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精選13篇)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想象美景。
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自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ǹ捎脠D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ㄌ攸c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
。ㄌ攸c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ㄌ攸c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ㄖ攸c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ó嬀砝L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讀出音樂美、形象美。以一個游覽者從容、輕松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等。注意以上幾點,分小組讀課文,在讀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感受到一連串意象的美。
2、配樂讀課文使學生審美感受又進一層。
3、展現桂林風光圖畫,讓學生觀賞,學生感嘆啊,這樣美!學生頭腦中意象或與此契合,或沒有想象到,通過互補、印證想象更豐富了
首先讓學生劃出你認為好的語句,并用這句話好,因為______________句式說話。有的說我認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連,像老人、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這句話好,因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學說我認為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這句話好,因為這句話中峰巒雄偉,紅葉似火詞語用得好。因為為學生創設了非常好的學習氛圍,所以學生能感受美,體驗美,想象美!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自學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ǖ谝欢慰偟恼f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板書設計:桂林山水
瀾(微瀾)(波瀾壯闊)
瑕(無瑕)(瑕不掩瑜)
巒(山巒)(峰巒雄偉)
拔(拔蘿卜)(拔地而起)
教學反思:
古人讀書非常重視背誦,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到四書五經無一例外要求背誦。背是古人學習千古真經。一些精品應引導學生先吞下去,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豐富積累,培養語感!豆鹆稚剿菲鋬灻勒Z言,豐富詞匯,以及其中表現出的優美意境,是語言中精品,應引導背誦,怎么背誦,有其方法,通過篩選信息,選擇主要信息進入意識是背誦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與課堂教學結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漸進,需要不斷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終不諭,希望能成為新理念通往課堂教學實踐的一座橋梁。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2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ǘ┱n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 學習第一自然段!凹滋煜隆笔鞘裁匆馑迹浚ㄌ煜碌谝唬┘热还鹆稚剿煜碌谝,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ㄈ┯^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ǹ捎脠D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ㄌ攸c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ㄌ攸c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ㄌ攸c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ㄋ模┯^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ǹ捎脠D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ㄌ攸c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ㄌ攸c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ㄎ澹┪覀冇^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ā爱嬀怼崩L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斑B綿不斷”,接連不斷!斑B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首x全文
。ㄆ撸┳鳂I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ㄒ唬┲该x課文
。ǘ┳宰x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ㄈ┳R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ㄋ模┲笇П痴b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ㄎ澹┩瓿伞八伎肌ぞ毩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啾痴b課文
。ㄆ撸┳鳂I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3.預習第三課《開國大典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3
【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在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后再現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主要步驟】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
(有條件的可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斷,邊看邊思: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
怎么學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 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 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 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⑴ 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 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
(據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 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勺髡哒f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 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 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
(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 nga,真清啊 nga,真綠啊 ya)
、 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自學第三節課文
思考題是: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
(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
(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險啊(na)。讀后完成課后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重點領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五、聽全文錄音
再次領略桂林山水的奇麗體會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領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知道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以及桂林的水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理解“波瀾壯觀”、“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無暇”4個詞語的意思。
3 理解課文首尾呼應的寫法。
4 會照樣子理解比喻句,能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1 體會比喻句的好處。
2 仿照課文,把句子寫具體。
教學難點:
1 理解比喻句,能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2 理解課文結尾與開頭的關系。
教學用具:
1 課件
2 學生收集祖國美景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1我們偉大的祖國,江山如畫,風景獨好,有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自然美景,現在請同學們觀賞幾張圖片,說說自己的感受。
2這就是在我國廣西境內的桂林山水,由于當地特殊的喀斯特地質,形成了獨特的山水景觀。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那兒的綺麗風光。
板書 31、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容。
1 聽教師范讀課文,說說課文中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2 出示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
指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甲天下。甲乙丙丁,“甲”居首位,“甲天下”即“居天下首位”!肮鹆稚剿滋煜隆奔础肮鹆稚剿拿,居天下第一位”。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口氣。
(如有同學可能會找到最后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可隨機出示課文的最后一小節,指導學生朗讀,體會這句是作者游完桂林山水后感受。)
三、抓住主干,體會寫法。
1找到文中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小節。
2指名朗讀。
3指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學習:兩個小節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分別寫出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點?
4 小組學習、體會。
5 全班交流找到的共同點。
(1)運用了比較的寫法,襯托桂林山水的與眾不同。
。2)都用了排比句式,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3)都運用了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
(4)都運用了比喻、聯想等修辭手法把桂林的山水寫具體。
四、深入學習,加強體會
不管用什么樣的寫法,都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美,下面我們就去領略一下作者是怎樣運用文字表達這種美的。
1 學習桂林的水
。1)出示填空:
我看見過____________,欣賞過________________,卻從沒看見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攀登過_____________,游覽過 _______________,卻從沒看見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的圖片,理解“波瀾壯闊”和“水平如鏡”的意思,思考:既不像大海一樣波瀾壯闊,又不像西湖那樣水平如鏡的漓江水究竟有什么特點呢?
