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安全評價報告(精選3篇)
市政道路工程安全評價報告 篇1
一、工程概況
銅仁市濱江旅游大道建設工程一標段為銅仁市20xx年度貴州省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是銅仁市城區連接龍田、大興方向的重要交通要道、是東城區的重要交通走廊。路線起于東外環的東門關處,與東外環平交、樁號為K0+000,沿途經過湘黔中學、黔東中學、鐵路橋紙廠、燈塔水廠,往大興方向前行。本項目段止于紙廠鐵路橋,長全2km,其中濱江大道段長.6km,路基寬度30m,行車道24m,雙向六道;兩側人行道寬3m;城市快速段長400m,道路寬40m,行車道寬27m,兩側人行道寬各6.5m,路面結構形式為瀝青混凝土結構,沿線蓋板涵座,φm鋼筋混凝土圓管涵5座,沿線布置雨、污管道、檢查井等排水系統,人行道兩側設置邊坡綠化帶及行道樹、路燈亮化工程,沿線共設置公交站臺4座。
該工程項目工范圍內屬于北亞暖溫帶、冬春半干燥,夏季濕潤型氣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6~8℃,最高氣溫37.3~39℃,最低氣溫達-3℃,冰凍出現在月,無凍土現象。年平均無霜期達300天,歷年平均降雨量974~90mm,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總降雨量的68.4%。地下水以潛水及基巖裂隙水為主,受季節影響明顯。
銅仁市濱江旅游大道建設工程一標段
全線采用城市道路Ⅰ級公路的技術標準、半封閉施工,該工程項目劃分為線3個合同段,第一標段由貴州省建工集團第八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單位中標承建。建安投建安投資466萬元,其中用于安全防護措施費675000元。工程于20xx年3月6日開工,合同工期62日歷天,實際竣工時間為20xx年9月日,實際工期為535天。
由我公司承建的銅仁市濱江旅游大道建設工程一標段工程行車道路面結構層采用20cm回填大碴層、2×20cm厚6%水泥穩定碎石(摻加0.02%TG-Ⅱ土質固化劑)基層、乳化瀝青下封層、BJG80×80玻璃纖維格柵、8cm厚ABT-25瀝青熱拌瀝青碎石、乳化粘層瀝青、4cm厚的AC-6中粒式瀝青混凝土組成。人行道濱江大道段采用0cm厚的級配碎石底基層、8cm厚的水泥穩定層碎石為基層;城市主干道人行道采用4cm厚的級配碎石底基層、0cm厚的C5素混凝土為基層,M5#水泥砂漿厚2cm,面層為30×60×3cm厚的青石板組成,道牙為青石道牙,尺寸40×35×2cm。
二、工程安全評定依據
1、《建設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
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xx;
3、《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xx;
4、《施工安全規則》GB005-96;
5、《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8-9;
銅仁市濱江旅游大道建設工程一標段
6、《建筑施工扣件式鋼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30-20xx。
三、施工單位對安全的控制及監督
1、安全管理:施工企業在本工程項目部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組建了一批專業能力強,工作認真的安全生產小組,以項目經理寧亞蝦為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組長、現場負責譚士錫為副組長,同時項目部配備了專職安全員王自安,組織機構滿足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項目經理平時主要檢查項目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及責任書簽訂落實情況,安全生產責任目標的落實情況,安全目標的分解、考核情況,安全教育,施工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持證上崗情況,技術交底,安全檢查執行情況,施工人員是否安全操作規程施工。經過項目部安全生產小組的努力,項目部堅持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同時”生產的時候,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生產小組實現了既定的安全的安全管理目標,事故死亡率為0,輕傷率小1.5‰。
2、文明施工:項目部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各施工班組的文明施工情況進行監督管理;首先是衛生責任制建立執行情況,工地現場圍檔,現場出口采用沖洗設備、安排4名清潔工人24小時清掃。對施工作業區的封閉管理,對當地的`進出車輛實行通行管制,對施工現場情況,材料堆放情況,臨時住宿情況,防火、治安管理情況,施工現場的標牌,生活設施情況,通過檢查,施工現場材料整潔衛生,消防、治安管理到位,工人住宿以及后勤管理工作到位,各個方面都滿足文明施工的標準和要求。
3、基坑防護及邊坡清理:項目部對基坑防護及邊坡清理工程十分重視,編寫了詳細的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由企業相關負責人審核和審批,同時報審監理工程師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了審批,并檢查方案的執行情況,基坑施工過程中,實行專人監督,統一安排指揮,并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工作,經綜合評定,符合規范要求。
