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教案范文(精選8篇)
《上下五千年》教案范文 篇1
教材簡析:
教材分為三個部分,導讀先以我們課文里學過的一些歷史故事引出《上下五千年》。然后介紹了作者的身份,接著說明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悠久輝煌的歷史文化。
閱讀《上下五千年》,旨在落實《標準》關于“少做題目,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和享受讀書的樂趣,開闊他們的視野,啟發他們的智慧,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和愛國熱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作者,了解《上下五千年》對弘揚中國民族歷史文化方面的貢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2、通過導讀,讓學生繼續學習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
3、通過自讀,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教學重點:
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與享受讀書的快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
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讀書做筆記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學生各買一本《上下五千年》;
學生各準備一本讀書筆記;
課前預習:
選擇閱讀《上下五千年》中的一個故事,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的大概內容。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舊知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上一學期學習的朝代歌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好嗎?(幻燈演示)
2、過渡:五千年歷史長廊,風云變幻;
五千年文化長河,源遠流長;
五千年人物長幅,千姿百態;
五千年戰爭長卷,硝煙彌漫。
就是這樣的五千年,演繹出了多少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了多少個叱咤風云的人物,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跡!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課文中,就有這些歷史故事嗎?你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嗎?
(學生講,老師可相機演示:《大禹治水》《臥薪嘗膽》《李廣射虎》《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三顧茅廬》《鄭和下西洋》《虎門銷煙》等故事的幻燈。)
3、這么多的歷史故事,串成了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其實,它們還只是這長河里一朵朵小小的浪花。還有更多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都匯聚在一本書里,知道是哪本書嗎?
(板書:《中華上下五千年》)
二、簡介《中華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
這樣一本好書,相信有許多同學已迫不及待地對它進行了了解,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學生可能會說:
1、我瀏覽了一下書目,發現書中的內容是按時間順序編排的。與我們所背誦的朝代歌的時間一樣。
2、《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各種版本。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華上下五千年》出現了很多版本,時間也延續到了辛亥革命,甚至建國初期。
教師相機演示:
(1)最早版本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內容。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閱讀其中一個個歷史故事,就能使我們具體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國的文化是多么璀璨。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裁剪,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以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
(2)最早版本的《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林漢達教授。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漢達教授,他是一位教育家和語言學家,建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教育部副部長。他在寫歷史故事方面,是下過一番工夫的。他把歷史故事作為對:“新語文的嘗試和對舊故事的整理。”他所寫的歷史故事“風格獨特、膾炙人口”
板書:林漢達。(學貫中西、著作等身)
三、歸納讀書方法。
(一)你打算怎樣讀這本書中呢?
1、學生匯報自己所學的讀書方法。
(1)讀通故事全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2)讀懂文章講了什么內容;
(3)知道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
(4)品味并積累好的語言,好的段落;
(5)精讀與略讀相結合;
(6)常讀常新,讀而不厭,尋找新知。
(7)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8)堅持寫讀書筆記(隨時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2、過渡:同學們總結了這么多的讀書方法,很不錯。但同學們還發現這本書與我們所讀的其他書有什么不同嗎?針對這本書,同學們還有什么讀書方法嗎?
