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通用12篇)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再次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與故事,體驗海底世界的驚險和神奇。
2.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進一步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
4.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情節和環境描寫。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并運用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進一步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尤其是它的科學性和幻想性。
3.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情節和環境描寫。
課前準備
1.師生共讀《海底兩萬里》。
2.學生完成讀書交流單。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引來了本學期第二次讀書交流會。這次交流的書是《海底兩萬里》
二、走近凡爾納
1.大家都知道《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是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誰來簡單地介紹一下他。
2.課件出示儒勒·凡爾納的簡介,指名讀。
儒勒·凡爾納(1828—1905)是法國科幻小說家,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他一生共完成作品104部 ,代表作《氣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環球旅行》、《格蘭特船長的女兒》、《海底兩萬里》等,其作品幻想大膽真實、知識豐富、涉及面廣,堪稱“19世紀自然科學的大百科全書”。
三、走入書中
1.感知全書:
指名說說本書的主要內容,出示:你能用最簡潔的語言介紹《海底兩萬里》這本書嗎?
2.感知人物:
(1)說說書中的主要人物
⑵人物評析:在這些人物中,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說說你喜歡他的理由。
指名學生交流,沒有交流的同學小組交流,
3.感知精彩篇章:
以“精險場面震懾我”或“精彩世界感動我”為主題談一談你的閱讀感受,也可以把你的閱讀感受通過讀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
4.知識競答:
最早的潛水艇是什么時候制造的?
在海底多少米以下能躲避暴風雨?
一個人最多能在水里呆多廠時間?
章魚有幾個心臟?
大西洋面積多少平方米?長多少海里?平均寬多少海里?
培植珍珠必須把什么放入軟體動物體內?
5.交流這本科幻小說的特點
科學性;豐富的海底知識;綺麗的幻想;具備小說的特點。
四、與凡爾納對話
以“凡爾納,我想對你說”為題談一談你心中的感觸。
五、課堂總結
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并在小說發表25年后,人們制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這也正是《海底兩萬里》這部科幻小說經歷一百多年仍為廣大讀者所喜歡的原因。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的海洋生物,綜合運用搓、壓、盤、手捏等多種方法表現海底生物的形態糕
2、會利用多種廢舊材料進行裝飾。
3、能充分想象、盡情創作。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欣賞過"海底世界"視頻。
2、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
3、音樂《水族館》。
4、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教師:我們一起欣賞過奇妙的海底世界。海底都有些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通過活動前的視頻短片,幼兒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對于海洋生物也會有更深刻的感性認識。把自己的感知經驗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也是一種知識的再現和積累過程,而且通過讓他們充分表達,幼兒各自的感知經驗得到分享。
2、分組討論:用學過的多種方法塑造奇妙的海底世界。
(1)引導幼兒思考自己制作的內容及方法。
教師:你想制作些什么?準備怎么做?
(2)幼兒分小組討論。
(3)請小組代表交流作品構思。
3、幼兒分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播放背景音樂)
(1)鼓勵幼兒運用搓、壓、盤、手捏以及各種廢舊材料來制作和裝飾。
(2)教師適時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4、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相互評價。
(l)鼓勵幼兒將本組的作品編成一個故事。
教師:請每組的代表來講講你們的海底世界里發生的故事吧。
●此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組織能力和表述能力,更好地介紹小組的創作意圖。
(2)教師對構思新穎的作品予以重點點評。
活動建議: ☆家園共育為了讓幼兒能更好地表現各種海底生物,家長可以引導幼兒有目的地欣賞一些實物魚。有條件的可以去水族館參觀并用相機拍攝下來,回家后與幼兒一起討論魚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用泥怎樣來體現,魚鰭除了用泥做還可以用什么輔助材料來表現更好,等等。這樣有利于幫助幼兒學會思考,學會知識經驗的遷移。
【評析】
