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好漢為什么都上了梁山(通用4篇)
水滸傳中的好漢為什么都上了梁山 篇1
宋江在黑白之間徘徊了很久很久,始終不能橫下一條心上梁山。即便在宋江殺了閻婆惜后被通緝,大鬧清風寨后被流放,梁山多次邀請,宋江仍不愿走上這條不歸路。一方面固然是宋江自重身價,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宋江內心深處厭惡黑道,雖然他本人是黑道的最大收益者。直到在江洲提了反詩、被無限上綱判了死罪,法場上被梁山好漢們救下,才迫使宋江不得不上了梁山。
水滸傳中的好漢為什么都上了梁山 篇2
當朝廷不能有效地將有才干的人納入體制內,這些人多多少少就會想其他的出路,或依附權勢,或徹底走上反社會的道路。當這些人將自己的聰明才智應用到邪路上去后,對社會的危害則是巨大的。每到王朝末年這種現象就會出現,一方面朝廷壅塞著無能昏聵的官員,行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體制外卻有大量的才智之士象宋江那樣“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這伙人若能善加利用完全可以成為國之棟梁,但若這伙人走到了政權的反面,往往會有極大的破壞能量。
水滸傳中的好漢為什么都上了梁山 篇3
大宋還不比后世,明清兩代還有捐官一途,現在至少要是想辦法的話還可以弄個在職研究生、或者什么函授大學之類的文憑充數。在北宋這些歪門邪道好像還不流行,科場相對還是很嚴格和公正的。朝廷只給了有才干的人一條出頭的路——做官,同時又用科舉限制住這條路。這種情況下,當一個人在無法通過科舉來出人頭地時,他就會將聰明才智用到別的地方。而宋江顯然是將他的聰明才智用到了江湖上。
水滸傳中的好漢為什么都上了梁山 篇4
但到王朝末世,整個官僚系統常常如吳思先生所說的腐敗僵化、逆向淘汰,這樣就會逼得更多的才智之士到體制外。若逢機緣巧合,這些體制外有才干的人同社會最底層以及社會最不安定的階層結合起來,那么他們對政權的打擊則會是致命的。清末假如洪秀全能夠在科舉上得個功名,而不是屢試不第,未必會有太平天國。同樣,但凡有一個機會能讓宋江做個官,哪怕是個縣長那么的小官,恐怕宋江未必會有興趣上梁山。
晁蓋死后,宋江接了老大的位置,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按他的想法來經營組織。如同公司新的首席執行官上臺后的第一件就是重組機構一樣,宋江的第一件事也是重組梁山組織。首先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宋江的確打從上梁山的第一天起就希望被政府招安。現在既然已經控制了梁山組織,那么就可以將梁山朝自己設定的方向引導了。
除忠義堂外,分設前、后、左、右四寨,三關,一水寨、金沙灘、鴨嘴灘兩小寨,后山兩旱寨,山下四路酒店。并將派系打亂,分設各處頭領,以期獲得對梁山的絕對控制。至此梁山組織就只有宋江一個大山頭了,其余的小山頭都在宋江之下而且不成建制。此時,梁山的規模已經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