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通用16篇)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發布時間:2023-07-14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通用16篇)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認識小數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34-3 5頁,例5—例6)。

  2.教材所處地位:本節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為后面學習小數四則計算做了必要的準備,起鋪墊作用。

  3.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通過猜想、驗證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或改寫小數。

  (2)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4.教學重點:掌握小數的性質。

  5.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性質。

  二、說教法

  通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后經過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 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說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及聯想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

  (一)情景導入激趣揭題

  (課件出示)唐僧師徒一起去西天取經,有一天,他們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給三個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別裝進三個袋子里,上面標注著長度:0.l00米、0.10米、0.1米,饞嘴的八戒搶先一步說:“我的肚子大,我吃長的。”說著拿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氣,上前對師傅說:“八戒好吃懶做,長的應該讓給大師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說:“兩位徒弟別吵了,無論哪個袋子都一樣呀!”唐僧聽了悟空的話,微笑著點了點頭。

  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師傅對悟空的話點頭微笑呢?這是因為大師兄悟空掌握了小數很重要的性質,學習了這節課,我們就知道其中的奧秘了”。(板書:小數的性質)

  這樣的設汁,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小學生喜聞樂道的故事中,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講授新課

  1、教學例5,初步感知

  (1)出示例五情景圖,兩位同學購買學習用品后在交流購物情況,你從圖中能獲取哪些信息?(小明:“我買1枝鉛筆用了0.3元”。小芳:“我買1塊橡皮用了0.30元”。)

  (2)提出問題:橡皮和鉛筆的單價相等嗎?為什么?你能想辦法證明嗎?先獨立思考,有想法后4人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歸納方法:

  ①用具體錢數解釋: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結合計數單位理解:0.3是3個0.1,0.30也可以看作3個0.1,所以0.3=0.30

  ③用圖表示:把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分別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別用0.3、0.30表示。因為陰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

  (4)感知與體驗:同學們想出了多種辦法都能證明0.3元=0.30元,說明這兩個小數確實相等。

  教師引讀0.3元=0.30元,談話: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有什么變化?小數的大小怎樣?你有了什么想法?使學生初步體驗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2、教學“試一試”,加深體驗

  比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首先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00毫米、10厘米、1分米是同一點,說 明:100毫米=10厘米=1分米。

  請同學們看米尺想,獨立填寫下表,集體講評。

  板書:因為100毫米=10厘米=1分米

  所以0.100米 =0.10米=0.1米

  在這里應用直觀演示法,變抽象為具體。

  A.從左往右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B.從右往左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C.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在這里應用了比較法,便于發現規律,揭示規律,總結性質。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為了幫助學生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教師強調指出:為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不變 呢?(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舉例說明)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都不能,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舉例 說明)整數是否具有這個性質?(沒有,理由同上第二點)。

  3、教學例6

  (1)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并從圖中能看出哪些信息。

  (2)根據題目的要求各自在書上填空。

  (3)提問:3.05元中的“0”為什么不可以去掉?

  根據這個性質,通常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試一試

  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4、3.16 、 10改寫成三位小數。

  0.4= 3.16= 10=

  改寫這三個數時應用了什么知識?為什么給三個數填上的“0”的個數不同?10是整數怎樣把它改寫成大小不變的三位小數?

  強調:改寫小數時一定要注意下面三點:

  A.不改變原數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數改寫成小數時,一定要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后再添“0”。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完成后觀察每組中的兩個數,你有什么發現?

  (0.1和0.10,0.2和0.20,0.3和0.30每組里的兩個數對應于數軸上的同一個點,說明小數的性質確實存在的。0.1=0.10,數軸上這個點還可以用哪些小數來表示)

  2.練一練第2題

  為什么0.5和0.50的大小相等,而0.5和0.05的大小不等?

  (四)課堂作業:練習六第3題----第5題

  (五)總結延伸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大家分享?我們是怎樣探索小數的性質的?

  在整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數的大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卻不變,但是通過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們就給一個小數找到了許多大小不變的朋友,0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數字。其實,數學王國里有許多奇妙的.現象,等著我們不斷去探索、發現。

  附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例5 0.3元=0.30 元

  比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因為100毫米=10厘米=1分米

  所以0.100米=0.10米=0.1米

  0.100=0.10=0.1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例6 2.80元=2.8元 4.00元=4元 10.50元=10.5元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2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八冊第117-118頁例1-例4,“練一練”,練習二十四1-6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2、能運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

  3、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概括,分析綜合及靈活運用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探索,發現小數的性質,運用小數的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難點

  在小數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數的大小不變,以及“變”與“不變”的辨證統一關系。

  教學設想

  通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后經過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商店里,經常把商品的標價寫成這樣的小數:手套每雙2.50元,毛巾每條3.00元。這里的2.50元、3.00元分別是多少錢?(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為什么能這樣寫呢?這是小數的一個重要性質,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并板書“小數的性質”。

  二、講授新課

  1、研究小數的性質

  (1)(板書“1”)師:在“1”的末尾依次添上1個“0”、2個“0”,數的大小變化了嗎?怎么變?你能不能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1( )=10( )=100( )

  得出:1元=10角=100分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出示米尺,1分米是1/1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米);10厘米是10個1/1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米),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0米)

  板書: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師:0.1、0.10、0.100是否相等?為什么?

  (板書:0.1=0.10=0.100)

  A、從左往右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B、從右往左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C、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2)出示:0.4元、0.5、0.05、0.40元4.0元。師:這些數中有大小相等的小數嗎?說出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適當地引導)

  (3)讓學生在兩張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上(其中一張均分為100格,一張均分為10格)表示出0.40、0.4,比較其大小,說明40個1/100就是4個1/10,

  0.40=0.4

  (4)師:如果在它們的末尾添上兩個“0”呢,三個“0”呢?相等嗎?為什么?

  (5)0.5添上“0”成0.05,大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6)揭示小數的性質。

  2、小數性質的應用

  師:根據這個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化簡小數

  出示例3:把0.60和203.0500化簡。

  提問: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弄清題意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0.60=0.6;

  203.0500=203.05。

  口答:課本“練一練”第1題。

  (2)把整數或小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師: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

  如:2.5元=2.50元3元=3.00元

  (3)出示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4、3.16、10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0.4=0.400 3.16=3.160 10=10.000

  練習:口答“練一練”第2題。

  討論小結:改寫小數時一定要注意下面三點:

  A、不改變原數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數改寫成小數時,一定要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后再添“0”。(想一想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二十四

  第1題: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對口令,其余學生當小評委。

  第2題:下面的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變化?小組討論,提問訂正,找規律(小數的末尾添“0”大小不變,整數的末尾添“0”大小變了)。

  第3題: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先在書上填好后,再提問找朋友。一個同學在第一欄里按順序報數,其他同學準備當朋友。

  第4題:化簡下面小數,采取搶答來完成。

  第5題:先填書上再口答訂正。

  第6題:用元作單位,把下面的錢數改寫成小數部分是兩位的小數。2人板演,其余學生齊練,評價鼓勵。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3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共有“五個板塊”的內容: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與單位換算和小數的近似數,其中小數的意義的理解是本單元的關鍵。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而且知識點比較散,所以這一單元的復習有一定的難度。

