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危害檢測與評價管理制度(精選3篇)
職業病危害檢測與評價管理制度 篇1
為了做好公司職業衛生檢測工作,使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有效預防職業危害,切實保障員工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職業健康安全部在公司職業病防治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織開展對本公司作業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檢測和監督檢測,設立環保衛生監測站,建立本公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檔案,并妥善保存;環保衛生監測站具體負責對公司生產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日常監測;監督檢測由公司職業健康安全部每年委托具備法定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
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點的設定和檢測周期的確定應符合GBZ—159《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等規范要求,由公司職業健康安全部、檢測人員和被檢測單位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共同確定,所有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檢測一次,高毒物質至少每季度檢測三次。檢測方法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
三、檢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主要包括作業場所空氣中毒物氨、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二甲苯、硫化氫等毒物和粉塵、噪聲、熱輻射、電離輻射等危害因素。
四、檢測人員進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防毒面罩等相關防護用品,環保衛生監測站和委托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根據檢測結果,比對國家有關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標準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評價并出具《監測報告》,并根據檢測周期向公司職業健康安全部報告,由職業健康安全部填制《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檢測結果告知書》,按月向受檢測的各單位通報,并由受檢測的單位將檢測結果進行公示。
五、公司各單位接到《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檢測結果告知書》后,應立即組織對檢測結果異常的作業場所進行整改。對跑、冒、滴、漏引起的現場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必須采取有力的防護措施,責成專人處理,及時消除,杜絕事故的發生。對暫時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達標的作業場所,所屬單位應專題報告公司并立項進行整改。
六、在公司生產裝置檢修期間的密閉空間、受限空間、粉塵、焊接等作業場所,環保衛生監測站要按照作業證的要求及時進行分析檢測。如遇生產不正常,公司各單位確定有必要臨時增加檢測項目,可向職業健康安全部提出申請并說明原因,由職業健康安全部安排臨時檢測任務。
七、職業健康安全部環保衛生監測站應及時將作業場所或崗位職業危害因素測定結果報送職業衛生科,由其整理后存入公司職業衛生檔案。
八、對發現職業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職業健康安全部應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給有關單位,督促其采取相關的治理措施,如仍不達標的應通知立刻停產,治理達標后方能生產。
九、職業衛生管理部門應制定年度檢測計劃和檢測經費預算,財務部門要保障檢測經費的實施。
十、本規定解釋權歸公司職業健康安全部。每年按公司HSE流程對其合規性進行評估修訂。
十一、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有關職業衛生檢測的其他規定按照國家現行的職業衛生法規、標準和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執行。
職業病危害檢測與評價管理制度 篇2
本人受過系統全面的市場營銷教育,有扎實的市場營銷理論基礎;并長期在市場最基層和客戶打交道,積累了豐富的市場開拓與維護經驗;對企劃、CIS、4PS有成熟見解,并熟悉ISO9000;對華南以及西北區域外裝建材市場、汽配市場十分熟悉,有相關市場全國客戶網絡;對建筑工程公司業務流程比較了解;對市場渠道的建設,開拓以及管理維護有豐富經驗,能獨立拓展、維護客戶;也有一定的團隊管理經驗,對工廠的生產管理和銷售管理有自己系統的見解和經驗,性格開朗樂觀,善于與人溝通,能夠承受一定壓力下工作。現尋求更高層次的發展平臺,希望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突破,能在適當的崗位上一展身手。
職業病危害檢測與評價管理制度 篇3
20__年,我局緊緊圍繞,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夯實基層工作基礎,強化監管和監督本事,以“三大建設”和“六項專項整治”為重點,將食品衛生做為食品安全的重點工作來抓,食品安全各項工作均穩步有效進行。
一、健全落實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確保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順利進行。我局成立了一把手任組長、其他局領導任副組長,各相關業務股所長任組員的食品安全監管領導組,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進行全面統籌領導,成立食品安全工作督察組,實行分片包干、協調負責、網格化監管的工作機制,經過層層簽訂食品監管職責書,將依法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確保了我縣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的順利實施。