可引導同學們再從這幾個方面說:
(1)《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有許多的歷史知識,跟我們所學的語文知識的關系十分密切。如事情發生的朝代,人物,主要事件等有關的歷史知識,所以我們不但要讀,有時也應記一記。
(2)成語是我們必備的基礎知識之一,很多的成語就源于這些故事,所以我們也應多積累成語的來源,成語的喻義等。
(3)這是一本歷史讀物,展現了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又一代,涌現出的許許多多偉大的歷史人物。讀這本書,我想我們更應該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但在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像奸臣秦檜、竊國大盜袁世凱那樣的民族敗類。所以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還要學會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多借鑒,多思考,因為“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4)這本書不能作為歷史教材來學,如果還想知道有關具體的事件的介紹,會有許多的資料可查,如:把《上下五千年》這一書中的內容與網絡結合起來,查找收集資料,篩選整理加工成有價值的信息,建立讀書卡片,相信對于這本書來說,也是一種好的讀書的方法。
(二)歸納總結讀書方法:
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
文章內容應理解
讀書感受能標注
好詞佳句常積累
歷史知識要記牢
多讀多思知識多
四、運用讀書方法進行閱讀
1、過渡語: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大家都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現在就看看用得怎么樣了。(板書:課外活用)
2、指導學生運用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讀。如:《蘇武牧羊》,《王猛捫虱談天下》、《王戎評李》、《諸葛恪添字得驢》、《白癡皇帝》、《指鹿為馬》等。
(也可全班學生選擇一個故事,共同閱讀)
3、指導學生選做讀書筆記。
書名篇名
精彩詞語
精彩句子
主要內容
感想體會
4、學生結合所做的讀書筆記匯報讀書所得。
(學生可能會匯報故事的內容、積累的成語、從故事中受到的啟發、提出自己的疑問等方面來交流。)
5、指導學生小組交流,取長補短。
五、明確讀書要求,制訂讀書計劃。
1、明確讀書要求: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燦爛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只要同學們讀完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紹,一定可以開闊眼界,啟發智慧。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小組討論怎么有效讀完一本書。
明確目標: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每天閱讀半小時,堅持1—2個月讀完一本書。
(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
3、在扉頁上制定自己的讀書計劃。
4、鼓勵學生每周精選一篇故事,寫讀后感,持之以恒,做好讀書筆記。
(在歸納方法的空白處補上板書:讀書筆記需堅持)
六、小結:
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最后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
七、作業
課后繼續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中的故事,為《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書交流會作準備。
《上下五千年》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讓同學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和作者。
2、了解《上下五千年》對弘揚中國民族歷史文化方面的貢獻。
3、通過導讀,讓同學繼續學習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培養讀書做筆記
教學重點:
了解《上下五千年》對弘揚中國民族歷史文化方面的貢獻。
教學難點:
讓同學繼續學習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培養讀書作筆記的習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路,激發興趣。
1、請同學介紹自身讀過哪些中國歷史故事,選擇你最喜歡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2、請一兩個同學講中國歷史故事。
3、小結并過渡:
在我們祖國近5000年的漫長歲月里,發生了多少曲折動人的故事啊!在我們的課文中學過的就有不少,如:《大禹治水》《臥薪嘗膽》《三顧茅廬》《鄭和遠航》等,這些故事只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其實,這些故事就是老師手中拿這本《上下五千年》書里的。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璀璨的故事啊。你知道哪些故事?你知道哪些課文之外的故事?你又想起哪些課文學過的故事?(這兒提到的不算)
二、簡介《上下五千年》和其作者。
1、《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閱讀其中一個個歷史故事,就能使我們具體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國的文化是多么璀璨。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資料,加以組織和裁剪,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以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上下五千年》按歷史順序編寫,涉和的時間從遠古到清朝的戰爭前。
2、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漢達教授,他是一位教育家和語言學家,建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教育部副部長。他在寫歷史故事方面,是下過一番工夫的。他把歷史故事作為對:“新語文的嘗試和對舊故事的整理。”他所寫的.歷史故事“風格獨特、膾炙人口”。
三、教師講《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進一步激發同學興趣。
四、明確讀書要求,制訂讀書計劃。
1、明確讀書要求: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了解一點中國的歷史。了解祖國的過去,才干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有意義的事件,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人物,把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了解了可以開闊眼界,啟發智慧。所以,我希望大家能鍥而不舍,讀完整本書。
2、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自身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身的感想和體會。
借來的書:在自身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也可自抽讀書卡片,謄寫點明故事寓言的語句。采用各種方式隨時留下自身的讀書考慮痕跡。
3、制訂讀書計劃,鼓勵同學做到每天必看,根據自身的情況大體的、規定一個時間表,一般可在一個月左右完成。
五、課外延伸,深化閱讀效果。
在全班同學都讀完《上下五千年》后,組織同學交流心得體會,聯系具體故事談談自身讀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獲得怎樣的思想啟迪,對“我讀書我快樂”有哪些體會。
《上下五千年》教案范文 篇3
教材簡析:
教材分為三個部分,導讀先以我們課文里學過的一些歷史故事引出《上下五千年》。然后介紹了作者的身份,接著說明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悠久輝煌的歷史文化。
閱讀 《上下五千年》,旨在落實《標準》關于“少做題目,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和享受讀書的樂趣,開闊他們的視野,啟發他們的智慧,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和愛國熱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作者,了解《上下五千年》對弘揚中國民族歷史文化方面的貢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2、通過導讀,讓學生繼續學習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
3、通過自讀,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教學重點:
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與享受讀書的快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
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讀書做筆記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學生各買一本《上下五千年》;
學生各準備一本讀書筆記;
課前預習:
選擇閱讀《上下五千年》中的一個故事,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的大概內容。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舊知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上一學期學習的朝代歌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好嗎?(幻燈演示)
2、過渡: 五千年歷史長廊,風云變幻;
五千年文化長河,源遠流長;
五千年人物長幅,千姿百態;
五千年戰爭長卷,硝煙彌漫。
就是這樣的五千年,演繹出了多少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了多少個叱咤風云的人物,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跡!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課文中,就有這些歷史故事嗎?你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嗎?
