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設計自我評價(通用3篇)
廣告設計自我評價 篇1
大學的四年里,老師的教誨,同學的友愛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獲得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作為初學者,我具備出色的學習能力并且樂于學習,敢于創新,不斷追求卓越;作為參與者,我具備誠實可信的品格,富有團隊合作精神;作為領導者,我具備做事干練、果斷的風格,良好的溝通和人際協調能力。有很強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對工作認真負責,積極進取,個性樂觀執著,敢于面對困難與挑戰。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地需要,我在掌握好學校課程地前提下,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大量地課外讀物,拓寬了自己地知識面。對于理想,我一直抱有同個態度,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便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創新精神時有體現。接受并融入新事物的'能力較強。與人交流溝通以誠相待。
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我現已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專業軟件的使用。精通office、wps軟件,熟練使用QuartusII、 MAX+plusII、AltiumDesigner6、Protel99SE軟件,精通veriloghdl、vhdl、 c語言。計算機硬件方面,我熟悉其組成原理,能夠熟練地進行計算機地組裝,獨立排除計算機地各種故障。學習成績優秀,多次獲獎學金,已過CET4和 CET6,計算機一、二、三級,考取中級秘書證、普通話二乙等證書。
廣告設計自我評價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并通過看一看、稱一稱、拎一拎、估一估、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逐步積累對克與千克的感受。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些硬幣,鹽,繩子等實物。
2、多媒體課件一套。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吧,看看誰的觀察能力最強,眼睛最明亮,你們覺得現在我們教室里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師,老師的體重是100斤,最輕的是,她的體重的斤,而100斤,斤,這些表示物體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質量,而我們說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質量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國際通用質量單位
克與千克、(板書:克與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動
一、認識新朋友克
小朋友們,請你拿出紙盒子里的2分硬幣,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對不對呢?我們需要用到稱量的工具,秤。
1、初步認識各重秤
物體的輕重我們可以用秤來稱量,秤的種類有很多,(多媒體課件展示)有在市場上面稱量大袋的糧食用的磅秤,有實驗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經常使用的電子秤,還有水果店經常使用的盤秤,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根據物體的輕重程度的不同,選擇最適合的秤,我們現在要測量的是2分硬幣的質量,我們就需要用到電子秤。
2、初步認識1g我們一起來稱量一下吧,,那么這個2分的硬幣的質量大約就是1克,請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說一說,你認為質量大約為1克是什么感覺呢?1克是很輕很輕的,我們用一只手就能很輕松的掂起來,我們在計量較輕的物體時,用的計量單位是克,又叫g(板書:計量較輕的物體——克、g)
3、幾粒黃豆大約重1克
老師今天還給大家準備了小小的黃豆,大家拿出一顆黃豆,用手掂一掂,說說,它比1克重還是比1克輕?掂的時候我看見有很聰明的寶貝,他一手拿黃豆,一手拿著硬幣,一起掂,真是一個思維敏捷的寶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結論了嗎?
對了,黃豆比1克輕,那么,你知道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1g嗎?動動小手,掂一掂誰愿意來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剛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來驗證一下,(用天平進行驗證)原來6粒黃豆大約重1g。那么5粒對不對呢?也對,6粒小一點的黃豆和5粒大一點的黃豆
4、猜猜我是誰
老師昨天晚上在給大家準備學具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我就不知道我稱量好的物體誰是誰呢?你能幫幫我嗎?
(出示課件)
小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請組長說一說紙巾12g、1元硬幣6g、鹽500g、細繩比1g輕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為單位的物體,小朋友們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為單位的物體呢?誰愿意來分享一下(展示課前題單)
活動
二、認識新朋友千克、kg
1、認識1kg一包鹽是500克,那兩包鹽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們就需要用到另一個稱量的工具了,盤秤
簡單認識一下盤秤,盤秤的單位是千克,指針指向幾就是幾千克,我們來稱量一下兩包鹽,指針指向1,即為1kg。
思考:為什么計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稱量出來的答案是1kg,因為1000g=1kg,剛才我們學習了1枚兩分的硬幣大約為1g,1000枚2分硬幣呢?那么2kg的質量大約會有多少枚硬幣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覺呢?