本活動是幼兒在陶藝中所學技能的綜合運用。因為是初次進行綜合技能的使用,會有些難度,但教師不必參與太多,做好引導和鼓勵即可。如,在制作前注重幼兒間的相互交流和協商,體現幼兒間的互動與經驗的分享;在制作過程中盡可能地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來制作海底的生物,注意廢1日材料的創意使用,力求新異等。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海底兩萬里》的閱讀指導,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學會并運用課外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描寫。
教學重點:
學會并運用課外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難點:
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描寫。
教法學法:速讀法,活動展示法,練習法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
1、師生共讀《海底兩萬里》。
2、學生每人寫500字左右的讀后感。
指導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什么是快速閱讀
速讀可以使你更快地閱讀資料,在短期記憶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會理解得更好。
提高閱讀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讀更多的文字,減少讀每一段的時間,使用指示物和減少回讀。
二、速讀的基本要求
1、避免發聲。
2、減少注視點。
3、縮短眼停時間。
4、避免回視。
三、速讀的主要方法
1、瀏覽法。瀏覽法是指對一般不需要細致了解的書籍,只是從總體上粗略掌握書中大概內容的一種閱讀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廣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開闊視野,是博覽群書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掃讀法。掃讀法是指對文章內容一目數行、一目十行地掃瞄,以大容量獲取信息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3、跳讀法。跳讀法是指跳過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而直取讀物的關鍵性內容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4、尋讀法。尋讀法是指為得到急需的有關資料,在眾多相關書籍資料中搜尋查找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5、猜讀法。猜讀法是指在讀書讀文章時,以所了解的題目或已看的前文作為前提,對后面的內容預作猜想,然后將其與后文實際內容進行印證比較的一種閱讀方法。
四、快速閱讀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提高整體識讀的能力。
第三、正確處理好閱讀速度與理解、記憶的關系。一般來說,快速閱讀的理解率應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五、對話作者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年-1905年),法國小說家,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一。他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說,總題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貢獻,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六、對話文本
故事發生在1866年,法國人阿龍納斯,一位生物學家,應邀赴美參加一項科學考察活動。這時,海上出了個怪物,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科考活動結束之后,生物學家正準備束裝就道,返回法國,卻接到美國海軍部的邀請,于是改弦更張,登上了一艘驅逐艦,參與“把那個怪物從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動。
經過千辛萬苦,“怪物”未被清除,驅逐艦反被“怪物”重創,生物學家和他的仆人以及為清除“怪物”被特意請到驅逐艦上來的一名捕鯨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虜!結果發現“怪物”是一艘尚不為世人所知的潛水艇,名諾第留斯(“鸚鵡螺”)號。
潛艇對俘虜倒也優待;只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潛艇艇長尼摩從此永遠不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一行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水艇周游各大洋。十個月之后,這三個人終于在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脫,生物學家才得以把這件海底秘密公諸于世。
1.藝術特色
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爐。
2.豐富的知識
誰見過海底森林?誰見過海底煤礦?誰見過“養”在貝殼里、價值連城的大珍珠?當了俘虜的阿龍納斯和他的朋友們都見到了,而且曾經徜徉其間。
3.精心動魄的場面
他們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過搏斗,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兇惡的巨鯊;他們在紅海里追捕過一條瀕于絕種的儒艮(gèn),儒艮肉當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他們在大西洋里和章魚進行過血戰,一名船員慘死;這些場面,都十分驚心動魄。
4.險象環生的情節
“鸚鵡螺”號也曾遇險,在珊瑚礁上擱過淺,受到過巴布亞土著的襲擊,最可怕的是,在南極被厚厚的冰層困住,艇內缺氧,艇上的人幾乎不能生還。但是,憑著潛艇的精良構造和艇長的超人智慧,種種險境,均被化解,終于完成了十一萬公里的海底行程。
5.神秘色彩
凡爾納時代,潛水艇剛剛面世,還是一種神秘的東西;諾第留斯(“鸚鵡螺”)號船長尼摩又是個身世不明之人,他逃避人類,蟄居海底,而又隱隱約約和陸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種特殊聯系。