  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平時的作業情況,筆者出了相應的前測卷,了解了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前測分析,發現:本單元知識學生的錯誤主要集中在小數的意義、小數的近似數和小數與單位換算這三塊內容,其中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很不樂觀,情況如下:

  圖1第一幅圖的錯誤率居然達到了25、53%,第二幅圖的錯誤率是36、17%,圖2的錯誤率也是25、53%。圖1第一幅圖和圖2的錯誤率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測試前我以為這樣的基本的題、常見的題,學生的掌握情況會比較好,但是前測的結果讓我吃了一驚。圖1第一幅圖錯誤的學生大部分填了1、4,第二幅圖大部分填了0、3。細細分析圖1這么高的錯誤率,我們會發現:學生只是關注到了涂色部分的份數而沒有關注到分成的總份數,實質上學生對小數的意義沒有真正地理解。至于圖2,我發現學生說不出1到2這一大段表示多少,也就是說學生對這樣的題學生沒有真正地理解后去做,有些無從下手。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本單元知識系統地整理和復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單元知識,溝通小數和分數、小數和整數之間的聯系,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2、通過介紹0.3、分析錯例、猜數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復習與整理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在學習中,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到表達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通過整理和練習,鞏固本單元知識。

  教學難點:通過整理和練習,對知識的進一步領悟。

  教學預設:

  一、梳理知識

  1、回顧知識。

  (1)揭題: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對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進行整理和復習。(出示課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復習)

  (2)引導回顧:回憶一下,這一單元我們學了哪些知識?

  根據生說師相機板貼知識點。

  2、整理知識。

  (1)提出問題:那現在我寫一個小數(板書:0.3),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介紹它嗎?

  (2)明確要求:在你的介紹中不出現這個數,但讓別人一聽就明白你在介紹它。(出示課件)

  (3)回答一生,理解要求

  評價:這樣的介紹符合要求嗎?

  (4)知識歸類:他用到了這兒的什么知識?

  3、獨立思考

  (5)思考:他是從意義的角度來介紹的,那還有不一樣的介紹嗎?

  (6)記錄:看來已經有很多同學想到了,別急,把你想到的記錄在學習單第1題的框里。

  學生記錄。

  師巡視并引導:想到一種的再想想還有沒有不同的介紹方法,比一比誰想到的方法最多。

  (7)匯報,根據生說師相機板書內容。

  預設:

  ①意義:3個0.1;畫圖;十分位上是3,個位是0等。

  ②大小比較:比0.2大比0.4小的一位小數。

  ③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如3的小數點左移一位是幾。

  ④近似數:如0.29保留一位小數。

  ⑤單位換算:如300千克等于幾噸。

  (8)總結:一個0.3大家居然想到了這么多,這是我們全班同學的智慧,把掌聲送給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0.3”,讓學生自主地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梳理。這樣的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說是具有挑戰性的,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樣的學習任務,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在“思考介紹方法”和“匯報介紹方法”的過程中,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表達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

  二、查漏補缺

  1、過渡:剛才我們用一個0、3對這單元的知識進行了梳理,這節課除了梳理,我們還需要查漏補缺,我對你們的作業和練習情況進行了整理。猜一猜,我們班哪塊知識錯誤最多?(出示課件)

  2、根據生說,課件相機出示相應內容并分析。

  預設:

  (1)小數與單位換算。

  ①出示錯例。

  ②說妙招:的確,這塊內容錯誤比較多。那做這類題目誰有妙招?

  學生總結方法,師板書。

  ③做一做:那讓我們用這個妙招一起來做一做這幾題。在學習單第2題的框里寫一寫過程。

  ④匯報,師相機書寫過程。

  (2)小數的近似數。

  ①出示錯例。

  ②分析錯誤:這題錯誤稍微有點多,主要有兩種錯誤,(出示錯例)你能幫忙分析一下錯誤原因嗎?

  生分析原因。

  ③引導總結:對于做這樣的題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小數的性質與大小比較。

  ①課件:恭喜你們,你們做得很棒!

  ②溝通聯系:同學們做得這么棒,這個問題肯定難不倒大家,那小數的大小比較跟整數的大小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③同桌交流:想好的跟同桌說一說。

  ④匯報。

  (4)小數點的移動規律。

  ①課件:恭喜你們,你們做得很棒!

  ②溝通聯系: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其實我們早就用到過了,一起來看。

  出示題,做題,問: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5)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

  ①課件出示:找0、4題

  ②學生判斷:圖2、

  ③激疑:圖1為什么不可以?(0.04)圖3呢?(0.8)

  ④總結:都涂了4格,為什么表示的小數卻不一樣?

  圖1得出4/100,圖2得出4/10,圖3:通過再分得到了8/10,所以這個4格其實表示的是0.8。所以我們不僅要看涂的份數,還要看分的總份數。

  ⑤溝通聯系:那問題又來了,出示問題:小數和分數有著怎樣的聯系?

  ⑥做錯題:相信現在大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吧!這題應該是(1.04)這題呢?總份數不是10份的要先平均分成10份,是0.6。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根據學生錯誤情況,讓學生對本單元易混淆和出錯的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查漏補缺。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說出自己解題的思考過程,總結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思維能力;讓學生溝通小數與整數、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優化。而且本環節讓學生自主選擇研究內容,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鞏固提升

  1、猜數。

  (1)大家學得這么棒,獎勵大家玩一個猜數的游戲,(出示課件:猜猜我心中想著幾)它就裝在這個信封里。

  (2)第一猜:給大家第一條信息:它在1與2之間(課件出示直線),會是幾呢?

  生猜。

  師:有多少種可能?(無數種)

  (3)第二猜:那再給你第二條信息:它保留一位小數約是1、7,可能是幾?

  生猜,師相機板書。

  師:那這個數最小是幾?

  最大是幾?(1、74,1、749……)(師板書)

  師:這些數都有可能嗎?為什么?(只要看百分位,跟后面的數沒關系。)

  師:那找得到這個最大的數嗎?(找不到)

  師:那有多少種可能?(無數種)

  (4)第三猜:那再給你一個信息:它是一個兩位小數。

  生猜,師判斷:大了,小了。

  (5)揭曉答案:1.66

  2、找位置。

  (1)那你能在這條線上找到1、66的位置嗎?

  (2)那要準確地找到它,誰有好方法?