。3)出示排比句式。
默讀第二小節,圈出能概括漓江水特點的詞語。
。4)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靜、清、綠
(5)指導學生用不同的句式把三個詞連起來,說一句話,概括漓江水的特點。
(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漓江的水不但很靜、很清,而且很綠。)
。6)如果用感嘆贊美的語氣怎么說?
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指導讀出“啊”的不同讀音。
前字韻母
“啊”的發音
舉例
a、o、e、i、ü
ya
真綠啊、真奇啊
u、ao、ou
wa
真秀啊
n
na
真險啊
ng
nga
真靜啊、真清啊
漓江的水靜、清、綠到什么程度呢?師生配合讀。
。7)說說課文是從哪些角度具體寫出這些特點的?
。▽W生從感覺到的、看到的,聯想到的品讀作者觀察方法的不同。)
(8)齊讀第2小節,讀出氣勢,讀出漓江水的柔美。
2 學習桂林的山
過渡:漓江的水是如此的美,那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1) 自由讀課文第三節,出示填空:
桂林的山雖然沒有_________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__________,但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2)課文是怎樣具體寫這些特點的。再讀課文,填寫下表:
桂林山的特點
具體描寫
。3)哪個特點給你的印象最深?
。4)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羅列”的意思。
(5)播放桂林山的視頻,感受桂林的山的獨特。
3 指導朗讀。
全班同學挑讀自己喜歡的小節,朗讀第二、第三小節。
三、深入感悟,增強情感
過渡:單看桂林的山,很美;但看桂林的水,也很美;桂林的山水交融,那就更美了。你們看——
1 出示課文最后一節,師生共讀。
2 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因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麗的畫卷,因此小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行駛,人就仿佛置身于畫卷中!
3 這幅畫是誰畫的?
4 小結 :大自然用它那絕妙的彩筆為我們描繪了這么美妙的一幅畫卷。
四、總結方法,仿寫練習
桂林山水的美深深地感染了多少人啊。作者便用手中的筆把美麗的桂林山水描繪了出來。為了寫出桂林山水的美,他用對比的手法來襯托,用排比的句式來贊頌,用比喻、聯想來修辭,把文章寫得具體、動人,使人身臨其境。我們也來學學作者的寫作方法,寫桂林的另一處美景。
1出示例段落:
桂林的溶洞
桂林人常說:“寧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游桂林,看桂林,一看山,二看水,三看洞。如果不看洞,等于沒有到過桂林。
由于桂林特有的溶巖地貌,那里的溶洞特別多。七星巖、蘆笛巖、銀子巖、冠巖、豐魚巖、龍巖、羅漢肚巖等等星羅棋布。每一個溶洞,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桂林的溶洞一般都是連環洞。洞相套,洞相疊,洞中山峰雄峻,碧流潺潺,千景萬物,好像具有生命,充滿生機;
桂林的溶洞大。大的可以放下千軍萬馬,大的可以行舟走船,大的你一眼看不清盡頭,大的可以乘電梯提升,大的可以“海陸空”旅行。
桂林的溶洞奇。奇形怪狀,變幻莫測,石灰巖水晶巖神秘的結合在一起,發出致幻的光芒。紅得像珊瑚,綠的似翡翠,黃的像瑪瑙,白的似堆雪。
游人進入其中便像進入神話世界一樣,迷幻如臨仙境,置身像在畫中。鐘乳石、乳柱、石花、石林、石幔錯落其間,琳瑯滿目,像一件精雕細刻的工藝品,令人驚嘆不已。有的溶洞充滿石筍、石柱、石幔,它們身上如鑲嵌上千顆明珠,在燈光的照射下,放出五彩繽紛的光芒,仿佛置身仙境。
2 學習桂林山水的寫法,改寫桂林的溶洞。
31、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大海 靜
水: 清
西湖 綠
泰山 奇
山: 秀
香山 險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5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讀、理解欣賞文句的語言美。
2.通過電腦多媒體提供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創設的情景美,并運用觀景移情法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4.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贊嘆——描述”來抒發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案:
。ㄒ唬┦紫葟挠^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并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
(二)抓住重點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奏美,讀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三、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一個。
第一教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內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了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二、教學過程:
。ㄒ唬┓殴鹆稚剿膱D片投影或錄像片?磮D,激發學生對自然美景的向望。
1.啟發談話:(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畫面)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里的美麗景色嗎?你從錄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別處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這些錄像能否贊一贊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師用“贊嘆——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孔屇愫孟笞呷胂删骋话。)
3.老師分別出示多幅描繪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圖片,依照老師的方法贊一贊桂林山水。
。ǘ┌孱},讀題。想想,你從課題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什么的?(先寫水,再寫山,山水相融。)
(三)初學課文。出示自習提綱:
1.自由讀全文,邊讀邊在不理解的詞上作“?”記號,在重要的詞上標作“△”。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匯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ㄎ澹⿴熒懻摵笮〗Y: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么關系?(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呢?先總寫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什么?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后——(后總結)”
。┵|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容:
1.能用一二句話,贊嘆優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漓江水特點的句式。并在此基礎上,想象漓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贊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ㄒ唬、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談話:你們想去桂林游玩嗎?為什么?課文的作者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么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談話(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出現一幅桂林山水畫卷,再出現文字和聲音::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著木船沿著漓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圖學文,讀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聞名,看了下面的幾幅圖景,你覺得這里的景色如何?
