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云》說課稿(精選6篇)
《火燒云》說課稿 篇1
“說課“是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專家領導,在規定的時間內,針對具體課題,采用講述為主的方式,系統地分析教材和學生等,并闡述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火燒云》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說課內容: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第7課《火燒云》
教材分析:本課屬于本單元的精讀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行文優美,意境浪漫。在結構上,形散而神不散,從火燒云的彌漫天際到意猶未盡之散始終貫穿一條主線。本文是對學生進行良好語文素養培養的一篇佳作,因為文章讀—讓學生朗朗上口;想-天馬行空;詞-精美準確;寫-各有所悟。
學情分析:
感情基礎:天空是孩子們給予想象的廣闊天宇,充滿了對自然的渴望;
生活基礎:天空云朵的變化是孩子們所見過的;
挖掘潛能:城市的孩子視線被高樓大廈遮擋,視野被電視機所霸占,我愿意讓我的學生能夠抬頭欣賞天空。希望他們見風寫風,見雨寫雨。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通過讀文能夠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了解作者的心情;
2、 過程與方法:讀文感悟,了解火燒云的變化及其特點;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生活之美,自然之美。
教學重難點:火燒云的變化及其特點
教法及學法:教師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情景創設法,為學生搭建朗讀的平臺;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小組交流、合作評價、讀寫結合的方法學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說課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自主入文-看、說、悟、題(時間5分鐘)
1、 看,課前布置學生進行云朵變化的觀察
意圖:讓學生第一時間成為學習的主體。
2、 說,開課伊始就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最經觀察到的云的變化是什么樣的?
意圖:一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二是讓學生把自己的語言和作者的加以比較,體會作者用此的精妙。
3、 悟,說了許多也聽了許多,說說你自己的感悟?
意圖:語文的學習,感悟是讓學生入文的一種深層次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4、 題,師生共同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突出火、燒)
意圖:讓師生共同走進文本。
二、讀文觀景—讀、說、理、悟(時間十分鐘)
1、讀,學生自主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解決字詞,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說,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意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3、理,讓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概括自然段的主演意思,試著說一說課文先寫了什么?又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意圖:注意學生對課文敘述順序的了解,培養言之有序的能力。
4、悟,讓學生說一說初讀課文后的感受是什么?
意圖:讀文就說感悟,有助于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分段細讀—(神秘色彩、變化多端)(用時二十分鐘)
(一)神秘色彩-讀、詞、情、背
1、讀,讓學生精讀課文1、2自然段,思考課文中作者抓住了什么重點詞語來描寫的?
意圖:培養學生讀課文抓重點詞的方法。
2、詞,通過抓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變”,運用多種方法的讀,包括老師的范讀,讓學生思考:什么變了?為什么變了?變成什么樣了?通過抓第二自然段中的“燒”,體會火燒云來時天空顏色變化速度之快,火紅的顏色的神奇之處?
意圖:通過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注意讀一定要讀出自己的理解。
3、情,同學你在讀文的時候有什么感受,就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意圖:培養學生的感情朗讀能力。
4、 背,請同學跟隨課件試著把這兩段課文背誦下來。
意圖:讓學生積累,同時解決字詞重點,突出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培養。
(二)神秘色彩-讀、詞、情、背
1、同學們我們剛才運用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進行的學習?