“尼摩”,在拉丁文里是子虛烏有的意思。
七、對話人物
阿龍納斯教授
生物學家,博古通今,乘潛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飽覽了海洋里的各種動植物;他和他的仆人康塞爾,將這些海洋生物向我們做了詳實的介紹,界、門、綱、目、科、屬、種,說得井井有條,使讀者認識了許多海洋生物;阿龍納斯還把在海洋中見到的種種奇觀,一一娓娓道來,令讀者大開眼界。
1.尼摩船長
書中的尼摩船長是個不明國籍、自稱“跟整個人類斷絕了關系”的神秘人物,身材高大,神情自信、堅毅。是個海上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為了民族的仇恨而漂泊海底。
2.主題分析
凡爾納塑造的尼摩船長是處在資本主義上升階段,有著人文主義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代表著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利益。透過他的個性,可以看到處在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那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4
指導目的:
1、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給他們提供閱讀材料和閱讀實踐機會,利用多媒體和學生交流。
2、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制作“讀書筆記卡”,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熱情。
課前準備:
學生的“采蜜本”和“讀書筆記卡”;師生共讀的一本書《海底兩萬里》。
指導過程:
(一)、展示導入
1、師: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同學們,兩位著名作家的話語,讓我們明白了有益的書籍的確是一樣好的東西!感謝親愛的學校,開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長”的讀書活動,為我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使我們逐漸養成了閱讀的良好習慣。
這堂午間閱讀課我們和往常一樣,先來欣賞一些上一周的優秀采蜜本和優秀的讀書筆記卡。請值日班長上來,請你給獲得優秀的同學在競賽表上打上兩個五角星。
2、展示學生優秀的采蜜本和優秀的讀書筆記卡,教師并相機作簡短的點評。
3、展示教師的讀書筆記卡(讀《海底兩萬里》的內容),并告訴學生要學習的地方。(標明書籍的頁數,寫上欣賞的理由,留出裝訂的地方。)
(二)、實踐閱讀
1、 師:同學們,上周二,我們師生就一起開始閱讀法國小說家,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一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從同學們的口中,老師已經知道你們 都很喜歡這部科幻小說,有的同學已經快要閱讀完整本書了是不是?那么老師考考你,并請你用簡短的話語談談是什么理由讓你盡情地去閱讀呢?
1、 出示“人物和身份”的連線,生說喜歡閱讀的理由。
2、師:下面我們進行兩分鐘默讀,看看在兩分鐘內,自己能看幾頁課外書。同時要注意讀書的姿勢,要注意讀書的質量,做到眼到,心到,決不能三心二意。
3、師生共同進行兩分鐘默讀。
4、用手勢出示各自兩分鐘默讀的頁數。
5、讓學生拿起筆,給剛才默讀的地方圈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和詞語,并選一處或兩處在旁邊做眉評。
6、交流自己最欣賞的句子、詞語和眉評。
(三)、閱讀總結
教師圍繞這堂課中涌現出來的用心讀書和發言積極的同學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熱情進行。
(四)、拓展訓練
1、繼續制作“讀書筆記卡”或“名著欣賞記錄卡”。
2、讀完這部小說后,簡要的在世界地圖上畫出作者所走過的路線。小說中四個主要人物:阿龍納斯教授 、康塞爾 、尼德蘭 、尼摩船長的性格分別是什么?從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請你寫在“名著欣賞記錄卡上”.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5
活動過程:
一、海底觀光:觀看錄象片——海底世界的美麗風光
提問: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結: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許許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觀看資料片:大海中的魚(片中向幼兒介紹了一些常見的海魚及其相關知識)。
提問: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龐大的一個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們認識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魚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開開眼界吧!(看影片)
觀后提問:生活在海里的魚可真多呀,你記住了哪些,說說看吧?
小結:除了這些魚兒外,還有許許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來海底世界真是個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近年來由于我們人類不注意保護這個家,致使海水遭受了嚴重的污染,給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帶來了災難呢!你們聽,這是誰在說話?
三、聽錄音:一條可憐的小魚在敘述親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于家園受到嚴重污染,他們已經無家可歸了,它在向小朋友請求幫助。
四、向幼兒展示“垃圾密布”的海洋(用萬通板和廢舊物品、果殼、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魚的家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這是誰造成的呢?
今后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海洋呢?