4、模板:項目部編寫了有針對性的專項施工方案,并由企業相關負責人審核和審批,同時報審監理工程師,模板的施工、拆除情況,均符合規范要求。
5、“三寶”、“四口”臨邊防護:項目部平時主要檢查,施工人員的安全帽、安全帶的配戴情況,安全網的持立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破漏情況,“四口”及臨邊防護是否及時,全面到位。
6、施工臨時用電:項目部編寫了有針對性的專項施工方案,并由企業相關負責人審核和審批,同時報審監理工程師審批,按監理工程師審批的要求進行檢查施工臨時用電的使用情況,對現場臨時用電的規范要求進行管理、檢查。
7、拌和機械、運輸機械安全使用:項目部編寫了有針對性的專項施工方案,并由企業相關負責人審核和審批,同時報審監理工程師,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按方案的要求執行拌和設備安裝好后進行各方面檢查,專家調試,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由專業人員操作。項目部監督檢查施工現場的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和保養工作,工作執行到位,機械運行良好。
8、施工機具:先檢查安裝試驗情況,要規范的要求檢查各個項目,驗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9、安全資料:檢查安全資料是否及時完整真實。
四、工程安全生產綜合評價意見
貴州省建工集團第八建筑工程公司在銅仁市濱江旅游大道建設工程一標段施工中能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的規范、標準,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到位,文明施工、安全管理、模板工程、“三寶、四口”、臨邊防護、施工臨時用電、建筑機械等管理到位,資料完整真實,經綜合評定本項目安全生產文明施工評定為合格。
市政道路工程安全評價報告 篇2
一、工程概況
1、項目位置:位于秭歸縣郭家壩集鎮,包括楚都大道改造、金獅路改造及集鎮市政安裝改造工程。
2、主要工程內容:拆除工程、土石方工程、道路工程、人行道工程、市政管網工程等。
3、建設條件
a、地形與水文、氣象:秭歸縣境內山巒起伏,溪流縱橫,構成獨特的長江三峽山地山貌。沿線范圍內主要地表水系為長江,地表沖溝主要為季節性山洪,局部有地下水出露。
b、筑路材料及運輸條件本地區公路運輸條件較為便利,施工用水可就近使用集鎮居民飲用水源,沿線電網密布,可保證生產生活用電。
4、建設要求主要工程數量:
楚都大道K0+000—K0+700段及金獅路K+000—K0+347。4段原道路拆除;
車行道路面結構
面層:25cm厚C30水泥混凝土;基層:18cm厚6%水泥穩定碎石基層;
人行道路面結構
青石板+2cm厚1:3干硬性水泥砂漿+8cm厚C15混凝土基層。
二、工程安全評定依據
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xx;
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xx;
3、《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xx;
三、施工單位對安全的控制及監督
1、安全管理:施工企業在本工程項目部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組建了一批專業能力強,工作認真的安全生產小組,以項目經理顧支華為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組長、現場負責徐達春為副組長,同時項目部配備了專職安全員艾巧玲,組織機構滿足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項目經理平時主要檢查項目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及責任書簽訂落實情況,安全生產責任目標的落實情況,安全目標的分解、考核情況,安全教育,施工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持證上崗情況,技術交底,安全檢查執行情況,施工人員是否安全操作規程施工。經過項目部安全生產小組的努力,項目部堅持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同時”生產的時候,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生產小組實現了既定的安全的安全管理目標,事故死亡率為0,輕傷率小1。5‰。
2、文明施工:項目部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各施工班組的文明施工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對施工作業區的封閉管理,對當地的進出車輛實行通行管制,對施工現場情況,材料堆放情況,臨時住宿情況,防火、治安管理情況,施工現場的標牌,生活設施情況,通過檢查,施工現場材料整潔衛生,消防、治安管理到位,個方面都滿足文明施工的標準和要求。
