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評價(精選3篇)
幼兒園課程評價 篇1
【摘要】近年來,形成性評價越來越受到學者和教師的重視。相比終結性評價,它有著很多優勢。特別是在口語課的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作用不可小視。本文主要介紹我院在幼兒園英語口語的教學中是如何運用形成性評價這一評價方式的。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評價方式幼兒園英語口語
幼兒園英語口語作為我院學前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技能課程,在學生的能力構成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底子薄,基礎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使之能勝任今后的工作就成為幼兒園英語口語教學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認為只有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揮其主動性,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
一、兩種評價方式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assessment)是相對于傳統的終結性評價(summativeassessment)而言的。這兩個概念是由斯克里文(Scfiven)在其1967年所著的《評價方法論》中首先提出來的。
終結性評價是在教學活動完成后對學生的學習作出結論和推斷。這種評價不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反饋;很多學生的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教師得不到及時準確的反饋。而形成性評價則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所做出的評價,目的在于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發生于語言教學項目及教學大綱的發展過程中,因此它可以在語言教學過程中經常進行,經常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及時解決問題,不斷改進和完善正在進行的語言教學項目。
近年來,形成性評價吸引了越來越多學者和教師的關注。特別是在英語口語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形成性評價的優勢,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我院制定了學前教育專業三年制高職學生的能力目標。學生經過一年的大學英語學習,大多數通過了國家應用能力A級考試。在第二學年我們適時地開設幼兒園英語口語課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工作需要。其具體能力目標為:1.能熟練運用常用幼兒園英語口語300句;2.會唱30首英文兒歌;3.會說15首英文童謠;4.能表演2-5個英文童話劇。5.能做多個英文游戲。
針對以上能力目標,幼兒園英語口語教學基本按照英文兒歌——每日一句——一日活動設計——開心時刻等步驟構成。在幼兒園一日活動設計的主題中穿插有游戲、英文童謠、角色表演等活動,從不同角度反復訓練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讓學生參與課堂評價,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相互評價,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輕松、開放的課堂環境。
二、形成性評價的實施
形成性評價的內容是全方位的、方法是多樣的,這些方法的綜合運用可以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一個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
(一)課堂口頭評價
課堂口頭評價是一種即時評價,也是教師運用得最多的一種評價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地進行激勵性評價,促進師生溝通。激勵性口頭評價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氣質、特點、學習水平而做出針對性的、藝術性的評價,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評價的認同和接受,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激發。教學中,要特別注重語言的運用,防止語言表達單一、重復。比如表揚學生時不能千篇一律地用“good”這個詞。事實上,英語中表達“好”的說法有幾十種之多,可以換用“wonderful,perfect,welldone,great,terrific,marvellous,super,awesome”等不同的表達。另外表揚時用語要具體。比如說可以表揚學生“很有創造性(creative)”,“讓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語音很漂亮”或者“聲音很好聽”等話語來代替“good”,這樣的表揚讓學生很有成就感,學習英語的興趣無形中被激發出來。
(二)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工具,是教師收集信息,評估行為、技巧和效果的基本方式。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相互間的交流,及時、全面、公正地評價每位同學,每次課后認真填寫評價表,作為教師評價的主要依據。我們把課堂表現和交際能力作為評價的兩項重要指標,并對每一項指標進行了具體的細分。這樣,課堂成為評價的主要場所,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為課堂的指導者,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評價過程中,都得到及時的反饋,有利于教師及時地發現問題并制定改進策略。
除了課堂觀察中的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的.方法來增加評價的可信度。
(三)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又可以分為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就是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在誠信的基礎上對課程的學習情況、學習態度等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在學生自評中,我們設計了相對客觀的評分內容及標準,供學生每次課使用,課后收集。當然,評價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教學的深入,我們會征求學生的意見,完善各項評價標準。自評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自己的優缺點,并確定努力的方向和發展目標,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
學生互評就是同學們根據該名學生的綜合表現,如課堂表現、參與活動、完成作業情況、與同學合作的情況等方面去評價。在學生互評中,我們主要采取小組成員內互評,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由小組成員根據平時課堂的觀察和各成員討論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分。在學生互評中,溝通技能、合作技能、誠信品質是評價成功的關鍵所在。學生互評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了解,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
