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錦集(精選4篇)
林海教案錦集 篇1
教學目標:
1、感受大興安嶺的美麗而不空洞,在朗讀中激發學生“親切、舒服”的共鳴。
2、以“沖突”串起教程,引導學生關注寫作的脈絡和感情的自然升華。
3、滲透“與時俱進”觀,正視大興安嶺的今日生態,喚起時代的責任感。
預設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老舍先生嗎?我們學過他寫的的哪些文章?有什么感受?
2、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大師”,讀他的文章的確是一種享受!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參觀游覽了大興安嶺,并且寫下了《林!愤@篇文章,今天,讓我們走進《林海》,一起來感受大興安嶺的獨特風光。(出示課題)
二、暢談感受,確立對話核心主題
1、昨天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與文本進行了獨立對話。讀了課文,你覺得大興安嶺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老舍先生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
3、質疑:親切與舒服,出現了三次親切與舒服,感覺太強烈了!老舍先生為什么會有如此強烈的感覺呢?就讓我們跟著老舍先生走進大興安嶺。
三、引出對話分主題,尋找對話依托點
(一)古木沖突,引發話題
1、初入大興安嶺,腳落在千年萬年積累的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古木,你會有什么感覺?
2、對古木,老舍先生怎么會產生親切、舒服的感覺呢?
資料鏈接:1961年社會大背景
3、我們就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感受林海帶給老舍先生的親切與舒服。圈圈畫畫找一找讓你感受到了親切與舒服的詞、句,讀一讀。
(學生自讀課文,感受、體驗)
(二)尋找“親切、舒服”,展開對話
對話交流:
⊙群嶺起伏(課件出示)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云橫秦嶺’那種險句”。
這句話帶給你怎樣的感覺。(溫柔)你為什么會覺得溫柔?
現在我的面前就是一大片的嶺,(課件出示)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高的,矮的,長的,短的,橫的,順的!
這樣的的“嶺”給你什么感覺?
看來,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語言大師,就這么個“點”、這么個“著”字,給人的感受卻截然不同。多么溫柔的嶺,誰愿意來贊一贊。
⊙一碧千里(課件出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
師:那是一些怎樣的綠呀!
面對這滿眼的綠,你有怎樣的感覺?讀出你的感覺好嗎?
⊙“浪花飛濺”(課件出示)
“!边吷喜皇沁有些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干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如果讓你用自己的話來說,同樣表達這個意思,你還可以怎么來寫這些俏麗的白樺?
讀著這句話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俏麗、閃動、銀裙)
⊙豐富多樣(課件出示)
大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輕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只有誰穿繡花鞋的?你從繡花鞋想到了什么?
⊙無盡寶藏
師:大海蘊藏著無盡的寶藏,大興安嶺有嗎?大興安嶺有哪些寶貝嗎?這些寶貝有什么作用?
概括:這樣的大興安嶺,這樣的林海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初入興安嶺,證實了悅耳的名字使人感到——
。ㄉ诱f)親切、舒服
領略到興安嶺的美麗,且美得并不空洞,越發使人感到——
。ㄉ诱f)親切、舒服
看到興安嶺有著興國安邦的意義,就更使人感到——
。ㄉ诱f)親切、舒服
(三)過去與現在的沖突,深層次對話
大家看一看這幾張圖片,此時你的感受如何?
(課件展示大興安嶺著火、過度砍伐的照片)
同學們,假如,現在老舍先生走進大興安嶺還會有親切、舒服的感覺嗎?假如,現在老舍先生走進大興安嶺還能寫出這樣的“林海”嗎?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會有很多的想法,用你的筆寫下你此時的感受!
(四)現實與理想的沖突
許多年前的大興安嶺是如此的親切舒服,現在的大興安嶺是如此地觸目驚心,在你們的心中,你希望未來的大興安嶺是怎樣?。
把小組中的想法真實地記錄下來。
四、提升思考,回歸對話核心主題
大興安嶺很美,她應該是一種廣闊的美,立體的美,由內而外的美,她美得并不空洞。讓我們深情地呼喚——林海!大興安嶺很美,這種美需要我們的愛護,需要我們的保護,因為它更應是一種永恒的美,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呼喚——林海!
林海教案錦集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嶺、林、花”,并有感情朗讀課文。
2、會用不同方式改換句式,完成作業本4、6小題。
3、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熱愛科學,長大后去建設祖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同學們都見過海,能用海說話組成詞嗎?