(學生講,老師可相機演示:《大禹治水》《臥薪嘗膽》《李廣射虎》《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三顧茅廬》《鄭和下西洋》《虎門銷煙》等故事的幻燈。)
3、這么多的歷史故事,串成了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其實,它們還只是這長河里一朵朵小小的浪花。還有更多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都匯聚在一本書里,知道是哪本書嗎?
(板書:《中華上下五千年》)
二、簡介《中華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
這樣一本好書,相信有許多同學已迫不及待地對它進行了了解,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學生可能會說:
1、我瀏覽了一下書目,發現書中的內容是按時間順序編排的。與我們所背誦的朝代歌的時間一樣。
2、《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各種版本。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華上下五千年》出現了很多版本,時間也延續到了辛亥革命,甚至建國初期。
教師相機演示:
(1)最早版本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內容。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閱讀其中一個個歷史故事,就能使我們具體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國的文化是多么璀璨。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裁剪,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以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上下五千年》按歷史順序編寫,涉及的時間從遠古到清朝的戰爭前。
(2)最早版本的《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林漢達教授。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漢達教授,他是一位教育家和語言學家,建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教育部副部長。他在寫歷史故事方面,是下過一番工夫的。他把歷史故事作為對:“新語文的嘗試和對舊故事的整理。”他所寫的歷史故事“風格獨特、膾炙人口”
板書:林漢達。(學貫中西、著作等身)
…………
三、歸納讀書方法。
(一)你打算怎樣讀這本書中呢?
1、學生匯報自己所學的讀書方法。
(1)讀通故事全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2)讀懂文章講了什么內容;
(3)知道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
(4)品味并積累好的語言,好的段落;
(5)精讀與略讀相結合;
(6)常讀常新,讀而不厭,尋找新知。
(7)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8)堅持寫讀書筆記(隨時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
2、過渡:同學們總結了這么多的讀書方法,很不錯。但同學們還發現這本書與我們所讀的其他書有什么不同嗎?針對這本書,同學們還有什么讀書方法嗎?
可引導同學們再從這幾個方面說:
(1)《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有許多的歷史知識,跟我們所學的語文知識的關系十分密切。如事情發生的朝代,人物,主要事件等有關的歷史知識,所以我們不但要讀,有時也應記一記。
(2)成語是我們必備的基礎知識之一,很多的成語就源于這些故事,所以我們也應多積累成語的來源,成語的喻義等。
(3)這是一本歷史讀物,展現了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又一代,涌現出的許許多多偉大的歷史人物。讀這本書,我想我們更應該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但在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像*臣秦檜、竊國大盜袁世凱那樣的民族敗類。所以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還要學會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多借鑒,多思考,因為“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4)這本書不能作為歷史教材來學,如果還想知道有關具體的事件的介紹,會有許多的資料可查,如:把《上下五千年》這一書中的內容與網絡結合起來,查找收集資料,篩選整理加工成有價值的信息,建立讀書卡片,相信對于這本書來說,也是一種好的讀書的方法。
(二)歸納總結讀書方法:
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
文章內容應理解
讀書感受能標注
好詞佳句常積累
歷史知識要記牢
遇到疑惑善提問
多讀多思知識多
四、運用讀書方法進行閱讀
1、 過渡語: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大家都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現在就看看用得怎么樣了。(板書:課外活用)
2、指導學生運用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讀。如:《蘇武牧羊》,《王猛捫虱談天下》、《王戎評李》、《諸葛恪添字得驢》、《白癡皇帝》、《指鹿為馬》等。
(也可全班學生選擇一個故事,共同閱讀)
3、指導學生選做讀書筆記。
書名篇名
精彩詞語
精彩句子
主要內容
感想體會
4、學生結合所做的讀書筆記匯報讀書所得。
(學生可能會匯報故事的內容、積累的成語、從故事中受到的啟發、提出自己的疑問等方面來交流。)
5、指導學生小組交流,取長補短。
五、明確讀書要求,制訂讀書計劃。