意圖:培養學身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的好習慣。
2、就請同學按照上一部分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并主動積累學習方法的好習慣。
3、交流匯報
補充:教師注意適時地為學生的匯報提供圖片及相關素材。
意圖: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
4、背誦積累
四、自主抒情-讀、想、說、寫(用時5分鐘)
1、讀,學生再次讀文,邊讀邊想作者描繪的美麗景色。
意圖:讓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注重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
2、想,想一想自己見過的景象和作者的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意圖: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樂于創作的意識。
3、說,再說一說自己觀察過的景象?可以向作者學習。
意圖: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二、培養學生樂于積累的好習慣;三、為寫作打基礎。
4、寫,把自己說的寫下來,可以仿照作者的一些寫法。
意圖:仿寫可以讓學生有重點地進行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提高寫作能力。
補充:在交流匯報環節,教師一定要發揮主導作用,積極為學生搭建交流評價的平臺,并作評價中的首席。
五、課后延展-看、讀、寫、評
意圖:讓學生在課后繼續觀察天空的變化,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繼續讀文,并能夠主動多讀景色描寫的美文,把自己的觀察日記寫下來,并能夠在班級內予以交流。
板書:
火 燒 云
·
色
變
形
《火燒云》說課稿 篇2
《火燒云》這篇課文描繪了晚飯過后夕陽西下時,天空中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人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說怎樣教學這篇課文。
一、說教材:
全文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寫景之作。全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內容豐富,富于變化;語言富有韻律美,清新動人。文中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讓讀者充分領略了火燒云這一自然景觀的絢麗多彩。通過學習本文,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形態多變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4. 想象力的培養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是: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這也是我在本課中努力實現的教學思想。
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火燒云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學習如何表達,著重訓練學生的語感。根據這個要求和課文的特點,主要采取了以下3種教法:
1.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并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朗讀教學要注意體現層次性:讀通、讀熟和讀出感情。
2. 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3. 對比理解重點詞句:教學時通過讀句子,分析兩個對比句的異同,加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有效地為突破難點服務。
四、說學情、學法:
孩子們都看到過火燒云,卻并未仔細的觀察,研究過火燒云。心中有對火燒云的好奇,卻還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采用了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和電教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受火燒云的美,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此外,中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而且想像豐富,所以,在這課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寫寫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引導學生掌握:“讀→思→ 議→讀”的學習方法。通過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思,即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和寫作方法;通過議,進行信息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通過反復誦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也使感情進一步升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
五、說教學程序: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我將本課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導入新課
在早晨或傍晚,我們經常會看到天空中現一些美麗的云霞,誰能用自己的語言給大家描述一下?(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自由發散思維,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發言后,小結:看來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這些美麗的云霞叫火燒云。(板書:火燒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火燒云》(板書:火燒云)看看作家蕭紅是怎樣把絢麗多彩的火燒云展現在我們面前的。
2. 檢查預習
3. 自學討論
這部分可分三個環節:(1)提供自學材料,(2)個人自學,(3)小組討論。
根據教材的訓練重點,難點及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投影出示自學材料:
1.火燒云的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這一特點的?
2.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各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語句讀出來的?請標出來。
3.作者是怎樣觀察火燒云的?你從中受到怎樣的啟示?
4.交流點撥
這部分又分兩個環節:交流點撥、質疑解難。交流是檢驗學生自學成果的過程。在交流中,當學生意見出現分歧和偏差時,教師要適時點撥。
根據學生的回答:火燒云最主要的特點是“變”,作者從(顏色)和(形狀)兩方面來寫,板書:
顏色
變
形狀
第3題算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部分時,大部分學生能夠從“紅通通的、金燦燦的……”等表示顏色的詞中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的特點,但不一定能從“還有些說也說不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云這一特點。刪掉這個句子,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方法體會出這句話也能說明變化多的特點,但不一定能找出顏色變化 “快”的特點,出示對比句子: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紅通通的、金燦燦的半紫半黃……
讓學生從“一會兒……一會兒……”中體會變化“快”這一特點。
5.總結評價
我設計這樣兩個問題:1. 誰來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可以從學習課文內容和觀察方法兩方面來談)
2. 你認為這節課你學得怎么樣?
