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魯迅的個人評價有哪些(通用4篇)
關于魯迅的個人評價有哪些 篇1
自八十年代以來,“要胡適,還是要魯迅”一直是中國思想界爭議不休的話題。如1998年,《讀書》雜志組織召開《人間魯迅》再版研討會,謝泳在會上提出了一個極尖銳的問題:“為什么魯迅后來被……利用呢,為什么他們不利用胡適呢?”20xx年,李慎之撰文《回歸五四學些民主》,又稱:“魯迅還不能代表‘五四’的全部,能夠比較全面地表達和代表‘五四’精神的,毋寧還是胡適。”①……這些意見,都曾引發激烈的爭論。近年來,這樣的爭論,在民間輿論場,也已成常見之事。
確實,無論是思想還是立場,魯、胡二人的對立,在魯迅生前已頗明顯。女師大風潮中,魯迅力挺許廣平等女學生,痛罵女師大校長楊蔭榆、學者陳源。胡適則呼吁“學校為教學的機關,不應該自己滾到政治漩渦里去,尤不應該自己滾到黨派政爭的漩渦里去”。魯迅遂嘲諷胡適“將自己的魂靈梟首通衢,掛出了原想竭力隱瞞的丑態。丑態,我說,倒還沒有什么丟人,丑態而蒙著公正的皮,這才催人嘔吐”。,胡適欲北上,顧頡剛給他寫信,極力勸阻,理由是“這幾年,周氏兄弟假公濟私,加以(孫)伏園、川島(章廷謙)們的挑撥,先生負謗亦已甚矣,在這國民革命的時候,萬不可再使他們有造謠的機會,害了先生的一生。這是我和淚相勸的一件事,請先生聽我罷!”顧氏之言雖不免夸張,卻也可見魯迅對胡適的惡感已非一日。
關于魯迅的個人評價有哪些 篇2
,胡適曾公開稱贊魯迅的《水滸傳》研究“很細密周到,我很佩服”。但二人的關系已難挽回。1933年因反對帶有共產國際背景的“民權保障同盟”把法律問題統統弄成政治問題,以至于牛蘭夫婦這樣的共產國際間諜亦在同盟要求當局“無條件釋放”的名單之中,胡適再次被魯迅痛罵成顛倒黑白、標榜仁義道德的“幫忙文人”。 ③同年,魯迅還曾嘲笑“胡適博士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緣由是胡適在答記者問時說了一句“日本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征服中國,即懸崖勒馬,徹底停止侵略中國,反過來征服中國民族的心”——在接受記者采訪之前,胡適剛剛在《獨立評論》上刊文《日本人應該醒醒了!》,告誡日本:“即令日本的暴力更推進一步乃至千萬步,即令日本在半年一年之內侵略到整個的華北,即令推進到全海岸線,甚至于深入到長江流域的內地,——我們還可以斷言:中國民族還是不會屈服的。……日本的愛國者,日本的政治家,到了這個時候,真應該醒醒了。”④《獨立評論》魯迅是能看到的,如此嘲諷,似已脫離就事論事的原則,而摻雜著對胡適的個人成見在其中了。
關于魯迅的個人評價有哪些 篇3
即使梁啟超說陳師曾的意外死亡,對于中國美術界的損失無異于一場東京大地震。但魯迅沒有專門寫陳師曾的文字。魯迅對陳師曾的刻銅藝術和畫箋藝術,對齊白石畫箋藝術的評點,對國畫傳統及現狀那些零星的議論和評論,并不是疏忽,而正與他的美術思想完全一致。五四時期,魯迅的美術觀,實際上承接了康有為,與陳獨秀高舉“美術革命”的旗幟一樣,齊力主改造中國畫。后來南下定居上海,參加左翼運動,美術觀進一步變化。正因為反對提倡國粹,所以對文人畫總體上傾向于否定。即使是陳師曾這樣的友人,受贈其畫其印章多多,陳師曾故后,也留心收藏《師曾遺墨》多集,但卻不肯正面述及作為國畫家與文人畫大家的陳師曾。,上海美專的《美術》雜志創刊,年底魯迅署名“庚言”,在《每周評論》第二號上面發表小文章為之鼓與呼,對其關于“中國畫久臻神化”的說法則不予認同。后期即晚期,1930年2月21日,他在上海中華藝術大學的講演《繪畫雜論》,更是公開指出國畫的弊病:“古人作畫,除山水花卉而外,絕少社會事件,他們更不需要畫寓有什么社會意義。你如問畫中的意義,他便笑你是俗物。這類思想很有害于藝術的發展。我們應當對這類舊思想加以解放。”“工人農民看畫是要問意義的,文人卻不然,因此每況愈下,形成今天頹唐的現象。”
關于魯迅的個人評價有哪些 篇4
楊永德、楊寧二人編撰的《魯迅最后十二年與美術》,單列有“魯迅與木刻團體”一篇,記錄從1931年6月,魯迅為“一八藝社”舉辦展覽會并寫《一八藝社習作展覽小引》開始,到病逝前的1936年10月8日,最后參觀廣州“現代版畫研究會”組織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木刻聯展》,他與各地進步木刻團體有直接聯系并出面指導的就多達十一個。這時團結在他周圍的,是上海與各地的另一批反體制的青年。魯迅不僅反對提倡國粹,也主張引進西方和俄國的東西進來,用以改造封建、專制、腐朽的中國。按說,以魯迅和陳師曾的同事關系,南下之前與后來,完全可以直接接觸和聯系齊白石的,但沒有。沒有收藏齊白石的畫,也沒有請齊白石刻印。他當然知道美術界和國畫界的事情,可是對民國畫界的主流,即使是徐悲鴻和林風眠,也刻意保持了疏遠的距離。“政治正確”的意識之外,或許也和他的名士氣有關。
總之我認為,魯迅對齊白石評價是有限定有限度的,局限于“畫箋高手”而已。談不上是對國畫名家齊白石特意的贊美。魯迅為著力引導木刻,而興致勃勃地搜集民初的畫箋作品包括齊白石,像他搜集南陽的漢畫像磚、朱仙鎮年畫一樣,全是為了新美術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