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水鄉》教案范文(精選5篇)
長春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水鄉》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讓學生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點:
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水鄉》。
誰愿意說一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水鄉哪些特有的景色?(學生匯報)
水鄉有這么多我們生活在內陸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鄉游玩,眼睛一定會看不過來的,所以作者說——“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學生齊讀)
二、感悟課文
這么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處呢?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到四十一頁,自己輕聲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水鄉景色,畫下來,并說說為什么喜歡,用筆在書上做好批注。
。▽W生讀——找——畫)
你們一定很想把自己心儀的水鄉景色和同學分享吧?老師給你這個機會,現在就在小組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畫的句子,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匯報,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1、細雨像蠶絲那么柔和,飄在臉上涼沁沁的,給人一種清新、舒適的感覺。(指名讀三人)
導語:“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苯系募氂杲o了我們如此美好的感覺,真是更加期待她的風景。
2、窗口開得很別致,形狀像一把張開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扇面。船在前進,畫面在移動,有趣的是煙雨迷蒙,使不斷變化的景色若隱若現,似真似幻。(指名讀——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導語: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彼l的窗口是別致的,風景一定愈加別致。
3、綠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楊、桑園、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黃的菜花,翠綠的麥苗,彩霞般地紫云英,奔跑的拖拉機。(指名讀一人——指導想象讀——指名讀兩人——想讀的一起讀)
導語:“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边@綠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分明在向我們訴說著江南人民的勤勞與質樸。
4、一座石拱橋,半圓的橋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輪圓月。一條罱泥船從圓月里穿出來。一個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兒,正牽著兩條水牛在橋上經過。(指名讀一人——教師范讀——自由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配樂讀)
導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币蛔皹,一輪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橋流水”的佳話。
5、那拖輪拖著一條、兩條、三條……一共十八條駁船,在煙雨迷蒙中,像一條穿云破霧的長龍。
三、總結品評
這么多美麗的景色爭先恐后的躍入作者的眼簾,作者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發出贊嘆——“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鄉才能見到的別致風景伴著細雨點點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懷,作者不由得發出贊美——“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順流而下,陶醉在沿途的江南風景里,作者怎能不如癡如醉的贊譽——“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么學習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的你想說些什么呢?
。ㄏ鄼C補充完板書)
板書設計:
水鄉
細雨柔和潤江南
窗口別致嵌畫卷
田野村落情悠然
拱橋如月渡風情
長春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水鄉》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12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種方式理解字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水鄉的美。
3.讀懂課文內容,理清文章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敘述的順序,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導: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水鄉》一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回憶一下,按照瀏覽的順序,圍繞江南《水鄉》都講了哪些內容?
板書:
船艙(窗口) 堤岸、 田野、村落 拱橋 河面上
這么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處呢?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水鄉景色,多讀幾遍。(整體入手,自由讀)
匯報:
第一部分:
那么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首先我們來到是船艙這一部分。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其他同學仔細聽,這一部分內容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個詞語、哪個句話體會到的?
1、別致:新奇;別有情趣。小巧精致,精美別具風格、特點
從哪里可以看出其“別致”(與眾不同)呢?大家在什么地方見過折扇?書畫作品中、仿古建筑中等
導:這種仿古的窗口增添了幾分古色古香的神韻,更增添了作者瀏覽水鄉幾份雅興。(還有我們后面要提到的特色建筑,這種保存完好的原生態景觀讓后人嘆為觀止。)
2、嵌:把東西填鑲在空隙里:~入。鑲~。
外面的美景與窗框渾然天成。
3、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想象這幅水墨畫的是什么樣子?)
天然:顧名思議,沒有任何人工的修飾。
水墨畫:僅有水與墨,黑與白色。
導:無論從窗里看人,還是別人在窗外看你,都是一幅風情畫!
指導朗讀:(體會意境之幽、美)個人讀,齊讀
4、體會:船在前進,畫面在移動,有趣的是煙雨迷蒙,使不斷變化的景色若隱若現,似真似幻。
若隱若現: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似真似幻:
導:這種景致在船的行進中不斷地變化,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再指導讀:(體會變化之美)
第二部分
導:作者還沒有盡情欣賞水鄉美景,乘船之時就已經被深深地陶醉了。跟隨作者的腳步,我現在來到“堤岸、田野”,這里又給作者留下怎樣的印象?結合具體的詞、句說說你的體會?
