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正視挫折主題班會教案(精選3篇)
熱愛生命正視挫折主題班會教案 篇1
三維目標:
1.了解美國著名作家杰克倫敦的有關常識。
2.欣賞文學作品,從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珍愛生命。
3.體會小說心理描寫的特點,把握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過程。
4.體會小說情節的傳奇性和象征意義。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習了《安妮日記》這篇課文,我們的眼前仿佛還浮現著安妮“從一個房間徘徊到另一個房間,在樓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來會唱歌的鳥被剪去翅膀,不斷地用身了撞擊那沉暗的鐵條”的身影;我們的耳邊仿佛還回響著安妮那“放我出去,到有新鮮空氣的地方去!”“必須好好活下去!”的聲音。小安妮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的憧憬無不震撼著我們的心。
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篇歌頌生命的文章:《熱愛生命》。教師領讀文中最震撼人心的情節:“人狼搏斗”。
二、作者簡介:
杰克倫敦,美國著名的小說家。幼年窮苦,自食其力。曾到北方阿拉斯加參加淘金者的行列。因病空手而歸。但帶回了北方故事的豐富素材,從此埋頭寫作,成為職業作家。長篇小說:《野性的呼喚》、《海狼》等,短篇小說《熱愛生命》曾受到列寧的贊賞。在逝世前幾天,手里還捧著它。這篇小說為何有如此的魅力?
三、學生初讀課文,概括中心。
這篇小說通過一個受傷的淘金者在唯一的同伴拋棄他之后,孤零零地一個人在草原上拼命尋求生路,他以熱愛生命的巨大內在力量和堅強的耐心、意志,維持了生命,戰勝了病狼,并最終被科考隊員營救的故事。
四、學生再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1.故事的開端(1—4段)
主人公從極度虛弱中終于醒來,感到了新的恐懼,發現了一頭灰狼。
板書:發現狼
2.故事的發展(5—9段)
一個晴天,他來到河邊,看見無際的大海,模糊的覺得有了希望,繼續前行,但是一條和他一虛弱的但仍貪婪的病狼始終跟著他,并用饑餓的眼光看著他。
板書:與狼同行
3.故事的繼續發展(10—15段)
內在的生命動力逼著他前進,他發現了同伴遺留下來的口袋,但不想拿走,一直提防著病狼。
板書:繼續與狼同行
4.故事的高潮(16—21段)
在奄奄一息的時候,他用盡全身力氣,咬斷了狼的咽喉,吸了狼的血,維持了生命,戰勝了狼。
板書:殺狼
5.故事的結局(22—23段)
他被捕鯨船上的科考隊員發現,被救上了船。
五、三讀課文,自主學習
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了解故事情節,為下節課的人物分析打下基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熱愛生命》這篇課文,我們的眼前仿佛還浮現著“人狼搏斗”的驚險情節。一個受傷的生命垂危的淘金者,與一只病得奄奄一息的狼作著生命的最后較量。這個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誰贏誰輸,都將關系著他們僅有的一次生命的存活!那位無名的淘金者在生命的最后關頭所表現出來的求生的.欲望,所展現的生命的潛能讓我們震撼!
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頑強?請讓我們再次來回憶這精彩的片斷:
二、交流并賞析精彩片段,體會小說情節的傳奇性。
1.齊讀課文中描寫他與病狼較量的情節,即這一部分的第21段:“他只是從夢里慢慢蘇醒過來,覺得有條舌頭在順著他的一只手舐去……這個人已經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
2.教師激疑:這是小說最為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這一部分寫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人與狼搏斗的動作、過程,哪些詞語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個瀕臨死亡的人最后為什么能戰勝狼呢?
3.學生分析,教師總結,注意心理描寫。
牙咬手,手抓牙,這簡直是聞未所聞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樣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間才有可能發生。
牙和手都無力了,可是人終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過來,“一下了把狼抓住”了。幾分鐘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雙手已無力把狼掐死。可是他還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終于,狼死掉了,像“鉛液”一樣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
人戰勝了狼,殺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這個結局真是出人意料,然而它卻又是可能的。因為故事里面有一個了不起的主人公!