  3、說關系。

  (1)出示1、0、1、0、01。

  (2)問:1、0、1、0、01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猜數”和“找位置”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對本單元知識進行綜合練習,加深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對小數的近似數、小數的大小比較等的認識,直觀地理解1、0、1、0、01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猜數”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近似數的取值范圍;在“找位置”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知“找小數位置”的步驟:先確定這個小數在哪兩個相鄰的整數之間,再確定它在哪兩個相鄰的一位小數之間……感知“找小數位置”的方法:可以從左往右,也可以從右往左等。】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是怎么復習的?對你以后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讓學生回顧這節課復習與整理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復習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復習

  意義和讀寫

  意義和讀寫

  板書(部分):

  性質和大小比較

  性質和大小比較

  小數點的移動規律

  小數點的移動規律

  單位換算

  單位換算

  近似數

  近似數

  教學反思

  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且知識點比較散,對于這一單元的復習,怎樣對知識進行梳理?怎樣可以做到高效?怎樣能讓學生形成新的認知?通過對這一節課的研究,感悟到上好復習課,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去展開。

  1、制定任務,高效梳理。

  學習任務好比承載教學內容的“舟”,復習課學習任務的選擇要符合知識內在的邏輯,又要構建整體的學習框架。“介紹0.3”這一任務無疑是一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學生需喚醒所有有用的知識,這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個“0.3”,承載了本單元涉及的五塊內容,學生通過“介紹0.3”,一個單元的知識點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出來,高效地完成了本單元的知識梳理。

  2、基于學情,有效復習。

  復習的功能之一是查漏補缺,也就是說,要針對學生學習困難和錯誤進行復習。這一單元知識多又散,一節課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通過前測,了解了學生的學情。

  小數的讀寫、性質與大小比較、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比較,這些內容學生基本上沒有問題,所以這節課中對這些內容的處理相對比較簡單,如大小比較知識只是讓學生溝通了小數大小比較與整數大小比較的聯系;小數點的移動規律也只是讓學生溝通了跟以前知識之間的聯系。

  本節課的重點放在小數的意義、小數與單位換算、小數的近似數等內容上。如“找0.4”題,通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都涂了4格,表示的小數卻不一樣”,通過比較、分析、總結,讓學生感悟到“不僅要看涂的份數,還要看平均分成的總份數,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的才能直接寫成小數”,從而進一步理解了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與分數的聯系。又如“單位換算”這塊內容錯誤比較多,所以讓學生經歷了“說妙招——用妙招——說思路”這樣一個過程,幫助學生掌握這塊內容。

  這樣針對學生錯誤的復習過程,極大地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并有效地對本單元內容進行了復習。

  3、精選練習,合理拓展。

  復習課除了查漏補缺,還要使學生進一步地熟練技能、拓展思維,本節課的練習設計關注恰當的拓展性。如:有關“小數與近似數”的題學生常碰到如“一個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約是3.5,這個小數最大是,最小是”這樣的題,所以學生以為“近似數是3.5的數只有兩位小數這幾個數”。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猜“近似數是1.7的數”,通過找符合要求的最小數和最大數,讓學生從這種固定思維中走了出來,感悟到“近似數是1.7”的數有無數個,并初步感知近似數的取值范圍。又如:找1.66的位置,學生經歷了“說大概的位置——找確切位置”的過程,并在找確切位置的過程中,讓學生用“順著”和“倒著”等不同的方法來找,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4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冊教材第38、39頁的內容及練習十第1、2、3、4題。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知道、掌握小數的性質,能利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想,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同時滲透事物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夏天的時候同學們都愛吃冷飲,老師了解到校門口左邊的商店里一種雪糕標價是2.5元,右邊一家則是2.50元,那你們去買的時候會選擇哪一家呢?為什么?

  為什么2.5元末尾添個0價錢不變呢?究竟可以添幾個零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

  二、出示課題,提出目標。

  1.知道、掌握小數的性質,能利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

  2.培養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培養初步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想,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

  三、自學嘗試,探究新知。

  1.出示嘗試題

  (1)1、10、100這三個數相等嗎?你能想辦法使它們相等嗎?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單位表示嗎?

  (3)改寫成用米作單位表示后,實際長度有沒有變化?說明什么?

  (4)0.1米= 0.10米=0.100米這個等式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有什么變化?小數大小有什么變化?從右往左看又怎樣呢?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2.學生自學課本38頁后嘗試練習并討論。(5分鐘后全班交流)。

  3.根據自學情況引導講解。

  四、拓展練習,驗證結論。

  為了驗證我們的這個結論,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1.出示做一做:比較0.30與0.3的大小

  你認為這兩個數的大小怎樣?(讓學生先應用結論猜一猜)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59頁例1—例3,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會運用小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

  2.運用猜測、檢驗、觀察、對比等方法,探索并發現小數的性質。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2.教學難點:讓學生抽象概括小數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大膽猜測。

  1.通過商品標價2.50元和3.00元這兩個小數尾末有零來引起思考,自然地引出兩個問題:0.1米、0.10米、0.100米,它們大小相等嗎?0.30和0.3呢?

  2.猜一猜。

  二、利用工具,檢驗猜測。

  師:老師給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了一些工具(一把米尺,一張數位順序表,兩張方格紙),請你們利用這些工具來檢驗剛才的猜測是對還是不對。先請你們四人一組,選一選、議一議:你們選擇哪種工具,準備怎樣來驗證?

  學生動手操作、檢驗:

  ⑴ 學生利用直尺驗證:0.1米是1分米,0.10米是10厘米,0.100米是100毫米,他們在尺子上所表示的長度都是相等的,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⑵ 學生利用數位順序表驗證:把0.30和0.3寫在數位順序表中,從數位順序表中看出,它們的位數雖然不同,“3”所處的位置相同,所以0.30=0.3。

  ⑶ 學生利用正方形圖驗證:0.30是百分之三十,0.3是十分之三。從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圖中取其中的30份,就表示0.30。從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圖中其中3份,就表示0.3。從圖中很明顯的看出0.30=0.3。啟發學生想一想:十個百分之一是一個十分之一,三十個百分之一是三個十分之一,所以0.30=0.3。

  三、觀察比較,探究規律。

  從剛才的操作中,我們已經知道:0.1米=0.10米=0.100米,0.30=0.3。下面請大家觀察這兩個等式,什么不變,什么變了?為什么數變了后數的大小不變?

  四、概括總結,揭示性質。

  ⑴ 誰能用一句話歸納出這個規律?這個規律就叫做“小數的性質”。

  ⑵ 請大家一起讀“小數的性質”

  五、學生質疑。

  六、運用性質,化簡改寫。

  ⑴ 學了小數的基本性質有什么用呢?請大家自學課本例3。想一想:什么叫化簡?什么叫改寫?它們的根據分別是小數性質中的哪一句?并舉例說明。

  ⑵ 教學例4

  出示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①問:0.2和4.08各是幾位小數,要把它們改成三位小數應在小數的哪部分添上“0”?各應添上幾個“0”?為什么?

  ②問:整數3改寫三位小數,在3的后面添上三個“0”寫作3000,對嗎?為什么?那么應該怎樣寫?

  ③學生匯報結果,師板書:0.2=0.200,4.08=4.080,3=3.000。

  七、鞏固提高,升華知識。

  ⑴ 完成課本“做一做”的題目。

  ⑵擺數游戲:每個小組利用老師發給的五張數字卡片,按要求擺數:

  ①用五張卡片擺一個數,這個數中的兩個“0”都能去掉。

  ②用五張卡片擺一個數,這個數中的兩個“0”一個能去掉,一個不能去掉。

  想一想:怎樣擺才能既不重復又不遺漏。

  八、交流收獲,反思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會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對今后的學習有什么幫助?

