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本質》教案(精選7篇)
《意識的本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第二信號系統,意識是客觀事物的主觀映象。
(能力目標):理解意識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
(價值、情感目標):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并堅持之
教學重點:
意識的本質
教學難點:
意識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教學方法:
討論、談話十故事式講授
教學過程:
教學導入情境設計:人們曾說,夜有所夢,日有所思。我中午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已過了上課時間,還在睡覺,驚醒之后,看了時間,才1點40分,原來自已是在做夢,我之所以做這樣的夢,是因為我近來曾有過忘記上課的經歷,這幾天又有其他的工作,心里一直掛著工作,是自已太過于緊張的緣故。同學們,你們也做過夢,你想知道人為什么會做夢嗎?想解開夢的迷團嗎?今天我們一起揭開這個迷,學習意識的本質。
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請閱讀課文,哪個同學來說說?分別引出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和生物學前提。這兩點說明了什么問題?意在說明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羅馬科學家普林尼曾觀察大象在月光下跳舞,最近泰國舉行一系列大象比賽的活動,其中有投籃,畫畫,等,這些是否能說明大象也有意識?學生討論。也許大象有自已的語言,只是我們人聽不懂而已,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同學,今后可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留下問題讓學生探究,可以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提醒學生注意,意識的產生,是與人類同步的,那么人類是如何來的?同學們會說是勞動。說明意識是勞動的產物。
同學們還記得“狼孩”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說明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人們在勞動過程中,使人的大腦機能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同學們都學過生物,誰能說說人腦的構造,各個區域的功能是什么?如同學們不能記起或不能回答,老師可以簡單介紹,如語言中樞管語言,運動中樞管運動,感覺中樞管感覺,視覺中樞管視覺。如某一區域受損,人就會有某一方面毛病。
最近有個例子,說有一個人由于工作壓力太大,他控制不住自已每天神經的思索,把一顆釘子插進腦袋,如果不是搶救及時,他就沒命了,所以同學們平時要學會保護自已的大腦,不用腦過度,不經常“想入非非”。
動物也有大腦,誰能說說高等動物大腦與人腦的區別?意在說明人腦在重量、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由此同學們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
這幾天天氣變冷了,同學們知道要增添衣物,這種反應在生物學上叫什么?反射。
現在是第四節課,同學們也許肚子已經在呱呱叫,這是一種什么反射活動?無條件反射。簡單介紹巴甫洛夫條件操作反射實驗。
同學們回家喂你家的寵物可簡單了,只要敲一下鈴,它就知道要“開飯”了。其實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只要聽到學校的鈴聲,也會往外面跑。這叫什么反射?第一信號系統。 去年六月,我們學校芒果大豐收,學校為了防止個別貪吃同學摘果,在每顆芒果樹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此樹剛灑了農藥,請同學們不要摘吃!假如學校有幾只猴子,它們也會做到這樣嗎?為什么?這又叫做什么反射?第二信號系統。
《意識的本質》教案 篇2
意識的本質 教案
【教學要求】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意識的起源;
2、知道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
3、理解意識的內容;
二、發展要求
從意識產生的角度正確把握意識的本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意識的內容;
難點:意識的起源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提問哲學的基本問題,在思維和存在二者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存在的物質性,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一下思維。
講授新課:
一、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用多媒體展現三幅圖片:巖石風化、葵花反應、條件反射。用以證明一切物質都具有反應的特性,而這種特性是隨著生命的不斷進化和發展而得來的,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基礎。由此證明: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多媒體展示狼孩、豬孩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有了人腦就有了人的意識?人的意識是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學生能夠通過狼孩、豬孩的例子否定上述疑問后,即可引導學生說出: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還是社會的產物。由此得出:意識是社會的產物。這個問題是難點,為了突破難點,再用黑猩猩滅火的事例證明一下,讓學生再次生成結論,加深印象;
