感,所以讓他發發汗就好了。”這兩人回去抓了藥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還有個姓李的將軍,請華佗給他妻子治病。華佗去了,一摸脈,說:“這是懷孕時候傷了身子,胎兒留在肚里了。”李將軍說:“我妻子已經小產過,胎兒已經下來了。”華佗說:
“按照我的判斷,胎兒還在病人肚子里。”
李將軍不相信。華佗走了以后,過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來越重,只好再請華佗來治。
華佗說:“肯定有個壞死的胎兒在肚里。大概你妻子原是雙胞胎,一個先小產下來了,一個留在肚里。”
華佗給病人服了湯藥,又給她扎針,果然產了一個死胎,病人很快就恢復健康了。
華佗不但能治內科,還善于做開刀手術。他配制一種麻醉劑叫麻沸散。有個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厲害,經過十多天,胡須眉毛全脫落下來。華佗一診斷,說:“這是脾臟潰爛了,得趕快開腹治療。”華佗讓病人服了麻沸散,打開腹腔,把壞死的脾臟切除,再縫好創口,敷上藥膏。過了四五天,創口愈合,一個月康復了。
歷史書記載的有關華佗治病的傳說還有很多。據說,有個太守生病,請了許多醫生診治都沒治好。華佗診治以后,認為這種病只有讓病人發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貴的診費,卻拖拖拉拉不認真給他開方抓藥,過了幾天,竟不告而別,還留下一封信罵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
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華佗。太守的兒子知道華佗用意,暗暗叮囑家人不要去抓華佗。太守聽說抓不到華佗,更加怒氣沖天,一氣之下,嘔出幾口黑血。不想這一嘔,病反而好了。
曹操一直患頭風病。一遇到工作緊張,頭風病發作,痛得受不了。他聽說華佗的醫術高明,就把華佗請來,華佗扎了幾針,頭痛就止了。曹操不肯放他,把他留下來做了隨從醫官,好隨時給他治病。
華佗雖然樂于幫助人,熱心給人們治病,但他卻不愿一直呆在曹操身邊,給一個人管藥箱。有一次,他借口回家探親,順便去取點藥,曹操沒有懷疑,讓華佗走了。
華佗回到家里,托人給曹操捎了一封信,說他妻子病得厲害,一時回不了許都。曹操一再催促,華佗還是拖著不去;
曹操又命令郡縣官吏去催,也碰了軟釘子。
這一來可惹惱了曹操。曹操派個使者到譙縣去調查。并告訴使者,如果調查下來,華佗妻子確實有病,就送他四十斛(斛,音hú,古代以十斗為一斛)小豆,聽任華佗推遲假期;要是華佗謊言搪塞,就把華佗抓來。
調查結果,華佗被抓走了。
曹操把華佗抓到許都,他認為華佗故意違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下令把華佗處死。
謀士荀彧認為這個處刑太重了,勸曹操說:“華佗醫術高明,他一死,牽涉到許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從寬發落。”
曹操本來也是個愛惜人才的人,自從他打敗了袁紹后,有點驕傲起來;再說,他正在氣頭上,哪肯聽荀彧的勸阻,氣呼呼地說:“哼,我不怕天下就沒有像他那樣的醫生。”說完,就派人把華佗殺了。
華佗被捕離開家鄉的時候,隨身還帶著一部醫書,這是他根據多少年來積累的經驗寫成的。他本來沒想到得罪曹操竟招來殺身大禍。他覺得自己遭到罪沒法挽回,可是讓這部書湮沒太可惜。臨刑前一天,他把獄吏請來,對他說:“請您把這部書好好保存,將來可以靠它救病人。”
那獄吏膽小,怕接了華佗手里這部書,將來曹操追究起來,自己受到牽連,說什么也不肯保管。
華佗十分失望,他嘆了口氣,向獄吏要了火種,在監獄里把寶貴的醫書一把火燒毀了。
打從華佗死后,曹操發頭風病,就再沒有找到合適的醫生給他治療。但是曹操并不肯承認自己做錯了事,說:“華佗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殺他,也不見得會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小兒子倉舒死了,他才懊喪萬分。
華佗死后,他的幾個學生繼承他的事業,繼續為百姓治病。可惜記下華佗的經驗的那部醫書竟失傳了。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9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力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增強合作意識。