  九、布置作業:

  練習二十一的第1—6題。

  十、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例1:比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例2:0.70=0.7 105.0900=105.09

  例3:0.2=0.200 4.08=4.080 3=3.000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6

  設計說明

  快樂教育理論認為人類的需要得到滿足就是快樂。而快樂常常與興趣聯系在一起,興趣使人產生鉆研、探索、創新的愿望,從而激發快樂。基于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突出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通過創設一個完整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引出本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有變化嗎?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用多種方法進行驗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關注學生個體,自主獲取新知。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節課的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對比,自己得出0.1 m=0.10 m=0.100 m,并通過觀察歸納出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引導學生自學例3、例4,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鞏固應用,練習形式多樣。

  練習是鞏固新知、形成能力、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基于以上認識,本節課的練習題設置形式多樣,梯度合理,既有基礎練習,又有生活中的運用,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深化了所學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正方形紙片 數位順序表

  學生準備 水彩筆 米尺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課前質疑

  師:小明的爸爸最近開了一家文化用品商店,想請大家幫忙設計價簽,大家愿意幫這個忙嗎?(出示中性筆和筆袋)每支中性筆2元5角,每個筆袋8元,價簽該怎么寫呢?(出示幾種寫法:2.5元、2.50元、8元、8.00元,引起爭論)

  師:我們在商店里看到的價簽一般是這樣的:2.50元,8.00元。2.5元和2.50元都表示2元5角嗎?8元和8.00元相等嗎?

  生:2.5元和2.50元都表示2元5角,8元和8.00元相等。

  師:為什么會相等呢?上完今天這節課你就明白了。(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為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打開切入口,同時引導學生針對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做出數學猜想,以此猜想引領全課。

  ⊙探究新知

  1.探究小數的性質。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使等式成立。

  1( )=10( )=100( )

  ①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教師指名匯報。

  預設

  生1:1元=10角=100分。

  生2:1 m=10 dm=100 cm。

  生3:1 dm=10 cm=100 mm。

  ②出示課件,一邊講解一邊動畫演示。

  因為1 dm=10 cm=100 mm,所以0.1 m=0.10 m=0.100 m。(板書:0.1 m=0.10 m=0.100 m)

  (2)提問:根據0.1 m=0.10 m=0.100 m,你發現了什么?通過小組活動進行探究。(出示課堂活動卡)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并應用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

  2、運用猜測、操作、檢驗、觀察、對比等方法,探索并發現小數的性質,養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

  3、感受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以及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驗問題解決的情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師:夏天的天氣非常炎熱,孩子們你們愛吃雪糕嗎?老師對學校附近雪糕的價格做了一個小調查,你們想了解一下嗎?老師了解到校門口左邊的商店雪糕的價格是0.5元,右邊一家則是0.50元,那你們去買的時候會選擇哪一家呢?為什么?

  師:為什么0.5元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究竟可以添幾個零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二、探究新知、課中釋疑

  1.教學例1

  比較0.1m 0.10m 0.100m的大小

  師:想一想括號里填上什么單位,才能使等式成立?

  1( )=10( )=100( )

  生匯報(重點講解: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你能把它們改寫成用米做單位的小數的形式嗎?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演示: 1分米是1/10米,寫成0.1米

  10厘米是10個1/100米,寫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寫成0.100米

  并板書: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間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3)指導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4)觀察比較:教師指著“0.l米=0.10米=0.100米”這個等式,標出思考箭頭先讓學生從左往右觀察、比較,你們發現了什么?

  5)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再標出思考箭頭,讓學生從右往左觀察,又發現什么規律,補充板書: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有這個性質呢?這是不是一個特例?我們還需再驗證一下。

  2.教學例2

  比較0.3和0.30的大小

  1)師:你認為這兩個數的大小怎樣?(讓學生先應用結論猜一猜)

  2)師:想一下你用什么辦法來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呢?(利用學具,小組討論合作)

  3)在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較。

  匯報結論:0.3=0.30

  4)師質疑:小數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你從中發現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數變了,即小數的計數單位變了,而陰影部分的大小沒有變,得出0.3=0.30。)

  5)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通過動手操作驗證得出了這個性質,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小數的性質(課件出示)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6)認真讀這句話,你認為那些字是非常關鍵或者必不可少的?為什么?

  生:末尾,因為中間的0是不能隨意去掉的,去掉后就改變了小數的大小。

  3.小數的化簡

  師:根據小數的性質,當遇到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這就是小數的化簡,你想試試看看嗎?(課件出示例3)

  把0.70和105.0900化簡.

  105.0900中“9”前面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0.70=0.7;105.0900=105.09)

  教師強調:末尾和后面不同。

  師:完成教材39頁“做一做”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訂正)

  4.小數的應用

  1)師:利用小數的性質不僅可以化簡小數,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這就是小數的改寫,下面我們學習例4

  2)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共同訂正。

  (0.2=0.200;4.08=4.080;3=3.000)

  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數點行嗎?為什么?

  3)師:完成教材39頁“做一做”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訂正)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棒,為了加大難度,老師設計了闖關游戲,你們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挑戰一:判斷

  挑戰二:連線

  挑戰三:智力大比拼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十1-3題。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0.1米 = 0.10米 = 0.100米

  0.3= 0.30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58、59頁的內容:小數的性質

  【學情分析】

  小數的性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58、59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為后面的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四則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對于整數的知識已經有了較多的了解,對于整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會引起整數大小的變化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小數的性質卻與整數不一樣,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因此,整數的這部分知識,會對小數性質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知道化簡小數和改寫小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難點:小數基本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法與學法】

  1、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通過直觀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2、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3、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自作課件

  學生:收集的標簽彩筆直尺和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回憶生活,觀察商品的標價簽,并記錄1—2種商品的價格,請誰來匯報一下?

  生:2、00元,師:是多少錢呢?生:2元。

  生:3、50元。師:是多少錢?生:3元5角

  師:夏天的時候同學們都愛吃冷飲,老師了解到校門口左邊的商店三色標價是2、5元,右邊一家則是2、50元,那你們去買的時候會選擇哪一家呢?為什么?

  師:為什么2、5元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究竟可以添幾個零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

  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達到知識的遷移。

  二、提出問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請同學們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張紙條分別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長的紙條,各打上記號。各小組合作共同完成。

  老師巡視并引導學生觀察米尺圖

  2、各小組匯報: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師小結:這三個數量雖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3、觀察比較:教師指著“0.l米=0.10米=0.100米”這個等式,標出思考箭頭先讓學生從左往右觀察、比較,你們發現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再標出思考箭頭,讓學生從右往左觀察,又發現什么規律,補充板書:小數的末尾去掉“0”。

  教師強調:我們如果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小數中間的0不能去掉、

  師質疑:那整數有這個性質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并舉例證明得出結論。

  (師強調出小數與整數的區別)

  設計意圖: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4、練一練:

  (1)多媒體出示58頁做一做:比較0.30與0.3的大小

  師:你認為這兩個數的大小怎樣?(讓學生先應用結論猜一猜)

  (2)師:想一下你用什么辦法來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呢?(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合作)

  (3)在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較。

  匯報結論:0.3=0.30

  師質疑:小數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你從中發現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數變了,即小數的計數單位變了,而陰影部分的大小沒有變,得出0.3=0.30.)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放手讓學生探索、驗證,適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5、小數性質應用、【繼續演示課件“小數的性質”】

  (1)教學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0.70=0.7;105、0900=105、09)

  教師強調:末尾和后面不同。

  (2)教學例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共同訂正。

  (0.2=0.200;4、08=4、080;3=3、000)

  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數點行嗎?為什么?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小數末尾添0的數?(商場的標價上)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完成59頁的做一做。

  重點指導學生說一說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和

  說一說為什么有些數的末尾添上“0”,原數就發生了變化、

  2、挑戰自我。

  (1)誰能只動三筆,讓下面三個數之間劃上等號?