通過上述對主人公內心世界和細節、動作的刻畫,揭示了主人公身處因境卻不肯向困難低頭,頑強不屈同自然作斗爭的堅強意志和熱愛生命的深刻主題。
4.舉一反三,學生試著自己分析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再從文中自找一例,感受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三、環境描寫的作用
主人公是無力的,是垂危的,那是因為他生活在一個惡劣的環境里面。請大家找找文中的環境描寫,看看主人公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生存的?這些環境描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主人公也在同自然的斗爭中也曾有過退縮,有過害怕,這是他自身的弱點。但他能夠不斷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養了頑強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為頑強不屈、具有超人勇氣的強者。他真是一個傳奇的英雄!真是讓人肅然起敬!
四、小組探究:小說的象征意義
他是小說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沒有出現他的名字,這是作者的失誤嗎?狼只是狼嗎?它是什么勢力的代表?談談自己的想法。
五、學習反思
我們時常在各種媒體中看到中學生因生活、學習的不如意而自殘,甚至輕生;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同學不顧學校的再三忠告,置安全規則于不顧,導致一些安全悲劇在某些學校重演!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只有一次,唯獨的一次!學習這篇課文以后你有什么啟發?你能對他們說點什么嗎?請大家暢所欲言。
熱愛生命正視挫折主題班會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本次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提高承受力,掌握正確方法。
2、培養學生積極進取、不畏挫折的良好意志品質,樹立信心,讓挫折成為自己向上攀登的墊腳石。
活動準備:
1、搜集有關名人戰勝挫折的故事資料和有關戰勝挫折的人生格言。
2、回憶自己所經歷的最難忘的一次挫折所造成的后果,從中總結幾條經驗或教訓。
3、準備辯論材料:
正方:挫折教育在人的成長中起促進作用。
反方:挫折教育在人的成長中起抑制作用。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生活中,我們常常祝愿他人萬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風順等等,但是恐怕很少有人能夠象他人祝愿的那樣一帆風順,那些祝福只是人們良好的愿望而已。現實中,每一個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可能是筆直、寬闊、平坦的大道,總是布滿坎坷與荊棘。坎坷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存在著,只不過或大或小罷了,它們就是我們平時所遭受的挫折。今天,我們就通過開展“如何面對挫折”這一主題班會,來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二、學生辯論——辯論中明事理。
正方:挫折教育在人的成長中起促進作用。
反方:挫折教育在人的成長中起抑制作用。
三、交流故事——交流中汲力量。
對待挫折,每個人的態度不同:弱者把挫折當作一堵墻,而強者把它看作一架梯子。下面我們就看一下名人是如何戰勝挫折的吧!
學生交流所搜集的名人戰勝挫折的故事,從中汲取力量。
交流后總結:面對挫折,不屈不撓,勇敢戰勝,笑對人生!