1、明確讀書要求: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燦爛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只要同學們讀完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紹,一定可以開闊眼界,啟發智慧。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小組討論怎么有效讀完一本書。
明確目標: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每天閱讀半小時,堅持1—2個月讀完一本書。
(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
3、在扉頁上制定自己的讀書計劃。
4、鼓勵學生每周精選一篇故事,寫讀后感,持之以恒,做好讀書筆記。
(在歸納方法的空白處補上板書:讀書筆記需堅持)
六、小結:
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最后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
七、作業
課后繼續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中的故事,為《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書交流會作準備。
教后記
《上下五千年》教案范文 篇4
讀書要求: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
2、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與享受讀書的快樂。
讀書準備:學生購買《上下五千年》。(現在書的版本很多,最好建議學生統一版本,也便于我們幫助指導。)
讀書設計:
我個人認為,閱讀《上下五千年》不是一節課的時間就能完成的,它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對于咱們的小學生而言,并不是高興的事情。因為上學期帶領學生閱讀《水滸傳》,就有多數學生沒能完成。學生的興趣是一個方面,時間是一個方面,堅持應該是最主要的吧。于是這學期的閱讀《上下五千年》,我打算這樣來實施:
一、多準備,多激發。
1、開學第一周,我就建議班上的學生購買《上下五千年》,讓學生先有個意識,為閱讀這本書做準備。
2、在班上學生陸續購買《上下五千年》時,就利用一些可利用的時間講述學生感興趣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自己閱讀《上下五千年》的欲望。
3、推選能說歷史故事的學生進行全班講述,進一步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
二、多引導,多鼓勵。
1、引領學生走進《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閱讀其中一個個歷史故事,就能使我們具體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國的文化是多么璀璨。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裁剪,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以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上下五千年》按歷史順序編寫,涉及的時間從遠古到清朝的戰爭前。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漢達教授,他是一位教育家和語言學家,建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教育部副部長。他在寫歷史故事方面,是下過一番工夫的。他把歷史故事作為對:“新語文的嘗試和對舊故事的整理。”他所寫的歷史故事“風格獨特、膾炙人口”。
2、學習第10課《鄭和遠航》和第11課《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后,讓學生再去讀讀《上下五千年》中這兩個故事,讓學生的知識形成沖突,相信學生會對《上下五千年》中翔實具體的故事產生興趣。
3、從《上下五千年》中,你還能找到哪些我們學習過的歷史故事?
三、多陪伴,多請教。
1、師生閱讀,這是最好激勵學生閱讀的方法。我們可以兩個星期抽出一節課的時間或是一個中午的時間,與學生坐在一起,靜靜地讀讀,這比老師的說要有實效地多。
2、親子閱讀。家長這個寶貴的資源我們不能浪費,熟知歷史的家長可能比我們知識豐富,建議學生回家請教家長或考考家長,既讓學生閱讀了書,還能融和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系。
四、多匯報,多交流。
1、可以全班交流閱讀的歷史故事,還可以與學生個別交流歷史故事;可以是就故事而說故事,還可能評論故事中的人物等,這就能讓學生更深地了解歷史。
2、舉行一系列的活動。如“我講歷史故事”“看成語說故事”等。讓活動促使學生閱讀《上下五千年》。
我們班現在才進行到第一步,最后能不能按我的設想進行落實,還要我們全班師生共同努力,畢竟閱讀《上下五千年》不是一節二節課的事情,應該是一個長期地閱讀,這就更需要我們老師經常提醒,經常鼓勵,這樣才能讓我們學生堅持到底。
我讀書 我快樂 閱讀《上下五千年》教學隨筆
通過教學了這課,我決定要和學生們一起在一個月內通讀《上下五千年》。按理說,作為老師理應做好課前準備的,但這樣的“準備”量太大,盡管以前也讀過不少其中的故事,但系統行通讀還真沒有,回頭會“補上”這一課。學習本課,我認為不僅是要讓學生初步了解、認識《上下五千年》,更重要的是讀書習慣的養成和制定讀書計劃。我與學生約定,制訂一個具體的的讀書計劃,堅持每天都看,看在1~2月內完成,最好隨手記下感想和體會,或制定作讀書卡片。為了檢驗效果,1~2月內我們會有后繼活動,如寫讀后感,交流故事與感想。
《上下五千年》教案范文 篇5
教學內容
我讀書 我快樂 閱讀《上下五千年》
共幾課時
1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
2、了解《上下五千年》對弘揚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方面的貢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通過導讀,讓學生繼續學習讀整本的書的基本方法,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教學
重難點
學習重點:
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與享受讀書的快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學習難點:
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讀書做筆記的良好習慣.