  6020 = 602 =60200

  (2)每人寫幾個和3、200相等的數、

  設計意圖:挑戰自我的習題留給學生課后去完成,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課堂延伸到課后。

  四、全課小結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對自己或同學有什么評價?

  五、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十1—3題。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例1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從右往左從左往右

  0.1米= 0.10米= 0.100米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0.3= 0.30 =0.300

  例2化簡小數。

  0.70= 0.7 105.0900=105.09

  例3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0.200 4.08=4.080 3=3.000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自己發現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復習引入

  1、準備題(1)1元=( )角=( )分

  (2)在下面( )里填適當的小數。

  3角=( )元

  30分=( )元

  100毫米=( )米

  (3)0.4里面有( )個0.1

  0.40里面有( )個0.01

  2、引入:今天繼續研究小數。

  體驗發現

  1、課件出示例4:

  (1)讀題

  (2)分組準備,討論。

  (3)說出結果。0.3元=0.30元

  (4)為什么?

  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畫圖理解。

  C、從小數的意義解釋。0.3是3個0.1,也就是30個0.01,0.30也是30個0.01,所以0.3=0.30。

  (5)這兩個相等的小數,小數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問:小數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小數變了,小數的大小沒有變)。

  2、課本試一試:先看圖填一填,再比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1)學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闡明觀點。

  (3)匯報自己的結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觀察板書:

  你得到什么結論?學生自由發言。

  總結:小數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是小數的性質。

  理解內涵

  1、課件出示例5:

  學生自主填空。

  提問:這些小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著力于對小數“末尾”的理解。)

  結論:根據小數的性質,通常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學生嘗試做“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試一試。

  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三位小數。

  0.4=( )3.16=( )10=( )

  學生自主改寫。

  交流:(1)改寫這三個數時應用了什么知識?

  (2)為什么給三個數添上的“0”的個數不同?

  (3)“10”是整數,怎樣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進一步體驗小數性質的應用。

  3、練一練第2題。

  學生自主比較,得到結果,并運用學過的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進行闡明。

  鞏固練習

  練習六的1—5題。

  第1、2兩題鞏固并深化對小數性質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須是小數末尾的0。

  第3、4、5題都是應用小數的性質改寫小數,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簡小數,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數部分的位數;有改寫小數,還有改寫商品的單價。

  這些練習題使學生在應用中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后記

  讓學生自己發現,小數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是小數的性質。發現小數的性質并對小數的性質作出抽象概括。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10

  各位領導: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數的性質》,本課時是青島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蛋的世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信息窗二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對小數和分數有了初步認識并且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為今后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等規律性較強的知識打下一個比較好的鋪墊。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和對教材內容理解、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通過猜想、驗證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或改寫小數。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并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直尺、正方形紙片,多媒體課件

  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數學學習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法與學法。

  1、以學生活動為主體。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

  2、體現規律形成的全過程。教學中,教師不是簡單的奉送結論,而是在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發現、分析、歸納和鞏固運用。

  3、堅持面向全體,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學中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盡最大的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并在空間、時間上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

  基于以上對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景,引發興趣

  以超市購物的話題引入,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關于小數大小比較的問題,引導學生猜測“鉛筆和橡皮,哪一個貴?”,這樣設計,不僅讓學生復習上課時的內容,而且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使學生切身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 猜想驗證,探究性質

  本環節我設計以下幾個層次:

  1、小組合作,初步感知 在猜測0。9=0。90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你的猜想正確嗎?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工具,通過量一量,涂一涂,驗證自己的猜想。然后讓學生“觀察等號左右兩邊的小數,你有什么發現嗎?”(先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引導出小數的末尾有沒有0,小數的大小一樣。)

  這樣設計把問題放到小組中,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參與活動,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相處,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大膽動手量一量、涂一涂進行驗證,培養學生敢于表達見解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舉例驗證,總結性質初步驗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我們的猜想是不是對所有的小數都適用?”,組織學生進行舉例,然后小組合作驗證,全班交流,最后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據,你有什么發現?”,通過交流,總結板書: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這樣,讓學生在初步發現規律之后,舉例驗證,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不僅讓學生初步學會了舉例驗證的方法,而且體現了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本環節意在盡可能多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3、利用性質,體會價值

  本環節設計讓學生初步應用小數的性質對小數進行化簡改寫,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題目,在這個過程中,設置關鍵性問題“這個0可以去掉嗎?”“怎樣把5改寫成三位小數呢?”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13。040中間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把5變成小數后為什么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數點”,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體會小數性質的價值。

  三、練習反饋,鞏固內化

  本環節設計三個層次的題目,包括基本題,綜合題和拓展題。基本題的設計面向全體,使每個學生都能鞏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綜合題關注差異,使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拓展題關注發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總結質疑,自我提高

  讓學生交流學習的收獲,引導學生梳理所學知識,總結學習方法,并在自評與互評的反思中提高。

  基于教學環節的設計,為了突出重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板書如下: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以上是我對這一課時的教學設想,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沿著“實例——猜想——驗證——總結——應用”的軌跡去探索、去發現,使學生體驗探索、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學生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此節課的教學內容,基本達到教學目標。說課完畢,歡迎指正,謝謝!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會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2.在學習小數意義和性質的過程中,培養探求知識的興趣。

  3.提高合作探索知識的能力。

  重點難點: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復習題,讓學生板演。

  372800 19000 725000000 844000000

  師生共同訂正,點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信息窗。

  二、講授新課

  1、教師提出問題:“測量同一個蛋的長度,為什么兩個人的'讀數不一樣呢?”給學生二分鐘時間考慮。

  一些學生可能看不出來,教師引導

  教師引導學生按照整數求近似數的方法——四舍五入,解決求小數近似數的問題。

  2、 教師出示數值“3.9423”讓學生解決。

  學生有的可能寫出“3.94”。

  有的可能寫出“3.9”。

  有的可能寫出“4”。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探究結果的不同,分組討論,然后讓學生回答。

  4、教師和學生共同歸納總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

  保留一位小數時,只看它的百分位上的數是大于5,還是小于5。如果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進一,同時將百分位及百分位后面的數舍去;如果是小于5,就直接將百分位及百分位后面的數全部舍去。

  5、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總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近似數應注意什么?