。ㄟ呏v邊品讀,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分別三幅桂林山水畫面,出現文字和聲音:(1)漓江的水真靜。。2)漓江的水真清。。3)漓江的水真綠。。
2.桂林的山水這么美,就讓我們劃著船槳去觀賞這里的美景吧!
3.我們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圖,再讀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匯報: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贊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靜!
(2)漓江的水好靜。
。3)漓江的水很靜啊!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真”字還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么。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復品讀:漓江的水真靜啊!作者看到這么清靜的水,贊不絕口,接著,描寫出漓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贊賞——描述”。
。ㄈ┻M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游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體軟件范讀錄音作朗讀指導:漓江的水真靜。焕旖乃媲灏;漓江的水真綠啊。)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說的水怎么樣——還可以怎樣說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說出對贊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ㄋ模┻M行創造性聯想的訓練。這么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讀后理出:“贊賞——描述”。
2.談話創設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干什么?(啟發:望著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漓江的水真!得……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漓江的水真涼爽啊!涼爽得讓你感受到臉上放了冰琪琳。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明凈!明凈得像……
▲擬定學生3:我搖著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設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么,說什么呢?
▲擬定學生1:看著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播放多媒體軟件:一幅“象山圖”出現,再出現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ㄎ澹┻M一步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小結:你剛才隨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觀賞,還是玩賞了漓江的水?為什么?
{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兩幅人們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現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涼爽。
。┫刃〗Y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玩賞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賞佳景。小結后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贊一贊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 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提稍高,隨后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讀得稍短促。)
5.按“贊賞——描述”引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邊讀邊出示多媒體軟件:出現三幅圖,分別再現文字和聲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險!}
6.創設情景,玩賞佳景。
(1)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干什么,請用“贊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著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這么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啟發后,說一說: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么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云霄……
(6)老師出示“形態萬千”、“奇峰羅列”、“怪石嶙峋”請拿出你們的畫板來吧?選一個畫出來,帶回去作個紀念。
。ㄆ撸┬〗Y寫作方法:
1。剛才,我們和作者一起,按從近到遠的順序“觀賞”了桂林的山水,我們好象走進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觀賞桂林的山水。為什么不一開始就寫“水”,而要寫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寫“山”時,要先寫泰山和香山?(這里用對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三教時
一、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第四段,進一步體會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總結全文,讀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讀背第三段。
二、教學過程:
。ㄒ唬⿲W習第四段。
1.個別讀,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總結桂林山水美景的。為什么說這段是總結段呢?
2.出示圖,理解:“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著這樣的山”這樣的山,指什么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么樣的水?回憶上一節課講的內容。
3.再進一步啟發:不但是那么“奇”、“秀”“險”的山,你再仔細看看,山中還有什么——云霧迷茫、綠樹紅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這里不是好象進入仙境嗎?
4.齊讀: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通過圖來指導朗讀,并熟讀成誦。
。ǘ┛偨Y全文。
1.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覺如何?
2.課文先由所聞桂林山水甲天下,便親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譽。先玩賞漓江的水,再玩賞桂林的山,最后,從山水合起來欣賞,的確好象進入仙境一般。
3.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桂林山水的圖片,出現文字和聲音:桂林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神往!讓我們拍攝下這些美景吧,讓我們用手中的彩筆,畫下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吧!
3.小組、個人欣賞朗讀后質疑問難。
。ㄈ├冒鍟,指導背誦。
桂林山水贊賞——描述
總述:甲天下?——觀賞先看圖,進入佳景;水(靜、清、綠)品文句,欣賞佳景;
分述:后想象,玩賞佳景山(奇、秀、險)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中的生字、詞。
情感目標: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培養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操,陶冶愛美情趣。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培養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操。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教法、學法的設想:
1.誦讀法:體會詩歌優美、深情的語言,精彩的語句和段落可作背誦要求,從而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
2.研討探究法:對文章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可鼓勵學生結合以往經驗,研討交流。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霧,桂林的綠樹紅花優美如畫,山水如歌,讓我們共同欣賞、聆聽
2、整體感知:這既是一篇優美的山水詩,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國頌。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
。1)初讀詩歌,體會其中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評價。)
提示:桂林山水如詩如畫、美不勝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諧;山環水繞,令人陶醉,富有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
。2)梳理詩歌結構:(學生小組討論完成,教師給予指正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從開頭至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是對桂林山水和城市特點的概括。
第二部分:從招手相問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聯系個人感受以抒發對桂林山水的摯情。
第三部分:從七星巖去赴神仙會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從歷史到現實的巨大變化,表達了對祖國美好河山的歌頌。
3.探究賞析:
。1)觀賞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觀賞漓江的水:
。2)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特點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桂林水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
4.積累遷移:默讀詩歌,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提示: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布置作業:
。1)這首詩從桂林山水甲天下寫起,結束于桂林山水--滿天下。兩句詩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卻大不相同。作者為什么用滿字替換甲字呢?談談你的理解?
