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古詩文欣賞(通用12篇)

古詩文欣賞

發布時間:2022-11-08

古詩文欣賞(通用12篇)

古詩文欣賞 篇1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偃藗兤毡檎J為“橫”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它好在哪里? 

 、谶@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 “橫”字表現出自然、閑適(悠閑)、恬淡的意境。②這首小詩表達了詩人恬淡閑適的胸襟和脫俗歸隱的情懷。 

  (七年級上) 

  1、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本詩的感情基調是:(1分) 

  2、“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中的“合”和“斜”都用得好,請問它們好在哪里?(任選一詞作答)(1分) 

  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聯是千古名句,請自選一個角度(如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作一簡短賞析。(1分) 

  4、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2、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1、“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中的“幽”和“深”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里? 

  2、本詩尾聯為千古名句,請簡要分析它好在何處? 

  3、本詩的感情基調是:                                                           

  4、這首詩描寫的主要內容是:               ,流露出了詩人                     情懷。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本詩的感情基調是: 

  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為千古名句,請簡要分析它好在何處? 

  4、這首詩情景交融,詩中第一句通過寫景,既點明了                    。又暗寫了詩人對王昌齡被貶的同情和關切。詩中還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客觀事物以人的情感,將其人格化,詩人托付          將          寄給朋友,把自己對朋友的慰藉,帶到遙遠的夜郎西。 

  5、詩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表現手法,“楊花落盡子規啼”這句詩表達了作者的                     

  心情。 

  6、寄情于物是古詩中常見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哪些景物上? 

  7、結合全詩,簡要分析上述景物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8、這首詩采用的表現手法是: 

  9、古人論詩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意即描寫景物也是為了抒情。李白詩中可為例的一句是: 

  4、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本詩的感情基調是: 

  2、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3、“秋”字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為千古名句,請簡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5、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 

  5、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所描繪的畫面具有怎樣的特點? 

  2、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么人? 

  3、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本詩的感情基調是: 

  5、談談你對“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理解。 

  6、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本詞的感情基調是: 

  2、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詩人徘徊于小園香徑,精心選擇了           、           和           等景物,描繪了一組優美的畫面。 

  4、從季節、時間的角度看,這首詞寫的是作者           時的生活和心情。 

  5、詞中“                      ,                      ”一聯工整流暢,風韻天然,是深受后人贊賞的名句。 

  6、這首詞中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請找出其中的一個例子,并簡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7、“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名句,請分析它好在哪里? 

  8、①、詞人精心選擇了(西墜的夕陽)、(飄落的花瓣)、(重歸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園的詩人) ,構成一組優美的畫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華)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年逝要珍惜)的情懷,這是運用了(以景傳情,情景文融)的表現手法。  

 、、從風格上看,這是一首。ㄍ窦s) 詞。  

  ③、“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分析這兩句好在哪里?  

  對偶;這一句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畫面生動,情感濃郁,寓意深刻,發人深省,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這首詩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請找出一例,并簡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例子:“新”和“舊”的對比,或“去”和“來”的對比  

  好處:舊的亭臺和新的詞的對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悵情懷;或“去”的是落花,“來”的是燕子,來去對比,增加了對時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從哪可以看出次詞是懷人之作?(至少寫兩句) 

  7、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這首古詩,在內容和寫法上都有特點,請加以賞析。 

  8、 如 夢 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本詞的感情基調是: 

  2、這首詞的作者是(人名),詞中表現作者心底歡娛的詞語是,詞中與“誤入”互為照應的是: 

  9、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全詩以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作者感受。 

  2、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談談你對“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的理解。  

古詩文欣賞 篇2

  初中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最大障礙是字詞句的理解。過去的教學中,大多是教師串講,然后對重點字詞進行強調,再讓學生復習鞏固,以之積累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能力。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也試著讓學生先獨立譯釋原文,然后由教師統一糾正,其實,這只是串講另一種形式,是讓學生初步理解了原文之后,老師再闡釋或參閱有關譯釋的參考書。這種方式,使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有所提高,但,因為老師串講、闡釋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太多,要達到學生課堂學習理解、鞏固效率達最大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和利用,還是不夠的。由于學生基礎不平衡,學習理解能力的差異性很大,要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學,就應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

  在具體教學中,我給學生制定了三步目標:第一步,自己翻譯,疑難字詞句舉手問老師,老師針對學生的個別問題作個別的指導和闡釋;第二步,譯完的同學,自己參閱相關翻譯資料進行對比,糾正翻譯中的錯誤,或發現其中存在的疑惑,請教老師,一同探討;第三步,熟讀背誦并練習默寫,目的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加深印象,鞏固學習效果。經過多次的教學實踐,例如,《傷仲永》、《木蘭詩》、《孫權勸學》、《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等的教學,一般在一兩個課時內,學生都能基本掌握,顯然,減輕了他們在課外復習所用的時間,充分發揮了課堂學習效果。

  在此基礎上,教師把學生課堂提問中疑難較多的字詞句歸納起來,組織學生進行鞏固性復習,然后引入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寫作特色、思路線索等其他內容的理解和學習,就有了深化提高的基礎,不會顯得云里霧里地架空理解和死記硬背,深化了學生學習的效果。

古詩文欣賞 篇3

  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理?

  由于“甚異之”,想探個究竟。

  4. “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么內容?

  初極狹,才通人。

  5. 為什么村人“見漁人,乃大驚”?

  村人對陌生人出現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很久。

  6.“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

  社會動蕩,戰爭頻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怎樣?

  自然環境:美麗富饒;②社會環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狀況:安居樂業;④精神狀態:自由快樂。

  8.“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

  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

  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復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飽受戰亂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會中再過痛苦的生活。

  11.為什么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對漁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壞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為什么要寫“尋向所志,不復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的虛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為什么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實的無奈。

  14.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

  環境優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

  15.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與現實對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愿望;對美好生活向往,對黑暗社會批判。

  16.寫出文章的整體思路。

 。O人)發現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

  1 遷移拓展

  1.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什么?

  豁然開朗。

  2.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

  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實的一種精神寄托,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3.漁人是個怎樣的人?寫漁人有怎樣的作用?

古詩文欣賞 篇4

  木樓

  教學目標 

  以《大綱》40篇背誦的古詩文為點,抓住詩文中的意象,訓練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評價鑒賞能力

  重點:意象、情感

  難點:抓住意象體味情感的方法

  教學課時:1

  教學步驟 :

  1、導入  :

  以“明月幾時有”的唱詞引入。簡評:此詞寫出了詞人的思弟情,又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傳唱古今,作為思念親人,要求團圓的千古名句?烧f是詠月詩作中的佼佼者。之所以能傳唱千古,是因為月這一意象中融入了作者強烈的情感,震撼了讀者,使讀者產生了心靈的共鳴。(板:月、情感)月,是古詩文作者最常用的一種意象(板:意象),單是《大綱》要求背誦的40篇古詩文,提到月這一意象的就有十幾篇之多。我們在進行高考考點復習-背名句、詩歌鑒賞時,不能忽略詠月的詩文。這節課我們將以“月”為點,通過背名句、抓意象(融入詩人情思的形象)體會作者寄寓意象中的情感,學會通過意象推知情感的方法。

  2、抓意象,背名句

  ——提示背40篇中寫“月”的名句

  先請大家在老師的提示下背《大綱》中要求背誦的詠月的名句

  (可用文言接句的方法)

  王維《山居秋瞑》“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蘇軾《赤壁賦》“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唐,李商隱《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宋,姜夔《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白居易《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宋,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唐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3、抓意象、知情感

  ——我們知道,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形象。作者在這些寫月的詩文中融入了什么情感呢?我們又如何去悟呢?

