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失敗是哪些方面造成的范文(精選4篇)
項羽的失敗是哪些方面造成的范文 篇1
最后時刻選擇自刎,其實還是這種思想指導的一脈相承!項羽何嘗不知,回到江東,肯定可以卷土重來。然而一將功成萬骨枯,假如項劉兩人、楚漢兩方再廝殺幾年,不知又有多少生靈涂炭、多少百姓遭殃。項羽對烏江亭長說“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看起來是丟不起面子,其實更深的含義是,既然各不相讓有害無益,既然劉邦不死、希望我死,那就再也不必讓別人做無謂的犧牲,罷了罷了,我就隨風而逝吧!
鐵漢柔情的另一面是項羽的殺伐果斷。“坑殺二十萬秦卒”、殺秦三代子嬰、火燒首都咸陽正是如此。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天下苦秦久矣”,然而秦王朝橫掃天下的武力讓諸侯又恨又怕。譬如一個從沒帶兵打仗的章邯,帶著一班剛從牢房里放出來的囚犯,這樣的秦軍居然能讓起義軍聞風喪膽。
項羽很有戰略眼光地意識到,要消滅秦王朝,并防止它死灰復燃,必須消滅秦王朝復辟的一切根基,包括它的軍隊、它的皇宮、秦始皇家族的血脈等等!特別是那一次觀察到20萬降卒隨軍進入三秦地帶蠢蠢欲動的時候,項羽知道必須痛下殺手,全力鏟除暴秦的復辟土壤,以解除天下諸侯的后顧之憂。
項羽的失敗是哪些方面造成的范文 篇2
項羽對人類、對歷史的博大仁愛之心。項羽平生所為,在事關民生福祉、鏟除暴政根基的大是大非面前,他態度鮮明,毫不猶豫,不怕誤會,不怕指責。而他所做的那些決策言行,不是被人誤解就是被人嘲笑、譴責。
《史記·項羽本紀》載: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項羽深知,楚漢已經進行的三年內戰,給老百姓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災難。而要結束這一切,只有爭斗雙方死去一人,才能天下太平。他不愿意這樣打下去,所以愿意采取貴族決斗的方式,來結束這一切。
項羽的失敗是哪些方面造成的范文 篇3
也有人了解了項羽后,會義憤填膺道:呔!哪里來的狗熊?!
他怎么能是個英雄呢,怎么可能會是位英雄呢?項羽為了成就自己而做的喪心病狂的事真是擢發難數。
細數來,這位“英雄”讓人膈應的地方著實不少。
項羽少年時,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項梁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因此特別生氣。這是性格上的一宗罪,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秦始皇到會稽游玩,駕大船渡浙江,項羽與項梁一起觀看,項羽對項梁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項梁捂住項羽的嘴說:“你不要胡亂說話,否則會給全族招來禍患。”這是性格二宗罪,魯莽,說話不經大腦。時,項羽自忖不能脫身,就部下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七十余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嘗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在困于此,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這是性格三宗罪,自大,不懂自我反省。
項羽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并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項羽于是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后揮刀自刎。這是性格四宗罪,好面子,不懂得忍辱負重。
項羽的失敗是哪些方面造成的范文 篇4
公元前220xx年(漢元年)十一月,諸侯的士卒原來都曾在秦服過徭役,受盡秦兵的鞭撻,而今秦兵投降諸侯,諸侯兵都把秦兵當作奴隸來驅使,引起秦兵的不滿,暗地里作打算。諸侯聽聞到秦兵的計策,將其告訴項羽,項羽召集黥布、蒲將軍等人商議,認為秦兵很多,入關中后如果不聽令,會引起非常大的禍患。于是項羽將秦降卒二十余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視人命為草芥,二十余萬鮮活鮮活的生命啊。這就已經不是性格上的問題了,這簡直是毫無人性。《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項羽集團的六次大屠殺——
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殺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陽大屠殺,殺光了輔助秦軍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殺,坑殺秦軍降卒20萬。
第四次咸陽大屠殺,殺戮關中平民無計,大燒,大殺,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齊大屠殺,坑殺田榮降卒數目不詳,大劫掠大燒殺,逼反復辟后的齊國。
第六次外黃大屠殺,因一個少年的利害說辭,好不容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