(2)積累詩歌中的優美句子,并加以背誦。
六、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歌
賀敬之
山:奇、秀、險
甲天下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7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廣西什么地方的風景最美?
生:廣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師:有多少小朋友到過桂林?(數生舉手)你們覺得桂林的山水怎樣?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師:沒去過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嗎?一定想去的。李老師也沒去過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師和小朋友從課本上到桂林游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現在請小朋友翻開書,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范讀課文)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
生:(齊答)喜歡。
師: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課文寫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課文內容。(生自學課文)
師:學完了嗎?誰能說說各小節的內容?
生:第一小節課文寫桂林的水。
師:是寫桂林的水嗎?
生:是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師:(板書:山和水)第二節呢?
生:寫桂林的水。
師:(板書:水)第三節呢?
生:寫桂林的山。
師:(板書:山)第四節呢?
生:寫桂林的山和水。
師:(板書:山和水)
我們先來弄清課文寫的順序,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后又總的寫桂林的山水怎樣。全文順序是先總后分再總。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容概括出來?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
師:(板書: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師: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麗的圖畫。你們看(示放大圖),桂林的山水多美!誰說說?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樣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河底。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用圖顯示情境,從情境中引出新詞,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詞義!
生:欣賞桂林山水。
師:對的。還可以用什么詞?
生:觀看。
師:觀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賞的意思沒說進去。
生:觀賞。
師:對。大家跟我說,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說)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
但是有時候,可以用“欣賞”的句子卻不能用“觀賞”代替。比如說我欣賞音樂,不能說我觀賞音樂。為什么?
生: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師:對。因為音樂是聽的,觀賞的“觀”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導學生找出近義詞進行比較,既積累了詞匯,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
現在我們來觀賞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纯蠢旖鯓用,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
(生自學。教師巡視。)
〔破從頭講起的程式,暫時擱下頭一句不講,抓主要內容講,突出了重點!
〔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
師:看好了嗎?找好的請舉手。請你說。
生:靜。
師: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個特點“靜”,還有呢?
師: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對不對?還可以怎么說?
生:對的。還可以這么說,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找出重點詞,并用關聯詞組成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既進行了閱讀能力、概括能力的訓練,又進行了字、詞、句基本訓練,理解靜、清、綠三個詞在句子中是并列關系!
師:剛才同學們用一些詞,把幾個詞連起來成為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小節的內容。如果我們告訴人家: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能讓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嗎?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么說?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靜靜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綠綠的。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
〔將形容詞重疊,變陳述句為感嘆句,從詞和句的變化中,讓學生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
師:這三句,大家說得很有感情,F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生:(念第二小節第二句話)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示范)
生:(再念)
師: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師范念)
生:(齊念第二句)
師: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生:(齊念第三句)
師:很好。用感嘆句,把我們對漓江的愛表達出來了。書上就用感嘆句來寫的。光感嘆能把漓江水怎么靜、怎么清、怎么綠告訴人嗎?
生:不能。
師: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略)
〔用引讀方式,便于學生理解補充說明部分的內容。〕
師:書上說漓江的水靜得讓你不知它在流動,漓江的水清得連沙石都看得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我們從南寧坐上火車,九個小時后就到桂林了。
江邊有只小船在等我們。我們坐上這只小船蕩舟漓江,觀賞著漓江的水。現在你們瞇著眼,看著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靜、怎么綠。(師哼《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你們感覺到怎樣?
〔運用遐想旅游、哼樂曲的方式,創設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聽到漓江的水嘩嘩響。
生:我覺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只聽到劃槳的聲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師: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你們看這句:綠得像無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師: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師:預習得好。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師:漓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么?
生:無瑕的翡翠。
師:像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這么美。現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生:(念課文)。
師:現在李老師另念幾句寫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種說法好。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里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
生:書上用排比句的寫法,還用了感嘆句。
師:書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書上把寫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內容,排成一串句子,這些句子的結構是差不多的。這樣可以加強語勢,給我們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排比句。運用排比句的寫法,就把這種又靜又清的氣勢寫出來了。誰能把這種氣勢念出來?
