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陸元方,蘇州吳縣人。世為著姓。曾祖琛,陳給事中黃門侍郎。伯父柬之,以工書知名,官至太子司議郎。元方舉明經,又應八科舉,累轉監察御史。則天革命,使元方安輯嶺外。將涉海,時風濤甚壯,舟人莫敢舉帆。元方曰:"我受命無私,神豈害我?"遽命之濟,既而風濤果息。使還稱旨,除殿中侍御史。即以其月擢拜鳳閣舍人,仍判侍郎事。俄為來俊臣所陷,則天手敕特赦之。長壽二年,再遷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延載初,又加鳳閣侍郎。證圣初,內史李昭德得罪,以元方附會昭德,貶綏州刺史。尋復為春官侍郎,又轉天官侍郎、尚書左丞,尋拜鸞臺侍郎、平章事。則天嘗問以外事,對曰:"臣備位宰臣,有大事即奏,人間碎務,不敢以煩圣覽。"由是忤旨,責授太子右庶子,罷知政事。尋轉文昌左丞,病卒。
元方在官清謹,再為宰相,則天將有遷除,每行以訪之,必密封以進,未嘗露其私恩。臨終,取前后草奏悉命焚之,且曰:"吾陰德于人多矣,其后庶幾福不衰矣。"又有書一匣,常自緘封,家人莫有見者,及卒視之,乃前后敕書,其慎密如此。贈越州都督。開元十八年,又贈揚州大都督。子象先。
象先,本名景初。少有器量,應制舉,拜揚州參軍。秩滿調選,時吉頊為吏部侍郎,擢授洛陽尉,元方時亦為吏部,固辭不敢當。頊曰:"為官擇人,至公之道。陸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實不以吏部之子妄推薦也。"竟奏授之。遷左臺監察御史,轉殿中,歷授中書侍郎。
景云二年冬,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初,太平公主將引中書侍郎崔湜知政事,密以告之,湜固讓象先,主不許之,湜因亦請辭。主遽言于睿宗,乃并拜焉。象先清凈寡欲,不以細務介意,言論高遠,雅為時賢所服。湜每謂人曰:"陸公加于人一等。"太平公主時既用事,同時宰相蕭至忠、岑義及湜等咸傾附之,唯象先孤立,未嘗造謁。先天二年,至忠等伏誅,象先獨免其難。以保護功封兗國公,賜實封二百戶,加銀青光祿大夫。時窮討至忠等枝黨,連累稍眾,象先密有申理,全濟甚多,然未嘗言及,當時無知之者。
其年,出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仍為劍南道按察使。在官務以寬仁為政,司馬韋抱真言曰:"望明公稍行杖罰,以立威名。不然,恐下人怠墮,無所懼也。"象先曰:"為政者理則可矣,何必嚴刑樹威。損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竟不從抱真之言。歷遷河中尹。六年,廢河中府,依舊為蒲州,象先為刺史,仍為河東道按察使。嘗有小人犯罪,但示語而遣之。錄事白曰:"此例當合與杖。"象先曰:"人情相去不遠,此豈不解吾言?若必須行杖,即當自汝為始。"錄事慚懼而退。象先嘗謂人曰:"天下本自無事,只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但當靜之于源,則亦何憂不簡。"前后為刺史,其政如一,人吏咸懷思之。按察使停,入為太子詹事,歷工部尚書。十年冬,知吏部選事,又加刑部尚書,以繼母憂免官。十三年,起復同州刺史,尋遷太子少保。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贈尚書左丞相,謚曰文貞。
象先弟景倩,歷監察御史。景融,歷大理正、滎陽郡太守、河南尹、兵吏部侍郎、左右丞、工部尚書、東都留守、襄陽郡太守、陳留郡太守,并兼采訪使。景獻,歷殿中侍御史、屯田員外郎。景裔,河南令、庫部郎中。皆有美譽。僧一行少時,嘗與象先昆弟相善,常謂人曰:"陸氏兄弟皆有才行,古之荀、陳,無以加也。"其為當時所稱如此。
元方從叔余慶,陳右軍將軍珣孫也。少與知名之士陳子昂、宋之問、盧藏用、道士司馬承禎、道人法成等交游,雖才學不逮子昂等,而風流強辯過之。累遷中書舍人。則天嘗引入草詔,余慶惶惑,至晚竟不能措一辭,責授左司郎中。累除大理卿、散騎常侍、太子詹事。以老疾致仕,尋卒。象先四代孫。文宗太和四年,除釋褐參軍文學。
蘇瑰,字昌容,就兆武功人,隋尚書右仆射威曾孫也。祖夔,隋鴻臚卿。父亶,貞觀中臺州刺史。瑰弱冠本州舉進士,累授豫王府錄事參軍。長史王德真、司馬劉祎之皆器重之。長安中,累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地當沖要,多富商大賈,珠翠珍怪之產,前長史張潛、于辯機皆致之數萬,唯瑰挺身而去。神龍初,入為尚書右丞,以明習法律,多識臺閣故事,特命刪定律、令、格、式。尋加銀青光祿大夫。是歲,再遷戶部尚書,奏計帳,所管戶時有六百一十五萬六千一百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