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感悟:兩個段子手
暑期帶麥兜參加親子夏令營,夏令營里麥兜和另外兩個小哥哥分在一組,他們互相以小名相稱,一個五年級哥哥號稱麥堡,一個三年級哥哥自稱脈動,麥兜是三弟,我們笑稱“賣萌三人組”。因為夏令營以小組為單位活動,所以三個小朋友很快就自來熟。
某天晚上,在夜游閩江的游船上,賣萌三人組從船艙到甲板四處亂竄,我擔心有危險,就只好尾隨在后面。麥堡突然回頭笑瞇瞇的對我說:我剛才差點把你認成他(指脈動)的爸爸了。
脈動瞬間回了一句:我倒是希望他是我爸爸。
我們很奇怪,就問他為什么。
脈動童言無忌(可能是看我每天跟他們好脾氣):因為我爸爸發(fā)脾氣就用鞭子抽我,我媽媽的武器是衣架。
小朋友們一下子興奮起來,紛紛訴苦。
麥堡指著自己的眼睛得意的說:“那算什么,我爸爸一脫鞋把我兩只眼睛打的差了100度,”邊說邊用手指著眼睛說:“這只150度,這只250度”。
其他小朋友就在“250”的哄笑中結(jié)束了這段對話。
后來跟麥堡媽媽求證,原來他爸爸發(fā)火的時候,用拖鞋修理他,結(jié)果沒躲,直接碰到眼睛,最后連夜去掛急診。還是真事。
暑期補課,某天中午在食堂,跟曉然老師同桌。她也說了一個故事:
她和一群同學出去玩,其中一個同學帶了自己兒子同行,那小家伙基本上就拿個平板電腦一直在各種玩,他的爸爸十分溺愛,一直在旁邊喊“不要玩啦,不要再玩啦”。卻光打雷不下雨,曉然老師看到了,直接過去一言不發(fā),從小朋友的手里把平板電腦給抽走了。小朋友雖然很想玩,但是看到老師嚴肅的臉孔,也就什么也沒說。后邊的旅程中,小朋友調(diào)皮搗蛋不聽話,曉然老師就把它拎出去“上課”,一節(jié)“課”后,小朋友再進來就老實了。旅游團里的另外兩個小朋友非常天真的一臉崇拜:阿姨,你上課這么厲害,下次你給上課,我們也去旁聽好么?。似乎在她們眼里曉然老師上的課頗有魔力。
這兩個家長,一個對孩子極其溺愛,他意識不到自己的兒子這樣沉迷電子產(chǎn)品,首先會毀掉他的視力,看似喊了幾嗓子,卻沒有實際的行動,幾乎等于是放任。而另一個家長對孩子一拖鞋能夠把眼睛扇傷,不可謂不嚴厲,但是他沒意識到一個簡單的家長法則:就算是要懲罰孩子,就算要選擇體罰,至少也該打屁股不該打頭。他們兩種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兩個極端。
幸好麥堡小朋友還是天性善良,從他的言語里感覺不到絲毫的怨憤。看到他天真可愛,我就做了一個小測試。在云頂翡翠谷的峽谷里漫步的時候,我問他,你作為一個男子漢,天這么熱,你怎么忍心讓你媽媽背著行囊呢?他告訴我:如果他去背包,他媽媽肯定不會給他背。聽他的話,似乎平日里他爸媽算是比較心疼他,我家麥兜這么小尚且出門都自己背自己的包,帶自己的水。我就鼓勵他去幫媽媽背包。我在后面看著,結(jié)果他媽媽沒有像他想的那樣拒絕,而是很爽快給了他,麥堡也就很開心的背著背包繼續(xù)趕路,沒有叫苦叫累。后面的幾天,每次下車,我都能看到他背著書包的身影。
其實你希望你的孩子長大成為怎樣的一個人,你就應該明白讓他如何生長,哪怕你所做的事情,也許暫時看不到成果,但不要灰心或焦慮,你不是沒有成長,而是在扎根。
比如體罰,小的時候或許還有用,當然不能選擇要害,哪怕你脾氣再暴躁,你也要表現(xiàn)出一個成年人應有的冷靜和成熟去選擇屁股下手,而不是腦袋。還要區(qū)分是品質(zhì)問題還是調(diào)皮問題,品質(zhì)問題你體罰情有可原,小朋友的調(diào)皮,就沒有必要小題大做。比如碳酸飲料和快餐食品,你明知道麥當勞都是激素雞,明知道碳酸飲料對身體有益無害,就不要只圖方便而懶得下廚;比如你明知道電子產(chǎn)品大人都容易沉迷,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稍加控制等等。
有的家長在自己孩子上了中學還選擇用暴力的方式來懲罰孩子的錯誤或者調(diào)皮,卻不知道你傷害的恐怕都未必僅僅是身體,還有在他心里扎下的暴力解決問題的隱憂。我現(xiàn)在看我眼前的學生,其實基本上看他的性格,行為表現(xiàn),基本上也就能清楚他從小到大會是在怎樣的家庭里長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
前段時間美國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兒子中學畢業(yè)典禮上的部分致辭在網(wǎng)上流傳開來,在朋友圈瘋傳一時,他在典禮的祝福中一反常態(tài)祝福兒子“不幸并痛苦”,他說:“通常,畢業(yè)典禮的演講嘉賓都會祝你們好運并送上祝福,但我不會這樣做。讓我來告訴你為什么。
我希望你們在未來歲月中,不時遭遇不公對待,這樣才會理解公正的價值所在。愿你們嘗到背叛滋味,這會教你們領悟忠誠之重要。抱歉,我還希望你們時常會有孤獨感,這樣才不會將良朋摯友視為理所當然。愿你們偶爾運氣不佳,這樣才會意識到機遇在人生中的地位,進而理解你們的成功并非命中注定,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jīng)地義。當你們偶爾遭遇失敗時,愿你們受到對手幸災樂禍的嘲弄,這才會讓你們理解體育精神的重要性。愿你們偶爾被人忽視,這樣才能學會傾聽;感受到切膚之痛,才能對別人有同情的理解。
無論我怎么想,這些遲早會來臨。而你們能否從中獲益,取決于能否參透人生苦難傳遞的信息。”
如果你希望自己孩子是一個陽光敢于擔當?shù)娜,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敢于面對挫折,那么你就應該要讓他直面風雨,擔當起跟他的年齡相稱的一切。而不是在自己的懷抱里無盡的溺愛,畢竟,你給不了他的全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