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通用6篇)
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 篇1
第3課時 平等尊重你我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平等的內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
2.能力目標:在生活、學習中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樹立平等意識 學會尊重。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平等和尊重的關系 尊重的外延。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活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在我國歷代的農民起義中提出了“均貧富,等貴賤”的口號;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也提出了民主、平等、天賦人權的思想。其實,在我們當今社會里,人人都是平等的,都經該彼此尊重。今天我們學習第三框題 平等尊重你我他。
(二)學習新課
一、人生而平等
活動:周總理的故事
目的: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應該彼此尊重。
要求:閱讀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分組討論:
1、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說明什么?
2、如何克服盲目的“優越感”與“自卑感”?
3、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樹立平等意識?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盡管每個人的境遇和社會地位不同,但是人人都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應該得到充分尊重。我們要向周總理學習,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提問:我們能否以貌取人?你與人交往看重什么?為什么?
教師小結:同學們講得很正確。我們的相貌是父母給的,我們不能選擇,但是我們的言行是可以選擇的,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是由我們自己做主的。我們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優勢而自傲,也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劣勢而自卑,一個人美不美、能否得到別人的尊重,不在于相貌,而在于他的行為。
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我們絕不能忽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殘疾人就是其中之一。
活動:平等對待殘疾人
目的:認識弱勢群體,平等對待那些處境不利的人。
要求:閱讀材料,分析討論:
1、你怎樣看待個別同學的行為?他們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么傷害?
2、社會上哪些人的平等權益最容易受到侵害?
3、在我們周圍還有那些弱勢群體?
4、要幫助的人,我們能夠做些什么?
(二)、尊重從我做起
如何學會尊重?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尊重他人
活動:一支鉛筆的故事
目的: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富有尊嚴的個體,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
要求:閱讀材料。思考企業家對小商販表示尊重的內在原因。討論對待不同類型的人,如何表達自己的尊重。
教師小結:人們需要相互尊重的,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等人、友善等人,充分理解他人。
第二、尊重社會
教師出示一些在公共場所不文明的行為,提問:這些人的行為正確嗎?為什么?我們如何做到尊重社會?
學生回答,略。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尊重社會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做到尊重道德,遵守法律。遵守規則時尊重社會的底線,也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
第三、尊重自然
提問:
1、如果你每天進教室,教室里紙屑遍地,桌凳橫倒豎歪,你是什么心情?
2、如果你處在優美、安靜的環境中又是什么樣的心情?
3、我們應該如何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什么?
教師小結:人類是離不開自然的,我們不能做自然的奴隸,也不能做自然的主人,要做自然的朋友,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三)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清楚的知道了對人的尊重包括尊重人的生命、人格、隱私、選擇;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了解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我希望在今后的生活當中,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夠把這些正確的做法落實到行動中去,只有我們人人這樣去做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四)鞏固練習:自主練習與檢測作業本
(五)布置作業:自主練習與檢測作業本
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 篇2
第九課 心有他人天地寬
1、寬容的內涵:
寬容指的是寬厚和容忍,原諒和不計較他人。 寬容是美德的重要內容,我們的生活需要寬容,我們需要寬以待人。
2、為什么需要寬容?
①人與人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需要相互寬容,需要尊重彼此的個性。“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寬容合作的基礎。
②人非圣賢,人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需要得到他人的寬容。無意傷害他人時,尊重他人感受,真誠賠禮道歉,請求原諒。對他人的無意傷害,要真誠接納、理解、原諒,不能得禮不讓人,更不可冤冤相報。
③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寬容就能解人之難,揚人之長,諒人之過,就能贏得友誼,獲得更多的朋友。
④寬容,是一種境界。寬容他人的過失,境界上升一層,就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方法。
⑤善于寬容,利人利己。寬容能使對方從中吸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寬容能使自己遠離煩惱、仇視,體驗到心靈的安寧和滿足。
3、如何學會寬容?