板書:《林!
2、讀了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么?(林像海一樣非常廣闊)
3、出示投影:看圖,你在這里看到了什么?心理有什么感覺?
4、范讀課文。
5、交流、反饋
二、出示預習綜合題
1、給下列的字、詞選擇正確的讀音。
椽(chuang, chuan )柱珊(shan shai )瑚
2、根據意思寫詞語。
指高得沒法攀登。形容難以達到。( )
非常驕傲蠻橫,看不起別人。 ( )
漂亮、相貌美好。 ( )
指國家興盛安定。 ( )
3、按課文內容填空。
作者是按( )( )和( )三方面來描寫大興安嶺美景。
4、選做題:文中哪一部分景色最吸引你,你就仔細地讀一讀,爭取把它讀好、讀美。
三、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2―――5節)
四、交流反饋
五、學習“嶺”
1、出示句子: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下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2、朗讀、體會
六、畫圖:“云橫秦嶺”與“溫柔”對比。
1、齊讀體會
2、出示句子,區別:(1)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見不完,也看不厭。
。2)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前一句,把“多少條嶺啊”,放在看頭突出了“嶺”的特點“多”和作者對此的感嘆,用上關聯詞語,這兩層意思的并列關系明確化。
后一句:這句話雖然意思沒改變,但語意不如愿句,情味也淡了許多。
3、小結: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我們要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地選擇句式,閱讀時,我們要注意作者是采用什么句式,把意思表達得更準確。
4、有感情地朗讀、引讀。
5.述:老舍爺爺坐在疾馳的火車上遠遠地看見重重疊疊的嶺,是那么的溫柔,用“云橫秦嶺”作對比,更加突出了嶺的溫柔。
板書:嶺:多——溫柔。
作者采用了對比手法。
6、小結:作者看到了這么多嶺,每條嶺是那樣的溫柔,所以對大興安嶺產生了一種親切之感。
用親切的口氣朗讀這一節——嶺。
七、歸納學習方法:同學們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一段的?
板書:學習方法:
1、概括“嶺”的特點。
2、找出說明“嶺”特點的詞句。
3、感情朗讀。
4、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手法細致描繪“嶺”的。
齊讀學習方法。
述:學習“嶺”的方法,學習課文“林”(3—4節)
八、學習課文“林”。
1、問:“林”的特點是什么?
板書:林:綠而浩大。
2.特點你是從哪句中體會出來?請用“……”劃出重點詞句。
a.理解:目之所及。及:達到。
b.板書:目之所及。都是綠。
c.齊讀這些句、引讀。
3、課文采用了什么手法?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板書:比喻、擬人、反問。
4、區別句子,反復朗讀。
齊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就像海邊上的浪花。
讀
思考:a.這兩句句式有什么不同?(前一句反問句,后一句是陳述句)
b.她們表達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述:反問句,加強反吉語氣,強調肯定,增強了表達的親切感與感染力述句一般的句式。
c. 齊讀,抽讀(第4節)
問:還可以改為什么句式?(雙重否定)
出示句子: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白樺的銀裙,不會不像海邊上的浪花。
5.鞏固練習:作業本第4題,校對。
九.自學“花”第5節,小組討論。
1.交流、匯報
板書:特點手法
花美多而絢麗叫不出名兒擬人、比喻
。利悾┐┲C花鞋
2.區別句子:
花叢里還隱藏著像珊瑚珠似的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花叢里還隱藏著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小結:這兩句前一句好,比喻句更能說明小紅豆的樣子美。
十.課堂小結:
讀了課文你心理有什么感覺?