現在,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小魚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請小朋友用雙手清理垃圾,還魚兒一個美麗的家。
六、美工活動——變廢為寶。幼兒運用多種美工材料動手制作,共同裝飾展板,布置美麗的海底世界。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6
活動目標:
1、正確點數9以內的數量,掌握數與量的對應關系。
2、知道數量間的遞進關系。
活動重點:
正確點數9以內的數量,掌握數與量的對應關系。
活動難點:
知道數量間的遞進關系。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數學》
2、繪制“海底世界:背景圖;海底生物特征(如:形態、大小、顏色)各異的圖片(如水母、貝殼、蝦、螃蟹、魚等)數量分別為5、6、7、8、9,并貼在“海底世界”背景圖上。
3、5~9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進行分類。
今天老師帶來一張美麗的:海底世界”圖片,看看上面都有哪些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請把它們分類并擺放在一起。
二、學習接數,感知數量間的遞增關系。
1、學習接數。
任意選擇一個種類、教師先點數,然后請幼兒繼續接著數,如教師先數大水母1、2、3、4,請幼兒接著數完小水母5、6、7,然后說出總數。
教師數張開的貝殼1、2、3,幼兒接著數閉合的貝殼4、5、6、7、8,說出一共有幾只貝殼……
2、感知數量的遞進關系。
教師和幼兒一起把數好的每一種海洋生物,一行行按從少到多的順序一一對應地整齊排列,并在后面擺放5~9的數字卡片,感知數量的遞增關系。
三、兒童獨立計數。
在《小朋友的書·數學》第12頁“海底世界”上,也有各種不同的海洋生物。這么多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在一起,我們怎么數,才不會漏數和多數呢?(引導幼兒發現并借助標記法正確點數混合擺放的物體,如每次點數一個種類時,可點完一個畫個圈、打“∨”、或涂上顏色)
活動反思:
本次的數學活動,因為是一張美麗的:海底世界”圖片,圖片里有許多的海洋生物,所以幼兒比較感興趣,在讓幼兒數數時,幼兒都參與進來,積極地舉手回答數數后的數量,有老師示范寫在規定的地方,在涂色的環節中,因為考慮到幼兒可能記不住涂哪種指定的顏色,所以事先老師在黑板上示范的紙頭上,圖上相應的顏色,在幼兒涂色的過程中可以做個小提示。老師示范結束后,再拿出沒有寫涂色過的作業,比較哪個海底世界更美,激發幼兒的興趣。大部分幼兒能順利的在規定的時間中完成任務,還有部分幼兒,因為某幾個數字不會寫如:5、8,有些難度的數字,所以無法按時完成,我想在平時還需要加以練習。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7
【教材分析】
1.知識與地位:《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的一部科幻小說,也是初中階段重點的名著閱讀篇目。這部小說深受學生歡迎,神秘奇特的海底世界,驚心動魄的故事人物,都深深吸引著讀者。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原著,讀整本的書,并且教給學生讀名著的方法,授之以漁。
2.教學重點:通過目錄閱讀、片段速讀與精讀等閱讀方法指導對作品人物和情節有更深入的了解。
3.考點分析:名著考察
【學情分析】
1.知識和能力的儲備:學生已經自讀過《海底兩萬里》,對《海底兩萬里》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具體內容相對比較陌生,教師要引導學生梳理識記。
2.教學難點:通過閱讀方法指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進而閱讀整本的書。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內容,通過節選文章的速讀引導與深讀研究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高效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水平,激發學生對名著《海底兩萬里》閱讀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眼部放松訓練、快速記憶游戲、抓取關鍵信息等常規訓練,掌握快速閱讀要領。通過圈點勾畫關鍵信息,深入閱讀文本,與人物進行深度對話。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激發青年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內容,通過節選文章的速讀引導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高效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水平,激發學生對名著《海底兩萬里》閱讀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目錄、限時速讀、跳讀等常規訓練,掌握快速閱讀要領。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及相關情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激發青年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快速閱讀方法的指導
2.難點:在限時快速閱讀中把握作品關鍵信息。
【教法與學法】
1.教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
2.學法:自主學習法、遷移學習法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海底兩萬里》的閱讀指導,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學會并運用課外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描寫。
教學重點
學會并運用課外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難點
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描寫。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師生共讀《海底兩萬里》。
2、學生每人寫500字左右的讀后感。
一、展示導入
多媒體展示片段:
滿地都是腔腸動物和棘皮動物。變化不一的叉形蟲,孤獨生活的角形蟲,純潔的眼球蟲,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聳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蟲,肌肉盤貼在地上的白頭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師:這兩個片段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它們出自哪部作品?
《海底兩萬里》知識點匯編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凡爾納三部曲”(另兩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的第二部。
一、了解作家作品:
作者:儒勒凡爾納(1828-1905)是法國科幻小說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凡爾納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二部是《海底兩萬里》第三部是《神秘島》
簡述《海底兩萬里》內容。
答:故事發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現了一種不知名的怪物,阿龍納克斯教授作為一名海洋動物的專家,隨遠征隊去剿滅怪物,不料卻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所救。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長開始了一段驚險、神奇的海底旅行。他們登上從未有人到達過的南極;目睹了海底火山噴發的壯觀景象及凄慘的海底沉船;領略了美麗而又充滿危險的海底世界......
