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是如何蛻變成漢武帝的范文(精選4篇)
劉徹是如何蛻變成漢武帝的范文 篇1
“巫蠱之禍”最終成為導火索
專權近半世紀的衛氏外戚,最終因“巫蠱之禍”被撥除。“巫蠱之禍”的導火索是公孫敬聲引燃的。公孫家同屬衛氏外戚集團,公孫敬聲的父親叫公孫賀、母親叫衛孺,而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公孫敬聲被人誣告與陽石公主私通、行“巫蠱天子”之事。隨后公孫賀被抓,父子倆死于獄中。史載,太子劉據朝堂上再無外家,再沒有母親家的人為他撐腰。
“巫蠱之禍”涉案人員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被處死,衛青長子衛伉連坐被殺。衛不疑、衛登等被奪去王侯之位。漢武帝寵臣江充構陷太子,逼迫劉據起兵誅殺了江充等人,漢武帝則“發兵討逆”,劉據兵敗自殺。
在劉據“謀反”中衛子夫曾把皇后璽綬給兒子,助他起兵,此時漢武帝要衛子夫交回璽綬,衛子夫則自殺明志。至此,衛氏外戚最大一棵樹倒下,讓漢武帝耿耿于懷的“外戚干政”煙消云散了。
劉徹是如何蛻變成漢武帝的范文 篇2
那么,在明知《漢武故事》一書存在嚴重問題的情況下,司馬光為什么還偏偏要采錄這些“誕妄”的記載呢?這一點殊為令人困惑,恐怕不會如明人王祎所說的僅僅是“《通鑒》誤取”這樣簡單。其實關于《通鑒》的史事取舍,前人早就有過議論,如南宋時人胡寅,即謂“司馬氏史學尤精,而《通鑒》去取有難喻者”,說明驟然視之,著實不易得其要領。為準確回答這一問題,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前人是怎樣評價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的材料取舍準則。司馬光撰著《資治通鑒》,雖然有著明確而又強烈的用世意圖,卻沒有過分刻意地運用所謂《春秋》筆法,通過“書法”辭例來體現其褒貶意愿,而是重在史事的取舍剪裁,試圖通過具體的史事,來說明其國策人格的是非高下,此亦遵循孔夫子所說“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通鑒》記述戰國以來一千三百多年間史事,紛繁復雜,事實上恐怕也很難確定通例。
劉徹是如何蛻變成漢武帝的范文 篇3
薄太后也不省油的燈
史書有個薄昭之死的記載:漢文帝推新政,受到以薄昭為首的皇親國戚阻撓。將軍鐘毓奉命外出平叛,在太原把薄昭的侄子薄貴斬殺。薄昭則把凱旋的鐘毓抓捕起來,威逼對方認罪無果而斬于自家屋前。漢文帝下旨處斬薄昭。薄太后聞訊后找到兒子,痛斥皇帝無情無義……
當然,最終薄昭沒有逃脫處罰,自殺了事。由此看出,皇舅爺的威勢有多大,竟可以把奉命外出平叛的將軍抓起來私下處斬。而薄太后死后又出現一個跨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的女人——竇皇后、竇太后、竇太皇太后。
熟知漢武歷史的人們知道,喜好黃老之學的太皇太后在漢武帝初登皇位時沒少干涉朝政。史書記載:漢武帝推行新政,一年后竇老太太找借口把新政骨干趙綰、王臧下獄(二人均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蚡被免職,新政被廢除……
這是多大的權威啊!以漢武帝的性格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因此,改變漢朝立國以來“外戚干政”傳統不是選擇題,是必答題,是漢武帝必然要解決的問題!
劉徹是如何蛻變成漢武帝的范文 篇4
衛氏一門榮耀都跟衛子夫有關,可謂漢武一朝衛氏外戚支柱。原本是漢武帝大姐平陽公主歌女的衛子夫 ,因絕色美貌得到寵愛,并且因皇后陳氏(成語金屋藏嬌中的女主角)無法生育,而衛子夫被“大幸”、“尊寵日隆”后生下三女一男,最終被冊封為皇后。
衛子夫得寵直接促使衛氏家族興旺,衛青和長子衛伉、次子衛不疑、幼子衛登、霍去病、霍嬗等6人封侯,衛青還娶了漢武帝同胞姐姐平陽公主。衛氏因衛子夫名聞天下,時人唱:“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生兒子的別高興太早,生女兒的不要生氣,你要看到衛家因為一個女人而“霸天下”!
衛子夫的兒子劉據被立為太子后。元朔六年(前120xx年),王夫人成為漢武帝新寵。隨后李夫人、尹婕妤、鉤弋夫人得到寵愛,衛子夫被遺忘。史書曾記載衛子夫失寵、衛青和霍去病死后也一直受漢武帝信任。
不過,作為大漢皇帝,漢武帝并非不知道外戚的厲害。在冷落衛子夫的同時,是不是也有意同時冷落衛青?因此,我們不得不來說一說漢朝外戚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