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冬至節(jié)日教案范文(精選3篇)
幼兒園大班冬至節(jié)日教案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tǒng)的冬至節(jié),知道冬至的由來。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
活動內(nèi)容:
1、綜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學:白天短、黑夜長
3、讓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包餃子、喝冬釀酒、吃餛飩憶西施等,讓孩子感受到冬至的節(jié)氣。
附兒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餛飩,北方餃;
曖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凍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掃;
會親訪友拜老師;平安幸福樂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這一夜,最長了;
甜甜蜜蜜睡一覺;明天太陽會更好。
冬至幼兒園活動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夠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的由來;
2、通過這次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領略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
3、讓學生懂得去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以實際行動減輕父母的負擔。
二、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節(jié)日嗎?(冬至)
2、介紹“冬至”的字源
(1)會意字。甲骨文表示絲繩的終結,是“終”的本字。金文將絲結簡化為點;或另加義符日,表示一年時日的終結,當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義符,表示年末結冰的季節(jié),以突出冬季。
冬,四時盡也。—《說文》無冬無夏。—《詩·陳風》
(2)最后,最終。
(二)介紹冬至小知識
1、你對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師介紹冬至相關知識
(1)認識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為什么吃餃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過冬至?(祭祀活動;食的活動;禮的活動;娛的活動)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習俗。
(三)冬至注意事項:
1、注意防寒保暖。
2、合理調(diào)節(jié)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
4、進行適當?shù)挠憻挕?/p>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過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業(yè)
1、體驗:跟家長學會做餛飩或水餃,感受冬至節(jié)的喜慶,增強學生動手的能力。
2、講述:給弟弟妹妹講述有關冬至的傳說和習俗。
幼兒園大班冬至節(jié)日教案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并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給吃。
2、通過活動,讓孩子學會分享勞動成果,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人的感情。
活動重點:
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
活動難點:
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并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給吃。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幼兒在生活中吃過餃子,已經(jīng)了解一些相關知識
2、物質(zhì)準備:兒歌《包餃子》、實物餃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餃子、水果模型、小動物模型、家庭成員的手指偶
活動過程:
一、點名法檢查助聽器的工作狀態(tài)。
聽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師擊掌問好。
二、活動導入:播放兒歌《包餃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題。
羊媽媽,(雙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餃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內(nèi)、往外來回扳)
中間突起,(雙手握拳)兩邊翹(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勢)
有的像小船(兩只手半舉并左右搖動)
師:兒歌里,羊媽媽包什么?
幼:羊媽媽包餃子。
三、出示實物餃子,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請幼兒觀察、講述餃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吃餃子的經(jīng)歷。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餃子長什么樣子?
幼:餃子像小船,還像橘子瓣兒……
師:你們吃過餃子嗎?什么時候吃的?
師:冬至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吃餃子,要不然,耳朵都凍掉了。
師:餃子好吃不好吃?餃子里面有什么?
幼:餃子很好吃。餃子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雞蛋,有韭菜,有肉肉……
師:你們喜歡吃餃子嗎?你們會不會做餃子?
……..
四、請小動物吃餃子,練習句型:我把餃子給吃。
師:“喵喵喵”,小貓來了,它說它聞到小朋友做的餃子真香!它也想吃餃子,誰想讓小貓吃餃子?
師:小貓說:謝謝你,你的餃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餃子嗎?那么誰想讓小狗吃餃子?
(引導幼兒練習表達:我把餃子給吃。)
五:學習仿編:“我把給吃”的句式。
通過“我愛我家”游戲,學習仿編句式。幼兒通過教師引導學習仿編句子。我們也請爸爸媽媽吃水果吧?如:我把蘋果給爸爸吃。我把香蕉給媽媽吃……
六、老師總結,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餃子,體驗自己動手制作食物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冬至節(jié)日教案范文 篇3
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22個節(jié)氣,斗指子,太陽黃經(jīng)達270°,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jié)。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zhuǎn)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于北半球)白晝會將逐日增長。
目標
(一)幫助兒童了解冬至這個節(jié)氣的來由、地理、物候知識;
(二)認識小寒這個節(jié)氣的代表民俗活動,并繪制九九消寒圖;
(三)帶領兒童學習餃子的花樣包法。
內(nèi)容
(一)節(jié)氣來由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廿四節(jié)氣最初是依據(jù)斗轉(zhuǎn)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二十四節(jié)氣”是上古農(nóng)耕文明的產(chǎn)物,它與干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
冬至有“日南至”之稱,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jié)氣。冬至這天太陽南行到極致,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自冬至這天起太陽直射點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復返"的轉(zhuǎn)折點,此后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日增長。冬至標示著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huán)。冬至是一個吉日,如《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太陽回升,是一個太陽直射點往返循環(huán)的開始,應該慶賀。
(二)冬至氣候
冬至,作為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區(qū)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zhuǎn)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于北半球)白晝會將會逐日增長。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老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shù)九。?冬至之后,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于接收的熱量,呈現(xiàn)“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
冬至過后,中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shù)九寒天”了。所謂“數(shù)九”,即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數(shù)九一直數(shù)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寒氣就散盡了,春天也到來了。
(三)物候農(nóng)事
中國古代一些文學作品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陽直射點往北回返,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huán),太陽高度自此回升、白晝逐日增長,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前后是興修水利、大搞農(nóng)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需要做好防凍工作。我國江南地區(qū)會清溝排水,培土壅根,對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結要抓緊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并消滅越冬害蟲。已經(jīng)開始春種的南部沿海地區(qū)會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四)冬至傳統(tǒng)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nèi)涵,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說,民間歷來十分重視,留下了很多風俗習慣。
祭祀
據(jù)現(xiàn)存著作記述,周人(陜西一帶)以冬十一月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為歲首,進行祭祀的活動。《后漢書禮儀》道:“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jié)。”
1.“畫九”
所謂的畫九,實則是冬至后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但是,沒有一張九九消寒圖是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動手畫一張屬于我們自己的九九消寒圖。老師會給大家每人一張空白的消寒圖,同學們可以拿著彩筆在上面填充自己想要的顏色,讓他變成有我們自己特點的一張消寒圖。
2.釀米酒
傳統(tǒng)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
3.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4.吃燒臘與姜飯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燒臘,冬至這天,曬制好的燒臘就成為兩廣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歲。冬至日,吳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飯”的習俗。
5.吃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tǒng)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湯果,跟湯團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寧波人在做番薯湯果時,習慣加酒釀。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又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6.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qū),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qū)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7.喝羊肉湯
每年的冬至日,連接四川成都到簡陽的成簡快速通道迎來了一年中較熱鬧的時候,人們驅(qū)車涌入位于龍泉山脈東側(cè)的簡陽市,只為尋得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五)“餃子”花樣包法
我們都知道冬至的.時候北方地區(qū)有吃餃子的習俗,其實不止在冬至,日常生活中,餃子是我們餐桌上一種常見的主食。小朋友們有沒有看過平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怎么制作水餃的呢?你們會不會自己包餃子呢?如果不會,沒關系,今天我們來一起學一學,如果會,那么今天老師就教你們幾種花式包餃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