3、溝槽及高臨邊防護:項目部對溝槽及高臨邊防護工程十分重視,編寫了詳細的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案,由企業相關負責人審核和審批,同時報審監理工程師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了審批,并檢查方案的執行情況,溝槽施工過程中,實行專人監督,統一安排指揮,并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工作,經綜合評定,符合規范要求。
4、模板:項目部編寫了有針對性的專項施工方案,并由企業相關負責人審核和審批,同時報審監理工程師,模板的施工、拆除情況,均符合規范要求。
5、“三寶”、“四口”臨邊防護:項目部平時主要檢查,施工人員的安全帽、安全帶的配戴情況,安全網的持立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破漏情況,“四口”及臨邊防護是否及時,全面到位。
6、施工臨時用電:項目部編寫了有針對性的專項施工方案,并由企業相關負責人審核和審批,同時報審監理工程師審批,按監理工程師審批的要求進行檢查施工臨時用電的使用情況,對現場臨時用電的規范要求進行管理、檢查。
7、拌和機械、運輸機械安全使用:項目部編寫了有針對性的專項施工方案,并由企業相關負責人審核和審批,同時報審監理工程師,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按方案的要求執行拌和設備安裝好后進行各方面檢查,專家調試,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由專業人員操作。項目部監督檢查施工現場的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和保養工作,工作執行到位,機械運行良好。
8、施工機具:先檢查安裝試驗情況,要規范的要求檢查各個項目,驗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9、安全資料:安排項目資料員配合安全員及時收集整理項目安全資料,并歸檔成冊。
四、工程安全生產綜合評價意見
秭歸縣郭家壩鎮楚都大道改造工程項目部在施工中能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安全生產的規范、標準,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到位,文明施工、安全管理、模板工程、“三寶、四口”、臨邊防護、施工臨時用電、建筑機械等管理到位,資料完整真實,經綜合評定本項目安全生產文明施工評定為合格。
神農架林區雄圖建筑有限責任公司秭歸縣郭家壩鎮楚都大道改造工程項目部
市政道路工程安全評價報告 篇3
為加強政府預算績效管理,促進財政資金使用的科學化、合理化和精細化,根據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湘辦發[20xx]10號)等文件,受津市市財政局委托,湖南源濤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我所”)于20xx年10月23日至20xx年10月31日,對20xx年度津市市智慧城市—智慧教育—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專項資金進行績效評價,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概況
1、項目簡介
20xx年6月,津市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與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有限公司合作,由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有限公司對津市市嘉山實業有限公司投入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1億元,定向用于常德市津市市智慧城市工程項目,其中包括智慧教育工程。
津市市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是津市市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工程的中重要項目。根據規劃,津市市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專項資金(以下簡稱“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或“該項目”),是利用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全面加強信息技術支撐教育改革發展,以先進教育技術改造傳統教育教學,以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以及學校信息化建設,促進學校智能化管理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錘煉學校信息化辦學特色。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多媒體教學系統、校園語音廣播系統、高考系統、校園網改造有線無線一體化網絡系統、校園電視臺演播系統、學校資源管理平臺、多媒體網絡機房(普通和帶錄播)、專用錄播室、多功能學術報告廳音響及顯示系統、綜合顯示系統。
2、立項依據
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的立項依據包括:
(1)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20xx年8月27日《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中共中央、國務院20xx年2月《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
