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IQC人員述職報告范文(精選3篇)
品質IQC人員述職報告范文 篇1
無情的時光老人像一陣寒風,走得無聲又匆匆,回首這段時間的工作歷程,我們收獲了感動和成長,述職報告也應跟上時間的腳步了。那么寫述職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汽車銷售dcc網絡述職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在DCC,我與另一個文控員分工協作,我的工作主要有:
1、受控文件檢查:文件編號版本,編審批是否正確;
2、核對電子版確認是否收集是否正確;
3、復印文件,加蓋受控章;
4、組件二期以及電池文件發放;
5、文本文件的管理:整理、放置、標識;
6、外來文件的登記整理;
7、ECN、ECR的編號申請、保管;
8、文件借閱的管理。偶爾也接收一下電子檔的文件和文件編號的給予。工作看起來很輕松,但是要細心、謹慎,不能馬虎,不能因為圖紙發放不及時而誤了生產,也不能因為舊版沒收回導致新舊版本混用。在工作中我會把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記到日記中,就當作自己24歲本名年的生日禮物吧。
常見的問題如下:
1、圖紙版本有誤 沒有按照圖紙原有版本升級,或是版本落后,或是超前。特別是零件圖,因為有的幾套圖紙都共用一個零件圖。改進辦法:采用共享電子檔管理,也就是把所有的受控文件分類列成清單同電子檔一起存于共享中。這樣方便各部門查閱,版本問題也解決了不少。
2、文件編號重復 可能是6月走的文控員沒有交接好,有些文件幾個月之前申請的編號到現在才拿來受控,而文控室不知曉此事,弄的文件編號重復。或是申請編號的人不知道流程,自己隨便編個號碼,這都可能致使文件重編號。改進辦法:加強他們對文件流程的認識;要先找DCC申請編號,DCC加以登記,如果DCC接收的.文件不在登記之列可以不予以受控,這種方法無依據,不具說服力。或是做張文件編號申請的表格,需要申請的人要填表格并經領導和DCC確認后才有效,并將此中做法寫入規范文件中。這種方法還沒有實行。
3、頁碼有誤 比如:應該是第1頁,共3頁,而編制人寫成第3頁,共1頁。
4、比如剛剛受控了A1版本的圖紙,開發部馬上說還是用A0版 受控文件在升版時新的文件發放后舊的文件隨即作廢。這就是比較折騰人的事,生產急的話只能把A0版重新發放,A1版收回給開發部,讓他們知道自己做的事給別人帶來多大的麻煩。
5、文件編號的字母寫錯,或是文件中有錯別字
6、生效日期在批準日期前 一份文件只有在文件編制、審核、批準完后才生效,生效日期不可能在批準日期前。
7、沒有弄清發放范圍 文件本來發給二期但是發給了一期,而二期此時正急需這份文件,此時麻煩就來了。可能是發文件的人沒有弄清發放范圍或是按習慣發給了一期,而文件編寫人也沒有特別說明。
8、不能太相信文員 你以為她把舊版圖紙都收回了,就沒有去數份數,也就不知道她給的.到底是不是當初發的份數。因為
你覺得她做事比較妥當、值得信任,但是偶然當自己到車間去核對版本時才發現不該出的問題都出來了,甚至很荒唐。版本不是新的、新舊版本同時存在等等現象都有。讓人苦笑不得。改進辦法:工作就勝作,該做的還是要做不能偷懶,偷懶只能徒一時輕松,到頭來出現的問題還是要自己去解決,有可能要花幾倍的功夫才能彌補。
9、ECN和ECR理解不清楚 今天才知道ECN和ECR是一個聯合體,彼此是分不開的。文件的格式和文字的錯誤只要確認符合所說就可以下《技術更改通知書》,也可下ECN。有個工程師問我這方面的情況,我卻說下了ECR后出《技術文件更改通知書》就可以了。我犯了一個錯誤。
10、紙檔、電子檔、清單三者保持一致 今天去二期核對作業指導書時才發現很多問題。最嚴重的是“準備錫帶”工位,版本應該是A6,有兩張。在生產線上發現第一張是A6,而第二張是A5。按要求這是不允許的(一個編號對應的只有一個版本)。回來后才發現我們的紙檔只有第一張而無第二張,而電子檔兩張都有。產生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文控沒有收到紙檔,其二是文控收到了但弄丟了或什么原因沒有下發。我們確認勝藝沒有給,但是沒證據也就沒說服力。改進辦法:仔細核對紙檔和電子檔,確保其一致性。
本來打算在自己生日那天發表,可惜還沒等到那天公司把我們的網給斷了,所以今天乘著這個空擋發表出來,雖有些不太正確或不完整仍希望大家指正。
品質IQC人員述職報告范文 篇2
上半年,在市局黨組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總要求,緊緊圍繞打造“中國簫笛名城、新型工業重鎮、黔東經濟發展極”的奮斗目標,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xx—20xx)>、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20xx-20xx年)>全面推進質量興省工作的意見>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銅仁市全面推進質量興市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銅府發[20xx]19號)文件精神,認真履行質監職能,扎實開展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現將上半年質量監督與管理的有關情況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工業產品方面
目前,全縣共有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小作坊)56家,涉及的產品主要為建筑模板、水泥、肥料、燒結磚、眼鏡和硫酸、棉絮制品、冶金、混凝土輸水管、透水磚、家私、塑膠管等,其中屬于工業產品許可證產品目錄內的生產企業7家,現獲證企業7家。
上半年,我縣共完成8類11家企業16個批次產品的抽樣工作,合格11個批次產品,不合格3個批次產品,2個批次產品正在檢驗中,合格率79%,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
(二)食品安全方面
目前,我縣共有食品生產企業(小作坊)59家,涉及的產品主要為白酒、大米、植物油、豆腐、面條、糕點、醬腌菜、米粉、醬油及醋、飲用水、肉制品和雪菜等,其中獲證企業10家,生產許可證11張。
上半年,共抽取縣內46家企業及小作坊產品抽檢樣品76批次,其中合格72批次,其中包括兩個委托檢驗樣品,不合格4批次,合格率為95%。
(三)特種設備監察方面
截止6月25日,全縣共有特種設備使用單位52家,特種設備總數205臺,比20xx年增加17臺,增長8、3%。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無人員傷亡。
(四)計量工作
1.計量器具檢定工作。
上半年,省市縣計量檢定機構共對我縣的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檢定284臺件,檢定率95%
2.計量管理工作。