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總結得出: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二、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
首先展示人腦的結構圖,簡單說明,提出問題:動物能否望梅止渴?為什么?這里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積極思考同時,閱讀教材中的相關鏈接能夠找到答案:第一信號系統是人和動物共有的,第二信號系統是人特有的。動物不具備第二信號心痛,所以不能產生人的意識,所以不能望梅止渴。動物的行為只是本能。
此處如果學生有疑問,可以再舉鮭魚的例子、水獺的例子進行證明。
三、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多媒體展示“畫鬼從何處取材”、“宗教觀念的形成”。在展示圖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并得出結論:鬼神的形象并不是完全由人腦自動產生的,他們在現實世界都有自己的原型。再用多媒體展示魯迅的話,以論證自己的結論。
在學生接受了這個觀點后,進一步分析意識到底是怎么產生的。這里用“原材料——工廠——產品”做個比喻,引出“客觀事物——人的感官——人腦——意識形成”這樣一個過程,力求講解透徹即可。
由此,引導學生說出意識到底是怎么來的——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
本課小結:
通過以上三點,抽象概括意識的本質:客觀存在的反映。
接下來有時間的話進行簡單的課內練習。
注意事項:
1、 在講第三個問題:“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時,如果以宗教為例揭示宗教的本質,一定語言周詳,不要傷害學生的宗教情感;
2、 在講完后小結時,應該給學生指出:如果有題目提到“請從意識的本質角度……”時,意識的本質角度就指以上三個方面。
《意識的本質》教案 篇3
教學準備
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第二信號系統,意識是客觀事物的主觀映象。
(能力目標):理解意識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
(價值、情感目標):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并堅持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意識的本質
教學難點:意識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
教學導入情境設計:人們曾說,夜有所夢,日有所思。我中午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已過了上課時間,還在睡覺,驚醒之后,看了時間,才1點40分,原來自已是在做夢,我之所以做這樣的夢,是因為我近來曾有過忘記上課的經歷,這幾天又有其他的工作,心里一直掛著工作,是自已太過于緊張的緣故。同學們,你們也做過夢,你想知道人為什么會做夢嗎?想解開夢的迷團嗎?今天我們一起揭開這個迷,學習意識的本質。
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請閱讀課文,哪個同學來說說?分別引出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和生物學前提。這兩點說明了什么問題?意在說明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是由最低級的反應形式逐步進化的結果。
課堂探究:黑猩猩經過人們的反復訓練,它能打開水龍頭,用水桶放水滅火。
教師提問:人的意識是從動物的心理發展而來的,上述動物很聰明,那么這些動物的心理能發展為人的意識嗎?為什么?
黑猩猩經過人們的反復訓練,它能打開水龍頭,用水桶放水滅火。
后來,人們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同樣點上火,給它一個水桶,讓它滅火,但它此時已束手無策了。
教師總結:
2、意識更重要的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勞動和社會交往
教師提問:從動物的心理發展到人的意識是什么在起作用的?為什么動物的大腦不能產生意識?
學生回答: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和生理基礎。
1、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
2、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3、意識活動是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實現的
探究二:只有人腦才能產生意識,那么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嗎?
1929年,在印度加爾各答東北的米德納波爾,人們常看到一種神秘的動物出沒于森林。一到晚上,有一個四肢走路的怪物尾隨在四只大狼的后面。后來,人們打死了大狼,在狼窩里發現了兩個怪物,原來是兩個母狼養大的裸體女孩,大的有七八歲,小的只有兩歲。她們的習性象狼,吃生食,爬行,不會說話,不會思維,只會象狼一樣嗥叫,常常在晚上出來覓食。
三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的內容來自于客觀事物。意識在本質上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形成離不開客觀存在、人腦和實踐,三者缺一不可
探究四:“天才們無論怎樣說大話,歸根結底,還是不能憑空創造。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靠了神思,所謂“天馬行空”似的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只眼,長頸子,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長了頸子二三只而已。 ——魯迅
教師提問:這車材料說明了什么?