①寬容是有原則的,要講究策略:寬容并不意味著是非不分,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寬容不等于縱容,不等于放棄原則。 a、對于他人的無意傷害,寬容他人過錯,不可冤冤相報、以牙還牙、要以寬容感化當事人,使其改改。b、對待家人、朋友、同學,不能斤斤計較,要寬以待人、以人為善。c、不能遷就壞人、惡人,在原則上不能讓步。
②寬容自己。寬容自己就是接納自己,即實事求是地面對真實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慚形穢;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盤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承認自己意味著承認“人為完人”,容許自己犯錯誤,給自己留下改過的遷善的機會,同時給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在人際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
實質: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的內涵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的意思是:在謀求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與發展。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p106
6、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p107
7、換位思考含義: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
實質: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p108
8、為什么我們要學會諒解?p107
9、學會欣賞他人的原因?p108
10、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集中表現
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在法律地位上,我們每個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義務。
11、人的差異需要得到尊重 (面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我們應采取的正確態度是什么?)
①人與人之間有差異。這種差異是我們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長補短的現實基礎。
②自己的某些優勢不是自傲的資本,自己的某些劣勢也不是自卑的理由;
③在同學中,各自具備各種能力,相貌不同,豐富多樣的個體構成了可愛的班集體。
④增強平等意識、平等對待他人、相互取長補短,才是我們應該采取得正確態度。
12、怎樣對待弱勢群體?
在社會生活中,弱勢群體的平等權益容易受到侵害。我們應當平等對待那些處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3、為什么人們需要尊重?
①在交往中,每個人都是富有尊嚴的獨立存在的個體,有權得到別人的尊重。也要尊重他人的尊嚴,尊重他人的基本權利。
②缺乏尊重,就會產生交往障礙,失去平等、誠信、友善的交往氛圍。
14、怎樣尊重他人?
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15、尊重社會表現(或如何尊重社會)
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代表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利益。對社會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尊重社會就是要遵守社會規則、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愛護公共環境設施、維護公共秩序,踐行道德,遵紀守法。是義務,也是尊重社會的表現。
16、尊重自然是人類的責任和義務。(尊重自然的原因?)(為什么說尊重自然與尊重他人、尊重社會息息相關?)
(1)人類來自自然,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的恩賜。人類有責任和義務尊重無私奉獻的自然。
(2)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面臨嚴峻的生態環境,保護地球、尊重自然是我們的神圣職責。
17、尊重自然的核心:保護環境。
18、如何尊重自然: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 篇3
第九課 心有他人天地寬
1、寬容的內涵:
寬容指的是寬厚和容忍,原諒和不計較他人。 寬容是美德的重要內容,我們的生活需要寬容,我們需要寬以待人。
2、為什么需要寬容?
①人與人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需要相互寬容,需要尊重彼此的個性。“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寬容合作的基礎。
②人非圣賢,人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需要得到他人的寬容。無意傷害他人時,尊重他人感受,真誠賠禮道歉,請求原諒。對他人的無意傷害,要真誠接納、理解、原諒,不能得禮不讓人,更不可冤冤相報。
③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寬容就能解人之難,揚人之長,諒人之過,就能贏得友誼,獲得更多的朋友。
④寬容,是一種境界。寬容他人的過失,境界上升一層,就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方法。
⑤善于寬容,利人利己。寬容能使對方從中吸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寬容能使自己遠離煩惱、仇視,體驗到心靈的安寧和滿足。
3、如何學會寬容?
①寬容是有原則的,要講究策略:寬容并不意味著是非不分,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寬容不等于縱容,不等于放棄原則。 a、對于他人的無意傷害,寬容他人過錯,不可冤冤相報、以牙還牙、要以寬容感化當事人,使其改改。b、對待家人、朋友、同學,不能斤斤計較,要寬以待人、以人為善。c、不能遷就壞人、惡人,在原則上不能讓步。
②寬容自己。寬容自己就是接納自己,即實事求是地面對真實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慚形穢;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盤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承認自己意味著承認“人為完人”,容許自己犯錯誤,給自己留下改過的遷善的機會,同時給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在人際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
實質: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的內涵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的意思是:在謀求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與發展。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p106
6、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p107
7、換位思考含義: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
實質: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p108
8、為什么我們要學會諒解?p107
9、學會欣賞他人的原因?p108
10、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集中表現
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在法律地位上,我們每個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義務。
11、人的差異需要得到尊重 (面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我們應采取的正確態度是什么?)