根據學生的回答做總結和綜合性評價。
總結評價后布置作業:按描寫火燒云的方法,展開想象,以《云》為 題寫一個片斷。
六、說板書設計
顏色
變
形狀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體現了所述事物的特點,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補充資料
在清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或者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天邊的云彩常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傍晚的 火燒云樣。人們把這種通紅的云,叫做火燒云,又叫朝霞和晚霞。有時候,沒有云,天邊也會出現火紅的顏色,這叫火燒云。
火燒云是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赤色云霞。火燒云屬于低云類,是大氣變化的現象之一。它常出現在夏季,特別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發旺盛,大氣中上升氣流的作用較大,使火燒云的形狀千變萬化。火燒云的色彩一般是紅通通的。火燒云的出現,預示著天氣暖熱、雨量豐沛、生物生長繁茂、蓬勃的時期即將到來。
我們已經知道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混合而成的。這些顏色的光的波長不一樣,紅色光波最長,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氣的分子和空氣里飄浮著無數細小的灰塵和水滴,它們都能夠把太陽的各色光線分散開來,這就叫 作散射作用。太陽光中的光波波長越短的,像紫色、藍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開來;波長越長的,像紅色、橙色光就不容易散射。早晨或傍晚,太陽光是斜射的,它通過空氣層的路程比較長,受到散射就減弱得很厲害。減弱得最多的是紫色光,減弱得最少的是紅色或橙色光。這些減弱后的彩色陽光,照射在天空中、云層上,就形成鮮艷奪目的彩霞。天上沒有云的時候,懸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氣層較薄,太陽光里的紅、橙、黃、綠幾種色光幾乎全部通過,只把青、藍、紫幾種色光攔住,而這幾種光中,又數藍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個天空都染成了藍色。
火燒云還會像什么模仿課文寫一段話
在清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或者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天邊的云彩常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樣。人們把這種通紅的云,叫做火燒云,又叫朝霞和晚霞。有時候,沒有云,天邊也會出現火紅的顏色,這叫火燒天。 火燒云是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赤色云霞。火燒云屬于低云類,是大氣變化的現象之一。它常出現在夏 季,特別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發旺盛,大氣中上升氣流的作用較大,使火燒 云的形狀千變萬化。火燒云的色彩一般是紅通通的。火燒云的出現,預示著天氣暖熱、雨量豐沛、生物生長繁 茂的時期即將到來。
《火燒云》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課《火燒云》.這篇課文選自本教材的第一單元,本單元四篇課文都是寫景,讓學生注意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欣賞大自然中那些變幻無窮的"美麗景象".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火燒云》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向我們描繪了夕陽西下,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文中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讓讀者充分領略了火燒云這一自然景觀的絢麗多彩.文章體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啟發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要大膽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課時內容安排:
本篇課文我共安排三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字詞,學習課文第一段.第三課時學習第三段,鞏固單元訓練目標,背誦課文第3—6自然段.今天所講的第二課時主要學習課文3—6自然段,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交流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和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在觀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大膽想象,培養學生展開豐富想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和想象作者所描繪的多彩畫面,感悟火燒云的絢麗多姿和豐富多變.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是: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這也是我在本課中努力實現的教學思想.
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火燒云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學習如何表達,著重訓練學生的語感.根據這個要求和課文的特點,主要采取了以下3種教法:
1,讀中感悟:通過有層次的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火燒云這一自然景觀的絢麗多彩,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2,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3,對比理解重點詞句:教學時通過讀句子,分析兩個對比句的異同,加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有效地為突破難點服務.
四,說學情,學法:
孩子們都看到過火燒云,卻并未仔細的觀察,研究過火燒云.心中有對火燒云的好奇,卻還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采用了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和電教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受火燒云的美,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此外,中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而且想像豐富,所以,在這課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寫寫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引導學生掌握:"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通過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思,即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和寫作方法;通過議,進行信息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通過反復誦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也使感情進一步升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
五,說教學設計: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我將本課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情境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小天地",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好一定情境,使學生進入角色,就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為此,課堂伊始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播放課件:火燒云)多美的火燒云啊!它讓人入迷,讓人陶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現代女作家蕭紅到天空中遨游,領略一下大自然的壯美,感受夕陽西下,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的瑰麗情景.教師創設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導語,在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心神,釋放學生的心智潛能.以"一石擊水"之勢,激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燒云的美在于它的"變",作者是從顏色和形狀兩方面來寫的,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又都具有變化多和變化快的特點.于是,我緊緊抓住"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來展開教學,讓學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語言美.