二、經歷險情
說說諾第留斯號潛艇的人們在海底航行中遭遇了那幾次危險,如何化險為夷的。(至少說兩次,要求說出具體位置和危險)
①他們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過搏斗,捕鯨手蘭德手刃了一條兇惡的巨鯊(同鯊魚搏斗)
②他們在大西洋里和章魚進行血戰,一名船員慘死(章魚襲擊)
化解:勇敢下船與章魚搏斗
③鸚鵡螺號在珊瑚礁上擱淺,全船人員受到巴布亞土著的襲擊(擱淺、土人圍攻)
化解:幾天后潮水上漲才托先離開:沒有還擊,在扶手上通電把土人逼離開了
④在南極鸚鵡螺號被厚厚的冰層困住,艇內缺氧,艇上的`人幾乎不能生還(冰山封路)
化解:尼摩船長決定用艇撞開冰墻
⑤小說最后,鸚鵡螺號陷入邁爾海峽的漩渦,阿龍納斯和捕鯨手、仆人乘坐小艇成功逃生,尼摩船長和他的成員生死未卜(陷入海峽漩渦)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9
《海底兩萬里》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
一、 指導目的:
1、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給他們提供閱讀材料和閱讀實踐機會,利用多媒體和學生交流。
2、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制作“讀書筆記卡”,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熱情。
二、課前準備:
學生的“采蜜本”和“讀書筆記卡”;師生共讀的一本書《海底兩萬里》。
三、指導過程:
(一)、展示導入:
1、師: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同學們,兩位著名作家的話語,讓我們明白了有益的書籍的確是一樣好的東西!感謝親愛的學校,開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長”的讀書活動,為我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使我們逐漸養成了閱讀的良好習慣。
這堂閱讀課我們和往常一樣,先來欣賞一些上一周的優秀采蜜本和優秀的讀書筆記卡。請值日班長上來,請你給獲得優秀的同學在競賽表上打上兩個五角星。
2、展示學生優秀的采蜜本和優秀的讀書筆記卡,教師并相機作簡短的點評。
3、展示教師的讀書筆記卡(讀《海底兩萬里》的內容),并告訴學生要學習的地方。(標明書籍的頁數,寫上欣賞的理由,留出裝訂的地方。)
(二)、實踐閱讀:
1、師:同學們,上周二,我們師生就一起開始閱讀法國小說家,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一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從同學們的口中,老師已經知道你們都很喜歡這部科幻小說,有的同學已經快要閱讀完整本書了是不是?那么老師考考你,并請你用簡短的話語談談是什么理由讓你盡情地去閱讀呢?
1、 出示“人物和身份”的連線,生說喜歡閱讀的理由。
人物 身份
阿龍納斯 船長
康塞爾 魚叉手之王
尼德·蘭 教授的仆人
尼摩 教授
2、師:下面我們進行兩分鐘默讀,看看在兩分鐘內,自己能看幾頁課外書。同時要注意讀書的姿勢,要注意讀書的質量,做到眼到,心到,決不能三心二意。
3、師生共同進行兩分鐘默讀。
4、用手勢出示各自兩分鐘默讀的頁數。
5、讓學生拿起筆,給剛才默讀的地方圈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和詞語,并選一處或兩處在旁邊做眉評。
6、交流自己最欣賞的句子、詞語和眉評。
(三)、閱讀總結
教師圍繞這堂課中涌現出來的用心讀書和發言積極的同學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熱情進行。
(四)、拓展訓練
1、繼續制作“讀書筆記卡”或“名著欣賞記錄卡”。
2、讀完這部小說后,簡要的在世界地圖上畫出作者所走過的路線。小說中四個主要人物:阿龍納斯教授 、康塞爾 、尼德·蘭 、尼摩船長的性格分別是什么?從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請你寫在“名著欣賞記錄卡上”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10
指導目標
1、通過對《海底兩萬里》的閱讀指導,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學會并運用課外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進一步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
4、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描寫。
教學重點
1、學會并運用課外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進一步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尤其是它的科學性和幻想性。
教學難點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描寫。
課前準備
師生共讀《海底兩萬里》。
指導過程
一、展示導入
多媒體展示片段:
A、滿地都是腔腸動物和棘皮動物。變化不一的叉形蟲,孤獨生活的角形蟲,純潔的眼球蟲,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聳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蟲,肌肉盤貼在地上的白頭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B、我看見水中浮著很長的海帶(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狀)、紅花藻、葉子很纖細的鮮苔、很像仙人掌的薔薇藻。我注意到較近海面的一層是青綠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紅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處,形成海底花園和草地。
學生齊讀這兩個片段。
師:這兩個片段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它們出自哪部作品?