①人與人之間有差異。這種差異是我們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長補短的現實基礎。
②自己的某些優勢不是自傲的資本,自己的某些劣勢也不是自卑的理由;
③在同學中,各自具備各種能力,相貌不同,豐富多樣的個體構成了可愛的班集體。
④增強平等意識、平等對待他人、相互取長補短,才是我們應該采取得正確態度。
12、怎樣對待弱勢群體?
在社會生活中,弱勢群體的平等權益容易受到侵害。我們應當平等對待那些處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3、為什么人們需要尊重?
①在交往中,每個人都是富有尊嚴的獨立存在的個體,有權得到別人的尊重。也要尊重他人的尊嚴,尊重他人的基本權利。
②缺乏尊重,就會產生交往障礙,失去平等、誠信、友善的交往氛圍。
14、怎樣尊重他人?
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15、尊重社會表現(或如何尊重社會)
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代表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利益。對社會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尊重社會就是要遵守社會規則、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愛護公共環境設施、維護公共秩序,踐行道德,遵紀守法。是義務,也是尊重社會的表現。
16、尊重自然是人類的責任和義務。(尊重自然的原因?)(為什么說尊重自然與尊重他人、尊重社會息息相關?)
(1)人類來自自然,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的恩賜。人類有責任和義務尊重無私奉獻的自然。
(2)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面臨嚴峻的生態環境,保護地球、尊重自然是我們的神圣職責。
17、尊重自然的核心:保護環境。
18、如何尊重自然: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 篇4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寬容的內涵以及為什么要寬容;在生活、學習中能夠以自己的行動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體驗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對己對人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
教學重點:為什么需要寬容?
教學難點:寬容與縱容的區別。
導入新課:教師講“宰相肚里能撐船”的故事導入新課。
一、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板書)
1、金無足赤 人各有別(板書)
教師講述清朝大學士張英的故事,提問:
(1)、張英的家人和鄰居為什么會轉變態度?
(2)、什么是寬容?并結合故事說一說寬容的作用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寬容是指寬厚和容忍,原諒和不計較別人。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可以化解矛盾,寬容可以獲得別人的尊重,寬容可以贏得更多友誼。我們生活在需要寬容,我們需要學會寬以待人。
活動:兩個性格不同的人(材料見101頁)
目的:使學生明白人與人之間有著性格的差異,需要相互寬容,尊重彼此的個性,;理解“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要求:學生閱讀材料并討論:
(1)小娛和小樂的性格有何不同?
(2)小娛和小樂能夠成為朋友的原因?
(3)小娛和小樂的友誼給我們什么啟示?
教師小結:一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其實,人世間也找不出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人,這就需要我們彼此尊重,相互寬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要寬容和原諒別人的錯誤,尊重和理解別人的意見,“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2、寬容他人 悅納自己(板書)
活動:小培的故事
目的:使學生明白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境界,寬容的人一定能獲得真誠的友誼。
要求:○1仔細閱讀課文內容。
○2分析小培的行為有何不妥?
○3分析小亮的行為值得稱贊之處。
○4討論小亮處理問題的方式給我們的啟示。
學生發言后,教師歸納: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寬容就能解人之難,補人之過,揚人之長,諒人之短;我們為人寬容,就能贏得友誼,獲得更多的朋友。寬容也是一種境界,一個真誠的寬容他人的人,他的境界就提升了一個層次,一個人學會了寬容,他就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方法。我們要學會寬容他人,不懂得寬容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不便和麻煩。讓我們來看看公共汽車上發生的事情:(可以上學生表演書中的故事,完成書中的提問,教師小結,略。)
出示故事:是寬容還是縱容?