教學
資源
相關材料: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約有五千年的歷史淵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個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為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所著,講述了中國的實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無所不包。不過,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發表觀點:《上下五千年》的明朝歷史基本全是胡扯,《明朝那些事兒》才是對的,真實的,,如“崇禎殺袁崇煥”,《上下五千年》稱是皇太極的離間計,而當年明月極力反駁,稱“崇禎能搞倒魏忠賢,還會受離間計騙嗎?那是清朝史官有意突出清朝滿族人的智慧,實質是明朝奸臣溫體仁所為。”
預習
設計
1.選擇閱讀《上下五千年》中的一個故事,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的大概內容
2仔細閱讀,并做好批注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導入(2分鐘)
第二板塊:精彩回放——我來描述你來猜(20分鐘)
學生出題,學生猜
第三板塊:暢所欲言——點擊人物論英雄(12分鐘)
介紹孔子
講關于孫臏的故事
介紹勾踐
介紹項羽
第四板塊:反思回味——三言兩語說收獲(5分鐘)
小組交流匯報
第五版塊:總結(1分鐘)
第一板塊:導入
經過兩周的閱讀,我們已經讀完了《上下五千年》的第一部書,了解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認識了許多叱咤風云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通過交流分享大家閱讀第一本書的收獲。
第二板塊:精彩回放——我來描述你來猜
1、(要求)你可以概括一個人的形象特征或概括一故事的大概內容,猜人名或故事名。
2、師:看了你們的表現,老師真高興,你們的概括能力提高了很多,但在讀書的同時也加入自己的思考,下面進入第二環節:
第三板塊:暢所欲言——點擊人物論英雄
1、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他們為民族的歷史畫卷增添了光彩,一定有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說說你對他的了解,并適當評價一下。
出示:孔子 孫臏 勾踐 項羽
2、2分鐘作準備。
3、匯報交流:
a(孔子)請介紹孔子,你對他有多少了解。
b(孫臏)對他大家應該不陌生吧,你了解他的哪些故事?
c(勾踐)我們曾經學過一篇關于他的文章,《臥薪嘗膽》,你還知道什么?
d(項羽)知道霸王別姬的典故嗎?這就是那位楚霸王,誰來評價一下?
經你們介紹,這些人物就變得栩栩如生,在老師頭腦中越發清晰,還有自己崇拜的人嗎?
小結:主編推薦這本書,就是給渴望了解歷史的青少年一份厚禮,這些優秀的代表,都以他們的業績和成就,為民族的歷史畫卷增添光彩。當我們重溫這五千年的歷史時,不禁為之而自豪。
第四板塊:反思回味——三言兩語說收獲
1、拿出《上下五千年》。
2、分小隊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
3、匯報交流,分享收獲。
第五版塊:總結
作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挫折和坎坷,更創造無數的輝煌成就。
五千年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我們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最后老師送你們兩句話:
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的享受的時刻。
——孟德斯鳩
人類智慧的結晶以及他們的研究成果,皆留存于書中。時光無法消磨它們,它們能夠得以再現,并給人以新的感覺。
——弗.培根
請記住我們的讀書口號:我讀書,我快樂。
作業
設計
家庭作業:
周末,每人根據自己閱讀《上下五千年》第一本書的情況,設計一份閱讀測試,內容包括:5—10判斷題,10個多項選擇題,5個問答題,一個作文題,并準備好答案。下周交換試題進行測試。
《上下五千年》教案范文 篇6
教材簡析:
教材分為三個部分,導讀先以我們課文里學過的一些歷史故事引出《上下五千年》。然后介紹了作者的身份,接著說明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悠久輝煌的歷史文化。
閱讀 《上下五千年》,旨在落實《標準》關于“少做題目,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和享受讀書的樂趣,開闊他們的視野,啟發他們的智慧,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和愛國熱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作者,了解《上下五千年》對弘揚中國民族歷史文化方面的貢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2、通過導讀,讓學生繼續學習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
3、通過自讀,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教學重點:
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與享受讀書的快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
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讀書做筆記的良好習慣。
課前預習:
選擇閱讀《上下五千年》中的一個故事,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的大概內容。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舊知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上一學期學習的朝代歌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好嗎?(幻燈演示)
2、過渡:五千年歷史長廊,風云變幻;
五千年文化長河,源遠流長;
五千年人物長幅,千姿百態;
五千年戰爭長卷,硝煙彌漫。
就是這樣的五千年,演繹出了多少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了多少個叱咤風云的人物,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跡!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課文中,就有這些歷史故事嗎?你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嗎?