1、堤岸樹的種類多
2、田野的顏色多
3、人也很美(自古以來,江南就出才子,就出美女,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霧靄迷蒙:霧氣迷蒙
導:綠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勤勞質樸的姑娘,這種人景合一的秀美
指導朗讀(體會和諧之美)
第三部分
導:一個“接著”過渡詞,作者就把我們帶到了“綠樹環繞的村落”
指名讀,江南水鄉的村落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結合具體的詞、句來回答?
1、喜鵲尾巴似的屋檐I(村落:村子、部落)
獨特的建筑透露出淳樸的民風民俗
2、大嫂、一群鴨子
人、動物與美景的相得益彰
指導朗讀(指名讀)
第四部分
導:作者一路乘船順流而下,我們又看到了“石拱橋”,誰愿給大家讀這一部分,
匯報,這一部分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結合具體詞句談一談你的體會。
1、倒映:
2、比喻句
3、穿著特色服裝的老牛倌
小結:一座石拱橋,一輪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橋流水”的美好傳說。
第五部分
導:過了石拱橋,就來到了開闊的河面,自由讀這一部分,抓住重點的詞語,句子談一談河面這一部分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拖駁:由拖輪或汽艇牽引的駁船.
罱泥船:罱泥的農事一景,民間一俗,在啟海農耕的一席地位不可埋沒。罱泥堊田,有利于土壤的更新,土質的良化,如今土地的高“化”(肥),會使土質堿化、硬化而惡化。罱泥,實乃潔溝利漁之道,肥田沃土之舉,
1、比喻句:河水碧綠碧綠的,像千萬匹被風吹皺的綢緞
抓。呵f 吹皺 綢緞來理解
2、船的種類多,突出這里繁忙與熱鬧
為什么這樣多,猜想一下。(體會江南人民為創造幸福生活而辛勤勞動,激發學生熱愛江南水鄉之情。)
3、體會比喻句:像一條穿云破霧的長龍
指導朗讀:齊讀(突出熱鬧與繁忙)
第六部分
指名讀這一部分,談一談這一部分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1、落實兩個“又是”
小結:也就是,不是起初看見那個堤岸、田野......美麗的江南水鄉到處是綠色的堤岸、到處是彩色的田野,到處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可謂是一步一景,景景各不同呀。這么多美麗的景色爭先恐后地躍入作者的眼里,正如文中結尾處一詞概括得精辟:
目不暇接(指東西多,眼睛都看不過來。)
小結:真是太美,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質疑:水鄉,顧名思義到處都有水的地方,水讓這個千年古鎮充滿生機,散發著活力。
就連作者乘船時,下起的細雨,作者都那么陶醉。誰能讀一讀第自然段。哪一句給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什么想多呆一會兒?(體會細雨的柔和朦朧,帶給人的涼爽與舒適)“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連江南的細雨都讓作者如此這般如醉如癡,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呀!