【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3、愛讀科學童話故事,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卡片等。
【教學方法】情境式教學法。
【學習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趣味揭題
1、師問:同學們,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什么?(生答)
大熊貓最愛吃什么?(生答)
竹子長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時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嗎?(生答)
出示筍芽兒圖:這就是筍芽兒。
出示竹子圖:這就是竹子。
小筍芽是怎樣長成一株健壯的竹子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筍芽兒》一課。
2、板書課題:
提醒學生“筍芽兒”的讀法,學生練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再讀課文,認讀生字,識記字形。
3、把生字讀給同桌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
4、小組討論交流識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課文中出現的生詞,小組認讀,全班擴詞練習。
6、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讀后小組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文中小筍芽兒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讓學生練習有感情朗讀,采取個人練習、小組練讀、全班朗讀等多種形式。讀后自己評一評、小組評一評)
三、朗讀感悟
1、師范讀,想一想筍芽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
2、春天這么美,小筍芽兒在大家的關心、愛護下長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讓我們大家做一株小筍芽兒吧!讓小筍芽兒帶著對春天的贊美、帶著幸福的感覺來分角色朗讀課文。
以小組為單位,分成:
筍芽兒、春雨、媽媽、旁白幾個角色來讀。
讀后小組同學互換角色再讀,讀后互評。
3、再讀感悟,啟迪思維:
你喜歡筍芽兒嗎?為什么?啟發學生由竹子的成長聯想到自己的成長:你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哪些關心和愛護呢?
四、指導寫字
指導寫口字旁的字:
“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寫得太大。
三個帶口字旁的字(喊、呼、喚)中,“喚”是新認識的字,可以重點指導,右邊第六筆“撇”,要上下貫通,不能寫成豎、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0
—、談話,導入
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喜歡畫什么?
你會畫風嗎?
這節課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的就是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故事。(板書課題:20畫風)
二、初讀課文
1.小聲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注意第四自然段中“旗桿”的“桿”是多音字,在這里讀第一聲。還要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本課的生字。
3.再出示小黑板,讀本課的詞語。
李衛
丹丹
小藝
旗桿
擦
斜斜的
小男孩
顯得
三、讀懂課文,指導朗瀆
1.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提問:
(1)“風”能畫嗎?
(2)小藝、丹丹和李衛是怎樣畫風的?
讀讀課文中有關的句子。同時了解為什么“旗子在空中飄,小樹是彎彎的,雨絲是斜斜的,風車怎么會呼呼地轉。”
(3)是誰第一個把“風”畫出來的?
為什么小藝能第一個把風畫出來?
(讀有關的句子)
3.分角色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動腦筋的。
4.你會畫風嗎?
