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寫黨員自我評價很接地氣!(精選3篇)
這樣寫黨員自我評價很接地氣! 篇1
1、思想政治方面:思想積極進步,政治覺悟較高,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敢于同各種反動思想作斗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能夠辯證,理性地看待事物和問題,大事大非面前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對黨的事業充滿信心。
2、學習方面:堅持把學習作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徑,既積極參加所在單位和支部組織的各種學習,又廣泛地開展自學.學習內容除政治理論知道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外,還涉及歷史,經濟,科技,計算機以及各項業務知識.學習既講究方式方法,又注重實際效果。
3、工作方面:服從安排,認真負責,踏實肯干,講求實效.凡事積極主動,迎難而上,爭當排頭兵,不怕苦,不怕累.得到領導的充分認可。
4、生活方面:勤儉節約,愛護公物,講究衛生,熱愛勞動,嚴于律己,誠實守信,淡泊名利,助人為樂,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談吐得體,舉止大方,注意保持形象.但是本人也還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主要是學習不夠深入,政治敏銳性不夠強,工作方式方法欠妥,文字功底不夠扎實,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這樣寫黨員自我評價很接地氣! 篇2
漢宣帝既有漢武帝的武略,又有文景二帝的文治之功。他操行節儉,慈仁愛民,他對妻子許皇后一往情深,不離不棄。開創“孝宣中興”使國力達到了西漢的最高峰。他堪稱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漢元帝,優柔寡斷,事事后悔。西漢第十一位皇帝。歷史學家對漢元帝大多評價是“柔仁好儒”,父親漢宣帝劉詢留給他一個富強的國度,充實的國庫,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富二代。漢元帝繼續父親的路線,不求無功,但求無過。他優柔寡斷,事事后悔,最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他是怎么死的,他是得來相思病而死的,他親手送王昭君去和親,后來又悔恨不已,為思念王昭君而郁郁而終。漢元帝跟大清嘉慶皇帝一樣,虎頭蛇尾,到了晚期,國力大有江河日下之勢。
這樣寫黨員自我評價很接地氣! 篇3
取之以仁義、守之以仁義者,周也;取之以詐力、守之以詐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漢也。仁義詐力,雜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恥之,欲信大義于天下。當此時,曹公威震四海,東據許兗,南收荊豫,孔明之所恃以勝之者,獨以其區區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
夫天下廉隅節概、慷慨死義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恃以威劫而強臣之,聞孔明之風,宜其千里之外有響應者。如此,則雖無措足之地,而天下固為之用矣。且夫殺一不義而行天下有所不為,而后天下忠臣義士樂為之死。劉表之喪,先主在荊州,孔明欲襲殺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劉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數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奪之國。此其與曹操異者幾希矣!曹劉之不敵,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廣,言戰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勝之者,區區之忠信也。孔明遷劉璋,既已失天下義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為仁義之師,東向長驅,而欲天下響應,蓋已雅矣。曹操既死,子丕代立。當此之時,可以計破也,何者?操之臨終,召丕而屬之植,示嘗不以譚、尚為戒也。而丕與植,終于相殘如此。此其子兄弟且為寇仇,而況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可間之勢。不過捐數十萬金,使其大臣骨肉,內自相殘。然后舉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滅項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義,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奮其智謀,以絕曹氏之手足。宜其屢戰而屢卻哉!故夫敵有可間之勢而不間者,湯武行之為大義,非湯、武而行之為失機,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呂溫以為孔明承桓、靈之后,不可強民以思漢,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日: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誅之。不知蜀之與魏,果有以大過之乎!茍無以大過之而又決不能事魏,則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動哉!嗚呼!此書生之論,可言而不可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