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正確的自我評價(通用3篇)
關于正確的自我評價 篇1
如何正確的進行自我評價,概括起來,即自我感知,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調整。
一、自我感知:
需要我們每天去關注自己當下的一些變化,這個強烈的感覺是我從自己的情緒中感悟到的。自己為什么有的時候很開心?為什么有的時候很累,沒有動力?為什么對孩子能保持很大的耐心,對一些人卻不能?我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映?其實多問一些關于自己情緒變化和行為變化的原因,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和認識自己。有句話說的好,思想決定行動,每個行為背后都有不一樣的動機。學會自我感知,對我帶來的幫助真的很大,當我開始有意識的去自我感知時,我寫作時也能一口氣寫出很多,而且這是自我評價的基礎,只有我們自己感知了,我們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與他人處理方式,思維模式的不同。我們能感知到自己的這些變化以及行為背后的原因,其實可以讓我們更能理解他人,理解他人為什么這樣做,他的思維模式是什么。而不是空空的一句,“他怎么這樣”。
學會了自我感知,也能讓我們更加了解人的心理變化路程,其實就是心理學。我們常說超越別人容易,超越自己難。就是因為我們認識別人容易,但真正的認清自己卻很難。學會了自我感知,可以讓我們提前發現問題所在,在初期的時候就能很早的把問題扼殺在搖籃當中。在我看來,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等重要,甚至高于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如果當一個領導者,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想要正確的自我評價,就一定要學會自我感知。
二、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和自我感知看起來很像,但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自我感知重要的是自己情緒,心理和行為的一些變化。而自我反思是自己做了一些事情,要時常反思自己做的這些事,產生了什么效果或影響。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做的好的地方有哪些,有待提高的.地方有哪些。自我反思更多的是根據外在的一些聯系,現象所做的一種尋找根源的過程。當我們和一些優秀的人在一起時,我們會反思,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欠缺,自己該怎么做。
三、自我評價:
通過前面的自我感知和自我反思,外部的一些反饋以及學到的東西,已經基本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了。我的優勢是什么,不足是什么,我該如何去做以揚長避短。以及自己面對一些事情的思考方式和行為習慣,該如何發揮自己性格的優勢,避免性格中的劣勢。
四、自我調整:
這一步也非常的重要,因為前面所做的一切,自我感知,自我反思,自我評價都是為了解決問題,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并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遇到一些問題,情緒波動很大,或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就需要我們馬上冷靜下來,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自我調整,它能更好的幫助我們調整狀態,更理智的去解決問題。
關于正確的自我評價 篇2
每個人都免不了要推銷自己,在社會上扮演一定的角色,而推銷是否成功,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以人為鏡”是人們獲得 自我評價的主要內容。
然而,絕對平面的“鏡面”是不存在的,任何人對我們的評價都難免受他們自己的個性、生活閱歷、認識水平和與我們的關系親疏的影響。鄒忌給齊王講的那個故事也就是這個道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別人對我們的評價猶如“哈哈鏡”,有的正確,有的歪曲,有的歪曲得多,有的歪曲得少,哪些客觀哪些失真,關鍵還得靠我們自己去辨別。
同時,我們也并不是一面“平面鏡”,我們在整合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的同時,已經用了“折射”技術,對別人的評價進行了加工。而加工的結果,是歪曲得更厲害了,還是比較客觀了,也受我們自己的主觀因素的影響。蘇東坡感慨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在進行 自我評價時免不了滲入感情成分,那些比較順耳的表揚之詞往往更容易為我們接受,而那些逆耳的批評則往往為我們所排斥。
俗話說:“人貴自知。”生活的面貌是由我們自己塑造的。我們要學會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既不否定自己的優勢,也不諱言自己的缺陷。正確的評價自己,才能為自己找準人生的坐標,為自己準確的定位,從而獲得成功和幸福。
關于正確的自我評價 篇3
諸葛亮出山是在220xx年,而博望坡戰斗卻是在220xx年。當博望坡發生戰斗之時,諸葛亮還在種地讀書,哪有空過來放一把火啊。其實這場戰斗是劉備大人親自指揮,只不過羅貫中想要突出諸葛亮,就把這個事情放到了諸葛亮的身上。
還有什么赤壁之戰,根據小說的描述,諸葛亮確實是非常重要,但在歷史上,這件事情也和他沒關系。赤壁之戰能夠獲勝,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周瑜的功勞。赤壁之戰的時間是220xx年,諸葛亮才剛過來幫助劉備,功勞也不大,也沒有什么名聲,而赤壁之戰都過去了,曹操也不知道諸葛亮這個人是誰。
而漢中之戰,我們都知道,曹操和劉備真正進行的決戰,這一次可是實打實的硬碰硬,戰斗慘烈異常,持續時間也很久。不過這一次,曹操和諸葛亮二人依然沒有遇到,因為漢中之戰時,諸葛亮是留守在成都,而負責的是后勤工作,曹操自然沒工夫去管一個后勤部門的人員。所以之所以曹操沒有選擇評價他,是因為兩個人真的沒什么交集。可是后來諸葛亮六出祁山,無論怎么努力,都還是沒能完成東漢末年的統一大業,而在蜀國猛將這么多,謀士也堪稱三國第一的情況下,怎么在劉備時代就無法完成統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