想一想你準備怎樣畫風。
啟發同學動腦筋,大膽發言。
提示:可畫風中的小草彎了腰;風中的小花在點頭;風巾的柳條隨風擺;風中樓頂上的風向標在轉動;風中路上的行人衣角被吹起……
四、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你也畫畫看,再把你的畫說一說。看誰畫得好,說得好。
小結: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只要我們仔細觀察風中的景物就能畫得好。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1
一、自我研修、鉆研教材
由于習慣的、時間的、精力的以其他的原因,老師們往往只進行一次教學設計。這是許多教師與特級教師的重大區別之一。
對于個人備課,于漪老師對一篇課文的“三次備課”值得我效法并付諸實踐:“拿到一篇課文,先不看任何參考資料,憑著自己的理解,備第一次課。第二次,找來和這篇課文有關的所有資料,仔細對照,看哪些東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東西我沒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學習理解后補進教案。哪些東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沒想到,我要到課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這些可能會成為我的特色。上課和設想的東西不是一回事,所以我會根據上課的具體情況,不斷區別哪些地方順利,哪些地方困難,對設想進行調整,再備第三次課。”又如,特級教師趙景瑞的“全程備課”:課前的預設備課----課中的現設備課----課后的反思備課。
可見,課時備課一般經歷三次對教學的設計。一是預先設計,也可稱為“預設”;二是適時設計,也可稱為“現設”;三是課后設計,一般叫“教后反思”,也可稱為“后設”。
二、同伴互助、挖掘教材
(1)在新課程校本研修活動中,進行教學設計的研究往往經歷多次反復。如,“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堂跟蹤--→反思提升”的集體備課程序。
(2)在校本研修中,不少地方高度重視教師間的合作和反思,開展“研修課”活動:集體備課(教學設計、說課或無聲上課)----觀課議課(獻課)----反思修改(課后備課)。
(3)反思修改我在聽取觀課者的研討中,參與對話研討,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之后,我撰寫教學反思,進行小結,并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課后備課),形成研修課案例。
三、備課與終身學習
我以為,終生備課要做到這幾點:
1、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地參加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不斷提高師德水平,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學科知識;參加系統進修,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共4頁,當前第3頁1234
2、以極大的熱情,積極投入到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和校本研究活動中去,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做中學”,進行行動研究和實踐反思,加強與同行、學生及家長的合作與交流,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教科研工作。
3、參加網絡教學研究活動,撰寫教育教學網絡日志,進入專業聊天室等,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困惑,與全國的教師和專業人員交流,獲取專業上的支持和幫助。
我在教學《梅蘭芳學藝》時先讓學生來嘴上說說梅蘭芳是怎樣勤學苦練的,或者是梅蘭芳怎樣抓緊時間練習的學生都能說,但我總覺得這樣的理解太膚淺,這樣的訴說太蒼白,對于梅蘭芳的那種刻苦精神學生缺乏本質的、直接的體驗,所以我在教學課文第二小節時設計了讓學生“緊盯”“注視”著我手中的紙鴿,還強調不能讓鴿子飛跑了。這樣,我讓“鴿子”從小范圍的飛翔到大范圍的飛持續了一小段時間,有的學生情不自禁的揉起了眼睛。接下來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他們的體會就顯得真實了,對梅蘭芳更佩服了,對課文的理解就更透徹了。
給學生創設民主的學習氛圍,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開辟道路。
民主的學習氛圍,其顯性標志是學生的“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其隱性的標志是平等寬松、和諧生動、樂學樂教。創造這種氛圍,關鍵還在于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教師必須融入到學生之中,了解他們、欣賞他們、鼓勵他們,成為深刻理解學生觀點、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教師必須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走向平等中的共同參與者,和學生一同去探索真理的奧秘。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是否參與其中是分不開的。在上述課堂中,當學生展開爭辯時,如果教師能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適時發表自己的觀點。
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而應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能夠“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著名特級教師李烈曾經說過,要想真正站到學生中間來,要走好三步:第一步是課上一定要尊重學生,建立一種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第二步是在課下要忘掉自己是老師,多與孩子交流。第三步是教師要真正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評說自己,從而經常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以適應孩子。走好了這三步,教師就會經常用一顆“童心”去平視學生,就會發現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
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之間的文本對話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課堂不應該是一個人的獨白,應該是雙主體的交流,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設計練說“梅蘭芳先生,我想對您說——”讓學生在敞開心扉的對話中,實現對文本的理解、欣賞、和評判,實現張揚個性的自我超越。學生可以自由傾吐、體會和感悟。感言于心,以心化言,語文閱讀教學在學生心靈的對話中就會活力四射。學生精彩的發言,既是情感的流淌,更是靈性的涌動;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張揚。
完成這一練習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內有分工,小組成員有幫助,組內同學有進一步完善答案的意識,有共榮辱的意識。“一人說得好,全組都光榮”這種方式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合作的熱情。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2
《在樹林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16個,會寫其中的8個。
2、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導學生做一個誠實的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
難點:理解內容。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磁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播放大自然美麗風光,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播放錄音,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錄音,說說你聽懂了什么?