生:(齊念)
〔教師有意改變排比句式,讓學生從具體語句的對比中,體會排比句的修辭作用。〕
師:這節寫漓江的水,寫到這兒,李老師有個問題,這段是寫漓江的水的,那么從第二節開始就寫“我們蕩著小船……”可以嗎?為什么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
生: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F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生:(念)
師:“波瀾壯闊”就是大海里的波濤很大,一個接一個,氣勢很大,“水平如鏡”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師:你學得很好。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節)
師:這節寫什么?
生: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師:這節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以設疑方式,回顧前文,引導學生弄明白,開頭一句話,在本節課文中起襯托作用。〕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課文。
生:(念課文)
師:今天我們學了排比句,我請你們做個小作業;(示小黑板:我愛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這是一個句子,大家把它說成個排比句?梢韵日f個簡單的,比如“我愛大!薄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也愛西湖和漓江。
師:你只說了兩只。不行,要說三句。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漓江水。
師:小朋友學得很好。這節就學到這里。下課。
〔設計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業,鞏固所學知識,并通過擴句,讓學生體會:把事物描繪得具體、形象,句子才有豐富的蘊含!
第二課時
師:上一節課,我們觀賞了桂林的水,這一節課,我們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樣美呢?讓我們讀課文第三小節。請大家讀兩遍。第一遍讀懂,有不懂的做上“?”記號。第二遍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語畫下來,記上這樣的符號“。。。”,大家在下面學,請一個同學到上面來畫。(出示抄好第三小節課文的小黑板,一個學生上講臺邊讀邊畫出不懂的詞語。)
師:她有這些不懂的問題,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這兩個詞我不懂。
師: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紅葉很多,很有名。紅葉就是楓樹葉。
師:(把學生畫出的詞念一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
我來南寧的時候,看到南寧也有山。南寧的山是連綿起伏的(畫連綿不斷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從地里拔出來高高挺立著(畫一挺立的山),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生:(齊)拔地而起。
師:(出示詞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開不連在一塊的(邊說邊畫老人山、駱駝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連。
〔教師繪畫再現情境,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情境,讓學生從具體形象的情境中,獲得鮮明的詞的形象,進而理解抽象的詞。〕
師:(指圖)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駱駝,像大象。
師:(指老人山)你看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著遠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師:我們再看駱駝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著。
師:我看到這駱駝,就會產生一個聯想,想到它跪著等人,等我們干什么?
生:等我們騎上去。
師:對。你們再看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飲水。
師:對。桂林的山的形狀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變化很多,句子中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形態萬千。
師:(示詞卡)“萬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說樣子很多。
師:就是說變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萬千,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師:(板書:奇)怎么奇呀?就是剛才說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個特點。這里的“奇”字當什么講?是不是奇怪?
生:不是奇怪。是說樣子很多。
生:很少見的。
師:對了。桂林的山的樣子,在別的地方很少見到。這里的山就是奇特。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
生:叫奇峰。
師:這樣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著叫什么?
生:叫奇峰羅列。
師:“羅”是什么意思?
生:散開的。
師:對。“羅”是散開,“列”是排列。這些山峰散開地排列著,就叫奇峰羅列。
大家把這句念一下。(生齊念)
師:桂林的山這么奇特,我們要告訴沒去過的人,怎么說呢?(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念讓學生比較哪種好后,用手勢指導學生朗讀)
師:在桂林,還有很高很陡的山(畫又高又陡的山),這山又高又陡,很險,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師:這個“危”在這里怎么說?
生:危險。
師:你們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個注釋(出示小黑板:①不安全;②損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個注釋對?
生:用第三個。
〔指導學生根據語境,分析字在詞中的作用,從字典中選擇恰當的義項,這是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能力的好方法!
師:對。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聳立著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師: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怪石山(畫怪石重疊的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重疊疊?
生:怪石嶙峋。
師:(出示詞卡)嶙峋本來的意思是山石重重疊疊。石頭、山石重重疊疊就叫怪石嶙峋。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
生:桂林的山真險啊!
師:怎樣念才體現出桂林山勢險?
生:(念課文)
師:這句寫桂林的山險。這個“險”是危險嗎?
生:是說山陡。
師:山陡,不易通過。
〔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抽象概括,學生難于理解。教師運用了描述、畫圖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認識這些詞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啟發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表達這些事物的詞,在此基礎上,對個別詞素進行分析,化難為易,順應了學生接受知識、理解詞語的思路發展過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就深刻了!
剛才我們把不懂的詞語學會了,同時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險。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險之外,還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生:是美的意思。
師:“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
生:秀麗、秀美。
師:秀就是指美。你們看(指放大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風。一折一折的(做手勢助說)打開可遮住后面的東西。這山像屏風一樣擋住后面的景物。現在請一個同學指著圖說說桂林的山怎樣秀,哪些像屏風,哪些像竹筍,色彩怎樣明麗,怎樣倒映水中。
生:(上講臺指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這山像新生的竹筍。
師:色彩明麗就是顏色鮮明,好看。這座山哪塊地方色彩明麗?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師:色彩明麗就是很美。色彩明麗這個詞中,哪個字說美?
