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為何從一個官落草成寇(精選4篇)
宋江為何從一個官落草成寇 篇1
但是,唯獨《水滸傳》的主角之一宋江,從成書以來至今,一直也說不清楚:說他是一個好人,說他忠君愛國,幾乎把他抬上了天;說他是一個壞人,說其是一個卑鄙奸詐的小人,恨不得把他打入十八層地獄。
即使到了近現(xiàn)代,對宋江的定論依然是爭論個不休,一會說他是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一會又說他是一個出賣革命的投降派。
宋江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了矛盾的一生,他的所作所為,充滿了矛盾,甚至是他自己的言行也都充滿了矛盾。
宋江起義的故事,發(fā)生在北宋末年,當北宋被金人滅亡后,宋室南渡后,當年宋江的故事發(fā)生地淮南、河朔等地大部分已經(jīng)落入金國的版圖。
宋江為何從一個官落草成寇 篇2
燕順、鄭天壽、王英則羅而致之梁山,呂方、郭盛則羅而致之梁山,此猶可恕也;甚乃至于花榮亦羅而致之梁山,黃信、秦明亦羅而致之梁山,是胡可恕也。落草之事雖未遂,營窟之心實已久,此六大不可也。
白龍之劫,猶出群力;無為之燒,豈非獨斷?白龍之劫,猶曰“救死”;無為之燒,豈非肆毒?此七大不可也。
打州掠縣,只如戲事,劫獄開庫,乃為固然。殺官長則無不坐以污濫之名,買百姓則便借其府藏之物,此八大不可也。
官兵則拒殺官兵,王師則拒殺王師,橫行河朔,其鋒莫犯,遂使上無寧食天子,下無生還將軍,此九大不可也。
初以水泊逼罪,后忽忠義名堂,設(shè)印信賞罰之專司,制龍虎熊之旗號,甚乃至于黃鉞、白旄、朱鉞、皂蓋違禁之物,無一不有,此十大不可也。
夫宋江之罪,擢及無窮,論其大者,則有十條。
宋江為何從一個官落草成寇 篇3
宋江有過人之才,是即誠然;若言其有忠義之心,心心圖報朝廷,此實萬萬不然之事也。何也?
夫宋江,淮南之強盜也。人欲圖報朝廷,而無進身之策,至不得已而姑出于強盜。此一大不可也。
曰:有逼之者也。夫有逼之,則私放晁蓋亦誰逼之?身為押司,違法縱賊,此二大不可也。
為農(nóng)則農(nóng),為吏則吏;農(nóng)言不出于畔,吏言不出于庭,分也。身在鄆城,而名滿天下,遠近相煽,包納荒穢,此三大不可也。
私連大賊以受金,明殺平人以滅口。幸從小懲,便當大戒;乃潯陽題詩,反思報仇,不知誰是其仇?至欲血染江水,此四大不可也。
語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江以一朝小忿,貽大難于老父。夫不有于父,何有于他?誠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此五大不可也。
宋江為何從一個官落草成寇 篇4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為了一個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為國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蓋死后,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對起義軍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滸傳》中宋江的一大關(guān)鍵。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他也由起義軍首領(lǐng)走到服從朝廷的順臣。這時,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熱愛國家的,皇帝代表國家,朝廷不負我,我不負朝廷。他不聽吳用等好漢的勸阻,去征起義軍領(lǐng)袖方臘,打得十分慘烈。
悲劇的結(jié)局。宋江帶領(lǐng)眾人征方臘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漢還剩下27個,其余的不是犧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對他加害致死。宋江臨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讓李逵喝藥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義英雄,梁山首領(lǐng),招安后成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慘的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