四、暢談感受——暢談中悟道理。
有人說,人生像條河,既有綠水清波,也有驚濤駭浪,每個人在前進的路上都會遇到坎坷。下面請同學們回憶自己所經歷的最難忘的一次挫折所造成的后果,并從中總結出經驗或教訓。
老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適當引導:
面對挫折,我們無須害怕,更無須逃避、退讓,而應勇敢面對:
1、增強自信、蔑視挫折——知道挫折的雙重性,從戰略上蔑視它,從戰術上重視它。
2、升華目標,淡化挫折——樹立遠大的志向,胸懷大志,才不會為小的.困難羈絆。
3、自我疏導,請求幫助——多與家長、老師、同學談心,及時化解不良情緒。
五、互贈名言——贈言中寓哲理。
同學們的故事都很感人,發言也很精彩。我們大家要時時牢記“挫折對于弱者是萬丈深淵,對于強者是前進的階梯”的道理。每一位同學都要時刻準備戰勝挫折,迎接挑戰。下面請大家展示自己抄寫的有關承受挫折的格言,并互相贈送。
六、沒有嫣然綻放的花蕾,便沒有四季宜人的溫馨;沒有潺潺流動的微笑,便沒有漫漫人生的灑脫,我們雖然哭著來到世上,但應該用微笑面對人生,給生命一個堅強、勇敢、自信的笑臉,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精彩人生。
1、印度洋海嘯——堅強的笑臉
當狂風襲卷海岸,摧毀了房屋和農田,吹不走的是人們求生的信念;當暴雨肆虐港灣,沖垮了堤壩和建筑,沖不散的是人們堅強的微笑。
忘不了當地人民手拉手,肩并肩地與洪水抗爭時的團結,忘不了來自世界各個角落前來援助的仁人志士的友愛。盡管膚色不同、種族各異,不變的是人人臉上的那一縷微笑,如陽光般燦爛。
給生命一個堅強的微笑,沉著冷靜地去面對,去解決暫時的障礙,去迎接雨過天晴的那一天
2、劉 翔——自信的笑臉
當五星紅旗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高高飄揚在雅典的上空,全世界的華夏兒女眼噙激動的淚水,因為這個可愛男孩沖過終點的那一刻,我們的心也隨他一起飛翔了。
他高喊:“中國有我,亞洲有我!”他敢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斗志迎接挑戰,他身披著國旗,代表一個民族站在世界的前列。
給生命一個自信的笑臉,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極限。自信的微笑讓生命閃耀出無限光彩。
七、齊唱歌曲——歌唱中激自信。
學生齊唱歌曲《真心英雄》,在歌唱中結束本課。
熱愛生命正視挫折主題班會教案 篇3
【教學設想】
《熱愛生命》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蒙田的一片隨筆。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4第三單元第三課中的一篇短文。作者用樸素而富有哲理的話語向我們展示了他對生命的認識和態度,給我們深刻的啟示。這篇文章所體現的主題對于已有一定閱讀基礎的高一學生來講是不難把握的,但是生命是一個神圣的話題,需要學生自己的體悟和表達,才能完成一次對生命的思考。基于以上原因,我決定借助動態生成性主題班會的形式來展開本次教學,主題是“暢談生命”。
動態生成性主題班會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圍繞一定主題,由班主任和班委會組織領導開展的一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真理并在此過程中產生價值的生成性資源的活動。這種活動能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個人在活動中受教育受熏陶,對學生思想的進步和價值觀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設置這樣的教學形式是希望學生在課本積如山,試卷紛飛如雪的緊張學習中,能有那么半個多小時的時間靜靜地思考生命,與老師朋友共同暢談生命,對生命有個全新的認識,并形成合理的生命價值取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注意課文中一些字的字形和讀音,比如枯燥無味、躁動不安、稍縱即(jí)逝等。
2、能力目標
把握文章主旨,并能就文中的觀點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甚至作些生發。
3、情感目標
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的哲思美,在靜思交談中領悟生命的珍貴,形成熱愛生命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克服學生心理障礙,讓學生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敢于樂于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和感悟。
【教學方法】
閱讀、學生共同探討并發言
【輔助教學用具】
投影儀、播放錄音的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素有“中南六省第一學校”之稱的高等學府華中科技大學,在20__年10月底短短九天的時間里發生了三起大學生跳樓事件,該事件讓這所高等學府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于生命的思考。在社會節奏日益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增強的今天,人們在面對生存困境時,是應該迎難而上,還是向困境低頭,亦或是無所作為,得過且過?今天我們就要從蒙田的《熱愛生命》中去找尋應對人生困境的智慧。
二、播放錄音,感知課文
在播放錄音的時候,讓同學注意一些字詞的讀音,并讓學生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或許會是這幾句:
“至于我,我卻認為生命不是這樣的,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有樂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還是如此。我們的生命是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