1,學習"火燒云的顏色變化"
新課程倡導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這里的讀不是一遍一遍反復地讀,而是讀的有層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整個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學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再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使學生對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有了深一步的體會,這時再讓學生去讀一讀,感受會更深,也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最后又讀這一段,不僅讀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能讀出自己的這份熱愛.同時根據《課程標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為此,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部分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環節:
(1)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出示課件并交流:
a,4個"一會兒"說明火燒云顏色變化快.(在屏幕上進行批注4個"一會兒")
同時投影對比句子:
a,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
b,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紅通通的,金燦燦的,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
通過比較,讓學生從"一會兒……一會兒……"中體會變化"快"這一特點.
b,讓學生找出描寫火燒云顏色的詞語,并體會出紅彤彤,金燦燦……說明顏色變化多.(在屏幕上進行批注4個"一會兒")
在這一環節中,學習理解了書上寫顏色的詞,教師又說:那么我們試著把這些說也說不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用"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種帶比喻的形式來說說.讓學生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此時又引導;天空中這么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那是多么美呀!能不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呢 讓學生用積累的詞語來形容一下看到的火燒云,注重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同時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云由衷的熱愛,也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
(3)讀出感悟
"學生通過理解,經歷了作者的情感歷程后,便產生了表達情感的欲望,而朗讀無疑是最好的表達方法."此時運用進行多種形式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驚奇,高興之情,讀出對火燒云的贊美之情.
2,學習"火燒云的形狀變化"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語文素養,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在學習"火燒云的形狀變化"部分時,(出示課件)布置學生先自由讀讀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燒云形狀變化有什么特點 你是從哪兒感悟到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想象體會,了解作者所描繪的充滿了大膽神奇想象的火燒云景象,并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在學生匯報時,引導學生談個人對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進行品詞品句的訓練.如比較句子:
a,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著有人騎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來似的.
b,馬是跪著的.
使學生感受到第一句,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不僅使文章生動,具體,還突出了火燒云的變化美.
作者寫火燒云的形狀變化時,按"出現,樣子,變化,消失"這個順序,并融入自己的想象,在瞬息萬變中,捕捉了清晰,印象深刻的造型,動靜結合,寓情于物,強化了火燒云的變化性和趣味性,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寫出了火燒云形狀變化的特點,讓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了火燒云的美,于是教師順勢引導:"其實火燒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畫,只要你展開豐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課件展示一組火燒云變化的圖片也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 想象一下,它們像什么呢 " 讓學生想象它的形狀,并按照它的"出現,樣子,變化,消失"這一順序寫一段話,然后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繪美麗的火燒云.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發展了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不但能更好的理解文本,也有利于突破重難點,這樣的拓展,文章的主題得到了升華,學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最后,師生進行問答式引讀.這樣使原本難懂的內容在"讀,思,議,讀"的過程中,沿著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從而升華了情感,輕輕松松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讀著《火燒云》我們不由贊嘆作者生花的妙筆,那是源自作者認真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于是,最后的課外作業拓展請學生學著作者的觀察方法,去觀察自己喜歡的自然景象,發揮自己的想象,寫一寫除夕的煙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我們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同時也很自然地將學生的視野由課內推向課外,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生活性及開放性.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巧妙妥帖,這既抓住課文精要,又便于學生記憶,一目了然.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體現了所述事物的特點,同時條理清晰,亦可落實單元訓練目標,作為這一段的背誦提綱,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7火燒云
顏色 一會兒…… 一會兒……
一會兒…… 一會兒……
變化
馬:
形狀 狗:
獅子:
《火燒云》說課稿 篇4
《火燒云》是小學教材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作者通過變幻莫測的云描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火燒云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六冊的課文《火燒云》第二課時,學習第2至6自然段。
《火燒云》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啟發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要大膽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整篇課文都是圍繞著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來體現“美”,通過質樸而生動、形象的語言,優美而富有動感色彩的想象,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視、聽覺感受,使他們感受到了火燒云的絢麗多姿和豐富多變,激發了他們內心強烈的情感共鳴,深深地喜愛上這大自然的神筆之作!從而深化了主題。
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交流,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和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
(二)、能力目標:學習作者在觀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大膽想象,培養學生展開豐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發展目標:培養學生善于摘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
三、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和想象作者所描繪的多彩畫面,感悟火燒云的絢麗多姿和豐富多變。
四、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二)、說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五、教學過程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可將本節課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舊課,談話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出示彩圖,再現上節課所學的課文內容,復述火燒云上來時大地的變化和下去時的特點,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合作探究,分塊閱讀,讀中感悟,積累運用。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采用了情感朗讀法,通過精讀細講、釋疑拓展、想象體會,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了解作者所描繪的充滿了大膽神奇想象的火燒云景象,并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并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并積累品析好詞佳句,并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云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在這一環節,我們設計了利用悠揚的鋼琴音樂作為背景,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云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云。