 。1)我們仔細看這些詩句就會發現:同樣是“月”這一意象,在作者筆下卻是以不同的特點出現的。請看——

  “明月松間照”寫的是明月;“冷月無聲”寫的是冷月;“唯見江心秋月白”寫的是秋月;“又聞子規啼夜月”寫的是夜月;“一尊還酹江月”寫的是江月;“楊柳岸曉風殘月”寫的是殘月等等。

 。2)對這些不同詩句中的意象月,我們如何去感受蘊含在其中的情感呢?

  方法是:

  抓其畫面,聯系背景,通過想象,去感受“此時”“此景”中的“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下面我們把剛才同學們背誦的詩句抽出幾句分析一下。

  幻燈(1)

  明月松間照

  析:

  畫面: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此時山居者會產生什么感受?(生答后確定)感到環境的幽清明凈,內心的愉悅。作者借此表達向往自然美的情感。(板:愉悅,喜)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畫面:泛舟于赤壁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杯勸客,吟唱詠月之詩。

  想象:內心的情感——快樂無比(板:樂)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畫面:二十四橋仍在,但昔日揚州十里盛景已無,只有寒冷的月兒在湖心蕩漾。

  想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感傷、痛惜,懷古傷今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畫面:醉別醒來將在何處,在楊柳依依的岸邊。那時只有涼風殘月。

  想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斯人已去,相見無期!嗲謇渎

  4、練習:

  剛才我們結合已學課文的詠月句,抓意象,推知作者的情感。下面我們通過課外常見的詠月詩句進一步明確這一點。

  幻燈(2)

  提示回答名句:唐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境雄渾闊大)(前景后情:懷念遠人)

  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因小人讒毀,君王疏遠,心情苦悶,所以對月自訴,借酒銷愁。明知孤獨,卻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卻依然曠達;于是請出無情的明月,無形的影子來作證。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評:脫口而出,純乎天籟。)

  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兄弟分散,在這凄清的月夜,伴著戍鼓邊雁之聲,遙望天涯,不由人不興起懷鄉思親的感嘆。為什么故鄉的月格外的明亮?因為游子用心蘸著思念,將她一遍遍揩拭。)

  畫面:凄清的月夜,遙望天涯;

  想象:懷鄉思親的感嘆,思念親人

  ——在古詩文中,除了月這一意象用得較多外,其他如花、草、山、水、大雁等也經常用到。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古詩鑒賞就考了雁這一意象的分析。

  ——下面我們做個小練習,我唱一曲曹雪芹寫的紅豆曲,請根據歌曲最后一句,回憶背誦和此意象、情感相似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情似東流水)

  ———發講義,做練習

  提示:

  抓意象,知情感,就要去想象,去感受。下面我們就通過練習,去體會、感受作者的情感,把握通過意象推知情感的方法。

  5、總結:

  寄情山水,明月千里寄相思,這是古人也是今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手段。我們在復習時,如能明確這一點,抓意象,知情感,那么,對詩句的理解就會深刻的多,記憶也會牢固得多,評價鑒賞能力自然也就會有大的提高。

  下一輪,我們還將在前面兩輪復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如何抓詩眼、評價鑒賞古詩詞。明確作者運用什么藝術手法表現思想情感的。

  附:感悟寫月詩句

 。髟拢好髟滤砷g照(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向往自然美的情感);(清新秀麗,給人以愉悅美感。)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滄海月明珠有淚 (滄海月明泣淚成珠,以美景襯感傷之情)

  冷月: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冷月即冷心,橋雖在,時已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見痛惜之情,傷今懷古之意躍然紙上)

  秋月:春花秋月何時了;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暗示曲聲的感人)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寫謫居的郁悶心情,感慨)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夜月:又聞子規啼夜月 (哀愁,更覺蜀道之難)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殘月: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透別后心境的凄清冷落。曲折寫出作者的離情,細致深婉,被視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江月: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寫餞別時的凄涼情景!皠e”句借江邊月影烘托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月圓人不圓)

  舊時月: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如今仍多情地從城垛(女墻)后邊升起,照見這久已殘破的古城。有“今月曾經照古人”之意,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

  《峨眉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作為蜀人,李白對故鄉峨嵋山的月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此詩寫出了詩人與峨嵋山月,也可以說是故鄉的自然山水之間親密無間的感情。江上望月,月影隨人;峽行月隱,思念不絕。)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望、思于俯仰之間,凝縮的語言,凝縮了鄉思和鄉愁。)

  《把酒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以濃郁的詩情道出,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作者郵箱:

  [1]

古詩文欣賞 篇5

  教學背景:

  《清平樂  村居》這首宋詞,以極其簡練、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全詞46個字,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幾百年來膾炙人口。詞的韻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與詞人的妙筆之美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

  《課標》指出“引導學生從古詩教學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那么小學階段古詩文的教學中如何體現一個“美”字呢?

  片段實錄:

  師:誰能用“媚”字組個詞?

  生1:明媚  嫵媚

  生2:媚態

  師對生2說:“你知道什么叫媚態嗎”?(教師身體前傾,面帶疑惑之情)

  生2:就是美好的姿態。

  師:從上面的三個詞,你們覺得“媚”是什么意思呢?

  生:美麗、美好的意思

  師:(面帶微笑)很好,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個“媚”字的組成(教師分別擋住“媚”字的一半)。左邊是一個“女”字,右邊是一個“眉”字,好象在說女子的眉毛。古時,人們把女子的眉毛稱為“柳葉眉”,(ppt出示古代女子的柳葉眉)細細的、長長的、彎彎的,美嗎?(教師邊描述邊比畫)

  生(先是十分驚訝“媚”字的解讀,然后若有所悟)齊答:美!

  師:(充滿陶醉的神情)那請你們想想什么樣的話聽起來心里才美呢?

  生:(沉思片刻后開始發言)

  生1:親熱的話聽起來心里才美!

  生2:贊美的話聽起來心里才美!

  生3:暢想未來的話聽起來才美!

  ……

  師:同學們,請你們再看看課文中的圖片,聯系一下課文的內容,想一想,在二老的眼里還有哪些是美的?

  生(一邊看圖片,一邊小聲讀文,一邊和旁邊同學議論)

  生1:我覺得在二老的眼里不光對方是美的,他們的生活環境也是美的!

  生2:我覺得在二老的眼里他們的幾個兒子是美麗的!大兒子十分的勤勞,二兒子心靈手巧,小兒子天真活潑!

  生3:我覺得在二老的眼里美的東西有很多呢!環境之美、夫妻情感之美、兒子勤勞孝順、可愛之美,各得其所之美。

  師:掌聲送給他(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聽了你的話,老師覺得你也很美!

  師:“醉里吳音想媚好”,那這二老會說些什么呢?你們能試著說說嗎?(背景音樂響起來,古箏曲《高山流水》)

  生:(齊答)能,同桌,前后桌就說開了!(幾乎所有同學都面帶微笑)……

  師:看著同學們個個滿臉笑容,老師覺得你們每個人的心里一定是甜美的!愿意學著這二老的樣子個大家說說嗎?