制定食品安全工作監管計劃及方案,安排部署20__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根據20__年市食安辦、市局、縣食安委的安排,結合《20__年__市食品安全工作重點》的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賦予的流通領域監管職責以及上級信用分類監管的標準,制定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計劃,針對不一樣的等級進行巡查,堅持按“六查六看”要求進行日常市場巡查。
二、狠抓食品安全基層體系建設
嚴把食品經營主體準入關,依法規范食品流通許可證核發行
為。共發放流通許可證218戶,換發流通許可證681戶,變更食品流通許可證17戶,注銷食品流通許可證95戶,截至目前在冊食品流通證2224戶。我局主要規范了過去對流通證發放的軟件使用以及經營范圍規范填寫等方面,使批發零售區別開,并嚴格要求批發經營戶的各項條件到達標準。做到換證一戶規范一戶。
三、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基礎本事建設
在全縣強力推進流通環節食品安全電子化監管系統,經過流通環節食品安全電子監管系統深化監管方式,實現從傳統的市場巡查到分層分類的網絡監管,逐步建設全縣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平臺,規范食品安全電子追溯體系。目前已經查驗食品數量1667條,商家總數142戶,已出單商戶數量122戶,未出單商戶數量20戶,已出一單通數量18523條。今年,我局經過鎖定食品生產和批發經營戶辦法,對這一工作努力推進有進一步進展。
四、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繼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重點開展了對重點食品、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食品經營以及季節性、節日性食品市場的專項整頓工作。截止目前,我局共出動執法人員360人次,檢查食品經營戶13600戶次,查處食品案件__件,罰沒款__萬元。
1、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
結合20__年全縣食品安全工作重點和六項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要求,按照“查隱患、抓反復、防反彈”的要求,突出本地區食品安全中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針對重點品種、重點場所,重點區域進行風險隱患大排查,強化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及時發現和解決流通環節食品安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有效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和風險,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
一是全面排查重點區域。進一步加強城鄉結合部、集貿市場、學校周邊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主要是商場、超市和集貿市場內的現場制售活動;學校及周邊食雜店出售的各類包裝奇特、色彩多樣的新奇食品和休閑食品等;城鄉結合部、集貿市場及周邊食品經營戶、農村食雜店和集市出售的酒、油、肉異常是羊肉及制品、散裝食品和標識不全、來歷不明的食品;車站、景區出售的地方特色食品和節日熱銷食品。
二是全面篩查重點品種。開展流通環節調味品、乳制品、食用油專項檢查。按照上級工作要求,重點檢查主體資格,進貨查驗制度等,對標簽、標示等感官質量指標進行重點檢查,強化流通環節食品標簽標識檢查,進一步解決食品標簽標識不規范問題,嚴厲打擊篡改生產日期、偽造產地、涂改標簽以次充好、偽造冒用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及“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標識等違法行為。檢查期間共出動執法人員107人次,檢查食品經營戶220戶,發現個別食品經營戶臺賬記錄不規范、索證索票不全,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
三是全面檢查重點經營主體。以流通環節食品加工小作坊為重點,加大流通環節食品非法添加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打擊銷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為,進一步提高經營者自律意識,使流通環節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切實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2、認真開展畜禽肉及肉制品、酒類專項整治工作。
具體安排部署了“兩千兩類”大行動工作,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肉及熟肉制品、酒類的集中檢查,實施“兩千兩類”大行動活動。開展“兩千兩類”大行動活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65人次,出動車輛65臺次,檢查食品經營戶1012戶,其中檢查酒類經營戶680戶(批發戶10戶,零售戶670戶),檢查肉及肉制品經營戶332戶。立案1起,查獲過期火腿腸12根,罰款__元。
3、開展食品“三小”專項整治。按照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加大對“三小”生產經營者的規范和治理,鼓勵“三小”經營者在集中市場經營,對不貼合許可和備案登記條件的堅決予以取締。6月28日對97戶“三小”經營者進行了集中培訓。
五、加強食品安全的宣傳力度
經過3.15、4.26設立展板、咨詢臺,理解現場咨詢,發放食品安全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在社區設立食品安全宣傳欄,完成食品安全宣傳欄全覆蓋目標。深入學校將食品安全宣傳資料發
放至經營單位。組織優秀食品企業和經營戶下鄉宣傳優質食品和品牌,增強群眾食品消費信心。6月17日參加縣政府組織的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活動現場設立食品安全宣傳投訴舉報臺、咨詢臺,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受理群眾舉報投訴,幫組群眾解疑釋惑。并組織大中型食品經營戶參加宣傳,設立宣傳咨詢臺,安排食品經營企業在農貿市場、超市、學校門前以及繁華路段、主要干道、廣場懸掛宣傳標語、條幅,營造濃厚宣傳氛圍。現場理解咨詢人數58人次,張貼海報標語11條,制作專題展板3塊。佳和超市利用電子廣告顯示屏、宣傳海報等刊播食品安全標語和食品安全知識。
六、按照計劃及時開展食品抽檢工作。
20__年我局開展了食品抽檢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食品抽檢計劃,共抽取了乳制品、肉制品、膨化食品等58批次,經檢驗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