(四)、作業設計:
本節課的作業設計是把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和學生學習的高度自主性。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體現了所述事物的特點,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火燒云》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上冊第2課。這篇課文選自本教材的第一單元,本單元四篇課文都是寫景,讓學生注意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欣賞大自然中那些變幻無窮的“美麗景象”。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火燒云》這篇課文描繪了晚飯過后夕陽西下時,天空中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人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全文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寫景之作。全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內容豐富,富于變化;語言富有韻律美,清新動人。文中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讓讀者充分領略了火燒云這一自然景觀的絢麗多彩。通過學習本文,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形態多變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4、想象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是: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這也是我在本課中努力實現的教學思想。
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火燒云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學習如何表達,著重訓練學生的語感。根據這個要求和課文的特點,主要采取了以下3種教法:
一、在讀中感悟,個性化朗讀
1、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并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朗讀教學要注意體現層次性:讀通、讀熟和讀出感情。
2、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3 、對比理解重點詞句:教學時通過讀句子,分析兩個對比句的異同,加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有效地為突破難點服務。
四、說學情、學法:
孩子們都看到過火燒云,卻并未仔細的觀察,研究過火燒云。心中有對火燒云的好奇,卻還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采用了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和電教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受火燒云的美,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此外,中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而且想像豐富,所以,在這課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寫寫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引導學生掌握:“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通過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思,即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和寫作方法;通過議,進行信息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通過反復誦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也使感情進一步升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我將本課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情境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小天地”,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好一定情境,使學生進入角色,就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為此,課堂伊始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播放課件:火燒云)多美的火燒云啊!它讓人入迷,讓人陶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現代女作家蕭紅到天空中遨游,領略一下大自然的壯美,感受夕陽西下,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的瑰麗情景。教師創設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導語,在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心神,釋放學生的心智潛能。以“一石擊水”之勢,激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燒云的美在于它的“變”,作者是從顏色和形狀兩方面來寫的,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又都具有變化多和變化快的特點。于是,我緊緊抓住“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來展開教學,讓學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語言美。
1、學習“火燒云的顏色變化”
新課程倡導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這里的讀不是一遍一遍反復地讀,而是讀的有層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整個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學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再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使學生對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有了深一步的體會,這時再讓學生去讀一讀,感受會更深,也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最后又讀這一段,不僅讀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能讀出自己的這份熱愛。
同時根據《課程標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2、學習“火燒云的形狀變化”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語文素養,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在學習“火燒云的形狀變化”部分時,布置學生先自由讀讀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燒云形狀變化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兒感悟到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想象體會,了解作者所描繪的充滿了大膽神奇想象的火燒云景象,并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在學生匯報時,引導學生談個人對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進行品詞品句的訓練。
最后,師生進行問答式引讀。這樣使原本難懂的內容在“讀,思,議,讀”的過程中,沿著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從而升華了情感,輕輕松松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讀著《火燒云》我們不由贊嘆作者的妙筆,那是源自作者認真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于是,最后的課外作業拓展請學生學著作者的觀察方法,去觀察自己喜歡的自然景象,發揮自己的想象,寫一寫除夕的煙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我們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同時也很自然地將學生的視野由課內推向課外,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生活性及開放性。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課的預設,但是課堂是變化的,隨時可能生成新的問題,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鼓勵學生獨特的發現和體驗,讓學生在品讀文章的過程中,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建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本節說課,會有許多缺點和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和指導教學中提高。還請各位專家、領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不勝感激!謝謝!