  生:一對一對的發言!……

 。ù谁h節一共用時12分鐘)

  片段反思:

  1、教師要會發現美。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弊鳛槲谋镜牡谝粋解讀人,教師在整體把握語言意蘊、深切感悟語言情感的前提下,還要領悟譴詞造句之妙,謀篇布局之美,更要領悟字里行間蘊涵著的情、理、意、趣這些能打動人心的、讓人久久不能忘記的內涵美,它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是整個閱讀教學的制高點。《清平樂  村居》全詞46個字,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幾百年來膾炙人口。詞的韻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與詞人的妙筆之美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教師要通過自己閱讀的過程和經驗充分發現這些美的因素,及時引導學生去品味欣賞。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新課程標準培養的目標之一。

  2、教師要會創造美。

  語文教學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與教師集中的藝術體現,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美。《課標》中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習。”在以上這個片段中,教師首先通過對“媚”字創造性的解讀(女子的眉毛)引導學生從形象上去感受那種美,再加上自己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表現,讓課堂中教師和學生處在一個輕松和諧的美好境界之中, “文”與“圖”的結合,不光給學生練習說話提供了參考的依據,也增加了這個教學片段美的因素。最后,通過教師富有詩意的語言加上古樸典雅的樂曲,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代詩歌的意境之美。

  3、教師要會引導學生感受美。

  引導學生感受美。首先,讓學生知道什么地方美,為什么美?其次,引導學生對不同環境中的“美”有不同的理解。最后,加深學生對美的規律的認識,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一個“媚”字,不僅把老兩口互相喜愛的神態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同時也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懊摹薄ⅰ懊馈辈还庠谧x音上有相似之處,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字存在著內在的聯系。環境之美、夫妻情感之美、兒子勤勞孝順、可愛之美,各得其所之美,和諧之美。哪一種美不讓人沉醉?以上這個片段通過:解“媚”字——說“美”話——悟“美”情,不僅讓學生從形象上感受到美,更重要的是學生對那中和諧之美有一種向往和追求。激發了學生創造美的欲望,學生的語言雖然平淡,但是每個起來說的同學都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說一句讓人悅耳的話,描繪一幅讓人向往的畫面!

  這一教學片段讓我深有感觸:作為教師只有深度的解讀教材,采用多種的教學形式,創設多彩的教學情境,才能創造出靈動而有生命力的課堂,才可以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讓情感在課堂飛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古代詩歌教學美起來!

古詩文欣賞 篇6

  第一范文網: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師們做好教學設計,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以下是有關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單元主題】

  本單元是古詩文單元,亦可稱之為表現“理想”主題的單元。本單元的文章或描述了理想的社會模式,傳達一種憧憬;或吟詠理想的人格,抒寫一種追求。文章凝練而雋永,讀來頰齒生香。

  >>>>【課標要求】

  1. 能夠了解“記”“銘”“說”等不同體裁的不同特點,通過夾敘夾議、借物抒懷、托物言志等方式,學會說點道理,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等。

  2. 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一步訓練具獨立閱讀、誦讀古文的能力。有較為豐富的古文基礎知識積累,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獨立閱讀較為淺顯的古文,能初步鑒賞古代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 在學習古文過程中,學會抓住文中的關鍵性的詞句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從古文中發掘古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情感。在學習中要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單元學習目標】

  1.注重誦讀并逐步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

  本單元的背誦量相當大。一定要在課上爭取達到成誦或基本成誦。正確朗讀的基本要求包括:

  (1)讀準字音。 (2)節奏鮮明。(3)讀出一點語氣。

  2.運用探究的方式學習文言文,培養自行領悟的能力,可分兩步走:

  第一步是弄清字面上的意思,即通常所謂的疏通文意。

  第二步是探究思想內容(有時也包括作者的感情)和寫法。

  >>>>【推薦閱讀】

  通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冊《光明的心曲》,精讀以下篇目:

  1.田園情懷P2《歸園田居四首》(晉)陶淵明 P8《桃源行》(唐)王維

  2.詠物抒懷P45《看樹》高林瑜 P51《走近蘆葦》陳所巨

  3.藝術美的創造 P92《核工記》(清)宋起鳳

  4.古今追夢 P113《光明的心曲》趙麗宏 P126 《少年中國說》梁啟超P131《人生三境界》池莉 P137《蘇武牧羊》(漢)班固

  5.山水清音 P178《右溪記》(唐)元結 P187《小石城山記》(唐)柳宗元

  6.心系天下 P208《杜甫詩四首》(唐)杜甫 P222《〈禮記〉三則》

古詩文欣賞 篇7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古代詩歌四首

  v《觀滄海》曹操·東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碣(竭) 何(河)澹(詹)竦(聳)叢(從)豐(風)

  v《次北固山下》王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v《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蹄(啼)

  v《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初三語文古詩文言文知識點(三)

  古今異義。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時詞,由于演變的結果,詞的含義表現出以下幾種差異:

  ① 詞義擴大。如“江”和“河”古時專指長江與黃河,現在泛指江河。

 、 詞義縮小。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兒子,現在專指男子的配偶。

 、 詞義轉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義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見識淺),而現在是品德惡劣、不道德的意思。

 、茉~義交叉。如“憐”,古今意義都有憐憫的意思,但“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 楚人憐之”中的“憐”解釋為愛憐比較適合文意。

  古今異義的單音詞集錄

  去湯郭尋〔不久)走裙致詞(對一一說話)但〔只是)贊(傳記結尾處的議論文字)曾(還、尚且)謝〔道歉)借(即使假設借第令勿斬)比(等到比至陳)間控〔拉開)惡〔怎么)委池入出發舉征〔征驗)夫或〔有的人某人)進退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獄鄙再向〔過去的以前的)師(軍隊取法)

  古今異義的雙音詞集錄

  絕境交通妻子無論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一一的方法一一的原因)會計(聚會商議)往往經綸(籌劃治理)親戚〔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緣關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員古意:父母兄弟至親骨肉)南極 (從南面到達某地)排空(沖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遺憾)開張感激〔感慨而激動)犧牲于是(介詞于和代詞是的連用)以為(把一一作為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可以明年幾何〔多少)

古詩文欣賞 篇8

  第一編  第一部分  必修二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組是       (  )

  a.躑躅(zhí)      譬如(pì)

  芰荷(jì)     流觴曲水(shānɡ)

  b.子衿(jīn)     激湍(tuān)

  釃酒(shī)     將子無怒(qiānɡ)

  c.樊籠(fán)     窈窕(tiǎo)

  廬冢(zhǒnɡ)    淇水湯湯(tānɡ)

  d.癸丑(ɡuǐ)     遺施(wèi)

  江渚(zhǔ)     漸車為裳(jiān)

  【解析】 c.“湯”應為“shānɡ”。

  【答案】 c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通假字的一組是        (  )

  a.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b.偭規矩而改錯

  c.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d.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解析】 b.“錯”通“措”;c.“悟”通“晤”;d.“章”通“彰”。

  【答案】 a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引以為流觴曲水      引:導引

  b.退將復修吾初服            修:縫補

  c.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適:出嫁

  d.還顧望舊鄉                顧:看,回頭看

  【解析】 b.修:整理。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沒有活用的一項是        (  )

  a.眾女嫉余之峨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b.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c.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d.舞幽壑之潛蛟

  【解析】 b.數詞作動詞;c.形容詞用作名詞;d.動詞的使動用法。

  【答案】 a

  5.下列句子中沒有古今異義現象的一句是        (  )

  a.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b.何乃太區區

  c.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d.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解析】 b.區區:古義,愚拙;今義,形容數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c.同心:古義,感情深厚;今義,齊心。d.學者:古義,泛指學習的人;今義,指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的人。

  【答案】 a

  6.下列句子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

  a.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引(清流激湍)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大家)列坐在曲水之旁。

  b.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這個女子的行為并沒有什么不正當,哪里想到會招來(母親)不滿意呢?