無論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3、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即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教師總結: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原理內容: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意識的本質》教案 篇4
政治:2.5.1(新人教必修4)
班級
班
學科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
任課教師
課題
意識的本質
講課時間
教材內容分析
第四課闡述了世界的本質,而這一課則著重講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意識的本質》作為本課第一框的內容,首先闡述了意識的起源和本質,它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通過對意識本質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意識的作用。本框內容是為第二框內容作鋪墊和準備的。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識記:意識的本質;
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
運用:結合哲學原理,分析在從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到一切生命物質所具有的刺激感應,再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過程中,人的意識產生的條件,論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意識起源和本質原理的學習,逐步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觀,具有正確認識意識現象、分辨物質和意識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間辯證關系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世界本原問題上,牢固樹立物質決定意識的思想觀點,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
教學難點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
教學方法
課型
新授課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世界的物質性》,我們知道了世界是物質的,那么世界的物質性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1、自然界的物質性;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但是我們說整個世界,除了包括物質世界,還包括什么?還應該包括人的思維,也就是人的意識世界,它的本質又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
【新課講授】
一、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我們要了解一個事物的本質,首先就要弄清楚它是從哪里來的,它的起源是什么?那么意識是怎么起源的呢?我們先來看一下自然界的進化過程。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活動探究一:書本第35頁:(7分鐘)
物質
反應形式
反應器官
舉例
無機物
反應特性
物質
巖石風化
低等生物
刺激感應性
細胞膜
葵花向日
高等動物
感覺、心理
大腦
警犬緝毒
人
意識
人腦
蘋果與萬有引力
我們都知道在自然界里,一切物質,不論是有沒有生命的,都會有一些反應特性,比方說,像鐵會生銹,巖石會風化,水滴石穿。還有低等生物會對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應激反應,,向日葵會向著太陽轉,含羞草被碰到之后就會把葉子收起來,還有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它們和意識是什么關系?沒有這些反應特性和反應形式,意識能不能產生呢?
給5分鐘時間分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從反應特性到生物的反應形式,到動物的感覺、心理,再到人類意識的產生,這是一個生物進化發展的過程,沒有前面的環節,那么后面的環節就不會有了。換句話說,前面的環節是后面環節產生的前提和基礎。所以,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而生物的反應形式,包括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和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因此,我們說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人類意識可以說是從動物心理發展而來的,那么是什么使得人類意識和動物的心理區分開來呢?現在我們來看下一個活動探究。
2、意識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
活動探究:狼孩有意識嗎?(7分鐘)
1920年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發現并捕獲了兩個狼孩,她們進孤兒院時,具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時間就要像狼一樣嚎叫,專吃生肉;喜歡啃骨頭,用舌頭舔水,沒有感情,只知道饑餓的時候覓食,飽的時候就休息,晝睡夜出,靠四肢行走。
討論:1、狼孩有沒有意識?說說你們的看法。
2、為什么狼孩沒有意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意識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狼孩脫離了人類社會,沒有社會實踐,所以不能產生意識。
(1)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器官——人腦的生成。
由于勞動能力增強,食物來源的豐富,攝取的養料的數量和種類增多,也使得腦髓得到了豐富的營養,這就為猿猴腦進化成為人腦提供了必備的物質基礎。而人腦的形成,是促進了人類的思考。
(2)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表達手段——語言的產生。勞動和社會交往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