《火燒云》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上冊第2課。這篇課文選自本教材的第一單元,本單元四篇課文都是寫景,讓學生注意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欣賞大自然中那些變幻無窮的“美麗景象”。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火燒云》這篇課文描繪了晚飯過后夕陽西下時,天空中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人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全文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寫景之作。全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內容豐富,富于變化;語言富有韻律美,清新動人。文中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讓讀者充分領略了火燒云這一自然景觀的絢麗多彩。通過學習本文,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形態多變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4、想象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
三、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是: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這也是我在本課中努力實現的教學思想。
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火燒云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學習如何表達,著重訓練學生的語感。根據這個要求和課文的特點,主要采取了以下3種教法:
一、在讀中感悟,個性化朗讀
1、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并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朗讀教學要注意體現層次性:讀通、讀熟和讀出感情。
2、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3 、對比理解重點詞句:教學時通過讀句子,分析兩個對比句的異同,加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有效地為突破難點服務。
四、說學情、學法:
孩子們都看到過火燒云,卻并未仔細的觀察,研究過火燒云。心中有對火燒云的好奇,卻還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采用了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和電教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受火燒云的美,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此外,中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而且想像豐富,所以,在這課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寫寫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引導學生掌握:“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通過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思,即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和寫作方法;通過議,進行信息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通過反復誦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也使感情進一步升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我將本課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情境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小天地”,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好一定情境,使學生進入角色,就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為此,課堂伊始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播放課件:火燒云)多美的火燒云啊!它讓人入迷,讓人陶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現代女作家蕭紅到天空中遨游,領略一下大自然的壯美,感受夕陽西下,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的瑰麗情景。教師創設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導語,在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心神,釋放學生的心智潛能。以“一石擊水”之勢,激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燒云的美在于它的“變”,作者是從顏色和形狀兩方面來寫的,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又都具有變化多和變化快的特點。于是,我緊緊抓住“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來展開教學,讓學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語言美。
1、學習“火燒云的顏色變化”
新課程倡導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這里的讀不是一遍一遍反復地讀,而是讀的有層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整個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學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再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使學生對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有了深一步的體會,這時再讓學生去讀一讀,感受會更深,也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最后又讀這一段,不僅讀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能讀出自己的這份熱愛。
同時根據《課程標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2、學習“火燒云的形狀變化”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語文素養,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在學習“火燒云的形狀變化”部分時,布置學生先自由讀讀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燒云形狀變化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兒感悟到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想象體會,了解作者所描繪的充滿了大膽神奇想象的火燒云景象,并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在學生匯報時,引導學生談個人對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進行品詞品句的訓練。
最后,師生進行問答式引讀。這樣使原本難懂的內容在“讀,思,議,讀”的過程中,沿著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從而升華了情感,輕輕松松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讀著《火燒云》我們不由贊嘆作者的妙筆,那是源自作者認真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于是,最后的課外作業拓展請學生學著作者的觀察方法,去觀察自己喜歡的自然景象,發揮自己的想象,寫一寫除夕的煙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我們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同時也很自然地將學生的視野由課內推向課外,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生活性及開放性。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課的預設,但是課堂是變化的,隨時可能生成新的問題,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鼓勵學生獨特的發現和體驗,讓學生在品讀文章的過程中,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建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本節說課,會有許多缺點和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和指導教學中提高。還請各位專家、領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不勝感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