2、利用拼音,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中的生字。
三、認識生字,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面,學生試認。
2、教師領認,強調讀音。
3、用自己的方式記住生字讀音。
四、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1、觀察各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議一議,哪些生字需要注意。
3、教師指導難寫的生字的書寫。
五、學習生字,讀準生字。
1、出示認讀卡片。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2、學生試讀,齊讀,開火車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懂得大自然的美是要靠大家去保護,要有環保意識。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導學生做一個誠實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內容。
難點:理解“當著百靈鳥的面……我覺得羞愧”的意思。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磁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檢查,復習舊知
1、聽寫生字。
2、抽查認讀生字。
二、播放錄音,感知課文。
1、聽錄音,說說你聽懂了什么?
2、畫出本課生字新詞。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畫出課文中有多少個自然段。
2、讀第一自然段,說說本文中講了哪兩個人?
3、教師范讀2-4自然段,回答問題。
(1)他們到森林里去玩,帶了什么?
(2)他們聽到了什么?
4、默讀第5-8自然段,理解莉莉說的話。
四、讀讀課文,感悟升華。
1、你從課文中體會到了什么?
2、在今后,我們的行為舉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3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讀3個新字。
2.理解詩句,了解古詩大致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指導學生寫春天柳樹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朗讀并背誦課文是重點。
2.理解詩句意思及描寫柳樹的美的特點是難點。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讀錄音磁帶;到戶外觀察柳樹。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打開掛圖(或放幻燈),激發興趣
放詩歌的朗讀錄音,在學生對詩歌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板書課題。
解題。學生試說“詠”的意思。教師小結:“詠”的本義是歌詠,在本課是歌頌、贊美的意思,作者借贊美柳樹來贊美春天。
作者簡介: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會稽永興(今浙江省蕭山縣人)。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進士,做過禮部侍郎等職。晚年不拘禮節,酒后作詩文,神采飛揚。今存詩19首,除《詠柳》外,《采蓮詩》、《回鄉偶書》也很有名。
二、指導看圖
圖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個一個說,再連起來說一遍)
同學們看了圖,想一想詩人是怎樣描繪自己所見到的情景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
1.請聽錄音,看看課文有幾句話。(標出句子)
2.看音節卡片,開火車讀。
bìchuísīcáisìjiǎn
3.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
4.分組讀課文,男女生各讀一句。
四、學習生字
1.出示帶音節的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去掉音節讀。(注意“垂、似”的讀音)
3.識字、記憶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組觀察、討論。利用以前的學習方法識記字形。
(3)檢查自學情況。(指名學生當小老師,師生評議)
(4)教師重點指導:
碧,bì,上下結構,注意寫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橫要變成提。
垂,chuí,讀準翹舌音,8筆,注意寫好中間的部分。
絲,sī,5筆,要讀準平舌音,注意上面
的寫法。
裁,cái,12筆,讀準平舌音,注意里面的寫法,和“栽”要區別開。
似,sì,6筆,讀準平舌音。
剪,jiǎn,11筆,上下結構。
4.鞏固練習(做游戲)。
(1)做找朋友游戲,找對了全班齊讀三遍。
(2)組詞練習。
五、課堂練習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認讀漢字卡片。
二、引導學生學習課文
1.引導學習第一句。
(1)自由讀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能說一點就說一點)
(2)齊讀第一句。
(3)指導朗讀(注意輕重音和停頓):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教師范讀,學生仿讀,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
(4)教師小結:
妝,打扮。一樹,滿樹。“一”在這里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的意思。萬條,柳樹枝條多。在古詩中“百”、“千”、“萬”經常泛指數量多。絲絳,一種絲織的帶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成的一樣,從樹上垂下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2.引導學習第二句。
(1)自由讀,說說你懂得了什么?
