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家鄉田地的散文美文:一畝三分田
我家有一畝三分田,在中國臺灣。中國臺灣是村里人對田畝地址的俗稱。八畝田,中國臺灣田,上橋田等稱呼。中國臺灣的田在水中央。田畝四周是水,中間為中國臺灣。過去勞動去中國臺灣做農活,要赤腳趟水過河去。后來在水中央用泥壘成一條小路。一個人能走過去到中國臺灣。不小心走田埂,滑水中水不深,下去了,能爬上埂子上。為此,集體生產勞動時,小隊人員去中國臺灣勞動時,未成年人婦女和老年人不按排進去勞動的。派去中國臺灣的人是壯男勞動力。
農村集體生產隊分田到戶時,小隊長經過最后認定,排除不良情緒,最后決定中國臺灣的一畝三分田打7折分配給我家。父親覺得能多三分田,也好。就同意了。隊長語重心長地說,中國臺灣的一畝田不能算正規田,只能算二等田,以后每年少交一點稻谷稅。父親點點頭。
一畝三分田水稻田,一年二次。早稻谷和晚稻谷。早稻苗種不去,水太多。水過了苗頭,要管理。父母每天去中國臺灣看苗。等稻谷收割了,那真是.更難到我家了。在稻田里收割好了,裝進谷袋里,谷袋有一百斤右左。靠父親一人背南高塘。一麻袋谷父親背在肩膀上,頭低下,趟過田埂小路。上南塘時,見父親背著的谷袋子,翻下坡來,連人帶谷袋滾下來。翻塘下,父親又爬起來彎腰背著谷,頭頂泥和草。雙手雙腳同步登南塘。幾次爬過泥巴的塘才能把谷袋翻越過去,到南塘去。一天割完。要背十幾次。田里的谷袋子才能背完。
后來,等我妹長到十幾歲和二十歲時,我和妹妹二個人用一竹杠抬谷袋。我在后,二妹在前,一步一步協調好腳才能過河水上的埂路。二人過狹埂小路再爬90度南塘。稍有不小心,翻下南塘去河里了。那時,不怕累,不怕死,二姐拉著著前角,我抬著袋谷后角,硬是上南塘路上。又叫了伯伯拉車谷袋。十袋谷裝滿車,下坡了,我二妹和媽拉著后面的谷袋子,死死拉著人力稻谷后面的車后,希望放慢點下坡,怕車子下坡失控,連車帶谷翻下龍潭池里。到了家,我們才松囗氣,吃過晚飯,月亮己升起來了。我們在月光下曬谷子,直到月光消失。
笫二天,早上看到滿院子黃金色谷子,我們全家很幸福,這是我家的口糧谷。我們姐妹高興極了,又能吃白米飯了。
伯伯還偶爾說起,去你家中國臺灣田幫活,要跟天斗還要跟地斗,不然谷袋子拿不回去的。他也吃了不少苦。那有見難不幫的!幾十年過去了,我偶爾會想起來中國臺灣田來,心田還是激動。盡管田也不在了。我每次回家路過南塘。都會抬頭看一看我們曾經的中國臺灣田,一畝三分口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