生:明麗。
師:麗才是美。“明”呢?
生:鮮艷。
生:明快。
師:對了。明快,色彩明快、美麗。
我們念念這個句子。(師生同念課文)
師:學習第二節課文時,我們知道了在寫漓江水之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這幾句也是襯托的話。這里有個“峰巒雄偉”怎么講?
〔“寫在漓江水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幾句話,也是襯托的話!苯處熀喍痰奶崾酒甬孆堻c睛的作用,啟發學生認識兩節課文結構相似,避免重復的講解。〕
生:峰巒就是山峰一個接一個連綿不斷。
師:對!吧綆n”在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個接一個,氣勢很雄偉。
這一節我們學完了,讓我們讀一遍(生讀)。
師:這節課文,寫桂林的山奇、險、秀,寫出了山的特點。說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現在我們看課文最后一小節還寫了什么景物。誰來念一下課文?
生:(念課文)
師:最后一節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生:寫了綠樹紅花,竹筏小舟。
師:還有---
生:還有迷蒙的云霧。
師:(念課文)就這么簡單幾筆從空中云霧迷蒙,寫到山間綠樹紅花,再寫到江畔竹筏小舟。這樣幾筆簡單的描寫,就把桂林點綴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是不是這么(用手勢畫個方塊)一張畫?
生:不是。
師:畫卷是長長的卷起的畫?梢哉归_,展開(用手勢演示展開狀),再展開,叫什么?
生:連綿不斷。
師:對。下面還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藍的江中行走。
師: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師: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著。船上的人在美麗的江中游覽,好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
師:我們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現在不做,到作文課時再做。
這課學完了。這課開始就寫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寫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寫桂林的山水像連綿的畫卷,F在請四個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小節。
〔開頭講文章的層次,講完課文回過頭來再理一遍,加深學生對文章結構層次的理解!
生:(讀課文)
師:假如我們現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這兒山青水秀,我們想說一句什么話?
生:這兒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這樣。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這時你們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我們的祖國很大,像桂林這樣的山水各地都有。我們的看到桂林山水,就會想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吧剿庇挚梢栽趺凑f?
〔從對桂林的山水的愛,引導到對祖國山水的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升華!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師:這些詞可以和哪些形容詞搭配來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麗。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嬌、錦繡河山。
師: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美!
……
師:改成感嘆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麗啊!
師: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這么美,我能不愛嗎?
……
〔利用形象,激發想象。給“山水”一詞找近義詞,再組成各種形式的詞組,而后讓學生造陳述句、感嘆句、反問句,培養學生組合詞語和變換句式的能力!
師: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下面請大家做兩個作業:
一、找出課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二、檢查你們自學生字的情況,請你們填這幾個詞。(出示小黑板)
漓江波?
(抽一生上講臺填寫,填寫完講評)
下課。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8
一、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結合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教學中的互動。于是,在《桂林山水》一課教學中,盡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讀中領悟,自主探究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教師僅僅做個引領者。通過讓學生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其愛美情趣,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實現導與學的和諧統一,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
三、教學流程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重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觸發情感
上課伊始,我便問學生:誰知道廣西什么地方最美?學生們紛紛回答:桂林。我問:你們去過桂林嗎?學生搖頭。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從課文中去游覽桂林的山水,看看那里的山水。我隨即板書課題。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一同去桂林游覽一番,讓我們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會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進入情境
1、現在開始我們的桂林之旅吧,先讓我們伴著優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演示:配樂欣賞。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并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4、你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嗎?甲:居第一位。
三、初讀課文,進行預習
1、①讀準生字讀音。②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鄞舐暤刈x通課文。讀不準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詞語寫到黑板上
2、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侔〉淖x音。
②指名讀課文。
四、潛心品讀,體會情感
(一)、理清段落
課文哪一節描寫山?哪一節描寫水?
(二)、了解桂林的水
如詩如畫的漓江,它如同一條秀麗的玉帶,全長有170多千米。它之所以這么美麗,是因為它有三個特點,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出來嗎?如果用關鍵的幾個字來概括呢?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偃Τ鰧懤旖奶攸c的詞語。
、趧澇鼍唧w描寫特點的句子。
、圩⒁獠煌那白猪嵞笌砭淠┌〉牟煌l音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清綠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呢?
