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客觀正確的評價關羽(精選4篇)
怎么去客觀正確的評價關羽 篇1
太祖(曹操)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余人屯合肥。……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于是張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披甲執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率諸軍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余眾呼號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余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擋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權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不管怎樣,關羽還是深受人們喜愛,他的忠義和勇武,那是深入人心。筆俠也一樣,每當我玩兒三國志游戲的時候,我總會讓他做方面軍統帥。有關羽的武力值作保證,再加上他的幾個兒子(關平、關興、關索),那是妥妥地放心啊。
怎么去客觀正確的評價關羽 篇2
這樣一場巨大的勝利,記載也是如實敘事,毫無褒譽。莫非史書書寫有這樣的考慮:劉備當然也是大軍事家,但這時候連失關張二弟,復仇心切,心智迷失,指揮難免失當;內部意見又極不統一,加上諸葛亮、趙云這些高級別的軍事策劃和戰場宿將都沒有參加戰斗,陸遜的勝利就要打點折扣?陸遜的軍事指揮能力就要打點折扣?
———還有一位軍事統帥及其指揮的一次戰役,與關羽有些可比性,即張遼指揮的合肥守衛戰。曹操陣營中,除曹仁是曹操的堂兄弟,相當于副帥,下來就要數張遼了,和關羽在劉備陣營地位也相仿佛。有意思的是,他們在各自陣營的官職也完全一樣。關公于赤壁之戰后,封蕩寇將軍,張遼也是蕩寇將軍;劉備稱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而張遼在曹操為魏王后也已是前將軍;關羽假節,張遼也假節。孫權進攻合肥,張遼即是合肥的主要守將。在這場孫權親自統兵的戰役中,張遼以其驍悍智勇書寫了自己軍事生涯的光輝一頁:
怎么去客觀正確的評價關羽 篇3
羽攻仁于樊。操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羽傳》云: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呂思 勉:《呂思 勉講 秦漢 帝國》,第十一章,后漢亂亡;第十二節,孫權取荊州
……關羽鎮守江陵,許昌以南擁漢反曹的人往往起兵響應。關羽威震華夏,據說曹操曾議遷都避關羽。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七節,漢國
威震華夏,成為歷史的定評。
威震華夏,是對一場戰役和一個軍事統帥的最高評價。
二十年的艱苦奮斗,二十年的千里奔波,二十年的積聚準備,二十年的矢志不移,直到這時,劉備集團的扶漢抗曹事業,終于揚眉吐氣,取得了輝煌勝利。是關羽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是關羽取得了這一史無前例的軍事成就。
還有哪一場戰爭,歷史有過這樣的評價呢?
縱觀三國時期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重要戰爭,這樣的評價是絕無僅有的。
怎么去客觀正確的評價關羽 篇4
———曹操和袁紹之間的官渡之戰,決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稱霸中原的歷史地位。曹操的智謀和軍事指揮能力,也在這場戰爭中得到了非凡的表現。擁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的袁紹,軍事力量強大得多,但曹操善于采納意見,善于瓦解對方,多謀善斷,利用矛盾,搶抓戰機,突襲關鍵,終于取得了勝利。史書對這場戰爭的軍事統帥曹操的評價是:
……而公破紹,天下莫敵矣。
———《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第一
天下莫敵,當然評價不可謂不高,曹操用兵,也確實智勇過人,是一流的軍事統帥。而他的手下智謀之士和統兵大將人數眾多,所謂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是任何一個軍事集團都不能比擬的。但三國時代,英才輩出,強中更有強中手,天下無敵,不能過于肯定和絕對。僅在三年之后,曹操就敗于赤壁之戰,說明這個評價并不是完全準確。曹操的天下莫敵,算不得貨真價實。
———赤壁之戰,當然是一個以少勝多的成功的軍事范例,它最終遏制了曹操席卷江南統一全國的戰略企圖,決定了三國鼎立的歷史格局。年輕的東吳統帥周瑜,一戰成名,成為三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曹操南征,逼降劉琮,輕而易舉奪取荊州廣大地盤,立刻攻略江東,聲言率兵八十萬,嚇得東吳領導集團惶惶不可終日,多數主張投降。是諸葛亮、魯肅、周瑜動員孫權堅持抗戰,和劉備集團聯合破曹,智用火攻計,鏖戰赤壁,終于大敗曹兵,曹操本人只率領少數兵力狼狽逃竄。以區區五萬兵力,擊退曹操幾十萬大軍,周瑜當然功勛卓著,史書是怎樣評價的呢?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