(2)指導朗讀: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
(3)教師精講:
細葉,指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剪出來的啊!
三、想象情景,朗讀、背誦課文
1.自由讀全詩。結合看圖及在戶外所看到的柳樹,想象詩句所描寫的畫面。
2.教師點撥:詩的第一句,寫的是實景,表現了整棵柳樹的顏色、形狀及樹上的柳條多。雖然是對靜物客觀的描寫,但是卻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蘊含著作者對柳樹的喜愛之情。詩的第二句,是作者的想象,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風”想象成手拿剪刀的能工巧匠,把在春風吹拂之中的柳樹想象為經過巧手剪裁的藝術品。這種大膽而巧妙的想象,把對柳樹的贊美引向對春天的贊美,深化了詩歌的內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這首詩贊美柳樹不是作者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憑借贊美嫩綠多姿的柳樹來贊美春天,歌頌春風給大地帶來了一派生機。
四、課堂練習
1.寫一寫課后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五、指導學生寫話
1.啟發學生說說在戶外看到的柳樹。同桌互說。
2.小組推選代表說,師生評議。
3.指導書寫。
例:春天來到了,柳樹的枝條上長出了一片片長長的綠葉,近看好像綠色不是很深,但是當你遠遠地望去的時候,整棵柳樹就被一層綠色的霧包圍著。一陣微風吹過,柳條隨風搖擺,就像在歡迎我們似的。
板書參考
探究活動
觀察春天的柳樹,或者其它景物,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的觀察結果。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4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曲。學生伴著歡快的歌聲走進課堂。)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歌中的小熊今天也來到了我們中間,他就是“絨毛小熊”。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如果你認識就把他讀出來。(教師板書:絨毛小熊)
2、同學們,當我們剛剛接觸到一篇新的課文時,我們都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學習?
二、自學,檢查字、詞。
(一)無論哪種方法,首先都要自己學。誰能說說自己學時都學習哪些內容?學生交流、自學。
(二)小組檢查
小組長先在小組中用生詞卡片檢查。(教師發放生詞卡片,小組檢查。)
(三)讀詞句
1、出示詞語卡片:絨毛、幼兒園、乖乖地、很疼、驚訝、隨便、請求、年級、補丁、印象、技術(如讀不準,“小組誰來幫幫他?”)
師:好,詞先讀到這,其他兩組同學先不要著急,這還有兩個句子等你們讀呢。
2、出示句子:小熊當過我的病人。我有時把他當成小狗。
請兩組各派一名代表來讀,其他同學聽聽他們讀沒讀準音。
師重點指出:“當”在課文中是多音字,在讀課文時,一定要讀準。(全班再齊讀鞏固)
三、細讀課文,逐步體會感情。
(一)自己仔細讀讀書,看看“冬冬”的這只小熊長什么樣?
1、學生交流。(他很舊,還打著補丁,身上的毛亂蓬蓬。它身高五十六厘米,比我生下時還長。)
2、你們覺得小熊怎么樣?(學生自由談感受。)
3、誰再來讀讀這兩句話,能夠讓別人一聽,就知道這只小熊非常破舊?
4、就是這樣一只破舊的絨毛小熊,冬冬卻把他當成寶貝。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學生自讀第二小節
1、冬冬和絨毛小熊都玩過哪些游戲?
冬冬和絨毛小熊度過了這么多快樂時光,請你再來把這三組句子讀讀,你最喜歡哪一組就多練幾遍。
2、指學生讀:你喜歡冬冬和絨毛小熊做的哪個游戲?