人類是群居動物,勞動也是要合作的,這就需要交流,交流的就需要語言?隨著人類的勞動越來越復雜,人類的交流漸漸從像動物那樣簡單的鳴叫聲,發展成為有音節的語言,這就促進了語言的產生。而語言的產生,是人類能夠用詞語來概括感覺材料,進行抽象思維。這就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
所以,我們綜合剛才的兩點,一是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其中一切物質都具有反應特性是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而生物的反應形式則是意識產生的前提。二是意識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我們說過,物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因此,從起源來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剛才我們講到了“狼孩”,那么會不會有“孩狼”呢?人類從小有狼撫養會變得跟狼一樣,無法產生意識。那么,狼由人來撫養,會不會表現得像人一樣,產生人類的意識呢。不會的,純粹的動物心理是不會自發形成意識的。 勞動和社會交往,使得人類和動物區分了開來,正是它使得人從猿猴進化成人,人腦也從動物腦進化成人腦,而人腦則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 二、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那么,人腦與動物的大腦有什么不同呢?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人腦和動物腦的區別:首先,從重量上看,人腦的重量遠遠超過了動物腦。其次,從構成來看,人類大腦皮層的面積遠遠超過了動物腦。動物腦在復雜性上是無法超過人腦的。這就決定了動物腦機能是無法趕上人腦的水平。 1、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是人腦。 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2、意識活動是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實現的。
反射,同學們在生物上已經學過了吧!反射分為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其中無條件反射,像狗看見吃的會流口水,人的膝跳反應,這些都是動物遺傳的本能,跟后天的環境學習沒有關系的。條件反射是由后天培養的,有兩種:一種是由于具體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比方說,人走路的時候看見石頭就會條件反射地避開,這個我們叫第一信號系統,這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第二種條件反射是在語言的刺激下產生的條件反射,叫第二信號系統,這是人所特有的,像動物就不會畫餅充饑、望梅止渴。意識是在第一和第二信號系統基礎上產生的。
這是從意識的生理基礎來看意識的本質的。
三、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1、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同學們喜不喜歡看電影啊?那喜不喜歡看外星人的電影呢?那你看過哪些外星人的電影呢?《火星人玩轉地球》、《獨立日》、《長江七號》等。看過了沒?回憶一下里面的外星人形象,看看它們都像些什么?(5分鐘)
這些外星人看起來不像是這個世界存在著的,但是我們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外星人形象其實都是取材于我們身邊的客觀事物的,然后加上電影制作人豐富的想象力,將客觀存在的幾個東西,融合起來,再扭曲一下,這樣就成了一個外星人了。不管想象多么豐富,都能夠在我們的生活中找到原型。這就像課本上,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所謂的神神鬼鬼,其實不過是在人的基礎上,多畫幾個眼睛,多了幾個頭而已。看似天馬行空,其實只是在客觀存在的事物之上加以想象的結果而已。如果沒有了這些客觀存在著的事物,這些外星人、神神鬼鬼的形象,就不會有,對吧?所以,我們說,意識的形成,除了需要我們的大腦之外,還需要我們身邊客觀存在的事物來做原材料。意識的形成過程其實很像一個生產的過程。生產過程包括原材料進入廠房,在設備里進行加工,然后生成產品。而客觀存在的事物就是意識的原材料,然后這些原材料通過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作用于人的感官,人的感官將信息傳輸到我們的大腦,在人腦這個加工廠房和機器里面進行加工、改造,這樣就形成了意識。因此,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映像)。如果沒有客觀存在,意識也就不能產生了,那就更不用說發展了。從內容來看,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
2、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
這個“主觀映像”的“主觀”怎么理解呢?主要是指它的反映形式是主觀的。
①從意識的主觀形式看,意識是由各種反映形式共同組成的完整體系,它既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等感性認識形式,也包括概念、判斷、推理等理性認識形式。
②從意識的主觀差別來看,對于同一對象或同一客觀過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體由于社會地位、認識能力、知識水平、實際經驗以及生理素質的差異,會產生不同的反映。
③從意識的主觀特征來看,意識也有對錯之分。它不僅可能是對客觀事物的近似真實的描摹,還可能是對現實的歪曲的、虛幻的反映。但是,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它的內容都是客觀的。像剛才提到的外星人形象,神鬼形象,都能夠在客觀世界找到原型。
意識體現了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的統一。換句話說,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這就是意識的本質。這一句話記一下。
【小結】
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今天所學習的內容。
首先,我們從意識的來源來看,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這個物質世界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其中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而生物的反應形式則是意識產生的前提。另一方面則是勞動和社會的產物,或者說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第二點,我們從意識的生理基礎來看,它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也是意識加工的廠房和機器。