  有的學生可能回答注意小數點;

  有的學生可能回答注意別忘進位;

  有的學生可能回答注意四舍五入……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總結。

  三、鞏固運用

  教師讓學生做自主練習第1—3題,用多種形式鞏固求小數近似數的基本練習。(學生獨立完成)

  四、點撥歸納

  教師歸納本課的所學的數學知識,點撥疑難點。(學生小組中充分交流)

  五、布置作業

  自主練習題4、5、題。

  板書設計:

  蛋的世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3.9423≈3.94

  ≈3.9 四舍五入≈4

  1754000=175.4萬 1754000≈175萬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12

  一、再現舊知,回顧整理

  課件出示:請把下列各數分類。相信你一定很棒。

  0 7.523 6.8 69 101 1.25 384 0.001

  教師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整數: 0 69 101 384

  小數:7.523 6.8 1.25 0.001

  教師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復習小數的有關知識。

  二、小組交流,自我梳理。

  回想一下,你學過小數的哪些知識?與之相應的整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并請舉例說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在學生整理知識時要參與其中,給予必要的方法指導,引導學生相互學習。

  三、全班交流,構建成網。

  1、班內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整理板書:

  整數 小數

  意義

  (0和自然數的統稱…… )←----------→(表示一個數的…… )

  計數單位

  (……千、百、十、個)←------------→(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讀寫法

  (從高位…… )←------------→(整數部分……)

  比較大小

  (先比較最高位……)←------------→(先比較整數部分……)

  運算定律

  (a+b=b+a…… )←------------→(a+b=b+a…… )

  加減法

  (相同數位對齊……)←------------→ (小數點對齊……)

  (后來板書)教師小結。

  2、教師談話:小數意義與整數有著這樣密切的聯系,那么小數的加減法與整數有什么樣的聯系呢?

  ①課件出示:用豎式計算

  2.85+1.08 2.7+1.85 21.09—4.89 13—8.87

  獨立計算,班內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完成上面的板書)

  ②課件出示:先認真分析每道題目的數據特征,然后獨立計算,交流時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算。

  12.25+36+7.75 13.05+12.38—4.05

  5.6—0.71—0.29 19.65—(3.98+6.65)

  四、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一) 填空

  1、由7個0.1、3個0.001和5個1組成的數是( ),讀作( )。

  2、一個數縮小100倍是0.8,這個數是( )

  3、將下列各數按順序排列。

  ①0.58 0.85 0.085 0.058 0.8 0.805

  ( )<( )<( ) <( )<( )<( )

  ②0.91米 1.0米 10.1米 87厘米 0.69米 9分米

  ( )>( )> ( ) >( )>( )>( )

  4、把一個4位小數保留三位小數后是5.690,這個小數最小是( ),最大是( )。

  5、96.4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再向右移動三位,結果是( )

  (二)火眼金睛辨對錯。

  1、4.60和4.6大小相等,精確度也相等。( )

  2、小數都比整數小。( )

  3、10個百分之一是一個千分之一。( )

  4、0.9595保留三位小數是0.960.( )

  5、把0.96的小數點去掉,原數就擴大了1000倍。( )

  (三)選一選。

  1、把48.5 的小數點移到最高位數字的左邊,這個數縮小到它的( )

  ①1/10②1/100③1/1000

  2、下列各數中去掉“0”而大小不變的是( )

  ① 2430 ②2.043 ③2.430

  3、6.5時是6時( )分

  ① 5 ②50 ③30

  4、大于0.2而小于0.3的小數有( )

  ①只有0.29 ②沒有 ③無數個

  5、一個數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8, 其余各位上都是0,這個數寫作( )

  ① 18.808 ②80.808 ③8.088

  (四)動腦思考。

  □0.□9,在□里填數,使其符合下列要求。

  ①使這個數最大,這個數是( )

  ②使這個數最小,這個數是( )

  ③使這個數最接近31,這個數是( )

  板書設計 :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整數: 0 69 101 384

  小數:7.523 6.8 1.25 0.001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13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并應用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

  2、運用猜測、操作、檢驗、觀察、對比等方法,探索并發現小數的性質,養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

  3、感受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以及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驗問題解決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前質疑

  1、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個小魔術,我們來看看。

  這個數認識嗎?幾呀?出示數字卡片:1

  我能讓這個數變大,看仔細喲。(添了一個0)

  這個1的末尾添了一個0,這個數發生了什么變化?

  老師還能把這個數變小,知道怎么變嗎?就要把末尾的0(去掉),看著啊。

  看來,我把整數末尾的0 去掉,這個數就縮小。那100去掉末尾兩個0,大小怎么變化的?(縮小了100倍,好極了)

  師:剛才我將這個整數的末尾添上0,這個整數就變大了,我又將這個整數的末尾去掉0,這個整數就變小了。

  2、師:接下來再變一個小數的`魔術。這是幾?(0.1)看著啊,老師還能把它變大。變大了嗎?

  這可奇怪了,剛才整數的末尾添上0,這個數會變大,整數的末尾去掉0,這個數就會變小,那我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變不變呢?你認為呢?

  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只是大家的猜想,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就需要大家一起來驗證一下。

  板書:猜想 驗證

  二、探究新知、課中釋疑

  1.探究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有以有的知識來解釋一下這三個數的大小。

  請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

  板書: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導入例1:

  你能把它們都寫成用米做單位的小數的形式嗎?必須體現它們的原先單位。

  導:分米和米有什么關系?厘米、毫米呢?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演示:

  1分米是1/10米,寫成0.1米

  10厘米是10個1/100米,寫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寫成0.100米

  并板書: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間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很快回答后課件演示。并在他們之間加上等號。

  我們還可以用重合法比較一下。(課件演示)

  (3)指導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提問: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等式,可以從左往右看,再從右往左看,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這個小數的什么位置?多(少)0還可以怎么說?

  小數的末尾添上0大小不變,去掉0大小也不變。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有這個性質呢?這是不是一個特例?我們還需再驗證一下。

  2.教學例2。

  (1)比較1.30和1.30的大小。

  導:想想0.30表示什么意思?0.3呢?應該涂多少格?

  學生涂完色問:你為什么這樣涂?之后演示涂色過程。

  (2)同桌商量比較,匯報結論。

  問:誰涂的面積大?1.30和.1.3的大小怎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直觀比較法:看上去都一樣大;

  理論推導法:1.30是130個1/100,也是13個1/10;1.3是13個1/10。

  課件演示重合圖形。(在原板書下再板書:1.30=1.3)

  (3)觀察思考

  觀察板書1.30=1.3

  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看來不僅僅是個特例,再次驗證我們的猜測。

  3. 討論歸納

  教師指著板書說:你能把上面的研究結論歸納成為一句話嗎?4人小組之間討論一下,想想該怎么說才比較完整?

  教師提問幾個小組代表讓其歸納,不夠完整可以由其他小組代表補充。得出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課件展示)

  4、指導閱讀。

  講述:書上也證實了我們的研究,并把它稱為“小數的性質”。齊讀小數的性質。

  5、質疑問難:(判斷)

  你們對這句話理解的夠不夠透徹呢?挑戰一下你們。(以下題目陸續出現)

  (1)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這個數的大小不變。

  舉例說明后返回小數的性質,紅字強調“小數”。

  (2)小數點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舉例說明后返回小數小性質,紅字強調“末尾”。

  (3)10.50=10.5=10.500 判斷后返回小數小性質強調“大小不變”。

  三、鞏固運用、交流反思

  小數的性質有什么作用呢?

  強調:我們如果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l.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提問:0.70你認為可以怎么化簡才能大小不變?