  c.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因為)我的芳香和光澤雜糅在一起啊,(所以)唯獨我光明純潔的品質還沒有虧損。

  d.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子啊,不要耽誤了同男子的愛情。

  【解析】 d.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子啊,不要同男子沉溺于愛情。

  【答案】 d

  7.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通稱為《詩》或《詩三百》,到漢代,儒家把它奉為經典,才稱《詩經》。《詩經》是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的源頭。

  b.屈原,字原,名平,戰國時期楚國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開創了一種新詩體楚辭體,又因以屈原作品《離騷》為代表,所以,后世也稱此詩體為騷體!半x騷”者,猶遭憂也,意為屈原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峨x騷》與《詩經》在文學史上并稱“風騷”,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c.《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抒情詩。詩的序曲以孔雀失偶起興,尾聲以鴛鴦雙飛作結,富有民族特色。全詩在創作手法上是現實主義的,通過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揭露了封建家長制、封建禮教的罪惡;結尾的手法又是浪漫主義的,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忠貞愛情的歌頌和良好的愿望。

  d.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陶淵明出身于沒落的仕宦家庭,時官時隱,41歲以后,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陶淵明的創作包括詩歌和文章兩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詩歌成就最高。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解析】 a.《詩經》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答案】 a

  8.默寫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赤壁賦》)

  (2)__________________,齊彭殤為妄作。

  (《蘭亭集序》)

  (3)長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

  (《離騷》)

  (4)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 

  (《歸園田居》)

  (5)山不厭高,海不厭深。__________________。

  (《短歌行》)

  (6)蒲葦一時紉,________________。

  (《孔雀東南飛》)

  【答案】 (1)渺滄海之一粟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3)哀民生之多艱 (4)雞鳴桑樹顛 (5)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6)便作旦夕間[

  9.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

  楊 子 過 于 宋 東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惡 者 貴 美 者 賤 楊 子 問 其 故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惡 者 自 惡 吾 不 知 其 惡 也 楊 子 謂 弟 子 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韓非子•說林上》)

  【解析】 給文言文斷句,傳統上稱之為“句讀”。斷句的基礎在于對通篇文章的領會,因此斷句前先要通讀幾遍,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的聯系。在斷句時,還應注意文章的體裁、語言風格、句意的完整與否。標點的使用要合乎規范,和現代漢語標點的用法相同。這段文字要注意幾組動賓結構的對稱句子。

  【答案】 楊子過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謂弟子曰

  【參考譯文】

  楊子路過宋國東部的一個旅店,(店老板)有兩個妾,那丑的被看重,漂亮的被輕視。楊子詢問其中原委,旅店的老板回答說:“漂亮的自覺漂亮,我不覺得她漂亮;丑的自認為很丑,我不覺得她丑啊!睏钭訉Φ茏诱f:“做賢德之事但不認為自己很賢德,哪有做不好的呢!”

  二、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擢進士上第,簽書淮南判官。再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貸谷與民,出息以償,俾新陳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彥博為相,薦安石恬退,乞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尋召試館職,不就。(歐陽)修薦為諫官,以祖母年高辭。移提點江東刑獄,入為度支判官,時嘉佑三年也。

  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于是上萬言書,以為:“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壞,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愿監茍且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為之以漸,期合于當世之變。  臣之所稱,流俗之所不講,而議者以為迂闊而熟爛者也。”后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

  時有詔舍人院無得申請除改文字,安石爭之曰:“審如是,則舍人不得復行其職,而一聽大臣所為,自非大臣欲傾側而為私,則立法不當如此。今大臣之弱者不敢為陛下守法;而強者則挾上旨以造令,諫官、御史無敢逆其意者,臣實懼焉。”語皆侵執政,由是益與之忤。以母憂去,終英宗世,召不起。

  熙寧元年四月,如造朝。入對,帝問為治所先,對曰:“擇術為先!钡墼唬骸疤铺诤稳?”曰:“陛下當法堯、舜,何以太宗為哉?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但末世學者不能通知,以為高不可及爾!钡墼唬骸扒淇上ひ廨o聯,庶同濟此道!

  二年二月,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卑彩(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但后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為經術不可施于世務爾。”上問:“然則卿所施設以何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為然。于是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諸役相繼并興,號為新法,遣提興官四十余輩,頒行天下。

  (《宋史•列傳第八十六》)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c.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d.然則卿所施設以何先何可勝道也哉?

  【解析】 b.均為連詞,表示假設關系,譯為“那么”。a.助詞,表停頓/代詞,……的;c.介詞,于/語氣助詞;d.什么/哪里。

  【答案】 b

  11.以下六句話,全部表現王安石“力主改革、鼎力革新”的一組是   (  )

 、俜ㄏ韧踔,法其意而已、谝蛱煜轮σ陨煜轮敗、劭挥谐C世變俗之志、鼙菹庐敺▓、舜,何以太宗為哉、葑冿L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⑥審如是,則舍人不得復行其職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解析】、凼钦f王安石有矯世變俗的志向;⑥是王安石力爭舍人院有權申請刪改皇帝詔書文字。

  【答案】 b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王安石在任鄞縣縣令時,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事,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陸交通得到方便;又貸谷與民,出息以償。歐陽修推薦他考試館職,不去;推薦他為諫官,又以祖母年事已高為由拒絕。

  b.嘉佑三年,王安石為朝廷度支判官,寫了萬言書,深入分析了北宋王朝內外交困的形勢,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主張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權,推行富國強兵政策。

  c.王安石認為,堯、舜之道,極其簡明而不煩雜,扼要而不迂闊,容易而不繁難,這是后世變風俗,立法度應效法的主要精神。

  d.在他任參知政事期間,取得神宗皇帝的支持,積極推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方田均稅、免役、市易、保甲、保馬等新法,史稱“王安石變法”。

  【解析】 “歐陽修推薦他考試館職”錯,是朝廷召他考試館職,且當時王安石早已不在鄞縣任上。

  【答案】 a

  13.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大臣之弱者不敢為陛下守法;而強者則挾上旨以造令,諫官、御史無敢逆其意者。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經術正所以經世務,但后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為經術不可施于世務爾。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注意“挾”“則”“逆”的意義,“大臣之弱者”為定語后置。

  (2)注意“所以”“經”“但”“施”的意義。

  【答案】 (1)現在大臣中軟弱的人不敢為陛下執法,而強悍的人卻假借陛下的旨意來制造命令,諫官、御史都不敢違背他的旨意。

  (2)經學正可以用來治理世上的事務,只是后世所謂讀書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就認為經學不可以施行世上的事務了。

  【參考譯文】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選拔進士,(王安石)名列上等,任簽書淮南判官。再調任鄞縣知縣,(他)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陸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貸給百姓,生產出糧食后加些利息償還,使(官倉中的)陳谷能夠換新糧,縣里的百姓也感到方便。再任舒州通判。文彥博做宰相,認為王安石淡于名利、勇于退讓而向皇帝推薦他,請求越級提拔,想以此來遏止只為名利而奔走競爭的風氣。不久朝廷召他考試館職,他不肯參加。歐陽修推薦他任諫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辭謝。調任提點江東刑獄,入京任度支判官,當時是仁宗嘉佑三年。

  王安石的議論高深新奇,善于用辯論駁難和旁征博引來維護自己的學說,敢于按照自己的意見辦事,滿懷激情地立下矯正世事、改變傳統風俗的志向。于是他向仁宗皇帝上萬言書,認為:“如今天下財力一天天地困頓窮乏,風俗一天天地衰落敗壞,癥結在于不知道規律,不效法先王政令的緣故。效法先王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如果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那么我們所實行的更改變革,不至于驚擾天下人的視聽,引起天下人的喧嘩,也就必然合乎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來生產天下的財富,征收天下的財富來供給天下人所需的費用,自古代以來的太平治世,不曾因為財富不足而造成國家的憂患,憂患在于治理財政沒有符合它的規律。居官任職的人才既然不足,城鄉又缺少可供使用的人才,國家的重托,疆域的保持,陛下怎么能夠長久依靠上天的寵愛作為常法,而沒有一旦發生憂患的考慮嗎?(我)希望(陛下)能明察朝中(那些)得過且過、因循守舊的弊病,明文詔令大臣,逐漸革除這些弊病,以期與當前世事的變化相符合。我所說的是流于頹廢風俗的人不講的,而議論國家大事的人又認為這是不近事理的陳詞濫調!焙髞硗醢彩瘓陶䲡r,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多是根據這份萬言書而來的。