小強吃飯很挑食,當菜不合胃口時,就把筷子一摔,碗一推,脾氣大發:“這么難吃,不吃了!”當媽媽要批評他時,奶奶總是說,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就不會了!這是寬容嗎?這樣做有什么害處?
通過辯論明確寬容是有原則的。
課堂小結:集體朗誦p102頁的詩,結束本課。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領會“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道理;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人生態度。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教學重點: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
難點:在實踐中如何做到換位思考;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
導入新課:我們都注意到: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喜歡呆在商場里.這常常讓大人們感到不能理解。為什么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和豐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專家都無法解釋。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卻輕而易舉地解答了這個問題。他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你蹲下來,處在和小孩子同樣的高度環視四周的景象,結果看到的都是大人們的腿。以上這個看似簡單的事例實際上蘊藏著并不簡單的道理:換位思考。
二、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板書)
活動:外號
目的:使學生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要求:閱讀材料,結合學校和班級情況,說說“起外號”的現象。討論
○1自己不喜歡的事可以強加于人嗎?為什么?
○2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強加于人嗎?為什么?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是什么?
教師小結: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我們在與人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平等待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所在。
閱讀p105頁“相關連接”中的故事:討論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試著用一句比較合適的話(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論語》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在謀求自己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發展。我們不能只顧自己,不能忽視別人的存在,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也就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二、理解之上 善待他人(板書)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重要的是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理解他人,體諒他人。大到國家、單位,小到家庭、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到這樣。下面介紹一個個人之間交往的典型案例。
“管鮑之交”故事:
閱讀后思考一個問題:你希望擁有像鮑叔牙這樣的朋友?為什么?(因為人總難免犯錯誤,這是總希望得到朋友的諒解。)
引導學生對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沒有不體諒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樣的結果?讓部分學生談談體會,全班交流。
情境體驗:懂得體諒!
放學路上,小蓉拾到一個裝滿現金和不少證件的錢包。探討:站在失主的立場上,你認為最體諒和理解失主的做法是什么?
教師小結: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是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它的實質是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懷,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p108頁的填空。
課堂小結:只有理解他人,才能與人為善。如果我們不懂得欣賞他人,就難以接納和理解他人,更談不上奉獻愛心。請同學們增加了解,增進理解,少點誤解,多點諒解,多一點友善。多一份愛心。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平等尊重你我他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把握平等的內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教育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樹立平等意識 學會尊重。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平等和尊重的關系 尊重的外延。
導入新課:在我國歷代的農民起義中提出了“均貧富,等貴賤”的口號;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也提出了民主、平等、天賦人權的思想。其實,在我們當今社會里,人人都是平等的,都經該彼此尊重。今天我們學習第三框題 平等尊重你我他。
一、人生而平等(板書)
活動:周總理的故事
目的: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應該彼此尊重。
要求:閱讀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分組討論:
1、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說明什么?
2、如何克服盲目的“優越感”與“自卑感”?
3、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樹立平等意識?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盡管每個人的境遇和社會地位不同,但是人人都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應該得到充分尊重。我們要向周總理學習,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提問:我們能否以貌取人?你與人交往看重什么?為什么?
教師小結:同學們講得很正確。我們的相貌是父母給的,我們不能選擇,但是我們的言行是可以選擇的,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是由我們自己做主的。我們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優勢而自傲,也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劣勢而自卑,一個人美不美、能否得到別人的尊重,不在于相貌,而在于他的行為。
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我們絕不能忽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殘疾人就是其中之一。
活動:平等對待殘疾人
目的:認識弱勢群體,平等對待那些處境不利的人。
要求:閱讀材料,分析討論:
1、你怎樣看待個別同學的行為?他們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么傷害?
2、社會上哪些人的平等權益最容易受到侵害?
3、在我們周圍還有那些弱勢群體?
4、要幫助的人,我們能夠做些什么?