總結板書:江南水鄉,
因為有了淳樸的小鎮,而多了一份典雅;
因為有了圓形的石橋,而多了一份厚重;
因為有了別具一格的烏篷船,清澈的溪水,而多了份柔婉與靈性;
江南水鄉,
因為有了它們,增添了那么多神韻;
增添了那么人對他的喜愛、心弛神往(板書)
作業:
江南水鄉是這么美,每年來旅游的人國內有上千萬,國外旅客也有幾十萬,請你根據課文內容的描述,結合查閱的文字、圖片資料,給水鄉一文寫一段導游詞,要突出出水鄉的特點。(字數要少而精)
長春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水鄉》教案范文 篇3
一、單元分析
這單元的主題是“名園·水鄉”,這一組課文選取了不同的角度,既游覽了名園,又展示了祖國南北各具特色的風光,表達了“名園風情”的鮮明主題?梢婇L春版教材內容的多元化、立體化的特點。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極具代表性,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二、課例分析
《水鄉》一文意境非常優美,作者用飽含感情的筆墨,把江南水鄉秀美迷人的景色作了盡情的渲染,讓讀者感受到江南水鄉的美麗,由此產生無限眷戀之情。
1.選編此文,編者意在展示江南水鄉的風情,同時贊揚江南人勤勞不息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
2.語文課標明確了中年級的閱讀要求: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依據課標及教材,結合學生探究欲望強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幾點為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3)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4)在品詞析句中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巧妙,感受作者熱愛江南水鄉之情。
4.教學重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有序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體會文中詞語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教學難點: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三、尋覓中走近江南
面對這樣一篇文章,對于沒去過江南的我來說,太缺少親身的感受了,但如何才能領略到江南水鄉的別具一格,如何體會到江南水鄉的無窮韻味呢?在不盡的思索中我一遍又一遍讀著課文,一次又一次上網查詢資料的過程中,江南水鄉鮮活于我心中,“江南”就是美麗靈秀的代名詞。
1.“水鄉”是指河流、湖泊較多的地區。本文指的是江南水鄉,在長江以南是指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2.“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首詩,總是把人們的思緒牽到風景如畫的江南。 然而雨中賞江南美景,更平添了幾許風采與神韻。下面請各位評委老師乘上去往水鄉的船,讓我們隨同作者的視線與文字,一起走進煙雨迷蒙的江南:從堤岸、田野、村落、拱橋等方面細細品味江南風韻。
。1)乘船靠窗而坐,從窗口往外望去,外面的景致嵌在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畫,這江南水鄉就是綿延不絕的畫卷,婀娜多姿。
(2)再看沿河兩岸,綠意撲眼而來:綠樹環繞著清水,身處其境,猶如進入了人間仙境。有我們熟悉的垂柳、白楊,水杉、刺槐在北方并不多見,桑園、竹林更是江南特有呀!品種齊全的樹木展示著江南自然的無限風光;彩色的田野也讓人賞心悅目:金黃的菜花,彩霞般的紫云英,翠綠的麥苗……景中有人,人在景中,田間一片繁忙的景象。
(3)隨船來到村落:“小橋流水人家”是江南的寫照。古民居的風韻,美的可以入畫。那有著濃郁江南風情的青瓦頂白灰墻的房子,一座座一排排,或倚山而建,或依河而建,強烈的青白對比,讓人感覺到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猶如酣暢淋漓的書法,濃墨重彩地繪出了一幅美麗的江南寫意畫。
。4)水是江南的血脈,橋便是江南的骨架。石拱橋傾斜在清澈的河面,半圓的橋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輪圓月,或優雅別致或玲瓏飄逸。
。5)水鄉自然是船的世界,烏篷船是水鄉的精靈,更是水鄉的風景。還有搖櫓船、木船、罱泥船、農用水泥船、放鴨船……河面上舟來船往,一片繁榮興旺的景象。此時,對江南美景的向往,對江南人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此時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文中這句話的含義。徜徉與江南水鄉,品味這里的民俗民情,是一種夢境,是一種情趣,更是一次洗滌心靈的文化之旅。作者以清晰的層次布篇,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以優美的畫面構圖,帶領我們飽覽了江南美景。
四、賞析后教學水鄉
這么美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去領略去感受呢?有專家說過:一堂語文課留下的應該是“語言”、“形象”和“情感”。那么本節課的教學,我將遵循這樣的理念,將這三者有機結合,把握四條主線進行教學。
。ㄒ唬┢氛Z言 賞江南
1.詩詞朗讀,創設情境:在《憶江南》或《清平樂·村居》的朗誦中走進恬靜的江南。
2.以讀代講,“讀、思、議、賞、述”五步教學法。信息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使學生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既欣賞江南風光,又生熱愛之情。
(1)讀:整體讀文,找出作者描寫的具有水鄉特點的景色。學習作者有序描寫的方法,并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2)思:默讀課文,批劃出描寫這些景物特點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情意的巧妙。
。3)議:組內、班內品評重點句子,重點是三處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句子。
。4)賞:邊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重點部分配以音樂和畫面。
(5)述:當導游,口述水鄉之美,學以致用。(播放影音資料)
。ǘ┳x人物 贊勤勞
1.瀏覽課文,找出體現江南人勤勞不息精神的句子。
2.啟發想象“河面上這么多來往的船只在干什么?”