十一、配音齊讀“嶺、林、花”。
十二、作業:
寫一段:把自己的感覺寫下來。
林海教案錦集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林海》是滬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細致的觀察,豐富的聯想和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我國東北大興安嶺美麗的自然風光,介紹了大興安嶺為國家建設所作出的貢獻。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建設者的崇敬之意。
2、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寫景類文章的寫作特點,通過對關鍵語句的圈畫批注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抓住三次“親切、舒服”感受的句子,通過上下文的聯系,理解大興安嶺讓作者感到“親切、舒服”的原因以及明白作者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感受。
。3)品讀文中質樸而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美麗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這些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大興安嶺讓作者感到“親切、舒服”的原因以及明白作者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感受。
二、說教法
本著更好地完成本課教學任務,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我準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1、朗讀法。正是因為本文滿蘸著作者欣喜與熱愛之情,描畫了大興安嶺浩瀚山林的景色。文字優美,情感濃烈,猶如一幅迷人的寫意畫,從多方面給人以美的享受。特別是描寫林海的幾個自然段,用了很確切的比喻,擬人等寫法。因此,教學中,在學生理解想象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初讀感知,再讀理解,三讀體會,引導他們把課文讀通,讀懂,讀深,進而達到“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的目的。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景色美,語言文字的美,從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陶冶學生的情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情朗讀的技巧。
2、能力培養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只有交給學生尋覓知識的學習方法,才能使他在知識的海洋里勇敢探索,學到更多的知識,并終生受用。本著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中我從課題“林!敝,從尋找林與海的相似之處入手,抓住文中具體描寫“林”的內容,通過朗讀、思考、讓學生領略到“林”的浩大、壯美,明白此段運用了形象的比喻,生動、逼真地再現了大興安嶺的林海。如此優美的描寫,我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后,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至會背,從中體會到作者對林海的喜愛之情,盡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投影展示了林海的美麗景色,同時老師朗讀課文,再現課文內容。這種以圖畫展現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的方法,深深地撼動了學生的心靈,極大程度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領略課文語言美的基礎上,真正領略到林海的壯美,既是美的享受,又輕松了課堂。
4、簡筆畫輔助教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一些重點詞、句,我還采
用了簡筆畫輔助理解。例如,在理解大興安嶺的“嶺”時,為了突破重點詞“溫柔”和“盛氣凌人”在本課的意義。我要求全班同學用簡筆畫勾出自己心中的大興安嶺和秦嶺,通過板畫認識到:“溫柔”在本課指大興安嶺的線條柔和平順;“盛氣凌人”指秦嶺高大險峻令人望而生畏。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增添了課堂里的美育氣氛,使學生在接受語文知識時,同時受到美的熏陶。
三、說學法
根據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以及大綱對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閱讀理解,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教學生用“一讀──觀景賞物,抓住特點;二讀──品詞析句,體會情感;三讀──回顧反思,明了寫法!钡姆椒,仔細品味文中有關“林”的內容。即初讀課文,感知景物特點;精讀課文,抓重點詞句,仔細品味,領悟情感;回讀課文,在讀中學習規范的語言,積累語言材料,悟出表達方法,掌握表達技巧。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全面完成了教學任務。這里的學法指導、學法應用將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再現。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勗拰
1、板書課題:林海
一棵樹稱為——木,兩棵樹稱為——林,海是指——大海。這“林”和“!焙显谝黄鹫f明——樹很多。齊讀課題。
2、課題“林!敝傅木褪恰笈d安嶺。出示大興安嶺圖片。
你們想知道大興安嶺為什么被稱為“林!眴?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腳步走進大興安嶺,欣賞他筆下的林海吧!
。ǘ┱w感知
1、生輪讀課文,邊聽邊思考:
(1)大興安嶺留給作者的感受是。這樣的感受,在文中出現了次。
。2)作者得出這種感受的原因分別是什么?用“~~~~~”劃出相關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我”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為(這回有機會看到它,并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
“我”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為(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
“我”心中感到親切、舒服,是因為(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 相機板書:親切 舒服
2、那么,作者圍繞這種感受,描寫了大興安嶺哪幾方面的景物呢? 交流并板書: 嶺、林、花
。ㄈ┢肺睹
過渡:下面,我們就跟隨著作者的腳步深入林中去細細體味大興安嶺的美景,先來看“嶺”這一部分。
A.學習“嶺”
1、默讀第2節,按要求在書上做批注。
出示思考:(1)“嶺”具有怎樣的特點?
。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
。3)這樣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根據學生交流媒體相機出示有關語句。 相機板書:多而柔
B.學習“林”
出示問題:“林”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學后小組交流)板書:綠如海
1、作者是怎樣描寫綠顏色多的?
師引導:從“目之所及”,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綠的,這就說明這兒的樹非!。多得就像——海洋。
2、那作者是怎樣描寫“林”像大海的呢?