最后,從意識的內容來看,它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客觀存在是意識生成的原材料,意識是來源于客觀存在的,所以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
這里我們也可以聯系前面所學到的知識,世界的本原到底是物質還是意識,誰決定誰的問題。意識是來源于客觀存在的,它的內容是客觀的。所以是物質是本原,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派生的。
教學后記
《意識的本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第二信號系統,意識是客觀事物的主觀映象。
(能力目標):理解意識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
(價值、情感目標):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并堅持之
教學重點:意識的本質
教學難點:意識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教學方法:討論、談話十故事式講授
教學過程:
教學導入情境設計:人們曾說,夜有所夢,日有所思。我中午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已過了上課時間,還在睡覺,驚醒之后,看了時間,才1點40分,原來自已是在做夢,我之所以做這樣的夢,是因為我近來曾有過忘記上課的經歷,這幾天又有其他的工作,心里一直掛著工作,是自已太過于緊張的緣故。同學們,你們也做過夢,你想知道人為什么會做夢嗎?想解開夢的迷團嗎?今天我們一起揭開這個迷,學習意識的本質。
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請閱讀課文,哪個同學來說說?分別引出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和生物學前提。這兩點說明了什么問題?意在說明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羅馬科學家普林尼曾觀察大象在月光下跳舞,最近泰國舉行一系列大象比賽的活動,其中有投籃,畫畫,等,這些是否能說明大象也有意識?學生討論。也許大象有自已的語言,只是我們人聽不懂而已,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同學,今后可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留下問題讓學生探究,可以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提醒學生注意,意識的產生,是與人類同步的,那么人類是如何來的?同學們會說是勞動。說明意識是勞動的產物。
同學們還記得“狼孩”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說明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人們在勞動過程中,使人的大腦機能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同學們都學過生物,誰能說說人腦的構造,各個區域的功能是什么?如同學們不能記起或不能回答,老師可以簡單介紹,如語言中樞管語言,運動中樞管運動,感覺中樞管感覺,視覺中樞管視覺。如某一區域受損,人就會有某一方面毛病。
最近有個例子,說有一個人由于工作壓力太大,他控制不住自已每天神經的思索,把一顆釘子插進腦袋,如果不是搶救及時,他就沒命了,所以同學們平時要學會保護自已的大腦,不用腦過度,不經常“想入非非”。
動物也有大腦,誰能說說高等動物大腦與人腦的區別?意在說明人腦在重量、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由此同學們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
這幾天天氣變冷了,同學們知道要增添衣物,這種反應在生物學上叫什么?反射。
現在是第四節課,同學們也許肚子已經在呱呱叫,這是一種什么反射活動?無條件反射。簡單介紹巴甫洛夫條件操作反射實驗。
同學們回家喂你家的寵物可簡單了,只要敲一下鈴,它就知道要“開飯”了。其實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只要聽到學校的鈴聲,也會往外面跑。這叫什么反射?第一信號系統。 去年六月,我們學校芒果大豐收,學校為了防止個別貪吃同學摘果,在每顆芒果樹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此樹剛灑了農藥,請同學們不要摘吃!假如學校有幾只猴子,它們也會做到這樣嗎?為什么?這又叫做什么反射?第二信號系統。
可見,意識是在第一和第二信號系統共同作用的產物。因此說意識是人腦的機能。(簡單說說什么是機能。)
是否有了人腦就會有意識的產生?同學們討論。
3、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同學們都會畫畫,那你們畫過鬼神?沒有。但是有人畫過,比如說西方人畫上帝,同學們可知道像誰?對,像耶酥。
我們中國人也有自已的上帝,是玉皇大帝,你們說玉皇大帝像誰?漢人。為什么耶酥像西方人,玉皇大帝像漢人,而不是反過來?因為以前西方人沒見過漢人,漢人也沒見過西方人,這說明現實中沒有的東西,在你的大腦里是沒有這個映象的,
同學們能據我剛才的那個夢以及你曾經做過的夢,來理解它嗎?所謂的映象就如前面是一面鏡子(教室某個實物),我手中的這個遙控器,在鏡子里邊有一個像(即映象)(做現場模擬),不同的是鏡子里面的像是靜止的、被動的,而我們的腦子里的像是活生生的、主動的,對同一個客觀事物,不同的人會根據自已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反映,注意客觀事物是內容,反映是形式。現實中的東西或者事物,同學們能說出這在哲學上是什么意思?對,叫客觀存在。
如果說人腦是生成意識的廠房和機器,那么意識的反映對象——客觀存在就是生成意識的原材料。
意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請同學們舉例說明什么是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同學發言。
老師補充說明,如黨的方針、思想、路線,同學們所學的那些定理、公理都屬于正確意識,而宗教、鬼神、屬于錯誤意識。
請同學們運用本課有關知識說明魯迅這段話(p36)。同學發言。
老師強調:不管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用專業的哲學術語就是主觀映象,并再次回味剛才的現場模擬的結論)。并指導同學在書本上做筆記。
最后讓同學們來小結,如老師引導,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它是——;從意識的內容或本質看,它是——。
從意識的產生看,是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物質。那么,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如何?哪個同學能說說?