(學生講,老師可相機演示:《大禹治水》《臥薪嘗膽》《李廣射虎》《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三顧茅廬》《鄭和下西洋》《虎門銷煙》等故事的幻燈。)
3、這么多的歷史故事,串成了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其實,它們還只是這長河里一朵朵小小的浪花。還有更多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都匯聚在一本書里,知道是哪本書嗎?
(板書:《中華上下五千年》)
二、簡介《中華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
這樣一本好書,相信有許多同學已迫不及待地對它進行了了解,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學生可能會說:
1、我瀏覽了一下書目,發現書中的內容是按時間順序編排的。與我們所背誦的朝代歌的時間一樣。
2、《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各種版本。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華上下五千年》出現了很多版本,時間也延續到了辛亥革命,甚至建國初期。
教師相機演示:
(1)最早版本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內容。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閱讀其中一個個歷史故事,就能使我們具體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國的文化是多么璀璨。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裁剪,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以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上下五千年》按歷史順序編寫,涉及的時間從遠古到清朝的戰爭前。
(2)最早版本的《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林漢達教授。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漢達教授,他是一位教育家和語言學家,建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教育部副部長。他在寫歷史故事方面,是下過一番工夫的。他把歷史故事作為對:“新語文的嘗試和對舊故事的整理。”他所寫的歷史故事“風格獨特、膾炙人口”
板書:林漢達。(學貫中西、著作等身)
三、歸納讀書方法。
(一)你打算怎樣讀這本書中呢?
1、學生匯報自己所學的讀書方法。
(1)讀通故事全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2)讀懂文章講了什么內容;
(3)知道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
(4)品味并積累好的語言,好的段落;
(5)精讀與略讀相結合;
(6)常讀常新,讀而不厭,尋找新知。
(7)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8)堅持寫讀書筆記(隨時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2、過渡:同學們總結了這么多的讀書方法,很不錯。但同學們還發現這本書與我們所讀的其他書有什么不同嗎?針對這本書,同學們還有什么讀書方法嗎?
可引導同學們再從這幾個方面說:
(1)《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有許多的歷史知識,跟我們所學的語文知識的關系十分密切。如事情發生的朝代,人物,主要事件等有關的歷史知識,所以我們不但要讀,有時也應記一記。
(2)成語是我們必備的基礎知識之一,很多的成語就源于這些故事,所以我們也應多積累成語的來源,成語的喻義等。
(3)這是一本歷史讀物,展現了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又一代,涌現出的許許多多偉大的歷史人物。讀這本書,我想我們更應該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但在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像*臣秦檜、竊國大盜袁世凱那樣的民族敗類。所以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還要學會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多借鑒,多思考,因為“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4)這本書不能作為歷史教材來學,如果還想知道有關具體的事件的介紹,會有許多的資料可查,如:把《上下五千年》這一書中的內容與網絡結合起來,查找收集資料,篩選整理加工成有價值的信息,建立讀書卡片,相信對于這本書來說,也是一種好的讀書的方法。
(二)歸納總結讀書方法:
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
文章內容應理解
讀書感受能標注
好詞佳句常積累
歷史知識要記牢
遇到疑惑善提問
多讀多思知識多
四、運用讀書方法進行閱讀
1、 過渡語: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大家都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現在就看看用得怎么樣了。(板書:課外活用)
2、指導學生運用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讀。如:《蘇武牧羊》,《王猛捫虱談天下》、《王戎評李》、《諸葛恪添字得驢》、《白癡皇帝》、《指鹿為馬》等。
(也可全班學生選擇一個故事,共同閱讀)
3、指導學生選做讀書筆記。
書名篇名
精彩詞語
精彩句子
主要內容
感想體會
4、學生結合所做的讀書筆記匯報讀書所得。
(學生可能會匯報故事的內容、積累的成語、從故事中受到的啟發、提出自己的疑問等方面來交流。)
5、指導學生小組交流,取長補短。
五、明確讀書要求,制訂讀書計劃。
1、明確讀書要求: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燦爛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只要同學們讀完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紹,一定可以開闊眼界,啟發智慧。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小組討論怎么有效讀完一本書。
明確目標: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每天閱讀半小時,堅持1—2個月讀完一本書。
(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
3、在扉頁上制定自己的讀書計劃。
4、鼓勵學生每周精選一篇故事,寫讀后感,持之以恒,做好讀書筆記。