。1)交流,出示句子。
師小結:這就照應了課題——林海。
3、請大家帶著喜愛與贊美的感情讀3、4兩節,男女生分讀。
C.學習“花”
1、“花”的特點。 (自學后小組交流) 板書:多而美
2、出示: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作者把興安嶺當作亭亭玉立的少女來寫,你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呢?作者為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擬人、比喻]
小結:山上青松,山下白樺,林中野花,作者從上到下把大興安嶺景色寫得很有層次;腥粢晃煌ねび窳⒌纳倥媸翘览玻屓讼矏哿。 過渡: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寫出了大興安嶺溫柔的“嶺”,如海的“林”,還有美麗的“花”,由興安嶺外表的美。作者來進入嶺中,看到林場又會想些什么呢?
。ㄋ模┵澷p美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6、7節,想想作者之所以又有兩次發出“親切、舒服”的感慨,是因為聯想到了什么?
交流,出示: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
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
2、小結:大興安嶺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我們的國家興盛安定——興國安邦。(板書:興國安邦)
2、出示:為什么管它叫作興安嶺,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了。為什么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交流。
3、我們怎樣做才能興國安邦呢?交流
師小結:我們伐木取材,也要造林護樹,一手砍,一手栽,就能保護生態平衡,使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使林海能夠萬古長青。
4、齊讀最后一節。
。ㄎ澹┛偨Y全文
1、指板書小結:作者抓住嶺、林、花的特點,描繪了大興安嶺迷人的景色。他用質樸而又簡潔的語言,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我們見識了林海的美麗迷人,感受到了林海的多元和諧,大興安嶺不愧為——林海。
2、讀了課文,你還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板書設計:
嶺 多而柔
15、林海林 綠如海 興國安邦
親切舒服花 多而美
袁丹
20xx年10月20日
林海教案錦集 篇4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并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內容: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有什么感覺?這個感受是怎樣來的?(感到大興安嶺的名字是那樣的親切與舒服/,這一感受是眼見腳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觀察的結果)
2、指導感情朗讀,要讀出親切舒服之感。
3、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總述)
三、重點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嶺的特點)
2、自讀后小組討論,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有什么特點。
3、討論、交流。
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溫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順。本課指山勢平緩,輪廓柔和,這個特點是通過與秦嶺比較得出的?"云橫秦嶺意思是云在秦嶺的半山腰,寫出了秦嶺的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大興安嶺的嶺還有一個特點是多。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看不厭一是因為嶺各具形態,二是因為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看著這樣的嶺,心里一定感到親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點是樹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葉松,白樺。但從深的、淺的、/article/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樹的種類多?吹竭@么多樹,心中一定感到親切與舒服。
4、學習本段中的修辭方法,先由學生總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思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不用這些修辭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師范讀,指導朗讀。
。ù笈d安嶺真是太美了,誰能帶著感情讀一讀這段?)
6、自由讀課文,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ㄈ纾鹤髡哌@樣描寫,在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們上穿翠綠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腳穿多彩的繡花鞋。顏色搭配多么協調,多么漂亮,多么有生氣。)
7、小結:大興安嶺的嶺溫柔,林美麗,花鮮艷,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間洋溢著喜愛與贊美之情,讓我們懷著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與贊美,再讀這段課文。
四、講讀第三段。
1、自讀第三段,思考:
、贋槭裁吹搅肆謭,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2、討論、交流。
①因為在林場看到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谂d安嶺的興有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安定興安嶺也有一份貢獻,/sjbwz/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3、為什么說它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
因為大興安嶺不僅有美麗的風光,而更主要的是為祖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資源,與國家的建設結為一體,與人民的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讀。
5、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個人思考后討論交流。
作者結合對大興安嶺嶺、林、花的描寫,邊寫景邊抒情;借看嶺林花產生的聯想,抒發感情;參觀林場,看到林區的發展,看到人們愉快的勞動,幸福的生活,對興安嶺愛之更深,在敘述中抒發喜愛之情。
五、總結、擴展
1、根據板書,要求學生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篇課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游歷大興安嶺后寫的,文章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敘述了這個原始森林的景色,/article/并展開聯想,抒發作者喜悅、歌頌之情。課文中的三個親切與舒服貫穿全篇,構成整體,中心突出、前后呼應,本文不僅記敘了作者所觀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聯想,抒發了感情。
3、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中心突破法抓住親切舒服重點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親切舒服時主要寫些什么?文中是怎樣體現出作者這感情的?
。3)采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用學習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學習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仿照本文寫法,寫一處景物。
附:板書設計
抓特點 表感情
嶺 多而溫柔 名字悅耳 親切舒服
林 綠而浩大
林海 花 多而美麗 美得不空洞 親切舒服
木 美麗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