二、尊重從我做起(板書)
如何學會尊重?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尊重他人(板書)
活動:一支鉛筆的故事
目的: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富有尊嚴的個體,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
要求:閱讀材料。思考企業家對小商販表示尊重的內在原因。討論對待不同類型的人,如何表達自己的尊重。
教師小結:人們需要相互尊重的,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等人、友善等人,充分理解他人。
第二、尊重社會(板書)
教師出示一些在公共場所不文明的行為,提問:這些人的行為正確嗎?為什么?我們如何做到尊重社會?
學生回答,略。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尊重社會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做到尊重道德,遵守法律。遵守規則時尊重社會的底線,也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
第三、尊重自然(板書)
提問:
1、如果你每天進教室,教室里紙屑遍地,桌凳橫倒豎歪,你是什么心情?
2、如果你處在優美、安靜的環境中又是什么樣的心情?
3、我們應該如何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什么?
教師小結:人類是離不開自然的,我們不能做自然的奴隸,也不能做自然的主人,要做自然的朋友,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清楚的知道了對人的尊重包括尊重人的生命、人格、隱私、選擇;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了解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我希望在今后的生活當中,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夠把這些正確的做法落實到行動中去,只有我們人人這樣去做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 篇5
第一課時: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一、溫故知新:
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二、 呈現學習目標:
1.知道寬容的含義和基礎;
2.學會寬容他人 悅納自己
三、 學習流程:
流程一:自主學習
〖一.金無足赤 人各有別〗
1.寬容的含義
寬容指的是寬厚和容忍,原諒和不計較他人。
2.寬容合作的基礎
求同存異,是寬容合作的基礎。因此,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由于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個性特點不同,品德修養上存在差異,人與人之間出現矛盾非常正常。這就需要相互寬容,需要尊重彼此的個性。我們決不會因為存在矛盾就拒絕合作、回避交往。所以,求同存異,就成為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3.寬容是解決沖突的良方
現實生活中,我們避免回在無意中傷害別人,也可能由于一段時期糊涂做出傷害別人感情、損害別人利益的事。這時,我們如果能體諒、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誠地賠禮道歉,就容易得到他人的諒解。同樣,我們也可能受到別人無意之中的傷害,對別人的“對不起”也要真誠接納、理解、原諒,也能很好地化解矛盾,加深友誼。
4.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
寬容是一種美德。為人寬容,就能解人之難,補人之過,揚人之長,諒人之短;我們為人寬容,就能贏得友誼,獲得更多朋友。
寬容是一種境界。一個人真誠地寬容別人的過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個層次;一個人學會了寬容,他就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5.寬容利己利人
寬容能使對方從中汲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寬容能使自己遠離煩惱、仇視,體驗到寬容帶來的心靈的安靈和滿足。一個寬容人的人,會體諒他人的內心世界,誠心幫助他人,心胸開闊、與人為善,因而受到別人的尊敬。
流程二: 合作探究
小樂和小娛是一對要好朋友,她倆的個性迥然不同。小樂是急性子,小娛是慢性子;小樂性格外向,小娛性格內向;小樂愛好體育運動,小娛欣賞戲曲。
○性格不同的兩個人為什么能成為要好的朋友呢?
流程三:探討與提高
在生活中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沖突”。讓我們回想一下:
○你有過原諒別人的經歷嗎?把你當時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你有過接受別人的經歷嗎?把你當時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流程四:檢測達標
單項選擇題;
1.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是 。
a.求同存異
b.各執己見
c.排除異己
d.黨同伐異
2.人們常用“宰相肚里能撐船”來形容一個人 。
a.脾氣好
b.性格內向
c.氣量寬宏,理解他人
d.身體肥胖
4.善于寬容 。
a.利人害己
b.害人利己
c.利人利己
d.害人害己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寬容意味著麻木不仁
b.寬容不是盲目的
c.寬容會給自己招來更大的傷害
d.寬容只能面對自己的家人
【辨析題】
1. 寬容就是對所有的人應該讓步。
【材料分析題】
武則天時代的宰相婁師德以仁寬恕、恭勤不怠聞名于世,當時名相狄仁杰瞧不起婁師德,想把他排擠出朝廷,他也不計較。后來武則天告訴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婁師德向我推薦的。狄仁杰聽了慚愧不已。
(1)狄仁杰為什么慚愧不已?