。ㄈ┍染吧 深感受
1. 江南民居雕刻裝飾極為繁多,但色彩淡雅;北方民居色彩絢麗。
2.水路,街巷呈不規則的網狀履于民居之中,與之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民居別于北方民居的獨特風味。
3.江南山水的婉約,北方山水的壯美。
。ㄋ模┝糇鳂I 再體味
1.根據課文,編寫一首贊美江南的小詩。
2.設計導游詞。
3.依據課文為江南水鄉配一幅畫。
4.選擇背誦文中的精典段落(至少一段)
5.課外閱讀,請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水鄉的詩文讀一讀,了解水鄉更多的美。
長春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水鄉》教案范文 篇4
一、單元分析
這單元的主題是“名園·水鄉”,這一組課文選取了不同的角度,既游覽了名園,又展示了祖國南北各具特色的風光,表達了“名園風情”的鮮明主題。可見長春版教材內容的多元化、立體化的特點。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極具代表性,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二、課例分析
《水鄉》一文意境非常優美,作者用飽含感情的筆墨,把江南水鄉秀美迷人的景色作了盡情的渲染,讓讀者感受到江南水鄉的美麗,由此產生無限眷戀之情。
1.選編此文,編者意在展示江南水鄉的風情,同時贊揚江南人勤勞不息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
2.語文課標明確了中年級的閱讀要求: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依據課標及教材,結合學生探究欲望強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幾點為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3)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4)在品詞析句中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巧妙,感受作者熱愛江南水鄉之情。
4.教學重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有序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體會文中詞語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教學難點: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三、尋覓中走近江南
面對這樣一篇文章,對于沒去過江南的我來說,太缺少親身的感受了,但如何才能領略到江南水鄉的別具一格,如何體會到江南水鄉的無窮韻味呢?在不盡的思索中我一遍又一遍讀著課文,一次又一次上網查詢資料的過程中,江南水鄉鮮活于我心中,“江南”就是美麗靈秀的代名詞。
1.“水鄉”是指河流、湖泊較多的地區。本文指的是江南水鄉,在長江以南是指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2.“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首詩,總是把人們的思緒牽到風景如畫的江南。 然而雨中賞江南美景,更平添了幾許風采與神韻。下面請各位評委老師乘上去往水鄉的船,讓我們隨同作者的視線與文字,一起走進煙雨迷蒙的江南:從堤岸、田野、村落、拱橋等方面細細品味江南風韻。
(1)乘船靠窗而坐,從窗口往外望去,外面的景致嵌在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畫,這江南水鄉就是綿延不絕的畫卷,婀娜多姿。
(2)再看沿河兩岸,綠意撲眼而來:綠樹環繞著清水,身處其境,猶如進入了人間仙境。有我們熟悉的垂柳、白楊,水杉、刺槐在北方并不多見,桑園、竹林更是江南特有呀!品種齊全的樹木展示著江南自然的無限風光;彩色的田野也讓人賞心悅目:金黃的菜花,彩霞般的紫云英,翠綠的麥苗……景中有人,人在景中,田間一片繁忙的景象。
(3)隨船來到村落:“小橋流水人家”是江南的寫照。古民居的風韻,美的可以入畫。那有著濃郁江南風情的青瓦頂白灰墻的房子,一座座一排排,或倚山而建,或依河而建,強烈的青白對比,讓人感覺到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猶如酣暢淋漓的書法,濃墨重彩地繪出了一幅美麗的江南寫意畫。
(4)水是江南的血脈,橋便是江南的骨架。石拱橋傾斜在清澈的河面,半圓的橋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輪圓月,或優雅別致或玲瓏飄逸。
(5)水鄉自然是船的世界,烏篷船是水鄉的精靈,更是水鄉的風景。還有搖櫓船、木船、罱泥船、農用水泥船、放鴨船……河面上舟來船往,一片繁榮興旺的景象。此時,對江南美景的向往,對江南人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此時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文中這句話的含義。徜徉與江南水鄉,品味這里的民俗民情,是一種夢境,是一種情趣,更是一次洗滌心靈的文化之旅。作者以清晰的層次布篇,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以優美的畫面構圖,帶領我們飽覽了江南美景。
四、賞析后教學水鄉
這么美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去領略去感受呢?有專家說過:一堂語文課留下的應該是“語言”、“形象”和“情感”。那么本節課的教學,我將遵循這樣的理念,將這三者有機結合,把握四條主線進行教學。
(一)品語言 賞江南
1.詩詞朗讀,創設情境:在《憶江南》或《清平樂·村居》的朗誦中走進恬靜的江南。
2.以讀代講,“讀、思、議、賞、述”五步教學法。信息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使學生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既欣賞江南風光,又生熱愛之情。
(1)讀:整體讀文,找出作者描寫的具有水鄉特點的景色。學習作者有序描寫的方法,并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2)思:默讀課文,批劃出描寫這些景物特點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情意的巧妙。
(3)議:組內、班內品評重點句子,重點是三處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句子。
(4)賞:邊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重點部分配以音樂和畫面。
(5)述:當導游,口述水鄉之美,學以致用。(播放影音資料)
(二)讀人物 贊勤勞
1.瀏覽課文,找出體現江南人勤勞不息精神的句子。
2.啟發想象“河面上這么多來往的船只在干什么?”