學生隨機讀,教師重點指導:
1、小熊當過我的病人,躺著不動。我打針的技術不高明,他不喊疼。
2、小熊當過我的病人,乖乖地躺著一動不動。我打針的技術不高明。他卻從來不喊一聲疼。)
3、分別指讀這兩句話。這兩組句子你喜歡哪組?為什么?
4、冬冬和絨毛小熊在一起多快活呀。除了書上寫的,冬冬絨毛小熊在一起還有可能做些什么?
(三)學習第三小節
1、絨毛小熊在陪伴冬冬長大的過程中和冬冬做了數不清的游戲,度過了無數快樂時光。可是,隨著冬冬的一天天長大,絨毛小熊卻又臟又破了,媽媽要把它扔掉,同學們你們說行嗎?為什么呀?
2、朗讀第三小節。重點指導:我聽了萬分驚訝:老朋友怎么能隨便扔掉?
(四)小熊縫好了,兩個老朋友又可以天天在一起了,這是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呀!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小節。
四、美文美讀。
課文學到這,你喜歡絨毛小熊嗎?那就讓我們全班合作讀課文。你喜歡哪一小節就站起來讀哪一小節。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也有喜歡的小玩具吧?誰來說說自己的小玩具什么樣?你和他都度過了哪些快樂時光?
六、布置作業。
寫寫你喜歡的小玩具的樣子以及你和他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復習字詞,個別朗讀,開火車朗讀字詞。
2、讓學生自由提議用自己覺得的方法記憶新字詞。并介紹給大家。
3、新舊知識比較、鞏固。
4、指導書寫。
《絨毛小熊》教學反思
《絨毛小熊》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孩子眼里,玩具是有生命的。兒童的玩具世界是他們生活世界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教這篇課文時,我以談話導入,引起他們對玩具的興趣,引出課題。之后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來讓他們熟悉課文,讀準字詞。在生字詞方面由小老師帶讀,出示生字卡片,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學習課文時,用到了小熊,果然吸引學生的注意,通過小女孩和小熊玩了三個游戲,一起分享他們的快樂時光,感受到了玩具的可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過程。由此可見,“對話”已成為一種核心理念,滲透者語文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它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經過此次課堂,我對怎樣進行有效對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話貫穿于課堂的始終,首先要增強對話的技能,提高對話技能。在今后教學中,會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實現語言多樣化、精煉化。當然,還要懂得用激勵性語言來調動激勵學生,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與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
本次教學中有一些地方自己是比較滿意的,例如情景創設,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抓住學生興趣進行教學;有一些評價語來得及時到位;課堂上能夠進行梯度創設教學等。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行深思。
1、朗讀方面做得還不到位。在我們語文課堂上少不了朗讀這個環節,可以看出朗讀是比較重要的。本次教學中,個性朗讀還可以更多樣化,讓學生通過朗讀來加深對文本的認識。其次,還可以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做好對學生朗讀的指導。
2、在生字教學中,需要注意音形義結合,讓學生加深印象,做到高效課堂。
3、調控課堂方面。一個優秀的教師善于調控整個課堂,這點我有待加強。就像課堂上有些學生舉手,沒能及時叫到,稍顯沮喪,就不能很好地聽接下來的課,這時就需要教師善于去引導、關注。
經過此次教學,我受益匪淺,相信只要不斷努力探索,肯定能取得突破,讓自己成為教學的“有心人”,讓自己的課堂更高效!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
1、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粗知故事的大意;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充氣雨衣的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圖片導入。出示充氣雨衣的圖片: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板書課題)這種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會淋濕褲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樣發明的嗎?