(2)如果要你對犯了狄仁杰這樣錯誤的人說幾句話,你說什么呢?
【中考演練】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請你創作一條能夠啟發人們重視或學會“寬容他人,悅納自己”的品德修養的格言,并簡要說明創作理由。
四、知識網絡(梳理本課知識,畫出結構圖)
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 篇6
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知識點總結
1.什么叫寬容?
寬容指的是寬大有氣量,原諒和不計較他人。
2.為什么要寬容?(寬容的原因或重要性)
①人與人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需要相互寬容,需要尊重彼此的個性。 “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②“人非圣賢”,生活中難免無意間傷害別人。這時,我們要體諒、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誠地賠禮道歉,請求他人原諒;
③我們也可能受到別人無意中的傷害,對別人的“對不起”也要真誠接納、理解、原諒而不能得理不讓人,更不可冤冤相報.
3.寬容應堅持的原則是什么?
(1).寬容并不意味著我們是非不分,愛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寬容,是有原則的,不是盲目的。寬容要講究策略。
(2).要善于寬容別人的過錯。以我們的寬容感化當事人,使其改過。寬厚待人,與人為善。
(3).決不遷就“壞人”、“惡人”,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讓步。(道德和法律)
4.寬容的意義?(作用)
(1)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寬容,就能夠解人之難,補人之過,諒人之短,我們為人寬容,就能夠贏得朋友,贏得友誼。
(2)寬容是一種境界。一個人學會了寬容,他就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3)善于寬容,利人利己。寬容能使對方從中吸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寬容能使自己遠離煩惱、仇視、體驗到寬容帶來的心靈的安寧和滿足。
5.怎樣做到寬容自己?
(1)寬容自己就是接納自己、悅納自己。即實事求是地面對真實的自我,既不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慚形穢;既不妄自菲薄,全盤否定自己,也不妄自尊大。
(2)寬容自己意味著承認“人無完人”,容許自己犯錯誤,給自己留下改過遷善的機會,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6.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1)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同樣,自己喜歡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在人際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
(3)采取什么方式對待他人,先要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對方,是否愿意受到這種對待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
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說明了什么道理?
在謀求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與發展
9.怎樣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①在謀求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與發展。
②我們不能只顧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視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為代價來謀求自己的利益。
③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也就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10. 什么是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或什么是諒解?
(1).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就是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
(2).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要學會諒解他人。諒解是理解的一方面,也是一種寬容。諒解是一種愛護、一種體貼、一種寬容、一種理解。
11. 怎樣做到諒解?或者是怎樣做到換位思考?
(1).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和大到辱沒人格的錯誤,都是可以諒解的。
(2)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
換位思考的實質是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12.如何做到寬容?
(1)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善于諒解別人,學會欣賞他人。
(3)認識到人生而平等,平等尊重你我他,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
13.平等的表現是什么?
(1)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在人格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
(3)在法律地位上,我們每個人都平等地享受法定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義務。
14.如何正確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1).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我們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長補短的現實基礎。
(2).增強平等意識、平等對待他人、互相取長補短,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態度。
(3)自己的某些優勢,不是自傲的資本;自己的某些劣勢,也不是自卑的理由。
15.如何正確對待身邊的弱勢群體?