(三)比景色 深感受
1. 江南民居雕刻裝飾極為繁多,但色彩淡雅;北方民居色彩絢麗。
2.水路,街巷呈不規則的網狀履于民居之中,與之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民居別于北方民居的獨特風味。
3.江南山水的婉約,北方山水的壯美。
(四)留作業 再體味
1.根據課文,編寫一首贊美江南的小詩。
2.設計導游詞。
3.依據課文為江南水鄉配一幅畫。
4.選擇背誦文中的精典段落(至少一段)
5.課外閱讀,請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水鄉的詩文讀一讀,了解水鄉更多的美。
長春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水鄉》教案范文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讓學生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點:
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水鄉》。
誰愿意說一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水鄉哪些特有的景色?(學生匯報)
水鄉有這么多我們生活在內陸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鄉游玩,眼睛一定會看不過來的,所以作者說——“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學生齊讀)
二、感悟課文
這么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處呢?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到四十一頁,自己輕聲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水鄉景色,畫下來,并說說為什么喜歡,用筆在書上做好批注。
(學生讀——找——畫)
你們一定很想把自己心儀的水鄉景色和同學分享吧?老師給你這個機會,現在就在小組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畫的句子,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匯報,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1、細雨像蠶絲那么柔和,飄在臉上涼沁沁的,給人一種清新、舒適的感覺。(指名讀三人)
導語:“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江南的細雨給了我們如此美好的感覺,真是更加期待她的風景。
2、窗口開得很別致,形狀像一把張開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扇面。船在前進,畫面在移動,有趣的是煙雨迷蒙,使不斷變化的景色若隱若現,似真似幻。(指名讀——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導語: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水鄉的窗口是別致的,風景一定愈加別致。
3、綠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楊、桑園、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黃的菜花,翠綠的麥苗,彩霞般地紫云英,奔跑的拖拉機。(指名讀一人——指導想象讀——指名讀兩人——想讀的一起讀)
導語:“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綠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分明在向我們訴說著江南人民的勤勞與質樸。
4、一座石拱橋,半圓的橋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輪圓月。一條罱泥船從圓月里穿出來。一個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兒,正牽著兩條水牛在橋上經過。(指名讀一人——教師范讀——自由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配樂讀)
導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一座石拱橋,一輪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橋流水”的佳話。
5、那拖輪拖著一條、兩條、三條……一共十八條駁船,在煙雨迷蒙中,像一條穿云破霧的長龍。
三、總結品評
這么多美麗的景色爭先恐后的躍入作者的眼簾,作者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發出贊嘆——“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鄉才能見到的別致風景伴著細雨點點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懷,作者不由得發出贊美——“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順流而下,陶醉在沿途的江南風景里,作者怎能不如癡如醉的贊譽——“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么學習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的你想說些什么呢?
(相機補充完板書)
板書設計:
水鄉
細雨柔和潤江南
窗口別致嵌畫卷
田野村落情悠然
拱橋如月渡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