“我卻準備隨時告別人生,毫不惋惜。這倒不是因生之艱辛或苦惱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質在于死。因此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時光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三、理解文章主題,并以此作為“暢談生命”的切入點
作者蒙田從對“度日”的理解引出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和詮釋,在作者看來生命是“值得稱頌,富有樂趣的”“是受到自然的厚賜,是優越無比的”,他熱情地贊美生命,大唱生命的贊歌。如果說1、2段寫的是生命的常態一一活著的話,那么第三段則是詮釋生命的特殊形態一一死亡。在這層中,作者深刻而又清醒地認識到“生之本質在于死”,認識到生命是短暫有限的,死亡是生命的終極歸宿,所謂“人固有一死”。那么這樣短暫的人生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又如何讓自己在死亡面前不苦惱,而是坦然接受呢?唯有“樂于生”了。“樂于生”不僅僅要享受生活,還要懂得如何享受生活。蒙田他想要通過抓緊時間,有效利用時間來增加生命的分量,使生命過得豐盈飽滿。不管是生命的常態還是生命的特殊形態,作者都在向讀者昭示這樣一個主題:熱愛生命。
接下來讓學生自己就文中的觀點比如生命是值得贊頌富有樂趣的,生之本質在于死,如何增加生命的分量等等主題談談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學生自主思考和發言的環節的進行可能會遇到些阻礙,學生可能會怯于在講臺上表達自己,還有可能因為一時想不到什么素材,沒有情感的觸發點而無話可說,對于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我將如下應對:首先我會鼓勵引導學生勇于發言,如果學生不適應在講臺上發言的話,就讓他在自己感覺最輕松的位置暢談;其次用投影儀呈現一些與生命有關的素材,比如食指《相信未來》、張曉風《敬畏生命》,還有一些名言警句“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塞內加” “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一一塞內卡”“本來,生命只有一次,對于誰都是寶貴的。-----瞿秋白”“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海倫凱勒”“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魯迅”等等)
學生一邊看素材一邊靜思組織發言的內容。學生的發言可能會涉及到:
1、生命的珍貴與偉大
生命的出現,是經過大自然無數年的演變才發生的,任何一個微小的自然條件的改變,都有可能扼殺生命于搖籃中。生命出現后,又從單細胞生命經過漫長的變化,出現了更復雜的生命形式。而最終擁有更高智慧、高級情感的生物人類的出現一一更體現了生命的偉大。在茫茫宇宙中,我們還沒有發現其他有生命存在的.星體。就目前來說,我們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的。
2、生命的韌性與寬度
還記得汶川地震里那個掩埋65小時后被解救的會計嗎?在與死神抗爭的兩天半里,他要忍受饑渴的侵襲,還要克服死亡的恐懼,要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支撐著虛弱的身軀,只為再見一見那美好的陽光。
蘇武在北海牧羊,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廩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即便是這樣蘇武仍堅韌地活下來了,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維護民族氣節。他要活下來,和冰天雪地做斗爭,和驕橫的單于做斗爭。生命的任性成就了一個錚錚硬骨的蘇武。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不能拉伸它的長度,但是我們能拓展它的寬度。我們應該做許多有意義的事讓生命的樂章變得更加嘹亮動聽。
3、如何熱愛生命
我班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再加上高中知識結構與初中知識結構的不同,很多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有的同學甚至整天上課睡覺,自我放棄。這時應引導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消極性,讓他們重新認識到時間的寶貴和生命的價值。幫助他們形成合理的時間觀和生命價值觀,希望他們能像保爾一樣,“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4、關于生死
《蘭亭集序》里有這樣一句話“死生亦大矣”,意思是死和生一樣都是人生的大事,現在的生命教育中往往會可以跳過死這個范疇,其實死和生是截然不可分割的概念,他們就像一對孿生兄弟一樣。有生即有死,有死即有生,我們應該怎樣活得精彩死得其所呢?或許應該學習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深情婉致,杜麗娘“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真情。
四、結語
非常感謝同學們的積極發言,你們的言論充滿了智慧的光芒。相信大家在這節課一定有所得,對于生命的認識更深刻了,重拾了生活的勇氣。
生命是一部蘊含豐富內含的生活大書,不論你的生命航程走到哪個階段,你都應有很強的生命意識。如果你是少年,你就要認識生命;你是青年,你就要培養生命;你是壯年,你就要駕馭生命;你是老年,你就要保護生命。你要讓你的生命像朝日一樣,永遠洋溢著青春的活力。熱愛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