這些句子該怎么讀才能表達出來漓江的特點呢?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著讀一讀。
漓江的水真美!讓我們一起伴著優美的樂曲來朗讀這幾句精彩的描寫吧,再次來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獨特的美。
(3)師:為什么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
(三)、了解桂林的山
1、過渡:漓江的水那么靜、那么清、那么綠,真是太美了,讓我們不由地贊嘆: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過你可別只顧著低頭看水,而忘了抬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點是什么呢?請大家快速的讀讀這一段,與前一段做個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2、指名說,那快速回憶一下,我們怎么學習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結:找到桂林山特點----讀你印象最深特點的語句-----談談體會-----深情地讀
4、生自學,可同桌一起學習。
5、交流:奇、秀、險(板書)
6、你對哪個特點印象最深刻?
誰能把險的樣子畫出來?指名試畫。(出示幻燈)看,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這個詞語讀好嗎?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腳或山頂。感情朗讀。
7、(生讀奇的語句,并談感受)------幻燈出示,誰能從畫面上點出:拔地而起,各不相連。能讀好它嗎?-----課文中好象就寫了三種形狀。----(請大家聯系我們看過的圖片,或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形態說得具體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駱駝......(示意學生說下去)
8、這么的多奇形怪狀的山排列著叫奇峰羅列。
9、哪些同學對奇感興趣,把這句話讀好。
10、(生說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讀出來嗎?(幻燈展示)讓學生體會秀。
同學們,桂林山的一個特點就足以讓我們欣賞,品味,如今,它集這些特點于一體。
難怪作者要這樣贊嘆(生:我攀登過游覽過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欠鍘n雄偉的泰山不夠美嗎?是紅葉似火的香山不夠迷人嗎?
師:因此,我們說,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四)、布置作業
爭做一名小小的配音演員。
課外熟悉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相關語句,進行激情試說。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圖文結合,自主賞析,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桂林山水的美,培養自學能力。
2、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認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資料,用一兩個詞語表達它們的特點。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出示掛圖,思考桂林山水與上面四處景觀有什么不同之處?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ㄒ鈭D:通過四處景物與桂林山水風光的比較,凸同桂林山水的特點,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自讀交流,感情語言,自學字詞
1、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各自感受。
。ㄒ鈭D:自我審美,語言表達訓練)
2、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指名讀,教師相對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ㄒ鈭D:自主發現,自主賞析)
3、同樣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問: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圖文對照,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齊讀感悟。
(意圖: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理解。)
4、齊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ㄒ鈭D:美的享受)
三、朗讀全文,升華情感。
在自主賞析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ㄒ鈭D:進一步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名不虛傳。)
四、課堂練習
1、朗讀并聽寫詞語。
漓江、翡翠、竹筏、峰巒、波瀾
2、仿照第二、三段的寫法,把句子寫具體。
公園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3、填空: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點,桂林的山也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點。
。ㄒ鈭D:鞏固)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語句抄在本上。
2、收集有關桂林山水有關資料。
(意圖:為背誦課文打基礎)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贊嘆。
1.出示書中插圖(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錄像;
3.教師范讀課文;
4.學生談談感受。
。ǘ⿲W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詞語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呢?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個什么作用?
2.重點體會“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ㄌ崾荆哼@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贊美呢?還要我們在親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結論!凹滋煜隆本褪翘煜碌谝,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在文中起了總起的作用。)
。ㄈ⿲W習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默讀課文,用筆畫出漓江水的特點,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3.交流討論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3.體會詞語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边@是什么句?說說“無瑕、翡翠”的意思。
。ㄟ@是比喻句,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無瑕:沒有一點斑點,非常純凈;翡翠:一種綠色的硬玉,有光澤。)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美來,讀出對漓江水喜愛贊美之情。
5.檢查朗讀,注意指導“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中“啊”的正確讀法。
。ㄋ模┳鳂I
1.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2.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點。
2.背誦全文。
3.檢查生字、新詞。
4.總結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ㄒ唬⿲W習第三自然段
1.讀文,看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點畫下來。
特點:奇(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結合課文解釋: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仿佛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峰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著這一帶。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聳立著。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練習朗讀(可小組中互相讀)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板書
4.小結:作者在觀察桂林山時用了什么方法?描寫時又用了什么方法?