2、談話導入。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板書課題)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從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二、對話平臺
感知
1、自由讀文,畫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畫出來。
3、指名讀文,正音評價。相機學習多音字“假” “縫”。
識字
1、互做監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針對本課生字字形復雜,字音難記的特點,采用多種復現方式,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質量。】
默讀
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如果一次沒讀懂,可再次默讀思考。同時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思考,也能夠迅速地幫助學生粗知課文大意。】
交流
1、小組內交流: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
2、交流匯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這幾個方面。
⑴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②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⑵讀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②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一直”說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的朗讀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讀好小林做的句子,體驗發明過程的苦惱和快樂。
【抓住課文重點,通過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內容,學生深刻感悟到“小林愛思考”和“勤實踐”的好品質,逐步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練習
1、寫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詞語。
2、課文中有三個帶問號的句子,看誰能最快找出來!比較一下這三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樣子各寫一句話。
3、把本課中優美的詞語積累下來。
第二課時
復習
1、用多種方式檢查生字。
2、讀讀寫小林發明充氣雨衣靈感的句子。
復述
1、學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發明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發明的過程。
2、采取多種形式復述:練習、指名復述、分組競賽
【在默讀的基礎上,讓低年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復述課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讀的速度,培植語感,積累語言。】
拓展
1、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么啟示?
2、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通過小林的發明“充氣雨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觀察生活,培養勇于實踐的好品質。】
實踐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便之處,動手改進一下。
2.響應課后學習伙伴的倡議,做個小制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此環節進一步開發文本資源,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動手實踐。】
【板書設計】
【教學評價方案】
1·達標測評
參評人數
項目
內容
達標人數
達標率
注:表內【人數】為達標人數。
2·教學反思
學生參與程度
教學目標達成度
經驗積累
問題分析
改進措施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9個字以及“樓梯”和“腦筋”兩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后,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那我們就來看一個動畫片,請你們一邊看一邊想:動畫片中的人,他們遇到不高興的事時是怎么處理的?
2、播放多媒體課件(一)(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興的事,但這些事通過人們動腦筋,也變成了好事)。
3、談話激趣。
(1)剛才,老師和小朋友們一塊兒看了動畫片之后,老師覺得動畫片中的人真聰明!他們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樂的事,通過動腦筋變成好事。今天,老師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處理的呢?
(2)齊讀課題,學習生字“玲”(指名讀、齊讀。)
二、嘗試學習、讀文識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再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
3、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學習課文下帶拼音的生字,互讀、互聽、互糾。
(2)自由拼讀詞語。指名讀、小組讀。
(3)將詞語的拼音去掉讓學生練讀。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鈴、詳、幅、獎、催、叭、臟、筋”。
(4)四人小組討論識記這些生字。
(5)打亂生字順序讓學生進行搶讀(獎勵讀得好、記得快的小朋友)。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看課文插圖(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次讀課文,讀后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推薦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進行交流,并讀出相關的句子。
4、教師進行朗讀指導(要求:爸爸的話要讀得親切一些,問句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玲玲的話要讀出天真的、幼稚的語氣)。
5、在小組、班級中進行讀書評比擂臺賽,比一比誰是我們班的金嗓子?然后學生進行評議:誰讀得好?好在哪里?還有什么不足?
7、通過讀,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自己讀懂了些什么。
8、教師再指名交流,并相機進行點撥,重點指導理解詞語:“端詳”;理解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9、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化理解。
四、啟發思維、訓練表達
1、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興的事,在爸爸的指點下,她通過動腦筋,將壞事變成了好事。老師想知道,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把你遇到過的事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2、推薦小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進行交流(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充分地說)。
3、如果小朋友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碰到類似課文中這樣的事,我們應該怎么辦?
第二課時
一、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出示多媒體課件(三):游戲“大轉盤”(轉盤上寫著生字,教師轉動轉盤,學生開火車讀)。
2、請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辦法告訴同組的小朋友。
二、指導觀察、練習寫字
1、讓學生先自己觀察文后每個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2、教師重點指導并范寫“糟、樓梯、腦筋”這幾個字、詞,要注意指導學生把他們的各部分寫緊湊些。
3、學生練寫。
4、把學生寫的生字、詞在多媒體上展示,并引導學生評一評。
三、做一做,完成課后練習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