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明年,郁于病死,弟吐于代統(tǒng)其眾,襲兄官爵,復以燕郡公主為妻。吐于與可突于復相猜阻。
十三年,攜公主來奔,便不敢還,改封遼陽郡王,因留宿衛(wèi)?赏挥诹⒗畋M忠弟邵固為主。其冬,車駕東巡,邵固詣行在所,因從至岳下,拜左羽林軍員外大將軍、靜析軍經略大使,改封廣化郡王,又封皇從外甥女陳氏為東華公主以妻之。
邵固還蕃,又遣可突于入朝,貢方物,中書侍郎李元纮不禮焉,可突于怏怏而去。左丞相張說謂人曰:"兩蕃必叛?赏挥谌嗣娅F心,唯利是視,執(zhí)其國政,人心附之,若不優(yōu)禮縻之,必不來矣!"十八年,可突于殺邵固,率部落并脅奚眾降于突厥,東華公主走投平盧軍。于是詔中書舍人襲寬、給事中薛侃等于京城及關內、河東、河南、河北分道募壯勇之士,以忠王浚為河北道行軍元帥以討之,師竟不行。
二十年,詔禮部尚書信安王祎為行軍副大總管,領眾與幽州長史趙含章出塞擊破之,俘獲甚眾?赏挥诼势澉庀逻h遁,奚眾盡降,祎乃班師。明年,可突于又來抄掠。幽州長史薛楚玉遣副將郭英杰、吳克勤、鄔知義、羅守忠率精騎萬人,并領降奚之眾追擊之。軍至渝關都山之下,可突于領突厥兵以拒官軍。奚眾遂持兩端,散走保險。官軍大敗,知義、守忠率麾下遁歸,英杰、克勤沒于陣,其下六千余人,盡為賊所殺。詔以張守珪為幽州長史兼御史中丞以經略之?赏挥跐u為守珪所逼,遣使偽降。俄又回惑不定,引眾漸向西北,將就突厥。守珪遣管記王悔等就部落招諭之。時契丹衙官李過折與可突于分掌兵馬,情不葉,悔潛誘之,過折夜勒兵斬可突于及其支黨數(shù)十人。
二十三年正月,傳首東都。詔封過折為北平郡王,授特進,檢校松漠州都督,賜錦衣一副、銀器十事、絹彩三千匹。其年,過折為可突于余黨泥禮所殺,并其諸子,唯一子刺乾走投安東得免,拜左驍衛(wèi)將軍。
天寶十年,安祿山誣其酋長欲叛,請舉兵討之。八月,以幽州、云中、平盧之眾數(shù)萬人,就潢水南契丹衙與之戰(zhàn),祿山大敗而還,死者數(shù)千人。至十二年,又降附。迄于貞元,常間歲來修藩禮。
貞元四年,與奚眾同寇我振武,大掠人畜而去。九年、十年,復遣使來朝,大首領悔落拽何已下,各授官放還。十一年,大首領熱蘇等二十五人來朝。自后至元和、長慶、寶歷、太和、開成時遣使來朝貢。會昌二年九月,制:"契丹新立王屈戍,可云麾將軍,守右武衛(wèi)將軍員外置同正員。"幽州節(jié)度使張仲武上言:"屈戍等云,契丹舊用回紇印,今懇請聞奏,乞國家賜印。"許之,以"奉國契丹之印"為文。
奚國,蓋匈奴之別種也,所居亦鮮卑故地,即東胡之界也,在京師東北四千余里。東接契丹,西至突厥,南拒白狼河,北至霫國。自營州西北饒樂水以至其國。勝兵三萬余人,分為五部,每部置俟斤一人。風俗并于突厥。每隨逐水草,以畜牧為業(yè),遷徙無常。居有氈帳,兼用車為營,牙中常五百人持兵自衛(wèi)。此外部落皆散居山谷,無賦稅。其人善射獵,好與契丹戰(zhàn)爭。
武德中,遣使朝貢。貞觀二十二年,酋長可度者率其所部內屬,乃置饒樂都督府,以可度者為右領軍兼饒樂都督,封樓煩縣公,賜姓李氏。顯慶初,又授右監(jiān)門大將軍。萬歲通天年,契丹叛后,奚眾管屬突厥,兩國常遞為表里,號曰"兩蕃"。景云元年,其首領李大輔遣使貢方物,睿宗嘉之,宴賜甚厚。
延和元年,左羽林將軍、檢校幽州大都督孫儉,率兵十二萬以襲其部落,師次冷硎,前軍左驍衛(wèi)將軍李楷洛等與大輔會戰(zhàn),我?guī)煍】。儉懼,不敢進救,遣使矯報大輔云:"我奉敕來此招諭蕃將,李楷洛等不受節(jié)度而輒用兵,請斬以謝。"大輔曰:"若奉敕招諭,有何國信物?"儉率軍中繒帛萬余段并袍帶以與之。大輔曰:"將軍可南還,無相驚擾。"儉軍漸失部伍,大輔乃率眾逼之,由是大敗,兵士死傷者數(shù)萬。儉及副將周以悌為大輔所擒,送于突厥默啜,并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