(3)國家發改委20xx年11月《關于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工作務實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通知》;
(4)常德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智慧常德建設的實施意見》;
(5)20xx年7月26日,《津市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紀要》(第8次)。
3、管理和實施機構
一中信息化建設專項項目由市智慧城市辦負責管理,項目實施單位為津市市嘉山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實施單位”),并由其委托津市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市一中”)具體執行。根據津市市人民政府電子政務管理辦公室的審查意見和招投標中標結果,實施單位對該項目計劃安排資金956.55萬元。
(二)項目績效目標
1、項目績效總目標
促進信息技術在市一中的教學應用,進一步創新教學方式與教育模式;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水平;增強信息化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為實現教育教學的現代化夯實基礎。
2、20xx年具體績效目標
20xx年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具體績效目標如下:
(1)完成高考監控系統的安裝;
(2)完成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安裝;
(3)完成校園育英廣播系統的安裝;
(4)完成校園網改造有線無線一體化網絡機房(普通)多媒體網絡機房(帶錄播)的安裝;
(5)完成專用錄播室的安裝;
(6)完成多功能學術報告廳音響及顯示系統的安裝和損壞線路二次敷設的安裝;
(7)完成LED綜合顯示系統的安裝;
(8)社會公眾滿意度不低于85%。
二、項目單位績效報告情況
市一中對于一中信息化建設專項的支出績效進行了自評,并在本次評價期間提交了績效自評報告。
三、績效評價工作情況
我所根據市財政局的委托,成立了績效評價小組,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制定了績效評價實施方案。根據擬定方案評價小組前往項目管理單位、實施單位、市一中進行了現場評價。經過聽取情況介紹、查閱收集相關資料、審查賬簿憑證、發放問卷調查、查看項目具體實施情況后,對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進行分析評價,與項目管理單位、實施單位、市一中溝通交流,形成該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四、績效評價指標完成情況
(一)項目資金情況
1、專項資金到位情況
20xx年,項目管理單位對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安排資金956.55萬元,資金全部存儲于實施單位銀行賬戶,資金到位率為100%。
2、專項資金使用情況
截至本次評價結束時止,實施單位共計支付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資金總額663.9萬元。具體支出情況詳見下表:
略
3、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1)資金管理制度
為切實加強項目資金管理,規范項目資金管理使用行為,有效發揮項目資金效益,一是津市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實施單位與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有限公司共同簽訂的《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投資協議》中,明確了農發重點建設基金確保用于“常德市津市市智慧城市建設工程”的承諾條款;二是實施單位根據各類專項資金管理的要求,建立了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對專項資金計劃分配、投資評審、政府采購、資金管理、監督檢查等內容做出了比較完善和明確的規定。
但實施單位、市一中未見單獨的智慧城市建設管理制度。
(2)專項資金核算
常德市津市市智慧城市建設資金收支,由實施單位進行核算,并分項目進行專戶反映。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專項資金的收支在“在建工程—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科目進行核算,收支核算較為規范,反映結果明晰。
(3)專項資金支付
從核算的支出憑證來看,項目資金的支付,首先由市智慧城市辦對施工單位提出的資金申請報告進行審核,再由實施單位逐級審簽,并在取得施工單位開具的增值稅統一發票后,支付項目進度資金,控制程序比較規范,審核、簽批手續完備,專項資金管理制度遵循比較到位。
(二)項目組織實施情況