(在歸納方法的空白處補上板書:讀書筆記需堅持)
六、小結:
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最后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
七、作業
課后繼續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中的故事,為《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書交流會作準備。
(第二課時)
一、考考你:
閱讀《上下五千年》,就仿佛是置身在歷史的長河中,悠悠歲月,朝代更迭,在廣袤的華夏土地上,曾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出現了一個個叱咤風云的人物,傳承著一段段嘆為觀止的文明……
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請將下列事件按發生的先后順序重新排列,
周瑜火燒赤壁 秦王滅六國 大禹治水 蘇武牧羊 隋煬帝游江都 曹雪芹寫紅樓夢 李后主亡國 文天祥起兵 徐霞客遠游探險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二、評選人物之最
讀著書中這么多人物故事,你一定會有許多不同的情緒涌上心頭,敬佩、鄙視、同情、憎惡、惋惜……那就來說說你的感受吧!
我最 的人是 ,因為 。
我最 的人是 ,因為 。
我最 的人是 ,因為 。
我最 的人是 ,因為 。
我最 的人是 ,因為 。
三、講述巾幗英雄故事
你會唱《誰說女子不如男》這首歌嗎?歌中有這樣幾句歌詞——許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
本書中也記載了許多巾幗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請列舉其中的幾位。
名字 簡要故事內容 你的評價
名字 簡要故事內容 你的評價
名字 簡要故事內容 你的評價
名字 簡要故事內容 你的評價
四、誦讀名家詩詞
這本書中還記錄了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大家的故事,比如在讀到《李白蔑視權貴》這篇內容時,我們就能聯想起他的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你也一定能夠說出不少這樣的人物和他們的詩句把。
人物 詩句
人物 詩句
人物 詩句
人物 詩句
人物 詩句
人物 詩句
五、探尋成語起源
有許多成語就是源自歷史故事的,在本書中,你一定發現了許多這樣的故事,那就來寫一些吧。
故事內容 成語 。
故事內容 成語 。
故事內容 成語 。
故事內容 成語 。
(第三課)
一、表演歷史小劇
和伙伴們合作,表演一幕歷史小劇。
劇名:
時間:
地點:
人物:
第一幕
開場:
人物對話
第二幕
開場
人物對話
二、人民揭竿而起
縱觀歷史,很多朝代都出現了暴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于是大家揭竿而起……
起義名稱:
*人物:
起義結果;
起義名稱:
*人物:
起義結果;
三、評說千年歷史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歷史應該如何評說,各人有各人的見解,有一首歌詞中這樣寫道:“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掩卷沉思,你對這五千年的歷史有著怎樣的評說呢?
《上下五千年》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作者。
2、了解《上下五千年》對弘揚中國民族歷史文化方面的貢獻。
3、通過導讀,讓學生繼續學習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培養讀書做筆記
教學重點;了解《上下五千年》對弘揚中國民族歷史文化方面的貢獻。
教學難點:讓學生繼續學習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培養讀書作筆記的習慣。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路,激發興趣。
1、請同學介紹自己讀過哪些中國歷史故事,選擇你最喜歡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2、請一兩個同學講中國歷史故事。
3、小結并過渡:
在我們祖國近5000年的漫長歲月里,發生了多少曲折動人的故事啊!在我們的課文中學過的就有不少,如:《大禹治水》《臥薪嘗膽》《三顧茅廬》《鄭和遠航》等,這些故事只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其實,這些故事就是老師手中拿這本《上下五千年》書里的。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璀璨的故事啊。你知道哪些故事? 你知道哪些課文之外的故事?你又想起哪些課文學過的故事?(這兒提到的不算)
二、簡介《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
1、《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閱讀其中一個個歷史故事,就能使我們具體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國的文化是多么璀璨。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裁剪,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以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上下五千年》按歷史順序編寫,涉及的時間從遠古到清朝的戰爭前。
2、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漢達教授,他是一位教育家和語言學家,建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教育部副部長。他在寫歷史故事方面,是下過一番工夫的。他把歷史故事作為對:“新語文的嘗試和對舊故事的整理。”他所寫的歷史故事“風格獨特、膾炙人口”。
三、教師講《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
四、明確讀書要求,制訂讀書計劃。
1、明確讀書要求: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了解一點中國的歷史。了解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有意義的事件,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人物,把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了解了可以開闊眼界,啟發智慧。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借來的書: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也可自抽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言的語句。采用各種方式隨時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3、制訂讀書計劃,鼓勵學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據自己的情況大體的、規定一個時間表,一般可在一個月左右完成。