學生回答:《海底兩萬里》。
二、閱讀體驗
1、暢言讀后感
師:我們已經閱讀了這部作品,你有沒有自己閱讀后的感受?
學生暢言讀后感。
2、精彩片段賞析
師:在你的閱讀過程中,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著你?用十分鐘時間搜尋并做出自己的賞析。
(1)學生圈出吸引自己的片段或句子或詞語,并選一處或兩處在旁邊做眉評。
(2)學生交流自己的賞析。
示例:
“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點五是水,百分之二點七左右是氯化鈉,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鎂、氯化鉀、溴化鎂,硫酸鎂和石碳酸”。
評:通過尼摩船長這句話我們可以體會出海水中分的豐富,數字描寫非常精確,所以體現出尼摩船長知識的淵博。
3、幻想與現實的聯系
師:《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純虛構的科幻小說,據你的了解,書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經變成了現實?通過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的某些關系嗎?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預設:
由于作者勤奮好學,所以他符合科學原理的幻想成為他別具一格的特色,當今社會海底潛艇與深海漫步已不單單是幻想。由此可見具有創造力且符合科學的幻想,始終引領預示著科技的發展。
三、歸納總結
師:從剛才同學的賞析中你能歸納出這部小說的特點嗎?
學生歸納,教師作預設性總結:
(1)科學:①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光的折射和亮度等物理知識,一一體現了出來。
②為我們介紹了豐富的海底知識,如形形色色的軟體動物和海帶,斑駁密集的珊瑚王國等。
③人們研制出的真實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
(2)(2)幻想:本書寫于1870年,那時世界上還未研制出潛水艇,海底世界到底如何無人知曉,本書的作者幻想出尼摩船長研制了潛水艇并帶阿龍納斯教授一行游覽了長達兩萬里的海底世界,觀賞到海底五彩繽紛的美景。而小說發表25年后,人們才研制出真實的潛水艇。
(3)小說: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都具備。
四、深度鑒賞
“救命!救命!”我喊著,兩手拼命劃著向林肯號泅去。我身上的衣服非常礙事衣服濕了貼在我身上,使我的動作不靈。我要沉下去了!我不能透氣了!……“救命!”這是我發出的最后呼聲。我嘴里滿是海水。我極力掙扎,我就要被卷人深淵中了……忽然我的衣服被一只很有力的手拉住,我感到自己被托出水面上來了,我聽到,我的確聽到在我耳朵邊響著這樣的聲音:“如果先生不嫌不方便,愿意靠著我的肩膀,先生便能更從容地游泳。”我一手抓住我忠實的康塞爾的胳膊。“是你呀!”我說,“是你呀!”“正是我,”康塞爾答,“我來伺候先生。“就是剛才的一撞把你跟我同時拋人海中來的嗎?"“不是。為了服侍先生,我就跟著先生下來了!這個好人覺得這樣做是很自然的!“戰艦呢?”我問。“戰艦哪!”康塞爾轉過身來回答,“我認為先生不要再指望它了。"“你說的什么?”“我說的是,在我跳入海中的時候,我聽見舵旁邊的人喊:‘舵和螺旋槳都壞了"“都壞了?"“是的!被那怪物的牙齒咬壞了。我想,林肯號受到的損壞雖然只存這么一點兒,可是,這種情況對于我們是很不利的,因為船無法掌握方向了。”“那么,我們完了!”“也許完了,”康塞爾安靜地回答,“不過,我們還可以支持幾個鐘頭,在幾個鐘頭內,我們可以做不少的事!"康塞爾這樣堅定和冷靜,鼓舞了我的力量。我用力地游著,但我的`衣服像鉛皮一樣緊緊裹著我,很妨礙我的動作,我覺得很難支持下去。康塞爾發現了這一點。“我想先生一定會允許我把衣服割掉。”他說。他在我的衣服下面放入一把刀子,很快的一下,從上至下把衣服割開。然后,他敏捷地替我脫衣服,我就抓住他泅水。
很快,我也給康塞爾脫掉了衣服,我們彼此輪流在水上“航行”。可是,我們的處境仍然十分危險:可能我們掉下海的時候,人家沒有看見,也可能看見了,但因為戰艦的舵壞了。不能回到這邊來救我們。現在我們只有指靠大船上的小艇康塞爾很冷靜地這樣假設,并計劃著隨后應做的事。多奇怪的性格!這個冰一般冷的人在這里好像在自己家里那樣!