請小組長拿出兩包鹽,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幣,右手掂兩包鹽,小組內輪流掂一掂,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重的感覺,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點困難了,說明計量較重的物體用的單位是千克,kg(板書:計量較重的物體用千克、kg)
現在,我們再來做一個游戲吧,小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約有幾本數學書。
小組長匯報,教師盤秤驗證,大約4本書。
那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東西可以用千克來做單位?老師也找到了一件質量為千克的物體,一起來看看吧。洗衣液凈含量5kg,蘋果凈含量25kg。
這瓶洗衣液的上面寫著呢,凈含量2kg,那么這個凈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來秤一秤,咦?怎么會比2kg多那么多呢?凈含量就是指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質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會比2kg多。
(展示課件)
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克和千克,現在我們來做個練習吧,看看誰最棒。學生獨立完成,展示題單,集體訂正。
三、總結
我們學到了什么,請你來說一說。(學生總結,教師點評)
四、拓展
剛才我們上課的時候說了體重,其實我們8歲孩子的標準體重如下:只有在標準體重內,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健康,長的更高,更強壯,小朋友們,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體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達標了沒有?最后啊,老師還有四句口訣來送給大家,我們一起讀一讀(展示課件)希望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課!
廣告設計自我評價 篇3
一、有效地理教學方法的評價標準
1、教學方法選擇適當,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運用靈活,各種方法配合得當。
2、教學活動中,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結合自然,并運用啟發式完成以上教學目的。
3、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與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有機結合,體現正確的教學思想。
4、課堂教學符合地理教學原則,體現地理學科特點。
5、教學效率高,效果明顯。
6、有效的地理教學方法是反映教師功底、檢驗教師教學能力和特長的方法。
二、設計地理教學方法的一般步驟
1、鉆研教材是設計教法的基礎。
——鉆研地理課程標準
——鉆研教材的科學內容和內部聯系
——鉆研教材中的“雙基”構成及重點、難點和關鍵 ——鉆研教材的層次結構
——認真鉆研插圖、插畫、表格、注釋、作業
2、分析學生是設計教法的依據。
3、安排教法的實施細則。
4、確定總體的教學方法結構。
三、鉆研地理教材的步驟及范圍
1、熟悉教材:通讀教材,深入掌握章節教材的知識內容,熟知教材體系與組成結構,理解有關地理概念及原理,理清知識系統與層次,確定教材的重點、難點,對教材中的文字、圖象、作業等都認真體會,這是鉆研教材的第一步,作到一個“懂”字。
2、分析教材:
① 分析概念,掌握其內涵、外延與應用。
② 分析重點、難點,掌握教材的深度廣度及層次。
③ 分析內部結構,掌握知識系統。
④ 分析知識聯系,認識局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⑤ 分析知識的性質,確定教學目的。
3、組織教材:
組織教材要按照學科知識體系、章節教材內容、學生認識規律等理清教材層次,編好綱目,作到重點突出,把握關鍵,使教材條理化、系統化。其原則是:依主次決定取舍,依難易定祥略;補充不喧賓奪主,刪減不遺漏重點,豐富充實不致臃腫繁雜,簡化合并不致干巴空洞;調整順序要適當,其中敘述或分撒說明處理要慎重,集中不孤立,分散不割裂;對前后順序安排也要多思考,既不機械重復又不致邏輯混亂,作到一個“活”字。
四、教案的內容
1、教材的章節課題:公開課或研究課的教案還應該注明教科書全名、出版年月、章節頁次,授課班級。
2、教學目的:包括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思想教育三方面的具體目的。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4、課的類型:即本節課的基本教學任務,如綜合課、學習新教材課、練習課、復習課等。
5、教學方法:本節課在組織方法和認識方法方擬采用的具體方法。
6、地理教具:本節課使用的教具名稱,如教學掛圖、模型、儀器、電化教學手段等。
7、教學過程:為教案的核心部分,包括本節課師生活動方案和知識內容,一般從引入新課開始,以教學環節為單元,每部分包括講授提綱,教法運用,承轉小節,師生主要活動,最后到鞏固新教材環節。
8、作業及要求:所布置作業的主要內容或所在的課本頁次及思考練習題號。
9、課后分析:即教案實施后的簡單小結。
五、地理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
1、組織教學
2、檢查與復習
3、引入新課
4、學習新教材
5、鞏固新教材
6、布置作業。
六、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
1、認真備課
2、教學語言要準確
3、充分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
4、講授的內容宜具體形象,聯系舊知
5、講授過程中要結合板書與直觀教具
觀摩課的評議
(一)聽課記錄的整理
說明是否達到教學目的 指出教者的主要優缺點 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二)教者的自我分析
簡述備課思路及教學設計 說明執行教案的實際過程 檢查教學效果
(三)評議人員發言的基本要求
相互交換意見,提高評議質量 要有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
與人為善,不強加于人,發言要有根據 要熟悉地理教材,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