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九十五
六月,元濟乞降,為群賊所制,不能自拔。上以元兇已蹙,兵未臨于賊城,輓饋日殫,因延英問計于宰相。裴度曰:"賊力已困,但群帥不一,故未能決降。"上曰:"卿決能行乎?"曰:"臣誓不與賊偕全。"七月,詔以度為彰義軍節度使,兼申光蔡四面行營招撫使,以郾城為行在,蔡州為節度所。八月,度至郾城,激勵士眾,軍士喜度至,以賞罰必行,皆愿輸罄;每出勞,軍士有流涕者。
時李醞營文城柵,既得吳秀琳、李祐,知其可用,委信無疑,日夜與計事于帳中。祐曰:"元濟勁軍,多在洄曲西境防捍,而守蔡者皆市人疲耄之卒,可以乘虛掩襲,直抵懸匏,比賊將聞之,元濟成擒矣!"醞然之,咨于裴度。度曰:"兵非出奇不勝,常侍良圖也。"十一月,醞夜出軍,令李祐率勁騎三千為前鋒,田進誠三千為后軍,醞自率三千為中軍。其月十日夜,至蔡州城下,坎墻而畢登,賊不之覺。十一日,攻衙城,擒元濟并其家屬以聞。
初,元濟之叛,恃其兇狠,然治軍無紀綱。其將趙昌洪、凌朝江、董重質等各權兵外寇。李師道鄆州之鹽,城往來寧陵、雍丘之間,韓弘知而不禁。淮右自少誠阻兵已來,三十余年,王師加討,未嘗及其城下,嘗走韓全義,敗于頔,故驕悍無所顧忌。且恃城池重固,有陂浸阻回,故以天下兵環攻三年,所克者一縣而已。及黜高霞寓、李遜、袁滋,諸軍始進。又得陰山府沙阤驍騎、邯鄲勇卒,光顏、重胤之奮命,及丞相臨統,破諸將首尾之計,力擒元惡。
申、蔡之始,人劫于希烈、少誠之虐法,而忘其所歸。數十年之后,長者衰喪,而壯者安于毒暴而恬于搏噬。地既少馬,而廣畜騾,乘之教戰,謂之騾子軍。尤稱勇悍,而甲仗皆畫為雷公星文,以為厭勝;而少誠能以奸謀固眾心。
初,韓全義敗于溵水,蔡兵于全義帳中得公卿間問訊書,少誠束而諭眾曰:"朝廷公卿以此書托全義,收蔡州日,乞一將士妻女以為婢妄。"以此激怒其眾,絕其歸向之心。是以蔡人有老死不聞天子恩宥者,故堅為賊用。地雖中州,人心過于夷貊,乃至搜閱天下豪銳,三年而后屈者,彼非將才而力備,蓋勢驅性習,不知教義之所致也。
元濟至京,憲宗御興安門受浮,百僚樓前稱賀,乃獻廟社,徇于兩京,斬之于獨柳,時年三十五。其夜失其首。妻沈氏,沒入掖庭;弟二人、子三人,流于江陵誅之;判官劉協庶七人皆斬。光、蔡等州平,始復為王土矣。
史臣曰:治亂,勢也,勢亂不能卒治。長源以法繩驕軍,禍不旋踵;則董公之寬柔不無謂。古之名將,以陰謀怨望,鮮全其族者。董秦始奮忠義,多長者言,宜其顯赫,及失意挾邪,俄被淮陰之戮,惜哉!吳少誠為希烈之亂胎,雖謀奪其軍,及嗣而滅。而元濟效希烈之狂悖,謂無天地,人之兇險,一至于斯!是知王者御治之道,其可忽諸!
贊曰:圣哲之君,慎名與器。不軌之臣,得寵則戾。董怨而族,吳悖而菹。好亂樂禍,可監前車。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