五、課外延伸,深化閱讀效果。
在全班同學都讀完《上下五千年》后,組織學生交流心得體會,聯系具體故事談談自己讀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獲得怎樣的思想啟迪,對“我讀書我快樂”有哪些體會。
《上下五千年》教案范文 篇8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作者,了解《上下五千年》對弘揚中國民族歷史文化方面的貢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2、通過導讀,讓學生繼續學習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
3、通過自讀,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學習重點:
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與享受讀書的快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學習難點:
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讀書做筆記的良好習慣。
學習準備:
學生各買一本《上下五千年》;
學生各準備一本讀書筆記;
課前預習:
選擇閱讀《上下五千年》中的一個故事,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的大概內容。
學習時間:1課時
學習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看動畫,猜成語。
觀看《畫蛇添足》、《拔苗助長》。學生舉手競猜。
(老師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示圖片,也可選擇別的成語)
這幾個成語都來源于什么?(歷史故事。)
2、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課文也來源于歷史故事?
學生回顧。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大禹治水》《臥薪嘗膽》《李廣射虎》《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三顧茅廬》《鄭和下西洋》《虎門銷煙》。
3、這么多的歷史故事,串成了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其實,它們還只是這長河里一朵朵小小的浪花。還有更多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都匯聚在一本書里,知道是哪本書嗎?
板書:《上下五千年》
二、檢測預習情況
1、讓學生說說自己讀了書中的哪個歷史故事。(交流的面可以廣一些,大概了解學生是否讀了書中的故事)
2、指名兩生上臺講一講自己讀的故事的大概內容。
3、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小結。
三、簡介《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
1、出示最早版本的《中華上下五千年》,介紹主要內容。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閱讀其中一個個歷史故事,就能使我們具體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國的文化是多么璀璨。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裁剪,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以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上下五千年》按歷史順序編寫,涉及的時間從遠古到清朝的戰爭前。
2、介紹其作者林漢達教授。板書:林漢達。(學貫中西、著作等身)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漢達教授,他是一位教育家和語言學家,建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教育部副部長。他在寫歷史故事方面,是下過一番工夫的。他把歷史故事作為對:“新語文的嘗試和對舊故事的整理。”他所寫的歷史故事“風格獨特、膾炙人口”
3、隨著時代的發展,《上下五千年》出現了很多版本,時間也延續到了辛亥革命,甚至建國初期。
4、學生出示自己所買的書。
5、請同學們先瀏覽一下書目,想想有什么特點?(均按時間順序編排。)
四、選例師生共讀。
1、出示題目《蘇武牧羊》,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嗎?(西漢。)
2、師簡述事情的背景和起因,生從書中找一找、讀一讀事情的發展和結果。
3、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交流,明確:蘇武堅貞愛國、頑強不屈的精神令人感佩。
(老師也可以選擇別的故事與學生共讀,交流感受)
五、自選自讀,并交流
1、請同學們自選一篇感興趣的故事,用五分鐘左右讀完。
2、在小組中交流:
(1)說說你讀了哪個歷史故事,有什么主要感受?
(2)說說你運用了什么讀書方法?
3、兩名學生在班級中交流。
六、歸納讀書方法。
討論后明確,在讀書時,應:
(1)精度與略讀相結合;
(2)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3)堅持寫讀書筆記(隨時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七、明確讀書要求,制訂讀書計劃。
1、明確讀書要求: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了解一點中國的歷史。了解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有意義的事件,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人物,把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了解了可以開闊眼界,啟發智慧。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小組討論怎么有效讀完一本書。
明確目標: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每天閱讀半小時,堅持1—2個月讀完一本書。
(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
3、在扉頁上制定自己的讀書計劃。
4、鼓勵學生每周精選一篇故事,寫讀后感,持之以恒,做好讀書筆記。
八、作業
在下周的閱讀課上,交流同學們的讀書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