觀察:抓特點。觀察時注意了山的形與色并進行了豐富的想象。
描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讀起朗朗上口,富有詩韻。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朗讀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說一說。
。ㄈz查生字預習。
漓 lí
瀾 lán 注意門里是“柬”
瑕 xiá 注意與“假”和“段”對比。
。ǚ岔嵞笧椤癷a”的字右上應是 ;凡韻母為“an”的字右上應是
翡 fěi 上下結構
巒 luán 注意上半部“亦”不帶鉤。
障 翹舌音字,不要誤讀為平舌音。
筏 fá 注意右下不丟撇。
綿 與“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棉,棉花。綿,綿長、綿延、連綿。
。ㄋ模┲笇П痴b
1.朗讀練習。
2.熟讀后再練習背誦。背誦時先求熟練,后求有感情。
。ㄎ澹┲笇дn后思考·練習第三題。
。┳鳂I
1.抄寫字、詞。
2.背誦全文。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11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ǹ捎脠D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ㄌ攸c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ㄌ攸c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ㄌ攸c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ㄌ攸c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ㄖ攸c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ó嬀砝L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ǖ谝欢慰偟恼f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3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12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科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1課。本單元以寫景為主,《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以“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按“漓江水—桂林山”的順序展開,用飽醮激情的筆觸直抒胸臆,在一連串的對比與排比中,通過眾多的比喻,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獨特風貌,可謂情景交融,形神兼備。本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借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河和祖國語言的美;二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直接表達、間接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通過品讀積累大量的優美詞句,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認識排比句,領悟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并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對桂林山水獨特的美的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體會蘊含在詞句中的熱愛之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團隊協作的精神。
。3)能力目標:
在多元的教學環境下,利用教師準備好的課件和學生自己搜集來的資料來領略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一番獨具特色的美,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表達、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學重點與難點
課文第二、第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要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及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最后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著一個排比句。(教案 ) 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云霧迷蒙,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著木船,蕩舟漓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4.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二、三自然段,理清思路、品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三課時:整體回顧,檢查背誦,布置課外閱讀。
5.教具準備
相關的.課件。
二、說教法
教法設計意在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設計思想,圍繞學生各方面及其潛能的發展這一核心,合理統合課程各方面的因素,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進行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在教學過程中,我指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采用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方法開展學習。采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整個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探索、發現新知的過程,對知識整合、建構的過程,更是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的過程。
三、說學法
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體驗感受,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對本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如下:
整個教學過程按“創設意境,感知桂林山水——合作自學,掌握文章寫法——品詞賞句,激發情感”漸次展開,向課文外圍拓展,介入生活,走入學生內心。這樣組織教學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使學生在循序漸進基礎上加深認識。
創設意境,感知桂林山水
教師當導游,讓他們通過課件“桂林山水游”,來領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麗的風光。然后請同學們說說他們瀏覽之后的感受,想法。這樣做,就創設了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合作自學,匯報交流,掌握文章寫法
讓學生小組合作,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自主學習課文。
對于小組活動,教師提出要求:先初讀課文,默讀并思考:關于桂林山水,你想了解些什么問題?再著重圍繞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點,組織各小組拿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他們認為最能反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向全班交流、匯報,介紹桂林山水的特點,在匯報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補充,通過匯報交流,使學生充分了解桂林的水“靜、清、綠”,桂林和山“奇、秀、險”。
教師要以讀貫串整堂課,用多種形式的讀,如朗讀、默讀、分組讀、指名讀,讓學生朗讀課文重點句段,引讀通過比較感知,層層剖析,步步深入,由語言的變化帶動情感的升華,體會贊嘆
之情,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最終使學生既體驗到語言之美,掌握直接表達、間接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分小組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注重維持其好奇心,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地探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同時小組協作學習對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品詞賞句,激發情感
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課文,尤其是重點語句,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并在此基礎上完成背誦,做好語言積累。
五、說板書設計
19桂林山水
靜
水清
綠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
奇人在畫中游
山秀
險
《桂林山水》優秀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讀課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點和優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都游覽過我國的哪些名勝古跡?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是的,這些景色確實都很美,你們還想不想再去一個景色更加迷人餓地方看一看呀?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課(板書:桂林山水)。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欣賞桂林的山水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生字,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四人為一小組,互相正音,把課文讀通順。
3、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你認為課文中的哪句話最能體現你的這種感受?(找出并說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由這句話引入課文精讀部分。)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指導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說:你覺得漓江美在什么地方?(板書:靜、清、綠)
。2)讀課文,邊讀邊想像畫面,讀己的感悟。
(3)小組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讀出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的?
。4)推薦小導游,給同學們介紹漓江水的特點。(要求:準確、有感情、聲情并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然后。
(5)齊讀第二自然段。
2、引導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欣賞圖片:桂林的山
(2)自由讀,把你看到的桂林山的美帶入課文讀一讀。讀后同桌交流桂林這一帶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3)指名同學朗讀。
。4)根據課文內容,畫一畫你所理解的桂林的山。
(5)暢談桂林山水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想像作者親眼目睹桂林山水時的情感,過渡到第四自然段。
3、以讀代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齊讀。
。2)自由朗讀,找出描者游后感的句子,引出陶醉之感。
。3)討論“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想像這種感覺。
四、整體回顧,自主質疑
1、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小組交流。
2、讀了這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3、自由讀課文,再次走進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讀了這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讀課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點和優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一、檢查復習,整體導入
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1、全班交流:怎樣讀出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2、自由朗讀課文。
3、練習背誦
師生共同回憶每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根據每自然段的內容逐段練習背誦。
三、指導寫字
1、把要求寫的13個字按結構進行分類。
2、按字的結構分類指導書寫方法。
重點指導“翠、拔、栽”的字形和“佛”的筆順。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記準字形。
4、小組展示寫字成果,互測記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