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通用4篇)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 篇1
課堂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堂教學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課堂教學難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于理解。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2、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3、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
4、回顧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學生,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老師過渡: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只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ò鍟n題)
二、學情調查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對于前蘇聯的衛國戰爭,你了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讀后印象。
過渡: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爭取講得和故事一樣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內容
1、再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和敵人周旋,為游擊隊送情報的?
2、重點讀課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鶯”是怎樣迷惑敵人,為敵人帶路和怎樣與游擊隊聯絡的。
3、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可在準備的基礎上分小組講,講后評價,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內容。
設計意圖:抓住主線,理清脈絡。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初讀全文,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默讀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聯系上下文,初聞歌聲。
、艑W習課文第一段,讓學生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老師出示:“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惫膭顚W生質疑。
學生問:“‘沉寂’是什么意思?”
老師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讀讀,體會體會。
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戰斗剛剛結束,樹木、房屋被破壞,空曠的花園里空無一人,死一般的靜寂。
、谱寣W生分角色讀課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兩生上臺演一演和小夜鶯,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毙∫国L把問話故意岔開,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樣子,卻有著格外清醒的頭腦。
“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毙∫国L巧妙的回答,既保護了群眾,又痛罵了敵人。從字里行間流露出小夜鶯的乖巧、機智。
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這是有意吸引敵人的歌聲。
2、自問自答,理解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二段,讓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评蠋煶鍪荆骸靶『⒂袝r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币龑W生自問自答,同桌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擴大了訓練面,人人都得到了訓練的機會,學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礎上,老師充當“向導”的角色,引領學生比較:“他好像把身邊的完全忘了。”“他把身邊的完全忘了!边@兩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學生展開討論。
3、比較異同,破譯歌聲。
、艑W習課文第三段,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扑娜诵〗M討論歌聲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譯歌聲的含義。結合語境,讓學生探究既然那歌聲已經沒有什么新鮮的意思了,為什么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通過朗讀,學生感悟出小夜鶯為了不引起敵人懷疑,發出信號后仍繼續唱歌,同時也表達了他臨戰前的興奮。
4、探究尋根,深挖歌聲。
、琵R讀課文第五段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评蠋煶鍪荆骸皬暮⒆拥淖炖镲w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那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叫有什么兩樣!
⑶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探究尋根,表面贊揚宛轉的歌聲,實則頌揚小夜鶯勇敢、機智和熱愛祖國的品質,悟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深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設計意圖:夜鶯的歌聲是課文的一條紅線,抓住夜鶯歌聲的句子展開課堂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夜鶯歌聲的含義成為本課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以讀引說,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而對游擊隊員的描寫則著墨極少,這給學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間,老師可設計這樣的訓練題練說:“戰斗勝利了,幾個游擊隊員圍著小夜鶯,!
設計意圖:老師抓住這一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語言情境之中,去朗讀,去感受,去想像,貼近書中的人物,與他們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稱贊了小夜鶯,在語感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布置作業
1、練寫生字,讀寫、讀記“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2、閱讀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書設計:
吸引敵人
14夜鶯的歌聲麻痹敵人
傳遞情報
︱
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 篇2
一、預習提綱、引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圍繞課題,提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2、找出文中描寫陳嘉庚言行的語句,抓住語句,體會作者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所畫出的語句,有的放矢理解內容。
二、展示匯報交流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課文里知道了些什么?
2.匯報交流。
3.指名讀第1、2自然段。
、僬f說陳嘉庚給你留下的印象;
、陉惣胃某晒κ窃鯓硬诺脕淼?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3—9自然段。
、傧胍幌耄宏惣胃秊槭裁匆k學?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
②找出描寫陳嘉庚行為、語言、神情、心理活動的語句讀一讀,然后把自己的體會與同桌或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奂w交流,指名匯報。老師相機出示有關句子,指導讀出正確的語氣和感情,互讀互評。
④文中的插圖是對照課文的哪部分內容的?看插圖,談談你看后的感受。
4.齊讀第10自然段。
出示句子:“從此,陳嘉庚一邊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邊把賺來的錢源源不斷地寄回家鄉,興辦學校!
讀一讀,認真體會帶點的詞,用一句話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三、朗讀全文,感受陳嘉庚的愛國之情
四、反饋檢測
1、想一想陳嘉庚為什么要辦學?
2、陳嘉庚做出了哪些貢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巨人”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課外資源,緊密聯系生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巨人”的含義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具:
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帶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聽寫新詞,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評議
二、探究賞析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將不懂的問題進行。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交流不懂的問題。
3、師巡視,學生的問題,形成問題組:
什么是巨人?
說說“當我們領到巨人的身份證,才有資格在時代的舞臺上微笑”一句話的意思。
學完這課文,你有什么感想?
4、針對以上問題再次展開討論,師指導
5、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師評議、點撥
6、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加深印象
三、拓展創新
1、出示多媒體課件---古代人的生活情況和現代社會的高科技術,學生學生在對比中說一說科學的力量。
2、未來社會將是怎樣的?科學將發展到怎樣的程度?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3、查閱資料或請教別人,用事實證明“能上銀河摘星,可入龍宮尋寶,改天換地的‘盤古’傳人,天天把新的神話創造”這句話。
四、課堂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 篇4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認讀。
2.詩歌朗誦。
二、學習詩歌,讀中悟綠。
自由朗讀每小節詩歌,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反復朗讀、感悟。
(一)學習第三節。
出示句子:
刮的風是綠的,
下的雨是綠的,
流的水是綠的,
陽光也是綠的;
1.帶著想象的翅膀朗讀這一節詩歌。
2.思考:這一節詩歌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這一小節詩歌告訴了我們什么?(綠的所在:整個自然空間充滿了綠色。)
3.為什么整個空間都是綠色?(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所以充滿了綠色)
4.這么多、這么廣的綠色讓你感受到了什么?(綠色是希望,是生命的顏色,整個大自然一片春意盎然。)
(二)學習第四節。
出示詩歌:
所有的綠集中起來,
擠在一起,
重疊在一起,
靜靜地交叉在一起。
1.集體朗讀詩歌。思考:這一小節講了什么?(綠色聚集重疊的形態)
2.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綠的形態?(擬人)
(三)學習第五節。
出示詩歌:
突然一陣風,
好像舞蹈教練在指揮,
所有的綠就整齊地
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
1.指名讀,小組讀。
2.這一節寫了什么?(綠在風中飄動)
3.作者為什么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綠飄動的樣子?(這樣形象、生動的樣子,給讀者帶來了對綠飄動樣子更大的想象空間)
三、情感升華。
艾青運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學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處都是綠色,樹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風的吹拂下來回擺動,風是綠的,水是綠的,世界充滿了綠。
那么綠到底是什么呢?
綠是生命的顏色,是生命的象征。
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表達了作者對“綠”色的贊美,對春天的謳歌。
四、拓展延伸。
關于綠的詩句
1.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唐賀知章《詠柳》)
2.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應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板書設計
綠
綠的顏色
綠的所在綠是生命
綠的形態贊美春天
綠的飄動
教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詞語、關鍵語句在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庇行┰~語或句子在文本中看起來很普通、平實,但如果仔細思考揣摩就會發現其深刻的內涵。文章的主旨也往往在我們理解了關鍵的一詞一句后,才會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這樣的設計,促使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激起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及向往,組內合作、分工,每個人都有展示的機會,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或心安或興奮或自信或勝任的愉悅,每個人的情感都可以自由流淌。
但是這節課,在學生有節奏地朗讀詩歌上安排不夠充分,對于現代詩歌的體會上還需再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