一是民生計量工作。積極開展集貿市場計量器具專項整治行動和金銀首飾計量專項整治。共免費檢定集貿市場106臺計量器具,并對6家金銀首飾銷售店進行了計量檢查,在集貿市場現場查獲5臺(件)作弊計量器具,責令整改計量器具12臺(件),責令整改2家。
二是能源計量工作。加大對納入萬家用能企業和市、縣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用能單位監管工作,并與重點用能企業簽訂<共同推進節能降耗能源計量工作責任書>,按照市局文件要求,制定玉屏縣萬家企業“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實施方案,將貴州科特林水泥有限公司確定為今年首批審查企業。
(五)標準化工作
全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按照<玉屏侗族自治縣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一是積極申報玉屏油茶地理標志標志產品。二是積極配合省林科院加快制定<貴州省油茶生產與加工標準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簫笛>國家標準申報工作。從制定的原因和目的、制定的優勢、制定關鍵控制點、制定后的社會經濟效益四個方面編制了<簫笛>國家標準的編制說明,并已提交申報申請書。
(六)執法打假
半年來共辦理行政執法案件6個,其中一般程序案件2個,簡易程序4個,涉及食品、計量器具和組織機構代碼方面。
(七)產品質量投訴
截止6月25日,共受理質量投訴1起,已責令整改完畢。
二、產品抽查結果及分析
(一)抽查情況表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工業產品方面。主要不合格產品為混凝土模板膠合板、裝配眼鏡、預拌混凝土,不合格項分別為順紋、柱鏡軸位偏差、坍落度,經分析不合格原因:一是企業未對生產工藝進行嚴格把關,標準不熟,質量意識不強;二是從業人員責任心不強,素質不高;三是沒有按照標準生產。食品安全方面。從抽樣結果來看此次抽樣不合格產品為白酒,白酒不合格原因為甜蜜 素和糖精鈉超標,主要是由于小作坊生產者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不夠、對食品安全不夠重視,沒有嚴格執行標準,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白酒中非法使用甜蜜素、糖精鈉,主要原因是為降低成本和調節產品口感。特種設備監察方面。主要存在企業主體責任意識不強,許多企業主要負責人對監察機構和檢驗機構的意見僅是塘塞、被動消極地應付檢查,沒有作好特種設備至關重要的后續管理;未辦理安裝告知手續、未經檢驗使用或者超檢驗周期使用、未辦理特種設備使用證、未建立特種設備技術檔案資料、部分操作人員特種設備作業證或者未掛證上崗和設備安全附件超檢驗周期使用或者未經檢驗使用等違法現象。計量方面。主要存在計量器具檢定的自覺性不強,檢定率還有待提高等問題,其原因主要是計量器具的使用者對計量法律法規的認識不夠,計量意識不強;標準化方面。農業標準化工作推動難度大,主要是企業對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農民的傳統生產習慣慣性大;標準管理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標準備案和標準登記工作開展力度小,主要是企業自覺性不高,標準化法律法規意識不強等原因;行政執法方面。主要是食品生產企業濫用添加劑,組織機構代碼方面主要是超期未換證問題。
三、改進措施
一是繼續幫助企業解決產品質量檢驗中的困難,加大宣貫<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計量法>、<標準化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力度,提高法制意識,加強從業人員培訓,特別是小作坊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從業素質,增強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
二是加大查處力度和積極開展不合格企業的后處理工作,對抽查產品質量不合格的生產企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予以行政處罰。針對抽查反映出的質量問題,結合本轄區實際,通過舉辦產品質量分析會、不合格廠長經理培訓班或進行重點約談等方式,嚴格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努力把質量安全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三是以服務指導企業為主,幫助企業消除隱患,堅持在服務中監管、在監管中規范、在規范中消除隱患;對拒不整改的企業報縣政府和縣安委會或縣食安委,提請縣安委會或縣食安委掛牌督辦,堅決依法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力度打擊各類違法行為。
品質IQC人員述職報告范文 篇3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事關城鄉經濟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農業廳的精心指導下,我市積極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重點圍繞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農業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經過不懈努力,農產品生產源頭污染情況得到根本好轉,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步伐進一步加快,農業科技示范園和標準化生產穩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逐步完善,農產品市場準入試點工作已全面啟動,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在農業部組織的蔬菜農藥殘留例行抽檢中,蔬菜合格率排名位居全國37個城市中上游水平。現將主要工作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財政投資力度大,檢測體系初步形成。
20xx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我市成立了市農產品檢驗測試中心,編制30人,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全市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種植業產品的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農產品市場準入和“三品”認證工作等。20xx年,經市政府專題研究,市財政撥款2650萬元用于市檢測中心建設,其中1550萬元建成了3000平米的辦公用房問題;1000萬元用于檢測實驗室的建設和儀器設備的購置,目前1000平方米的檢測實驗室已裝修完成,已購進監測儀器50臺(套);100萬元用于6臺專用檢測車輛和35臺農殘速測儀的購置。
