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志第十九
巫山 漢巫縣,屬南郡。隋加"山"字,以巫山硤為名。舊治巫子城
大昌 晉分巫、秭歸縣置建昌縣,又改為大昌。隋不改。
萬州 隋巴東郡之南浦縣。武德二年,割信州之南浦置南浦州,領南浦、梁山、武寧三縣。八年,廢南浦州,以南浦、梁山屬夔州,武寧屬臨州。其年,復立浦州,依舊領三縣。貞觀八年,改為萬州。天寶元年,改為南浦郡。乾元元年,復為萬州,舊領縣三,戶五千三百九十六,口三萬八千八百六十七。天寶,戶五千一百七十九,口二萬五千七百四十六。在京師西南二千六百二十四里,至東都二千四百六十五里。
南浦 后魏分朐〈月忍〉縣置魚泉縣,周改為萬川,隋改為南浦。武德二年,置浦州。貞觀八年,改為萬州,以此縣為治所
武寧 漢臨江縣地,周分置源陽縣,隋改為武寧,治巴子故城
梁山 后周分朐〈月忍〉縣置,治后魏萬川郡故城。
忠州 隋巴東郡之臨江縣。義寧二年,置臨州,又分置豐都縣。武德二年,分浦州之武寧置南賓縣,又分臨江置清水縣,并屬臨州。八年,又以浦州之武寧來屬。其年,又隸浦州。九年,以廢濆州之墊江來屬。貞觀八年,改臨州為忠州。天寶元年,改為南賓郡。乾元元年,復為忠州。舊領縣五,戶八千三百一十九,口四萬九千四百七十八。天寶,戶六千七百二十二,口四萬三千二十六。在京師南二千二百二十二里,至東都二千七百四十七里。
臨江 漢縣,屬巴郡。后魏置萬川郡。貞觀八年,改臨州為忠州,治于此縣
豐都 漢枳縣地,屬巴郡。后漢置平都縣。義寧二年,分臨江置豐都縣
南賓 武德二年,分武寧縣置
墊江 漢縣,屬巴郡,后廢。后魏分臨江復置。周改為魏安,隋復為墊江。武德初,屬潾州。州廢,屬臨川
桂溪 武德二年,分臨江置清水縣。天寶元年,改為桂溪。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