三、建立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認為形成性評價在英語口語教學的評價中應該占主導地位,但并不是完全排斥終結性評價,而是應該把兩種評價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就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園英語口語的教學,也最大限度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由上表可以看出,學生的期評成績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占期評成績的70%。形成性評價的成績又由三部分構成,課堂觀察占50%,學生自評占20%,學生互評占30%。期末則采取終結性評價
(期末測試)的形式,按小組進行測試,內容是選取幼兒園活動中的一個場景,分角色進行表演,此項占學生期評成績的30%,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將形成性評價運用到英語口語課堂,并且與終結性評價進行有機結合,教學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幼兒園英語口語的興趣。幼兒游戲、幼兒歌曲和童謠的穿插使用更是讓學生興趣大增,英語口語也有了很大提高。
四、結語
形成性評價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英語教師的重視。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結果,充分地發揮形成性評價的優勢,并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課程評價 篇2
二月二十五日上午我班召開了學前班新學期家長會活動,活動前我們做了很多的準備,就平時班級工作中的問題結合家長會方案準備了發言稿,本次家長會活動到會四十位家長,家長會在上午五九點鐘準時召開,本次家長會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班況分析及教師簡介
向家長介紹班級情景,教師所代科目,及教師的聯系方式,幼兒園博客等。
二,向家長介紹本學期工作重點及工作安排情景
(一).本學期的重點工作:幼小銜接,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1、思想上準備入小學的系列活動:小學與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
2、身體方面的準備入小學的系列活動:
3、獨立生活本事的準備入小學的系列活動:
4、學習方面的準備入小學的系列活動:
(二).重點學習科目:拼音、識字、語言、數學、英語及學習目標
三、本學期本事培養目標及習慣養成,
本學期重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職責感、自我意識及時間觀念。
(一)、本事培養:解決問題的本事、自我服務本事、互相學習的本事、為他人服務的本事。
(二)養成孩子的好習慣。
(三)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1、養成準時睡覺和按時起床的好習慣,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準時上床,獨立入睡,不輕易改變作息時間。設置鬧鈴,按時起床;和父母穿衣比賽;堅持早鍛煉等。
2、讓孩子喜歡吃飯,避免偏食挑食的壞習慣。
3、養成整潔衛生的習慣:經常要求東西放在指定的地方,物歸原處;自我洗手絹襪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我服務的本事。
(四)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1.讓孩子學會獨立。獨立性十分重要,小學生會碰到很多障礙和困難要獨自應對和解決。
2、增強意志力堅持性,自制力,規則意識。自我約束:一件事必須干完,自我控制,不半途而廢。
四、家長需要注意及配合的事項
經過家長到會的情景來看,此刻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成長,由于平時工作忙,無法照顧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所以都想經過這樣的活動來真正的了解孩子,家長很重視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同時部分幼兒在此方面表現不足,有性格差異、年齡差異、本事差異等,針對此部分幼兒,期望教師會加強關注,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或平常一日的活動當中多把機會讓給他們,以增強幼兒參與的進取性。另外,個別家長還提到了教師對個別孩子有忽略的現象,在此我感到萬分的抱歉,以后我們會在這方面多加注意,做到對每個孩子一視同仁,盡量照顧到全面!
家長會上家長認真聽,進取發言,尤其是楊琪鈺的媽媽一邊聽還一邊做著筆記,讓我們十分感動,這次家長會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家長會上提出的問題也都得到了解決,家長們也比以前更理解支持我們的工作了,總之,這次家長會開得十分成功,對我班的各項工作有很大的幫忙。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創新,克服家園共育中的不足之處,將家園工作做得更好!
幼兒園課程評價 篇3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位教師,幼兒園的保教工作是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與家長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的健康安全保健教育,促進幼兒園與家庭,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20__年9月6號午時四點半我們召開了家長會,這次到班參加家長會的家長全部到齊。我班大部分孩子都是新生,每位孩子剛入園的表現都牽動著每位家長的心。孩子們經過一個星期的入園生活,有了怎樣的變化呢新學期的開始對寶寶們的發展又提出了怎樣的目標要求呢哪些工作需要家長和教師進取配合呢針對以上問題我班開展了本學期的家長會活動。
本次活動是以PPT的形式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了班級概況、安全工作、班內成員、園內大型活動以及一日生活中區角活動等等。班況分析中使家長們了解了每位幼兒入園后一星期各方面的生活學習情景和存在的不足。本次活動的重點向家長們介紹了本學期的學習目標,主題活動,經過學習目標和主題活動使家長們意識到了家園配合的重要性。
我用事例向家長證明了幼兒園和家庭不僅僅行動要一致,在向幼兒提要求的時候也要做到志同道合,要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在教育目的、過程、手段上都盡量不要發生分歧。許多家長表示自我由于工作的繁忙忽視了對幼兒園工作的配合,以后必須努力。這次家長會讓家長對幼兒在園的學習生活,有了更詳細、更全面的認識。因為是新生家長會,本次活動到很晚才結束,會后有些家長意猶未盡,遲遲不愿離去。
經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家長對幼兒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景有了較詳細的了解,對自我的孩子現階段需要加強教育的地方有了必須的指導方向。使家長意識到了家園配合的重要性。活動結束時,許多家長紛紛向我們的工作表示感激,相信有了家長朋友們的感激和支持我們的工作會更加順利的進行。雖然家長會進展順利,但總覺得還有些事情沒說透,沒說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經過多種方式進一步的和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到達教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