  當時有詔令規定舍人院不得申請刪改皇帝詔書文字,王安石爭辯說:“如果確實如詔令所說,那么舍人就不再能履行他們的職責,而完全聽任大臣們為所欲為,這雖不是大臣想要行事不公而謀求私利,但訂立法令不應該如此,F在大臣中軟弱的人不敢為陛下執法,而強悍的人卻假借陛下的旨意來制造命令,諫官、御史都不敢違背他的旨意,我實在感到害怕。”王安石的這些話侵犯了執政大臣,從此更加與執政大臣相抵觸。王安石因母去世離任,一直到英宗朝結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復任職。

  熙寧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進宮答對,神宗問治理國家應當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說:“首先要選擇(推行政策的)方法!鄙褡趩柕溃骸疤铺谠趺礃?”他答道:“陛下應當效法堯、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堯、舜之道,極其簡明而不煩雜,扼要而不迂闊,容易而不繁難。但是后世學者不能通曉,才以為高不可及!鄙褡谡f:“你可以盡心盡意地輔助我,希望共同成就這一目標。”

  (熙寧)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為參政知事。皇帝對他說:“人們不能了解你,以為你只知道經學,不明白世上的事務!蓖醢彩卮鹫f:“經學正可以用來治理世上的事務,只是后世所謂讀書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就認為經學不可以施行于世上的事務了!鄙褡谟謫枺骸澳敲茨闶紫纫┬性O置的是什么呢?”王安石說:“改變風俗,建立法度,是當務之急!鄙褡谡J為很對。于是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法相繼問世,稱為新法,并派遣提舉官四十多人,在天下頒布實行新法。

  三、語言表達

  14.下面是一段關于大眾閱讀價值取向變化的文字,請用三句話概括它三個方面的內容。(均不超過15個字,含標點符號)

  圖書暢銷這一現象的背后反映出人們在閱讀方面出現的某種值得注意的價值取向。近年來,由于受市場經濟中“短、平、快”消費模式的影響,一種以講故事的形式來談論學術的做法頗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對知識的獲取滿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類讀書人群中,陰柔之風過盛,陽剛之氣不足,人們對于離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強的獵奇心理,對于雄渾壯麗的大歷史卻缺乏興趣。一些出版部門受利益的驅使,熱衷于對歷史人物的風流韻事、陰謀權術的渲染,以“戲說”滿足讀者的獵奇窺秘心理。也有些人滿足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品玩,只強調回歸傳統,忘記了在“返本”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開新”,忘記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是進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義的閱讀價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層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誤導著年輕一代。

  (1)第一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題考查提煉內容、概括語意的能力。注意整個語段的三個語意層次,然后提煉層意,注意字數。

  【答案】 (1)對知識的獲取滿足于感性的把握。(2)陰柔之風過盛,陽剛之氣不足。(或:具有很強獵奇心理,對歷史缺乏興趣。)(3)滿足于傳統,忘記了開新。(或:閱讀過于功利,影響年輕一代。)

  15.下面是兩所大學的校徽,談談你喜歡其中的哪一個標志圖案,并就這個標志圖案闡明喜歡的理由。

  要求:①請從標志的構圖及寓意角度闡明;②不超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圖案比較抽象,一定弄清圖案的外在特征與內在涵義的結合,才能正確解答此題。

  【答案】 ①喜歡同濟大學;盏臉酥緢D案。理由是圖案運用類比的手法進行象征。標志的圖案象征“同濟”兩字的寓意,三人劃龍舟,同舟共濟,向著一流目標奮力拼搏的目標;昭示同學砥礪,同窗求索,濟愚扶弱,濟世興邦的精神。

 、谙矚g中國美術學院校徽的標志圖案。理由是圖案運用抽象的手法進行象征。標志的圖案利用漢字的特征,抽象出“國”“美”兩個字,概括為“中國美術”的寓意;文字使用粗壯敦厚的黑體,象征學院實力雄厚,人才濟濟,譽滿神州。

古詩文欣賞 篇9

  《病!肥撬纬娙死罹V的詩作。詩人“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該詩以病牛自抒晚年的心志,表示忠心祖國、報效眾生的信念決不動搖,體現了貴為宰相的博愛無私的仁者情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病牛》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病!

  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

  [注釋]

  本詩是李綱于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被貶武昌時所作。

  ⑴ 實千箱:極言生產的糧食多。實:充實,滿。 箱:裝糧的容器。一說同“廂”,指官府的倉房。

 、茝停河,再。傷:哀憐,同情。

  ⑶ 但得:只要能讓。

 、缺娚捍蟊姲傩铡

  ⑸不辭:不推辭。

 、寿(léi)。菏萑跤胁。殘陽:夕陽,即快要下山的太陽。此處既烘托凄涼氣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病!烽喿x題:

  (1)本詩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但得眾生皆得飽”一句看似平常,實則意旨深遠,請結合全詩進行賞析。

  《病牛》閱讀答案:

  (1)①比喻。詩題《病!罚瑢嵎菍懪#窃娙俗杂骺部琅c艱辛。

 、谠O問。第一、二句提問:勤懇為大眾耕作的牛,為什么在“力盡筋疲”之后,卻沒有人理解和同情它呢?第三、四句作答,作者直抒胸臆:只要“眾生皆得飽”,即使“贏病臥殘陽”也在所不辭。

 、蹟M人。第三句,把牛人格化,連用兩 “得”字,強烈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品質。

  ④夸張。首句兩個“千”字,極力夸張,互相對照,寫出了牛的辛勞,也突出了牛的功績。(意對即可)

  (2)全詩以病牛的口吻自問自答。一、二句提問,耕田千畝的病牛為什么得不到人們的同情?第三句“但”字一轉,情緒由悲涼轉為激昂,作者直抒胸臆:只要能夠對國家民族和老百姓有利,使“眾生得飽”,那么,即使是累傷病倒在夕陽殘照之中也無怨無悔!“但得眾生皆得飽”一句連用兩個 “得”字,語氣強烈,表現了詩人心憂黎庶、普濟眾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意對即可)

  《病!纷髡:

  李綱(1083年—1140年),字伯紀,邵武(今福建邵武)人。1120xx年(政和二年)進士。官至太常少卿。靖康元年,金兵初圍開封,他堅決主戰,阻止欽宗遷都,以尚書右丞任親征行營使,擊退金兵。后被貶。高宗時任宰相,主張用兩河義軍收復失地,在職七十余日即被罷,后任湖廣宣撫使等職。

  《病!纷g文:

  病牛耕耘千畝,換來了勞動成果裝滿千座糧倉的結果,但它自身卻精神極為疲憊,力氣全部耗盡,然而,又有誰來憐惜它力耕負重的勞苦呢?但為了眾生都能夠飽,即使拖垮了病倒臥在殘陽之下,也在所不辭。

  《病牛》賞析:

  《病牛》是宋朝詩人李綱的作品。詩人“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 《病!芳仁浅晒Φ脑佄镌,更是杰出的言志詩,為后世所傳誦。