4、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5、課堂練習。請同學們做練習冊p30。
教學反思:
教學是一種無止境的創新活動,只要勤于思考,善于發現,總可以找到鮮活教學素材;另外,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走近社會現實,符合學生認知能力;最后,教學是雙向活動,要盡可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以達到雙贏效果。
附:
1、關于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一隊獵人進山,發現并捕獲了兩個與狼嬉戲相處的小孩,交給了當地米德納布爾孤兒院院長辛格大主教,辛格給他們分別命名:卡瑪拉和亞瑪拉,大的約8歲,小的只有兩歲,她們進孤兒院時,具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時間就要像狼一樣嚎叫,專吃生肉;喜歡啃骨頭,用舌頭舔水,沒有感情,饑餓時找食,飽時就休息,晝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亞瑪拉過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瑪拉在別人攙扶了站起來,教她獨自站立竟用了四年的時間;學習語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會四五十個詞并勉強學會幾句話,1929年死于尿毒癥,年約17歲,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歲的孩子。
無獨有偶,據記載,19世紀初,某國有個王子幼年時被人綁架,囚禁在一間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歲被釋放,從未接觸過人后來雖然經宮廷老師盡心盡力的教育,智力還不及常人,死后解剖,發現他的腦溝很簡單,大腦甚至沒有覆蓋小腦,連類人猿還都不如。
2、巴甫洛夫注意到,沒有喂食時,狗看見喂養者或者聽見喂養者的聲音,就會分泌胃液和唾液。巴甫洛夫設計了實驗來驗證:在喂食之前先出現“鈴聲”刺激,鈴聲結束以后,過幾秒鐘再向喂食桶中倒食,觀察狗的反應。起初,鈴聲只會引起一般的反射,或稱自然反射,狗豎起耳朵來,但不會出現唾液反射。可是經過幾輪實驗之后,僅僅出現鈴聲,狗就會分泌唾液。巴甫洛夫把這種反射行為稱為“條件反射”,把鈴聲稱為分泌唾液這一反射行為的“條件刺激”。原來并不能引起某種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鈴聲、紅燈等),由于它總是伴隨某個,能引起該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現,如此多次重復之后,這個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該本能反射,后人稱這種反射為經典性條件反射。
《意識的本質》教案 篇6
1、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意識的概念;分析意識的不同類型,說明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意識的三種類型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讓學生體會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較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的分析,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
2、學情分析
本節課有一點難度,學生理解會有一點困難。
3、重點難點
抽象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
【講授】意識的本質
(一)導入
復習提問
教師:學習哲學,有一個問題我們不能回避,必須面對,那就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
教師:對,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這一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是那兩個方面的內容?
