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郁平 漢廣郁縣地,屬郁林郡。古西甌、駱越所居。后漢谷永為郁林太守,降烏滸人十萬,開七縣,即此也,烏滸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娶妻美讓兄;相習(xí)以鼻飲。秦平天下,始招慰之,置桂林郡。漢改為郁林郡。地在廣州西南安南府之地,邕州所管郡縣是也。隋分郁平縣。郁江,在州東也
懷澤 宋廢縣。武德四年又置
潮水 武德四年分郁林置
義山 新置。
黨州下 古西甌所居。秦置桂林郡,漢為郁林郡。唐置黨州,失起置年月。與平琴州同土俗。西至平琴治所二十二里。天寶元年,以黨州為寧仁郡。乾元元年,復(fù)為黨州。建中二年二月,廢平琴州并入。領(lǐng)縣四,戶一千三百,口七千四百。至京師地理,與平琴州同。南至牢州一百里,北至繡州五十里,東南至容州一百五十里,北接繡州界百余里也。
橫州下 隋郁林郡之寧浦縣。武德四年,置簡(jiǎn)州,領(lǐng)寧浦、樂山、蒙澤、淳風(fēng)、嶺山五縣。六年,改為南簡(jiǎn)州。貞觀八年,改橫州。天寶元年,改為寧浦郡。乾元元年,復(fù)為橫州也。舊領(lǐng)縣四,戶一千一百二十八,口一萬七百三十四。天寶領(lǐng)縣三,戶一千九百七十八,口八千三百四十二。至京師五千五百三十九里,至東都四千七百五里。南至欽州三百五十里,西至巒州一百五十里,北至貴州一百六十里也。
寧浦 州所治。漢廣郁縣地,屬郁林郡。吳分置寧浦郡,晉、宋、齊不改。梁分置簡(jiǎn)陽(yáng)郡。隋平陳,郡并廢,置簡(jiǎn)州,又改為緣州。煬帝廢州,置寧浦縣,郁林郡。武德復(fù)置,改為橫州。
從化 漢高涼縣地,屬合浦郡。武德四年,分寧浦置淳風(fēng)縣。貞觀元年,改為從化也
樂山 漢高涼縣地,隋置樂山縣。
田州 土地與邕州同,失廢置年月,疑是開元中置。天寶元年,改為橫山郡。乾元元年復(fù)為田州。舊領(lǐng)縣五,戶四千一百六十八。舊圖無四至州郡及兩京道里數(shù)。
都救 惠佳 武籠 橫山 如賴 并與州同置也。
嚴(yán)州 秦桂林郡地,后為獠所據(jù)。乾封元年,招致生獠,置嚴(yán)州及三縣。天寶元年,改為修德郡。乾元元年,復(fù)為嚴(yán)州。領(lǐng)縣三,戶一千八百五十九,口七千五十一。至京師五千三百二十七里,至東都四千八百九十三里。東北至柳州二百四十里,東南接象州界,西北接澄州界也。
來賓 州所治也。
循德 歸化,與州同置。
山州 失起置年月。天寶元年,改為龍池郡。乾元元年,復(fù)為山州。領(lǐng)縣二,戶一千三百二十。無四至及京洛里數(shù)。
龍池 州所治也
盆山
巒州 秦桂林郡。唐置淳化,失起置年月。天寶元年,改為永定縣。乾元元年,復(fù)為淳州。永貞元年,改為巒州也。領(lǐng)縣三,戶七百七十,口三千八百三。至京師五千三百里,至東都四千九百里。南至橫州一百四十里,西至邕州三百里,北至賓州二百五十五里。
永定 州所治也
武羅 靈竹 二縣與州同置。
羅州 隋高涼郡之石龍縣地。武德五年,于縣置羅州,領(lǐng)石龍、吳川、陵羅、龍化、羅辯、南河、石城、招義、零綠、慈廉、羅肥十一縣。六年,移羅州于石城縣,于舊所置南石州,割石龍、陵羅、龍化、羅辯、慈廉、羅肥屬南石州。天寶元年,改羅州為招義郡。乾元元年,復(fù)為羅州。舊領(lǐng)縣五,戶五千四百六十,口八千四十一。至京師六千五百二十二里,至東都五千七百五里。東至大海一百三十九里,南至雷州二百五十里,西至廉州二百五十里,北至辯州一百五十里,西南至零綠縣大海一百二十里,西北至白州二百三十里,東北至新州五十里。
石城 州所治。漢合浦郡地。宋將檀道濟(jì)于陵羅江口筑石城,因置羅州,屬高涼郡。唐復(fù)置羅州于縣
吳川 隋縣
招義 武德五年析石龍縣置也
南河 武德五年析石龍縣置也。
潘州下 隋合浦郡之定川縣。武德四年,置南宕州,領(lǐng)南昌、定川、陸川、思城、溫水、宕川六縣,治南昌縣。貞觀六年,移治定川。八年,改為潘州,仍廢思城縣。天寶元年,改為南潘郡。乾元元年,復(fù)為潘州也。舊領(lǐng)縣五,戶一萬七百四十八。天寶后,領(lǐng)縣三,戶四千三百,口八千九百六十七。至西京七千一百六十一里,至東都六千三百八十九里。至高州九十里,南至大海五十六里,至辯州一百二十里,北至竇州一百五十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