  詩的前兩句“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這里,作者從揭示病牛“耕犁千畝”與“實千箱”之間的因果關系上落筆,將病牛“力盡筋疲”與“誰復傷”加以對照,集中描寫了病牛勞苦功高、筋疲力盡及其不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兩個“千字”,分別修飾“畝”與“箱”(通“廂”,指糧倉),并非實指,而是極言病牛“耕犁”數量之大、勞動收獲之多,同時,也暗示這頭牛由年少至年老、由體壯及體衰的歷程。次句反詰語氣強烈,增添了詩情的凝重感。

  詩的后兩句筆鋒陡地一轉,轉為述其志:“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病牛勞苦功高,筋疲力盡,卻無人憐惜,但它沒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極沉淪。因為它具有心甘情愿為眾生的溫飽而“羸病臥殘陽”之志。這兩句詩將病牛與“眾生”聯系起來寫,以“但得”與“不辭”對舉,強烈地抒發了病牛不辭羸病,一心向著眾生的志向。結句中的“殘陽”是雙關語,既指夕陽,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與“臥”等詞語相結合,有助于表現老牛身體病弱卻力耕負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這首詩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個病牛的形象,既繪出其身體病弱之形,更傳出了其不辭羸病、志在眾生之神。如此詠牛,頗為切合牛任勞任怨、唯有奉獻、別無他求的性格特點。不過,此詩并非為詠牛而詠牛,而是“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我們只要能像前人所說的那樣“知人論世”,便不難看出這一點。

  贊頌了牛不辭羸病、任勞任怨、志在眾生、唯有奉獻、別無他求的性格特點。—— “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

  詩人疲憊不堪,卻耿耿不忘抗金報國,想著社稷,念著眾生,因此其筆下力盡筋疲、無人憐惜而不辭羸病、志在眾生的老牛即詩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這樣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來吟詠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詩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動了,能在讀者心中引起共鳴,產生美感。

古詩文欣賞 篇10

  吳中區渡村中學  張霞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髓,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古詩文的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古詩文的比重在初中課本中越來越大。但長期以來,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不大,有的甚至產生畏難情緒。古詩文教學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笨梢娕d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耙恢Х酃P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手段單調、呆板、枯燥,難以誘發學生的興趣,那么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我主要從下面幾方面探討。

  一、導語 激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穎、扣人心弦的導語 ,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引人入勝。如教《活板》時,首先一連問了學生五個“他是誰”:①在古代西方人還不知道石油是什么東西時,中國老百姓已經用它燒飯點燈了。這要歸功于我國古代的一位讀書人,這位讀書人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石油”。“石油”一詞就是他首先使用的。他是誰?②世界上關于如何使用指南針的最早記錄也是他記錄的。他是誰?③世界上有關地磁偏角的最早記錄也是他記錄,這比歐洲人要早400年。他是誰?④他制定的《十二氣歷》比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還要合理,可惜未被采納。他是誰?⑤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稱譽他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贊許他的著作是“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他是誰?五個問題讓學生產生探究到底的興趣 ,并萌生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深入了解的欲望。此時趁機引入課文,學生學習興趣自然濃厚。好的導語 設計,讓學生先入為主,為學生閱讀課文創造了一個前提條件,驅動和控制了學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識和技能。

  二、背景激趣

  認知心理學認為“背景知識會直接影響閱讀理解的過程和結果”。古詩文的創作年代、背景離現代都很久遠,學生大多了解不深。為了消除時代隔閡,有必要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以前都是老師直接給學生講。其實這樣做學生印象不深,仍然沒能走進作者和當時的社會生活,應當發動學生利用多種渠道,自己動手去收集、整理。如在學《狼》時,學生通過搜集,上臺不但準確介紹了蒲松齡的生平,而且還把他屢試屢不第,設茶攤搜集《聊齋》創作素材的故事以及他那幅“有志者,事竟成”的對聯都一一介紹出來。有的還收集了相關的圖片。學生積極參與,在課前就醞釀起對古詩文學習的濃厚興趣。

  三、誦讀激趣。

  初中古詩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誦讀。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學生要能背誦優秀古詩文80篇,具有初步鑒賞古詩文的能力。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誦讀顯得尤其重要。誦讀是進入詩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過教師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范讀或者名家錄音范讀,挑起學生的朗讀愿望,然后通過領讀、齊讀、輪讀、賽讀、自由讀、配樂讀、分組讀、個別讀、交叉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多樣的誦讀,在誦讀中及時多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就會很容易把學生帶到古詩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詩文的韻味。

  一般來說,學生都有極強的好勝心,利用競賽形式進行朗讀比賽,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在教完《木蘭詩》后,讓學生分組進行配樂朗讀比賽,比誰讀得有感情,再比誰背得準又快,還讓學生根據所給圖片背出相關的語句……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極為活躍,不但加深了印象,鞏固了所學知識,也激發了學生背古文的興趣

  四、想象激趣。

  初中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課要上得有趣,就要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想象力。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課文內容,即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走進課文,力求把單調的文字符號變成形象生動的畫面,使遠古的畫面走進學生腦海?梢灾笇W生以現代人的思想去評析古人古文,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現代的內容。也可以續寫或改寫古詩文,使學生覺得新奇,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教《桃花源記》時,引領學生想象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美麗以及桃花源內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討論如何認識陶淵明所創造的理想社會。讓學生發揮想象說說桃花源存在到今天會是什么樣的。

  五、活動激趣。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古詩文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把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的古詩文教學課上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如教學《晏子使楚》,可把課文編成課本劇讓學生上臺表演。教學《愚公移山》,可針對愚公愚不愚開辯論會。教學《于園》,可以讓學生學做導游,介紹于園。此外,還可以開展古詩文朗誦比賽,古詩文名句積累比賽,古詩文成語、典故出處集錦比賽等語文活動,使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從實踐中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學生在實踐中才智得到發揮,就會有快樂的情感體驗。

  六、多媒體激趣

  多媒體技術一進入課堂,便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它具有突破時空,增加范圍,擴大容量的特點,增加了教材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并借助形、色、聲、情的神奇配合,不僅為教師提供直觀、形象、高效率的教學手段,也同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智力培養、素質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徑。在古詩文學習中運用多媒體,深受學生歡迎,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古文學習中,記憶是一大難題。許多學生喜歡古文,但只要一提起背誦就大呼小叫。如果運用多媒體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減輕學生背誦之苦。實驗心理家特瑞赤拉做過一個著名的關于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表明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已聽到內容的20%,自已看到內容的30%,自已同時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所說內容的70%。這就證明,運用多媒體使學生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如我教《陋室銘》時,根據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幾幅古色古香的圖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樂,使學生從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樂誦讀時,文章所表達的高潔傲岸的志趣和抱負就呈現出來了。熟讀后,利用計算機可隨時變動的動態板書,抓住關鍵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訓練背誦,從易到難,不斷減少屏幕出現的字數,最后讓學生全文背誦。學生在一個課時內既掌握了背誦,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七、質疑激趣。

  “學則必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古詩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設疑、質疑,鼓勵學生發表個人獨到見解,培養學生良好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在學習中發現,在思考中質疑,在釋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創新,從而使學生獲得新知。教給學生質疑的基本方法:從認識事物“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三個層面上考慮。就一篇古詩文而言,可指導學生從字詞、句式、結構、主旨、語言特點等方面設疑、質疑。通過質疑、探究,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激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八、繪畫激趣。

  在教學時,我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憑借語言設法將“詩”與“畫”結合起來,常常引導學生在把握詩意之后,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或用筆畫下來,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如教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先請學生拿出白紙、鉛筆,根據自己的理解作一幅畫,再請學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講解看法。然后我就向學生展示了畫家石濤的一幅同樣表現該詩意境的畫。通過比較,學生們更深刻地體味了石濤在這幅畫中所表現出來的“景中情”也更體會了李白對友人的真摯懷念。