學生:回答。
教師:對,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思維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兩個方面的內容。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其實也就是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有兩種不同的回答,即存在決定思維和思維決定存在。根據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把哲學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是唯物主義,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是唯心主義。
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其實也就是思維能不能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也有兩種不同的回答,即思維能正確的認識存在的問和思維不能正確的認識存在。凡認為思維能正確的認識存在的觀點,我們稱為可知論,凡認為思維不能正確認識存在的觀點,我們稱為不可知論。
從剛才的復習中,我們再次了解到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思維(意識)決定存在(物質),意識是世界的本原。那,我們哲學中所講的意識的起源是什么?意識的本質究竟是什么?
帶著這兩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五課第一框的內容《意識的本質》。
(二)講授新課
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用多媒體展現三幅圖片:巖石風化、葵花反應、條件反射。
巖石風化:用以證明一切物質都具有反應的特性;
葵花反應:用以證明一切生命物質都具有對外界刺激作出感應的特性;
條件反射:用以證明一切動物都具有感覺的能力,高等動物還會有心理活動。
由此來看,自然界從其自身的發展中產生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維著的精神。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生物的反應形式(刺激感應、感覺和心理)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因此,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2)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多媒體展示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一個山村里,人們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窩里發現了兩個由狼撫育過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約7、8歲,被取名為卡瑪拉;小的約2歲,被取名為阿瑪拉。狼孩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頸長嚎。卡瑪拉經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3、4歲的孩子。
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有了人腦就有了人的意識?人的意識是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學生能夠通過狼孩的例子否定上述疑問后,即可引導學生說出: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還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由此得出: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總結得出: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首先展示人腦的結構圖,簡單說明。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生理基礎,意識是人腦特有的的機能。
提出問題:動物能否望梅止渴?為什么?這里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在積極思考同時,閱讀教材中的相關鏈接能夠找到答案:第一信號系統是人和動物共有的,第二信號系統是人特有的。
動物不具備第二信號系統,所以不能產生人的意識,所以不能望梅止渴。動物的.行為只是本能。
所以,意識活動是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實現的。
因此,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3.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多媒體展示“畫鬼從何處取材”。
在展示圖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并得出結論:鬼神的形象并不是完全由人腦自動產生的,他們在現實世界都有自己的原型。
在學生接受了這個觀點后,進一步分析意識到底是怎么產生的。這里用“原材料——工廠——產品”做個比喻,引出“客觀事物——人的感官——人腦——意識形成”這樣一個過程,力求講解透徹即可。
由此,引導學生說出意識到底是怎么來的——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
(三)課堂小結
什么是意識?
1.從起源看,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2.從生理基礎看,它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人腦的機能;
3.從內容看,它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意識的本質: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四)鞏固練習
1.黑猩猩能模仿人的動作,從水龍頭取水滅火,可是當它淌過一條小河去滅火時,卻不知道取河水滅火,這說明( )
A.黑猩猩有時有意識,有時沒有意識
B.黑猩猩的意識是被動的,人的意識是主動的
C.動物的動機思想是主觀的,人的意識是客觀的
D.動物的心理與人的意識有本質區別
答案:D
(五)教后記
意識的本質
《意識的本質》教案 篇7
(新人教必修4)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意識的起源與本質,理解意識的內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意識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唯物主義思想觀念。
【學習重難點】意識的本質,意識的內涵。
【課前預習 自主探究】
探究活動一
前蘇聯著名生物學家巴甫洛夫曾做過一個試驗:將黑猩猩愛吃的水果擺在湖中的小船上,水果周圍燃有燭火,船的旁邊有一個木排,上面有注水缸。同時訓練黑猩猩學會擰開水龍頭,拿杯干盛水去滅火。當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后,它發現附近水面木排上有帶水龍頭的注水缸,但水缸與它所在之處相隔一段較寬的水面。只見黑猩猩用自己身邊的短竹竿接成長竿,將長竿從這頭搭到水排上,然后從長竿爬過去,擰開水龍頭,盛了一杯水再返回原地用這杯水滅了火,并吃到了美味的水果。
(1)無生命物質有不同的反應特性,生物具有不同的反應形式,黑猩猩等高等動物還有復雜的心理反應,這些反應特性和反應形式與人的意識是什么關系?