社會有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女性、未成年人和殘疾人。我們應該平等對待他們,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6.為什么要尊重他人?(原因)
(1)每個人都是富有尊嚴的獨立存在的個體,有權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對人的尊嚴,尊重對人的基本權利
(2)缺乏起碼的尊重,交往就會產生嚴重障礙,失去平等、誠信、友善的交往氛圍
17. 尊重他人的具體要求:(表現)
平等待人、禮貌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理解他人。
18.為什么要尊重社會?(原因)
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代表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我們對社會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19.如何做到尊重社會?(具體要求)
遵守社會規則、承當對社會的責任。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維護公共秩序,踐行道德、遵紀守法……尊重規則是尊重社會的底線。
20.為什么要尊重自然?(原因)
人類來自自然,人類生存離不開自然的恩賜,人類有責任和義務尊重無私奉獻的大自然。
21. 如何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就要保護環境。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護環境。
22.列舉有關寬容的名言警句;
(1)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2)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3)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23.列舉能體現“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思想的話。
(1)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辨析題選
1.寬容是一種美德,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寬容他人; 寬容要講究原則,不能毫無原則的寬容他人。
答 ①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在生活中要學會寬容他人,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友誼,悅納自己。
②寬容要講究原則,要講究是非,要講究策略,不能毫無原則地寬容他人。
③不講原則地寬容他人,會損壞自己的形象,也會影響他人健康成長。
④生活中,要提高辨別能力,既要學會寬容他人,也要講究原則,不能毫無原則地寬容。
2.寬以待人人人想,寬容美德美名揚; 關心他人會體諒,寬容原則不要講。
答 ①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寬容,就能夠解人之難,補人之過,諒人之短,我們為人寬容,就能夠贏得朋友,贏得友誼。寬容是高尚的,對別人的一些小錯誤耿耿于懷是非常不可取的。寬容是一種境界。
②寬容并不意味著我們是非不分,愛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寬容是有原則的,不是盲目的。寬容要講究策略。要善于寬容別人的過錯。以我們的寬容感化當事人,使其改過。
③對待朋友、親人、同學和家人不能斤斤計較,而要寬厚待人,與人為善。對待“壞人”、“惡人”不能遷就,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讓步。
④真正的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但寬容也應講原則。
3. 平等愿望人追求,不平等現象消失了; 平等待人很重要,踐行需要你我他。
答 ①平等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類長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通過人們的長期戰斗和艱苦努力,平等的觀念已日益普及。
②社會上有些人自恃“財大氣粗”以財壓人,“大權在握,以權壓人,智力超群,”或者是“體力過人,以力壓人”而“高人一等”,由此鄙視其他人。
③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在法律地位上,我們每個人都平等地享受法定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義務。
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我們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長補短的現實基礎。增強平等意識、平等對待他人、互相取長補短,才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態度。
4.寬容意味著是非不分,沒有原則,是縱容;平等是人類追求的永恒話題,尊重是現代文明的基石。
答 ①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代人必備的道德品質。善于寬容,利人利己。
②寬容并不意味著我們是非不分、曲直不辨,寬容是有原則的,不是盲目的。寬容要講究策略。對待朋友、親人、同學和家人不能斤斤計較,而要寬厚待人,與人為善。對待“壞人”、“惡人”不能遷就,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讓步。
③平等是人類追求的永恒話題。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但人生來是平等的。
④尊重是現代文明的基石。人們需要相互尊重。我們要尊重他人還要尊重社會,尊重自然,創建祥和的社會環境和美好的家園。
5.學會寬容意義大,要想寬容講原則; 善于寬容有策略,生活小事不在列。
答 ①寬容指的是寬大有氣量,原諒和不計較他人。寬容是美德的重要內容。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需要相互寬容,需要尊重彼此的個性;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個性特點不同,品德修養上存在差異,所以要寬容。(或者::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一個人真誠的寬容別人的過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個層次;一個人學會了寬容,他就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方法,善于寬容,利人利己。)
②寬容并不意味著我們是非不分、曲直不辨,寬容是有原則的。
③寬容要講究策略。在受到無意傷害時要原諒對方,但對待“壞人”、“惡人”不能遷就,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讓步。
④生活是由點滴小事構成的,在做人方面,實質上沒有大小事之分,無論是做大事還是小事,都要認真對待,做到寬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