  九、音樂激趣

  詩歌與音樂相伴而生,就像兩朵姊妹花,優美的曲調能創造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進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中去,幫助學生加強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古詩時伴以優美的歌曲也不失為調動興趣的好辦法。如教蘇軾《水調歌頭》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教李煜《相見歡》播放鄧麗君演唱的《月如鉤》。教《人琴俱亡》播放古琴曲《平沙落雁》。教《送元二使安西》播放《渭城曲》。

  十、生活激趣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古詩文的學習也不例外。如教《陋室銘》,讓學生課后搜集仿文或模仿創作。還可引導學生尋訪名勝古跡;收集整理對聯、燈謎、楹聯;找尋古人對名樓、名山、名川等描寫的詩文,讓學生感受到古文化的源遠流長,感受到古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在古詩文詞語教學中,應堅持古今溝通、古為今用的原則讓學生明白,掌握古漢語的一些常用實詞,對豐富現代漢語詞匯,加強現代漢語的表現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學了“曉駕炭車輾冰轍”中“轍”的意思,叫學生找出能夠印證此義的成語,這樣學生也就理解了“南轅北轍”、“重蹈覆轍”、“如出一轍”等成語的意思?傊撓祵嶋H,把文言文學習引進生活,在生活中拓展學習古文化知識的空間。

  十一、方法激趣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讓他們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獨立地探索古文化奧秘,才能真正讓他們覺得學有所用、學得輕松、學得有趣。如教師要用歸納法、表格法指導學生對常用的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等收集整理積累。開展有趣的朗誦活動和比賽,進行誦讀訓練,增強語感,促進學生對名句、名篇的積累。教會學生憑借一定的語感和語境,利用課文的注釋,借助工具書,獨立地通過分析字形、本義、詞語結構、句法,隨文引申,聯系上下文,聯系通假等方法來推斷詞義。教給學生先通讀全文,理解文意,再逐句直譯或意譯,理解大意的總的翻譯方法,傳授專有名詞,修辭句,特殊句式等的具體的翻譯方法。指導學生通過抓觀點,析人物,把握主要事件;析結構,評技巧,體味語言。在學生利用這些方法充分動腦動手之后,老師才對疑難點進行點撥,把學生腦子里儲存的知識點擊出來,派上用場,讓學生感到古詩文學習只要掌握了方法學起來并不難。

  十二、教態激趣。

  教師的表情、姿態、手勢、語言等都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試想,如果教師上課時無精打采,學生能興致勃勃嗎?上課時要始終保持愉快、樂觀的精神,滿懷信心,即使再累,也要振作精神。講課時語言要富于變化,并伴隨一些手勢、表情。朗讀時語調抑郁頓挫,語速適度調節,感情真摯等都能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還很多,還有待于在以后教學工作中努力探索。要想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古詩文的興趣,進行古詩文教學,還必須注意以下兩方面:

  一、教師首先得改變教學觀念。

  一般而言,傳統觀念的老師講述一篇文言文的程序不外乎是:在課前先引動機,之后釋生難字詞,繼而簡介作者生平、寫作背景,隨即便逐字、逐句、逐段地詳細解釋并翻譯本文,稍作喘息后再提綱挈領地指出段意,作品賞析等,最后作一結論結束該課,課后再予以測驗。本身就難學的古詩文,再用如此單調、枯燥的教法去教,無疑讓古詩文的學習難上加難。因而教師一定要改變教學觀念,實施創新的教法,以興趣使“難者亦易矣”。

  教師要熟悉《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對七至九年級古詩文閱讀提出的具體目標:“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绷私庠u價的標準:“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整體閱讀,不要講求字字落實,更不要在虛詞上糾纏。

  二、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在語文教學中發揚民主,才能讓學生愿學,才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時態度要和藹可親,始終注意微笑面對學生,保持適度幽默,師生始終處于和諧、輕松的氛圍中,學生的興趣稍一調動就能激發。教師若繃著面孔,不茍言笑,或者是高高在上,教室的氣氛則必然會趨向緊張,師生之間就容易產生一種壓抑感,學生必然不敢也不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幫助學生去吸取、探索知識。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權利,凡是能讓學生通過運用工具書、看課文注釋能解決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教師決不越俎代庖,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懷疑精神。師生間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信任、激勵、合作、服務的新型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葉圣陶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么好,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學、探究……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 因此,

  教師要以課文為媒介,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進入古文化寶殿,尋求里面無盡的寶藏,以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四、競爭激趣。初中學生朝氣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強,有競爭意識。基于這一點,在教學過程 中,激發學生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生學習古詩文興趣的重要舉措。我在古詩文教學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更主動自覺地學習,我常有意識為學生創造一些競爭條件。如組織學生參加學校舉行的古詩文誦讀比賽,學生踴躍報名參加,通過在班中誦讀賽,競爭參賽資格。班中還舉行,給搜集得多的同學加平時素質量化得分。還學習魏書生老師的做法,讓學生自己出題互考,并通過評比方式進行,讓學生多查找資料。同學們各顯神通,有一種在知識長河中遨游,其樂無窮的感覺。他們在競爭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參與積極狀態和興趣程度。通過各種競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七、板書激趣。板書是為了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初中古詩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誦讀。因此板書的原則必須忠于文本,突出重點,易于背誦。如蘇軾《江城子》可設計如下板書:

  根據不同詩文內容采用不同的板書形式,可樹狀、網狀、表格、圖畫等。如果是比較、總結性質的可用表格,語文知識結構可用樹狀。如教第五冊第25課《詩詞五首》總結時,可將“作品、作者、體例、出處”等內容用表格列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同時,還可學習魏書生老師“懶”的做法,故意將一些易錯的字不寫或寫錯,讓學生填寫或改正,激發學生改錯別字的習慣。有時為了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歸納內容、寫段意等可由學生板書。這些都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古詩文欣賞 篇11

  復習目標

  1.       明確中考古詩文默寫范圍。

  2.       明確中考默寫內容及形式

  復習重點

  默寫古詩文中的名言警句

  復習難點

  記憶古詩文中的疑點、難點。

  課時  1課時

  復習過程:

  一、導入  

  明確中考范圍,語文大綱規定:學生要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默寫要求背誦的古詩文中的名言警句。默寫要求背誦的現代詩文中的名言警句。

  二、練習

  1.明確題型

  包括:填句型默寫;理解型默寫;情境型默寫;開放型默寫;創造型默寫。

  2.逐類舉例,分析講解,歸納方法

  填句型默寫

  根據課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

  1)                         ,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2)但愿人長久,                      。(蘇軾《水調歌頭》)

  理解型默寫

  1)《愛蓮說》中從生長環境的角度描寫蓮品質高潔質樸的句子是:                   ,                       。

  2)《小石潭記》中寫作者觀魚后坐潭上看到的景色與心情融為一起的句子是:

  ,                       。

  情境型默寫

  1)大自然美麗的湖光山色滌蕩了我們的心胸,讓我們心清如水;愉悅了百鳥的性情,使它們在山林間盡情歌唱。這真是

  ,                     。

 。ā额}破山寺后禪院》中詩句)

  2)人生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當“生”和“義”不能兩全時,我們應當像孟子所說的那樣:

  “                        ,                           

  3)面對人生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

  “                        ,                      

  開放型默寫

  1)請你從積累的古詩中,寫出一個與“春天”有關的完整詩句:

  ,                     。

  2)古詩詞中有許多表現惜時或勸學內容的名句,請寫其中邊續的兩句:                       ,                     。

  3)古詩詞中,一定有很多名句能夠引起你感情的共鳴,請寫出其中的連續的兩句,標名出處,并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自己的理解。