在做好市農產品檢驗測試中心建設的同時,會同市編辦積極開展區縣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現狀的調研工作,建立完善各涉農區縣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經市編辦20xx年第36次主任辦公會議研究,下發了《關于成立區縣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的通知》,人員編制為10—15人。目前我市15個區縣正在積極籌備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超市已設立了58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點,覆蓋全市的農產品檢測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二、措施得力,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進展順利。
市農產品檢驗測試中心成立后,我市加快了實施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步伐。20xx年市政府多次專題研究全市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農業部門先后到市場準入工作較好的地區進行考察、學習,起草市場準入辦法,并征求食安委、工商、法制、商貿、衛生、質檢等部門意見。20xx年12月10日,《市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實施方案》經市人民政府批準,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市農產品市場準入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試點階段,從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6月30日在我市2個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15個重點超市實施蔬菜類農產品的市場準入試點工作;第二階段為過渡階段,從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在全市范圍內實施蔬菜、水果、豬肉產品的市場準入;第三階段為全面實施階段,從20xx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圍內全面實行蔬菜、水果、畜禽、水產品的市場準入。目前農產品市場準入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全市各檢測點累計共檢測蔬菜樣品1000份,超標15個樣品,對經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均作了退市處理。
三、狠抓宣傳培訓工作。
為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市政府的統一安排下,組織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月活動”、“農產品市場準入宣傳周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各種渠道把宣傳做為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一方面結合對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超市的規范化管理,加大了對農業標準化生產、市場準入的宣傳力度;另一方面,加快了農產品生產標準、操作規程和技術規范的制(修)訂工作。三是積極開展了標準化生產技術、農殘檢測、農業投入品規范使用等培訓工作。據統計,從20xx年以來,全市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00多場次,培訓各類技術人員及農民共計5萬人次。制定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15個,先后建立無公害生產示范點300余個,面積達到3萬多畝。
四、加快認定認證步伐,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截止目前,全市通過省級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48個,面積15萬畝,其中無公害蔬菜產地35個,面積12.9萬畝;無公害水果產地9個,面積2.1萬畝;無公害畜產品產地4個。認證無公害產品22個,其中蔬菜15個,水果7個。在加快認定認證步伐的基礎上,通過改良、改種及轉移等措施,加大污染嚴重的蔬菜基地的治理力度。“污水蓮菜”、“毒韭菜”等現象已從根本上得到治理,新方法生產的韭菜、葉菜類6000畝無公害蔬菜通過了無公害基地認定。
五、積極開展市場檢查活動,確保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
春節前夕,市農業局組織6個檢查組,從20xx年1月10日—20日分三個階段,對全市10個區縣所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要農貿市場、重點超市的蔬菜、水果、肉品、禽蛋等農產品開展質量安全宣傳及大檢查活動。1月10日,在市農產品交易中心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和大檢查活動的啟動儀式。進一步強化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
盡管我市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仍存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基地認定規模不大、標準化程度不高,特別是檢驗監測所需儀器設備資金缺口很大、檢測人員水平有待提高、工作經費不足等問題。但是我們有責任、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隨著各項措施的進一步落實和檢測設備的陸續到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將會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