現在我們唯一的生路,就是希望林肯號放下小艇來救我們,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盡力支持,時間愈久愈好,等待小艇到來。我于是決定節約使用我們的力量,使兩人不至同時筋疲力盡,下面是我們的辦法:我們一個人朝天躺著,兩臂交叉,兩腿伸直,浮著不動,另一個人泅水把前一人往前推送。做這種“拖船”的工作,每人不能超過十分鐘,我們這樣替換著做,我們就可以在水面浮好幾個鐘頭,也許可以一直支持到天亮。這是碰運氣的事!不過希望在人心中總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我們又是兩個人。最后,我還要肯定一點——這看來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要打破我心中的一切幻想,即使我要“絕望”,現在也辦不到!戰艦跟那鯨魚沖撞的時間是在夜間十一點鐘左右。
所以到太陽升起,我們還得游泳八個小時。我們替換著游,游八小時必然可以做到。海面相當平靜,我們還不至于過度疲勞。有時,我的眼光想看透深沉的黑暗,但什么也看不見,只有那由于我們游泳動作激起的浪花透出一點閃光來。在我手下破碎的明亮的水波,點綴在鏡子般閃閃的水而上,就好像一塊塊青灰色的金屬片。
閱讀上面的文字,然后進行個性化點評。
(考慮到學生所讀的書版本不一,以上文字單獨打印,分發給學生,學生點評后交流,如若時間不允許,可延至課外作書面點評。)
個性化點評要點:在“林肯號”戰敗后,這三個人被拋到了海中。作者栩栩如生地描寫了人物在極度緊張、恐慌中的心理活動,仿佛使人身臨其境。主人公之間的友誼和偉大的忠誠也令人感動。
五、課堂總結
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并在小說發表25年后,人們制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這也正是《海底兩萬里》這部科幻小說經歷一百多年仍為廣大讀者所喜歡的原因。
六、拓展訓練
運用本節課所學的閱讀方法,閱讀《名人傳》,并把閱讀所得整理成讀書筆記。
七、板書設計
海底兩萬里凡爾納
科幻小說
科學幻想小說
物理學潛水艇人物
生物學海底世界情節
化學環境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11
一、 指導目的:
1、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給他們提供閱讀材料和閱讀實踐機會,利用多媒體和學生交流。
2、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制作“讀書筆記卡”,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熱情。
二、課前準備:
學生的“采蜜本”和“讀書筆記卡”;師生共讀的一本書《海底兩萬里》。
三、指導過程:
(一)、展示導入:
1、師: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同學們,兩位著名作家的話語,讓我們明白了有益的書籍的確是一樣好的東西!感謝親愛的學校,開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長”的讀書活動,為我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使我們逐漸養成了閱讀的良好習慣。
這堂閱讀課我們和往常一樣,先來欣賞一些上一周的優秀采蜜本和優秀的讀書筆記卡。請值日班長上來,請你給獲得優秀的同學在競賽表上打上兩個五角星。
2、展示學生優秀的采蜜本和優秀的讀書筆記卡,教師并相機作簡短的點評。
3、展示教師的讀書筆記卡(讀《海底兩萬里》的內容),并告訴學生要學習的地方。(標明書籍的頁數,寫上欣賞的理由,留出裝訂的地方。)
(二)、實踐閱讀:
1、師:同學們,上周二,我們師生就一起開始閱讀法國小說家,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一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從同學們的口中,老師已經知道你們都很喜歡這部科幻小說,有的同學已經快要閱讀完整本書了是不是?那么老師考考你,并請你用簡短的話語談談是什么理由讓你盡情地去閱讀呢?