1、政府采購政策執行規范。20xx年4月,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施工單位的采購,按規定進行了政府采購和公開招標。項目招投標代理機構為常德市中德招標代理有限公司,中標單位為湖南嘉創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標金額956.55萬元,合同約定項目全部工程20xx年7月15日完成。
2、項目竣工驗收監管程序到位。20xx年1月,津市市人民政府電子政務管理辦公室組織專家、業主方、監理方和施工方等單位代表共15人的驗收小組,對該項目進行了驗收,并出具了通過驗收的書面意見。
3、項目竣工結算程序合規。該項目竣工后,施工單位報送工程結算金額為956.55萬元。按我市重大建設項目結算管理程序,首先由津市市財政投資評審中心對其進行了結算評審,評審確認投資支出金額為955.39萬元;然后由津市市審計局對評審結果進行了復審,復審確認投資支出金額為930.16萬元,項目結算支出最終審減26.39萬元。
(三)項目主要績效
通過實施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全面完成了前述項目的具體績效目標任務。該項目投入使用近兩年來,使市一中在辦學硬件上上了新臺階,在以下方面產生了良好的效應:
1、多功能報告廳綻放異彩。八百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報告廳安放六百七十六個座位,五十多平方米高清P2電子顯示屏,大廳四周遍布音箱,明亮、絢麗、動感可控的燈光。報告廳建成后,承辦了全市經濟工作會、全市教師節表彰大會、全市教師培訓大會、高中學生成人禮與畢業典禮、二小學生畢業典禮、學術報告交流會等多場大型會議,增進了社會各界對市一中的了解。
2、監控無縫覆蓋顯公平。為了對接國家考試中心監控系統,讓國家、省、市能實時查看津市考點的情況,安裝了高清智能監控系統與終端。高考會考期間,監督人員坐在監控室能對學生作題情況與監考員的履職狀況一目了然,極大地維護了國考的嚴肅性,體現其公平性,也有力地考核了監考人員的工作。實時知悉學生的學習精神風貌與教師是否有違教學常規的現象。還可以對不法分子形成強有力的震懾。
3、教室內置平板效用多。按設計方案,所有教室配置了使用便捷的84英寸平板內置的黑板,實現了直播互聯網信息、反映教師自制課件、學生演示實驗、實時呈現學生作業等功能,且其書寫功能使得教師在已有的課件上添加知識點、點評和更改學生答題情況等操作十分便捷。
4、錄播室顯神威。錄播室在隔音、錄像、傳聲、防靜電等方面裝備精良,授課老師與學生交流,不受位置、空間的制約,其聲音與圖像能很好地同步傳送到學校的每個教室、辦公室;現場聽課老師、工作人員不會對上課師生形成任何侵擾。錄播室建成后,承辦了多次常德市舉辦的語言、地理賽課活動。
5、廣播系統智能多控。該項目建設完成的數字與模擬雙控廣播系統及其終端,覆蓋整個校園角落,具有分區域子系統單獨控制功能,實現了各年級組英語聽讀內容不同,但能在同一時間播放完成的目標。
五、綜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經綜合考評,20xx-20xx年度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專項績效評價得分為93分,總體績效評價等級為“優”。
評分詳細情況見附件1:《20xx年津市市智慧城市—智慧教育—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評分表》。
六、存在的問題
從本次評價的情況來看,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的立項、實施、資金管理的等較為規范,支出績效明顯,沒有發現嚴重違紀違規問題。但還存在以下問題:
1、監理單位選用滯后。
市一中與項目施工單位于20xx年7月簽訂《設施設備采購合同》(含設施設備集成、安裝、調試、培訓等),約定全部工程20xx年7月15日完成。但對監理單位(湖南致信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選用,《合同協議書》于20xx年12月28日簽訂,約定履行合同時間為20xx年1月2日—20xx年1月4日(2天),項目建成后近半年才選用監理單位,選用時間明顯滯后,不能對項目的施工過程實施有效監理 ,實際僅參與項目驗收過程,項目建設存在可能產生隱形質量問題的風險。
2、設施設備移交程序不到位。
該項目竣工驗收后,已正式投入使用近2年時間。雖然施工單位編制了設施設備移交簽單,但至本次評價結束時止,未見辦理正式移交、簽收手續,項目設施設備管理、使用、日常維護責任不明確。
3、社會滿意度未達到預期目標。通過對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社會公眾進行滿意度調查,發放問卷40份,收回40份,綜合滿意度為80.07%,滿意度得分不高,未實現預期不低于目標值85%的目標,說明學生、教師對項目的實施工作和對系統的使用效能還不夠滿意,未完全達到理想狀態,尚需進一步予以完善和加強技術指導。
七、相關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對于后期的建設項目,監理單位的采購應與施工單位的采購同步到位,確保實現對工程物資采購和工程建設全過程的監督,杜絕安全和質量問題的隱形風險。對于一中信息化建設項目,監理單位應搞好項目設施設備和施工建設質量和安全隱患排查,保證監理責任履行到位。
2、盡快辦理項目設施設備移交及資產入賬手續,明確項目設施設備管理、使用、日常監管責任,及時發現運行運轉可能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通知施工單位履行缺陷責任期維修、維護責任,確保項目系統安全、穩定、高效運行。
3、改進和完善項目實施的宣傳和技術指導工作,充分發揮項目支出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