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自我評價(精選3篇)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1
我是一個誠實、上進的小姑娘,待人隨和、有禮貌,熱愛班集體、關心他人。遵守學校及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熱愛學校生活。愛勞動,講衛生。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自主能力和書寫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與班級還有一定的距離,雖然由于我的某些行為(如上課不專心)受到了老師的批評,但我能正確對待,并且積極改正。我將在以后的學習中多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增強自信心和主動性,敢于質疑解難、大膽發言、盡自已最大的努力去彌補不足,盡快融入集體的懷抱,在集體中鍛煉成長。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2
二年級很快就過去了,在這學期里,我尊敬師長,關心,團結同學。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課,不講小話。平時有同學求助我時,我會耐心的給他講解。在學校里,我愛護公共衛生,不亂丟果皮紙屑,不隨便采摘花草。但是,我也有很多缺點:如上課時我沒有積極發言,那是因為我怕說錯被同學笑話。但有時我勇敢地舉手,就是舉慢了。還如老師教的題我都會做,可就是沒有仔細檢查,結果有很多錯誤。粗心就是我最大的毛病。所以我決定,下學期我要努力學習,改掉粗心和不積極發言的壞毛病。
我覺得我很不錯,因為我的優點多,缺點少。優點有:
1書寫比去年認真。
2不玩鉛筆。
3上課專心聽講。
4不踩花草。
5不進小花園。
6上課發言積極。
客觀的自我評價 篇3
蜀國滅亡時,只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甲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平均七戶養一吏,九人養一兵,“民皆菜色”。
此外,姜維重攻不重守,將主力置于沓中,造成漢中空虛,他又撤去漢中外圍據點,使得鐘會直插平川,迅速攻陷漢中。
這也成為蜀國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不過,我們不能以成敗定人,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一心拱衛蜀漢,最后兵敗主降,仍然想用奇計恢復,盡管計泄身死,但他的成就同樣值得尊敬,南宋胡三省就感慨姜維道,“始終為漢,千載之下,炳炳如丹。”
曹操病逝之前,早就看出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但由于愛惜其才華,加上兒子曹丕的勸說,并沒有除掉司馬懿,只是一直防著他,不對他予以重用。曹操死后,曹丕成了曹魏的一把手,司馬懿才有了出頭之日,官職也逐漸提升,混的是風生水起,成為朝廷重臣。
然而,雖然曹丕識人用人的眼光不如父親曹操,但他能力也不錯,且謹記父親生前的教誨,從而使得司馬懿不敢表現出任何不臣之心。曹丕臨終前,司馬懿才迎來了仕途上的春天,成為托孤大臣,輔佐新皇帝曹睿。此時大將軍曹真、曹休還活著,他們手握實權,且是曹氏家族成員,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而司馬懿只能算是外人。
估計是司馬懿注重養生,身體倍棒,吃嘛嘛香,在把曹真等人熬死之后,縱觀整個曹魏,再也沒人能牽制司馬懿。若是諸葛亮不進行北伐行動,或許司馬懿就沒機會掌控兵權,從某方面來說,諸葛亮無意間幫了司馬懿一把,也給自己找到了一個真正的對手。
在與諸葛亮對陣之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早就認真研究過諸葛亮的用兵之道,力求做到知己知彼。當看到蜀軍在諸葛亮的治理下斗志昂揚,司馬懿頓時產生了敬佩之心,并且對諸葛亮作出這樣一句評價:“真乃天下奇才也!”此番話是發自肺腑的,也是相當的客觀。