  (2)學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讓其說說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

  (3)為什么105.0900的5左邊的0不能去掉呢?(強調小數的性質中“小數的末尾的0”。)

  (4)練習: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1.820 2.900 0.080 12.000

  回答后小數末尾的0紅色閃現。

  問12應該去掉0后是多少?還可以怎樣表示?

  強調:12去掉0后,小數部分沒有數,可以把小數點也去掉。

  過渡:同樣,應用小數的性質,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把一個數改寫成含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

  2.出示例4:。

  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學生自己完成。

  (2)大家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3)練習:下列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有變化?

  3.4 18 0.06 700 3.0 4.90

  整數和小數用不同的顏色區分。

  如果整數想改成大小不變的小數,必須先做什么?(先添上小數點,再添0)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14

  一、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64-6 5頁,例1—例4)包括:(1)小數的性質;(2)小數性質的應用(六年制第八冊第四單元)。

  2.教材所處地位:本節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為后面學習小數四則計算做了必要的準備,起鋪墊作用。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對小數的性質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小數性質的應用是本節的重點。

  4.教學目標:(1)識記理解小數的性質;(2)根據需要把小數化簡或是把整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二、教法

  1.通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后經過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 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敢于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 口、動眼以及采用對口令搶答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 概括知識及聯想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

  (一)談話法導入新課

  在商店里,經常把商品的標價寫成這樣的小數:手套每雙2.50元,毛巾每條3.00元。這里的2.50元、3.00 元分別是多少錢?(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為什么能這樣寫呢?這是小數的一個重要性質,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并板書“小數的性質”。

  (二)講授新課

  1.研究小數的性質

  (1)出示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點,說 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書)。

  請同學們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米);10厘米是10個1/100米,可寫成怎樣 的小數?(0.10米),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0米)

  板書: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這里應用直觀演示法,變抽象為具體。然后板書準備比較,觀察上下兩個等式,說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為”、“所以”、“=”。

  A.從左往右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B.從右往左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C.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在這里應用了比較法,便于發現規律,揭示規律,總結性質。

  (2)為了進一步證明小數性質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圖略)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例2。

  教師指示,學生思考:

  ①左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0份)陰影部分占幾分之幾?(30/100)用小數怎樣表示?(0.30 )

  ②右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份)陰影部分占幾分之幾?(3/10)用小數怎樣表示?(0.3)

  ③引導學生小結從圖上可以看出:0.30是30個1/100,也是3個1/10。0.3是3個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如下:

  例2:0.30=0.3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為了幫助學生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教師強調指出:為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不變 呢?(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舉例說明)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都不能,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舉例 說明)整數是否具有這個性質?(沒有,理由同上第二點)

  2.小數性質的應用

  教師談話:根據這個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化簡小數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提問: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弄清題意后,學生回答,教師板 書:0.70=0.7;105.0900=105.09。通過這組練習鞏固新知,為以后小數作結果要化簡作準備。

  口答:課本“做一做”第1題。

  (2)把整數或小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教師談話: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 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小組討論后,2人板演,其余學生齊練,訂正,表揚。

  0.2=0.200 4.08=4.080 3=3.00

  練習:口答課本第65頁的“做一做”第2題。

  討論小結:改寫小數時一定要注意下面三點:

  A.不改變原數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數改寫成小數時,一定要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后再添"0"。(想一想為什么)

  3.學生仔細閱讀課本第64頁的例1、例2,記住并理解小數的性質;閱讀課本第65頁例3、例4掌握小數性質的應用。

  五、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三第1題: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對口令,其余學生當小評委。

  第2題: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先在書上填好后,再提問找朋友。一個同學在第一欄里按順序報數,其他同學準備當朋友。

  第3題:下面的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變化?小組討論,提問訂正,找規律(小數的末尾添"0"大小不變,整數的末尾添"0"大小變了)。

  第4題:化簡下面小數,采取搶答來完成。

  第5題:先填書上再口答訂正。

  2.練習十三第6題:用元作單位,把下面的錢數改寫成小數部分是兩位的小數。2人板演,其余學生齊練, 評價鼓勵。

  附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

  ←──────

  例2:0.30=0.3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15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難點 、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難點: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數近似數。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來復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通過復習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性質以及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把較大數改寫成“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數的近似數。

  二、復習小數的意義

  1、做期末復習第8題(1)、(2)、(3)。

  (1)學生在書上填寫,集體訂正。說一說0.5、0.023的意義。

  (2)說一說小數的意義是什么?

  問: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各表示幾分之幾的數?

  2、(1)在小數里,小數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從小數點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數位?每個數位上計數單位是什么?

  (2)填空。

  0.1里面有( )個0.01。 10個0.001是( )。

  10個0.1是( )。 0.1里有( )個0.01。

  三、復習小數的性質和小數的大小比較

  1、練習。

  (1)把下面小數化簡。

  4.700 16.0100 8.7100 14.00

  (2)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的數寫成兩位小數。

  4.2 13.121

  ①學生做,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②問:做題時是根據什么來做的?什么是小數的性質?

  2、做期末復習第9題,第1豎行兩題。

  (1)學生在書上做,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3、做期末復習第10題。

  (1)先把這些數排列起來,找出最大、最小數,并和其他數一起,寫好序號。

  0.1 0.012 0.102 0.12 0.021

  (2)按要求從小到大排列。

  四、復習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1、做期末復習第8題(4)、(5)。

  (1)小數點向右移動,原來的數就擴大,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數有什么變化?小數點向左移動,原來的數就縮小,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數有什么變化?

  問:要把一個數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應怎樣移動?

  (2)學生練習,指名回答。

  2、練習。

  (1)把1.8擴大100倍是( )。( )擴大1000倍是6.21。

  (2)把( )縮小100倍是0.021。( )縮小1000倍是6.21。

  五、復習求小數的近似數和整數的改寫

  1、把下面小數精確到百分位。

  0.834 2.786 3.895

  (1)學生做,指名板演。

  (2)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1)把下面各數改寫成“萬”作單位的數。

  (2)把下面各數改寫成“億”作單位的數。

  460000000

  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指名板演,說一說怎樣把一個較大數改寫

  成“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3、把下面各數改寫成“萬”作單位的數,并保留一位小數。

  (1)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指名板演。

  (2)比較改寫成“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和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要注意什么?

  4、做期末復習第9題剩下的兩題。

  (1)比較25萬和0.25億大小,可以把25擴大10000倍,0.25擴大1億倍。得到兩個整數再比較大小。

  (2)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3)小結:把一個數改寫成“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只要在“萬”位或“億”位后面點上小數點,去掉小數點后面的0,再在后面添上“萬”字或“億”字,反過來,一個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要改寫成原來的整數,只要把它擴大1萬倍或1億倍就可以

  了。

  5、做期末復習第11題。

  學生在書上做,并說明理由。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怎樣的數可以用小數表示?小數的性質是什么?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有什么規律?我們可以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

  【作業設計】

  1、0.45表示( )。

  2、把6.956 6.965 6.659 9.665 5.669 按從小到大排列是( )。

  3、把改寫成“萬”作單位的數是( )萬,保留一位小數是( )萬;改寫成“億”作單位的數是( )億,保留一位小數是( )億。

  4、在○里填、或“=”。

  16.36○16.63 0.36萬○3600

  0.97○1.01 0.23億○2100萬

  5、1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76千克,平均每千克稻谷出大米多少千克?