  句子:

  出處:

  理解:                                               

  創造型默寫

  1).運用上“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一名句,寫一段完整的話。

  示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陳舊事物日趨沒落,新興的事物日漸興起,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2).化用上“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一名句,寫一段完整的話。

  示例:春天的覺真是睡得舒服,不知不覺天已經大亮了。推開窗子,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窗外的樹林中處處可以聽見鳥兒歡快的鳴叫聲。

  3).請用上“醉翁之意不酒”,寫一段完整的話。

  示例: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真是“醉翁之意不酒”,他們想借此干涉別國內政。

  3.搶答

  1)觀美景,猜詩句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按要求,填詩句

  我們做事遇到很大困難,感到無法可施時,事情突然有了轉機,此時的情況,可用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兩句詩: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來暗示社會發展,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詩句是: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杜牧在《泊秦淮》一詩中情景交融的表現晚唐時代氣氛,借對歷史思考表現對現實的深刻憂慮的詩句是: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岑參的《白雪歌送判官歸京》中與“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所表達的感情相一致的詩句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根據情境,活學活用

  情境一: 搜狐網站2003年3月21日消息:在美對伊戰中,美國為在伊解除作戰士兵的思鄉之苦,在軍營中配備了先進的通訊設施,士兵可通過電子郵件與千里之外的親人互通訊息。一位美軍家屬在受到采訪時說,沒有什么能比收到來自前線作戰親人平安的消息更珍貴的了。由這則消息你可以聯想到了哪句詩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情境二:三湘都市報消息:長沙橘子洲移民搬遷工程已經啟動,橘子洲上首批居民已棄洲登岸,預計在兩個月時間內,橘子洲上居民將整體搬遷至石嶺塘楓林綠洲小區。從此,年年都遭水淹的1600多戶、4000多名橘子洲居民將永遠脫離水患之苦。由長沙市政府 這一行動,你聯想到哪句詩句?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情境三:暑假期間,李明到南岳旅游,當他爬上衡山祝融峰頂時,面對眼前美景,一句詩從他的口中脫口而出,你猜會是哪一句?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情境四:初中畢業在即,同窗好友就要分離,在寫給你好友的同學錄上,你將用一句什么詩句來表達你對他的友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情境五:中秋佳節,遠在美國留學的小王無法回國和家人團聚,只能通過賀卡祝家人身體健康,生活平安,請你替小王在他的賀卡上寫一句詩,來表達他對家人的美好祝愿。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三、小結:

  希望大家活學活用,廣泛地把自己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去。

古詩文欣賞 篇12

  常見考法:

  1.詩意理解。詩意理解就是憑借自己的文言積累和試卷提供的注釋,讀懂每一句每一層每一節,就連標題、小序也不要放過。對詩詞中所寫的景、物、情、理,句與句之間的關系,詩句的含義,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詩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過對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畫面等形象的描寫,體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意境把握可以通過找景(描寫了哪些景物)、繪景(描繪詩詞中展現出來的情景畫面)、品景(說說畫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來完成。描述時要力求忠實于原詩,語言力求生動形象,有詩意。

  3.內容概括。從詩句中提取內容要點,對景物的特點、人物的感情態度、作者的觀點、全詩的主旨等,能用簡練的語言表述清楚。

  4.寫法品析。詩詞中字詞的用法,各種修辭的運用,句法的作用,景與情、事與理的關系,全詩的結構特色,作品的藝術風格,等等,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點,為表現詩詞的主旨起到怎樣的作用。

  5.情感體味。情感是詩詞的靈魂。詩詞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纏綿,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張揚,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詩詞的情感與其主旨有著直接關系,把握住詩詞的情感走向,有利于準確讀懂其含義。

  初中古詩文知識點(三)

  【觀滄海】(曹操·東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棄疾·南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龜雖壽】(曹操·東漢)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莊】(孟浩然·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隱·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杜牧·唐)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如夢令】(李清照·南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觀書有感】(朱熹·南宋)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木蘭詩】(北朝民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王維·唐)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古詩文欣賞(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精選2篇)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40個背誦篇目(見附件1);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4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見附件2)。默寫時要注意:(1) “一字不差”。...

  • 古詩《牧童》教案(通用14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牧童》!窘虒W目標】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牧童》,進一步感受詩詞的豐富內涵。2、通過運用課后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

  • 古詩《墨梅》教案設計(精選17篇)

    學習古詩《墨梅》T=25分鐘過程1、教師范讀古詩。2、領讀古詩,并讓學生畫出節奏。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 古詩二《詠柳》的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 古詩文默寫(精選8篇)

    初三古詩文檢測1.,江春入舊年。2.山光悅鳥性,。3.,自將抹洗認前朝。4.誰到人生無再少?,。5.,不知秋思落誰家?6.最是一年春好處,。7.,清風半夜鳴蟬。8.,我言秋日勝春朝。9.山回路轉不見君,。10.,非是藉秋風。11.野鴨無意緒,。...

  • 古詩文閱讀(精選12篇)

    第一章文言文考點系統化復習第1節文言實詞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2題。世主有先生①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莊王謀事而當,居有憂色。...

  • 陳與義巴丘書事古詩文閱讀答案

    從長遠角度考慮,語文學習的提高非一日一時之功。它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多關注最新信息。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巴丘書事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巴丘書事陳與義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

  •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古詩文閱讀與鑒賞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40個背誦篇目(見附件1);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4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見附件2)。默寫時要注意:(1) “一字不差”。...

  • 李綱《病!饭旁娢拈喿x答案

    《病!肥撬纬娙死罹V的詩作。詩人托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該詩以病牛自抒晚年的心志,表示忠心祖國、報效眾生的信念決不動搖,體現了貴為宰相的博愛無私的仁者情懷。...

  • 古詩、春嘵

    教學目標1.學習“曉、眠、唐、然、”4個生字,做到能讀會寫、能結合詩句講解其意思。2.能理解各句詩的基本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解全詩的意思。3.能朗讀、背誦課文。4.體會詩的意境,產生“春天真美”的情感。...

  • 古詩文閱讀

    第一章文言文考點系統化復習第1節文言實詞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2題。世主有先生①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莊王謀事而當,居有憂色。...

  • 《主題探究學習:從古詩看古代交通》教案2

    教學要求:初步了解和體驗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掌握收集、分析、歸納信息的方法和步驟,學習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運用語文、歷史、地理等相關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及動手...

  • 關于風的古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 古詩文默寫(蘇教版)

    初三古詩文檢測1.,江春入舊年。2.山光悅鳥性,。3.,自將抹洗認前朝。4.誰到人生無再少?,。5.,不知秋思落誰家?6.最是一年春好處,。7.,清風半夜鳴蟬。8.,我言秋日勝春朝。9.山回路轉不見君,。10.,非是藉秋風。11.野鴨無意緒,。...

  • 如何看待古詩文教學中的串講

    作業內容這個“串講”需要:以故事發展串起來講、以觀點和材料的關系串起來講解、以說明順序來串講,但不能串得讓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感到厭煩。打破常規串講序列,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阜南县| 平陆县| 德保县| 乳山市| 东台市| 岳普湖县| 延津县| 进贤县| 民丰县| 霍山县| 莎车县| 延吉市| 盈江县| 佛坪县| 阳曲县| 永丰县| 富川| 延吉市| 乐清市| 茌平县| 铜梁县| 宾川县| 吉首市| 德格县| 伽师县| 柳江县| 固原市| 峨山| 卢龙县| 偏关县| 喀喇沁旗| 成都市| 绥阳县| 宿州市| 东丽区| 佛学| 元朗区| 荃湾区| 宜城市| 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