(2)黑猩猩舍近求遠而不會直接取水滅火,這一現象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
探究活動二
人腦與動物腦相比具有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一些動物見到食物就會分泌唾液。對于人來說,“望梅”可能“止渴”,“談虎’’可能“色變”。
(1)動物能否做到“望梅止渴”“談虎色變”?
(2)人對外界刺激產生的反應和動物對外界刺激產生的反應有什么區別?為什么會有區別?
探究活動三
魯迅先生說過,天才們描神畫鬼所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只眼、長頸子,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
在一些電影和電視劇中,人們塑造了各種外星人的形象。這些千奇百怪的外星人形象和我們人類的形象也大體相同,他們的行為和心理活動也時時閃現著人類的影于。
(1)鬼神觀念、對外星人形象的想象都屬于人的主觀意識。人類能夠“描神畫鬼”“塑造各種外星人形象”主要說明了什么?
(2)離開了客觀對象,會不會有鬼神觀念以及外星人形象的創造?
【基礎自測】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意識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意識是與物質同時產生的
b.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
c.意識是先于物質而產生的
d.意識根源于人腦
2.近幾年來,約有7000條新詞產生。諸如外資企業、知識經濟、電子郵件、軟件、信用卡、再就業、博客等。從哲學上看,這一事實說明( )
a.自然界的發展是客觀的 b.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c.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d.意識先于物質而產生
3.在美學中總要談到“移情”現象,即是情景交融。比如我們高興時,仿佛驕陽在笑,花兒也點頭;我們悲傷時,又覺得雨如淚,風在哭。“移情”現象體現的哲理是( )
a.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b.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c.意識的內容是客觀 d.意識有正誤之分
4.從意識和物質的關系來看,“畫餅不能充饑”這是因為( )
①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自身 ②意識不能直接轉化為物質
③觀念的東西不能代替物質的東西 ④意識不依賴于物質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曹操大軍在行軍途中,士兵口渴,曹操用鞭指著前面說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這就是所謂的“望梅止渴”。回答5—6題。
5.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a.“望梅”對于人來說毫無意義
b.在一定條件下意識可以決定物質
c.“望梅”確實能“止渴”
d.意識不能代替物質,“望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口渴問題
6.對于人來說,“望梅”可能“止渴”,“談虎”可能“色變”。而對動物來說則不行。這是因為( )
a.人腦有第一信號系統,而動物則沒有
b.人腦有第二信號系統,而動物則沒有
c.人腦具有條件反射活動,而動物則沒有
d.人的意識是從動物的心理發展而來
7.“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名句。詩人感受到“月是故鄉明”,這表明( )
a.詩人的感受是主觀的,不具有任何客觀基礎
b.詩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認識對象的客觀狀況
c.審美活動不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
d.并不是所有的認識都是由客觀存在決定的
8.被譽為“愛因斯坦以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的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說,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發展,最終電腦將像人的大腦一樣發達,甚至能夠自行設計出新的“智能”電腦。這表明( )
a.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b.電腦能夠模擬人腦
c.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d.電腦與人腦的功能趨于一致
【合作探究 重點突破】
有人認為,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所以有了人腦也就有了意識。請運用所學知識評析這一觀點。
【知識梳理】
1.正確理解意識的本質
(1)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2)意識從其生理基礎看,它是人腦的機能;從其對象和內容上看,它又是客觀存在的反映。只有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識的內容和本質。
(3)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①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人腦好比一個加工廠,制造產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來自客觀世界。②正確的、科學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錯誤的甚至荒誕無稽的思想也都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原型。無論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正確的意識是人
們如實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而錯誤的意識則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二者的區別不在于是否對客觀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對客觀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
(4)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意識并不是客觀世界本身,而是經過主觀能動加工過的關于客觀世界的形象、本質和關系等等,即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客觀世界反映到人腦中,必然要進行加工改造,以主觀的形式而存在,因而意識是主觀的。
(5)總之,意識的內容來源于客觀存在,是客觀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觀的。在意識中體現了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