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客觀的去評價諸葛亮(精選4篇)
怎么客觀的去評價諸葛亮 篇1
公元258年,諸葛誕兵敗身死,姜維撤軍,恢復大將軍職務。自從費祎死后,姜維每年都出兵,不僅成效不大,反而弄得民生凋敝、怨聲載道。姜維改變戰略,不再輕易出兵,專心經營漢中的防守。他改變蜀漢一直以來采用的御敵于國門之外的做法,設計出放敵軍進入陽平關,集中力量堅守城池,并設置游擊隊專門攻打敵軍的薄弱環節,拉長敵人補給線并疲憊敵軍,逼敵撤退,在敵軍退兵時一起出擊以全殲來犯之敵的防守反擊戰略。簡單地說就是冒著削弱防御能力的風險以增強攻擊力。
順便一提,當年對蔣琬愛答不理的楊戲先生在這一年因為對姜維大將軍的冷嘲熱諷而被免職,畢竟不是誰都像蔣琬那么好脾氣啊。
公元262年,姜維最后一次北伐,魏征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勞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占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后,魏軍發起反擊,蜀軍大敗,損失嚴重。
成都朝中,黃公公和諸葛亮獨子諸葛瞻這一對政敵竟然聯合反對姜維,誓要罷免他的兵權。一生都沒獲得開府治事資格的姜維在朝中完全孤立。他試著要求斬殺黃公公,劉禪自然不肯。于是姜維不敢回成都,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避禍。此后,蜀軍實力大減,轉為被動防御態勢。
怎么客觀的去評價諸葛亮 篇2
公元264年,已經是亡國之將,62歲的姜維依然不死心,制定了閃耀三國的復國大計。他利用鐘會的野心,鼓動鐘會做第二個劉備。于是鐘會誣告鄧艾謀反,接管了鄧艾的部隊。鐘會與姜維稱兄道弟,互相利用。
姜維忽悠鐘會殺死手下不愿反抗司馬氏的將領們。而這些將領的家屬都在司馬氏手中,當然一個都不會反抗司馬氏。這其實就是要借鐘會之手除掉自己這么多年都沒機會收拾的魏國中堅力量,為下一步殺死鐘會、蜀漢復國做準備。在給劉禪的秘奏里,姜維說:”愿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怎么客觀的去評價諸葛亮 篇3
公元254年,魏帝曹芳欲發動政變推翻司馬師,消息走漏,被司馬師血腥報復。魏國一時之間出現動蕩,魏國狄道縣縣長舉全城向姜維投降。姜維白撿了一塊戰略要地和很多軍需物資,大受鼓舞從狄道向前推進。魏將徐質發動偷襲,殺死了身患風濕,連走路都需要拄拐的蜀將張嶷(音通膩)。不久,徐質被姜維斬殺。雙方互有勝敗,姜維從魏國搶了不少人口之后撤軍。
公元255年,魏國大將軍司馬師疼死于許昌。姜維再次北伐。魏國雍州刺史王經忠于曹氏,與司馬氏麾下諸將不和,被斬敵過萬,成就了姜維最大的一次勝利。
公元256年,姜維升任大將軍,志得意滿。與之前幾次趁著魏國出狀況才出兵不同,這次他約上鎮西大將軍胡濟,發動強攻。但胡濟沒有按時趕到,姜維被鄧艾擊敗,損失慘重,遭到百姓怨恨。姜維自貶三級,以衛將軍頭銜代理大將軍工作。
公元257年,魏國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公開反對司馬昭,引爆淮南三叛。吳國派兵給諸葛誕撐腰。這樣絕好的機會,姜維自然不會錯過,出兵秦川,而魏軍堅守不戰,雙方長期對峙。
怎么客觀的去評價諸葛亮 篇4
公元263年,被夏侯霸稱為吳蜀兩國心腹大患的鐘會被任命為對蜀作戰的主將。姜維上書劉禪,請他做好防御準備。劉禪咨詢黃公公,黃公公咨詢跳大神兒的,跳大神兒的說放心吧沒事,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劉禪是信了。這一年,魏國派鐘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伐蜀。面對魏國大軍壓境,兵力至多不超過六萬的姜維自己身在沓中,被鄧艾層層圍裹阻攔,只好以放棄漢中為代價,殺過陰平橋、晃過諸葛緒、回到劍閣、守住了鐘會,把魏國的西征計劃摧毀了大半。鐘會奪了諸葛緒兵權、觸怒其直屬領導鄧艾之后已經打算撤軍。誰知鄧艾竟然從蜀軍毫不設防的陰平小路翻山越嶺而下,在綿竹擊殺諸葛瞻,兵臨成都。蜀地世家大族四十年來受蜀漢朝廷的打壓,巴不得投入偏向豪門大族的魏國懷抱。成都雖然還有三萬軍隊但人心已散,劉禪也沒有國君死社稷的決絕,選擇向鄧艾投降,并傳命要姜維向鐘會投降。此時的鐘會已經有了爭奪天下的大志,所以對姜維十分尊重,讓他繼續統領本部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