1、 出示“人物和身份”的連線,生說喜歡閱讀的理由。
人物 身份
阿龍納斯 船長
康塞爾 魚叉手之王
尼德·蘭 教授的仆人
尼摩 教授
2、師:下面我們進行兩分鐘默讀,看看在兩分鐘內,自己能看幾頁課外書。同時要注意讀書的姿勢,要注意讀書的質量,做到眼到,心到,決不能三心二意。
3、師生共同進行兩分鐘默讀。
4、用手勢出示各自兩分鐘默讀的頁數。
5、讓學生拿起筆,給剛才默讀的地方圈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和詞語,并選一處或兩處在旁邊做眉評。
6、交流自己最欣賞的句子、詞語和眉評。
(三)、閱讀總結
教師圍繞這堂課中涌現出來的用心讀書和發言積極的同學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熱情進行。
(四)、拓展訓練
1、繼續制作“讀書筆記卡”或“名著欣賞記錄卡”。
2、讀完這部小說后,簡要的在世界地圖上畫出作者所走過的路線。小說中四個主要人物:阿龍納斯教授 、康塞爾 、尼德·蘭 、尼摩船長的性格分別是什么?從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請你寫在“名著欣賞記錄卡上”
名著閱讀交流課教案:《海底兩萬里》 篇1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
2、分析《海底兩萬里》的科學與幻想結合的特點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與故事,體驗海底世界的美麗。
3、激發學生敢于幻想的熱情及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并運用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進一步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尤其是它的科學性和幻想性。
3、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情節和環境描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開學初老師向同學們推薦了一本書,(板書)——,《海底兩萬里》。上節課我們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現在老師就來考考你
這本書你首先要了解哪些內容?
本書作者背景,主要內容,主要人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本書。
二、走近名著。
1、簡介作者。大家都知道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是誰,法國科學家。儒勒凡爾納。上節課我們交流了很多,誰來簡單地介紹一下他。
2、課件出示:儒勒凡爾納的簡介。指名讀。
儒勒凡爾納(1825到1905)生于法國西部海港南特,父親是一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向往遠航探險。是法國科幻小說家,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的奠基人,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一生共完成104部作品,他的作品幻想大膽真實,知識豐富,涉及面廣,堪稱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大百科全書。代表作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環球旅行》《格蘭特船長的女兒》。《氣球上的五星期》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還有系列叢書《奇異的旅行》包括(課件出示書名三部曲)
3、感知全書,你能用簡潔的語言介紹《海底兩萬里》這本書嗎?
這部小說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只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并非什么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尼摩船長在大西洋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在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洋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斗,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后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4、感知人物:
四個人
尼摩——鸚鵡螺號船長
孔塞伊——教授,仆人熱衷分類;
尼德蘭——捕鯨手,加拿大人。
5、初步感知:
凡爾納科學幻想世界中的海底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美——奇——險。就像尼摩船長所說。您將到神奇的世界中漫游,震驚,奇怪。將是你心情慣有的狀態,那不斷呈現在您眼前眼前的奇異景象會使人百看不厭,從這天起您將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中去,您將看見世界上除了我和我的同伴之外任何人都沒有看見過的東西,由于我,我們的星球將把它最后的秘密獻給您。就讓我們隨著鸚鵡螺號潛水艇一起走進這奇異的海底世界吧。
三、走進名著
以“美麗畫面吸引我”,“奇異世界感動我”,“驚險場面震懾我”為說話主題,把你的感受說出來,也可以朗讀你喜歡的文字。學生交流匯報,教師及時點評總結出讀書方法,如批注法,朗讀法,畫圖法,摘抄法,邊讀邊感受法,和他人交流法提問法等等。如匯報“大戰章魚”一節,引導觀看影片,指出讀書方法中的文字與畫面的交替欣賞法。情節的驚險是《海底兩萬里》的一大特點,通過視頻我們能感受到其中的驚險美,視頻欣賞也是了解名著的一種方式,但是視頻美還不如文字美,文字更能帶給我們想象的空間。
四、總結交流這本科幻小說的特點:科學性,豐富的海底知識,綺麗的幻想,具備小說的特點。
五、走出名著
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尼摩船長說,人類社會進步的太慢了。在小說發表25年后,人們制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中描寫的大同小異,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令人讀起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這也正是《海底兩萬里》這部科幻小說經歷100多年仍為廣大讀者所喜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