  100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多少千克?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 篇1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的比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小數,形成了一定的概念。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小數基礎上建立小數性質這個概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小數知識打下基礎。

  2、教材地位:本節是讓學生正確掌握小數、加深對小數的理解,為后面學習小數四則計算做了必要的準備,起鋪墊作用。

  3、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

  (2)能力目標: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教學中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和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教學重難點

  A、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掌握小數的性質,并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B、教學難點:理解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5、教具、學具準備:直尺(10厘米以上)

  多媒體課件(以輔助教學)

  二、說教法

  1、采用創設故事法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

  2、通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聯系舊知,經過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敢于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到探索新知的旅程中來

  三、說學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以教導學生學會怎么學習為己任,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教導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

  1、學會借助直觀圖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

  2、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及聯想的方法

  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趣揭題

  同學們,喜歡《蠟筆小新》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小新的故事:有一天,小新跟媽媽一起到超市買東西,小新跑到熊仔餅的貨架上拿熊仔餅,突然,小新叫起來了:“媽媽,媽媽,快來啊!熊仔餅怎么漲價了?”小新媽媽,跑過來一看,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標價上寫著“5.00元/盒”,可是之前買的時候是5元錢一盒。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小新媽媽為什么哈哈大笑嗎?

  學習了這節課,我們就知道其中的奧秘了。”

  (二)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1、出示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1)復習:首先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直尺(10厘米以上),比比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引領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距離,說明: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書并出示課件)

  (2)請同學們看著課件仔細觀察思考:

  A、1分米是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米)

  B、10厘米是10個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米)

  C、100毫米是100個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0米)

  (3)根據學生回答,我會出示上面三道題的答案,并與同學們共同推導出0.1米=0.10米=0.100米。

  2、觀察0.1米、0.10米、0.100米,概括小數的性質

  ①從左往右觀察、比較這三個數,你們發現了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②從右往左觀察、比較這三個數,你們發現了什么?(在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③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引導學生歸納)

  小數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

  ④為了進一步證明小數性質的可靠性,出示做一做:比較0.3和0.30的大小。

  教師指導,學生按要求涂色并前后四人一組討論問題:

  左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份)涂色部分占幾分之幾?

  右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0份)涂色部分占幾分之幾?

  提問:從圖上可以看出0.3是三個,0.30是30個,也是3個,那么0.3和0.30是什么關系?

  學生思考回答:0.3=0.30

  這里運用了什么規律?

  3、呼應課始,引導學生揭示奧秘:(出示課件,喚起學生的記憶)由于小新媽媽掌握了小數的性質,知道5元=5.00元,所以才會哈哈大笑的。

  提問:那么小數的性質是什么呢?(讓學生運用知識)

  4、聯系生活,再現新知:

  同學們在商場看到貨物的標價如:這本書標價:4.50元/本。

  設問:“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這樣寫,不但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而且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幾元幾角幾分。

  提問:4.50元中的“0”可以去掉嗎?3.05呢?

  引導學生再次說出小數的性質。

  這時我讓學生嘗試做題(出示例題,從旁提示、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獲取新知):

  (1)把小數化簡

  0.70=0.7 105.0900=(105.09)

  提示:根據小數的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2)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三位小數。

  0.2=0.200 4.08=_ 3=_

  提示:整數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0。

  (三)鞏固深化,擴展思維

  按要求說出一個數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四)全課小結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大家分享?

  2、我們是怎樣探索小數的性質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整理總結所學知識,達到及時整理思路、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的目的。

  五、作業布置

  練習十第一題

《小數的性質》教案模板(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第三課時 小數的性質(通用2篇)

    教學內容:p34-35頁例4和例5及相應的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六1---5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建立猜想、驗證猜想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中,理解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或改寫小數。...

  • 小數的性質小測(精選2篇)

    一、填空(12分,每空1分)1.10個0.1是(),100個0.01是().2.0.23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3.一個數由8個一,4個十分之一,6個千分之一組成,這個數是().4.0.089擴大()倍是8.9;0.73縮小10倍是().5.9.385保留一位小數約是()....

  • 小數的性質(通用12篇)

    一、教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小學課本《數學》第八冊第73頁例1~例4。二、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小數的性質,能運用小數的性質化簡小數,能根據實際需要不改變原數的大小,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性質》說課稿范文(精選8篇)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小數的性質》說課稿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教學目標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64-6 5頁,例1例4)包括:(1)小數的性質;(2)小數...

  • 《小數的性質》說課稿(精選4篇)

    下面是關于《小數的性質》說課稿,歡迎閱讀!一、說教學內容課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例1、例2、例3及做一做和練習十第1至3題。二、說教材1、教材分析小數的性質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第2小節小數的性質和小數...

  •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在教學時,通過觀察米尺,引導學生得出0.1=0.10=0.100。讓學生從左往右看,是什么情況?再從右往左看,是什么情況?發現了什么規律?引導學生找出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時,小數的大小不變。...

  • 小數的性質 說課設計(精選4篇)

    一、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64-6 5頁,例1—例4)包括:(1)小數的性質;(2)小數性質的應用(六年制第八冊第四單元)。...

  • 小數的性質(精選15篇)

    教學目的1. 引導學生知道、掌握,能利用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2.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3. 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想,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同時滲透事物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

  • 《小數的性質》說課設計(精選15篇)

    一、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64-6 5頁,例1—例4)包括:(1)小數的性質;(2)小數性質的應用(六年制第八冊第四單元)。...

  •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

    1、憑借學生的數學現實,幫助學生解決現實數學中的問題。小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組成、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與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互化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 小數的性質和意義復習教案

    總復習——小數的性質和意義第一課時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二)復習目標:1、讓學生回憶、掌握小數的相關知識(小數數位順序表,小數性質、改寫、化簡、小數移動) 2、對小數的相關知識有個清楚且有條理的歸納,使知識能科學、合理的總結歸納、...

  • 小數的性質

    課題: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8-59頁例1—例3,及“做一做”。教學目標:1.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會運用小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2.運用猜測、檢驗、觀察、對比等方法,探索并發現小數的性質。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 小數的性質

    課 題 第四課時 小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 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感受小數的末尾去掉”0”,其大小是沒有變化的。 教學目標 1、 利用先移規律,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通過直觀推理處方探究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

  •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

    下面是關于《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一)本節課的教學,是要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力爭做到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能探討的不引,學生能發現的不導。...

  • 小數的性質

    教學內容: p34-35頁例5和例6及相應的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六1---5題。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自己發現并掌握小數的性質。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能力。3、培養學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性質。...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成武县| 吴旗县| 河北区| 永胜县| 股票| 沂南县| 镇远县| 佛学| 缙云县| 融水| 华安县| 齐河县| 宜春市| 那坡县| 客服| 洛南县| 通道| 台湾省| 会泽县| 建水县| 改则县| 天峻县| 灵武市| 台江县| 渑池县| 桂阳县| 福安市| 鄂尔多斯市| 和硕县| 石家庄市| 江阴市| 万荣县| 嘉义县| 镇沅| 尖扎县| 志丹县| 诸城市| 新巴尔虎右旗| 凌源市|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